《最后一次讲演》(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课程 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1.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2.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 感情。
教学 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学生通过学习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本课时闻一多先生 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演讲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 义精神,严厉声讨了国名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作为一篇即席讲演,本文慷慨淋 漓,大义凛然。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是非判断的标准。本文作为一篇时代性 很强的讲演辞,需要学生对相关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革命先辈为正义献出生 命的崇高情操。
教学 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想脉络。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 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思想脉络。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知人论世,借助课下注释及其他资料了解讲演的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知识。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读录音,感知讲演 2. 理清讲演脉络 第一部分(第 1—3 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 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 4—5 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 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 6—13 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 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解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文本 1.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提问:闻一多先生眼中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有哪些具体表现? 其一,李公朴无罪却惨遭毒手,足见反动派的邪恶。 其二,不敢“光明正大 ”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 其三,杀了人又不敢担责,反而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这句话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 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2.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提问:闻一多先生为什么会做出特务们“快完了 ”的判断? 一、敌人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所以他们制造恐怖, 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三、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这句话我们既读出了闻一多先生对 反动派虚伪本质的蔑视,又能感受到他对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提问:“我们的力量 ”是什么? 昆明的进步青年学生和广大的爱国市民。 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及其制造的恐怖事件 光明————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
这句话是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的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民主和平胜利的号召。 4.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 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先生表明自己愿意和千百个爱国志士一样,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这句话既是对李公朴先生为民主牺牲最隆重的赞美,又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 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 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 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字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2.模仿录音,用讲演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板书设计《最后一次讲演》(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课程 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1.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2.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 感情。
教学 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学生通过学习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本课时闻一多先生 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演讲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 义精神,严厉声讨了国名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作为一篇即席讲演,本文慷慨淋 漓,大义凛然。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是非判断的标准。本文作为一篇时代性 很强的讲演辞,需要学生对相关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革命先辈为正义献出生 命的崇高情操。
教学 目标 1.了解讲演词的文体特点。 2.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 想感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拟写讲演词。
教学 重点 1.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 想感情的作用。 2.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拟写讲演词。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 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拟写讲演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介绍讲演辞:讲演词是演讲的内容,也叫演讲词、演说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 集会上个发表讲话的文稿。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 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递给听众,使听众在思想上和演讲者产生共鸣。
讲授新课 一、介绍文体知识 演讲主要有四种形式:宣读式演讲 背诵式演讲 提纲式演讲 即兴式演讲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本文是一 篇感彩鲜明的即兴式演讲。 二、结合课文理解讲演要素 讲演的针对性: 针对的事件: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 针对的听众:爱国青年、搞暗杀的特务 讲演的观点: 痛斥敌人无耻罪行—揭露反动派虚弱本质—号召人民奋起斗争 讲演的情感: 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最后一次讲演》作为即兴演讲取得成功的原因 1.讲演的语境 闻一多先生在特务无理取闹的情况下拍案而起,会场上的人们对特务的行为也是义 愤填膺,怒火中烧。闻一多先生的讲演字字句句正如一团正义之火,烧得特务们心 惊胆,烧得青年们热血沸腾。 2. 讲演的听众 《最后一次讲演》的听讲对象有两类:一类是特务,一类是学生。对特务,闻一多 先生以犀利尖锐的语言痛斥其无耻行径。对青年学生,闻一多先生最大限度地鼓舞 他们的斗争勇气。讲演既分析了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同时又满怀激情,号召青年们 起来斗争。 3.讲演的视点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 对反动势力正面指斥,用“你 ”“你们 ”显示出讲演者毫无畏惧,针锋相对,表现 强烈的斗争精神。 “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 样长的! ” “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 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时,连用七个“他们 ”,流露出极其愤怒和轻蔑的态度。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 鼓励人民团结斗争时,闻一多先生则用“我们 ”表现出演讲者与革命群众亲密的, 战友般的感情。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不断变化人称,将“他们 ”“你们 ”“我们 ”相连相对使 用,既团结号召青年进步力量,表现坚定的立场,又对敌人进行了无情揭露,沉重 的打击。 第一部分(第 1—3 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 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 4—5 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 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 6—13 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 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三、语言赏析 探究本篇讲演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用词的感彩截然不同。 语气上: 提到李公朴,语气热烈,满怀崇敬,反复称颂给他的“光荣 ”。 歌颂进步青年等人民的力量,语气充满信心,再三强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 斥责反动势力时,语气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说他们“最卑劣最无耻 ”。 词语感彩上: 对人民,对先烈,多使用褒义词,如“光荣 ”“光明 ”“宝贵的生命 ”等; 对敌人,则使用了一系列贬义词,如“卑劣 ”“无耻 ”“疯狂 ”“末日 ”等。 2、在讲演中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 设问句: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 话…… ”(第一段)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第二段) 作用: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设问句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反问句: “这成什么话? ”(第一段)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 (第二段)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第五段) 作用:揭露反动势力卑劣无耻的行径。预言反动派必然失败。 这样的反问句语气凌厉,将敌人置于前夫所指的境地。 感叹句: “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第 2 段)愤怒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第 5 段)赞颂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第 5 段)期盼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第 11 段)鼓舞 作用:表达演讲者强烈的爱增情感。 3、反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语气,加强了表达效果。 反复:“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 (第 2 段) 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的作用。 对比:“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第 2 段)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第 2 段) 作用: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对立揭示,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明辨是非。 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 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 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作业布置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祖国不断强大,我们青年一代有着更崇高的使命,面对挑战, 你将如不负使命?结合所学到的讲演词的知识, 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 ”为题, 写一篇演讲稿。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讲演词 痛斥——罪恶行径 (
感情强烈、
爱憎分明
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赞扬——李先生光荣 感叹句 揭露——虚弱本质 反问句 指出——末日来临 设问句 表达——自己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