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6 常见的有机物 能源利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6 常见的有机物 能源利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8 17:02: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 常见的有机物 能源利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常见的有机物 ☆☆ 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②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③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意义,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2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
■考点一 常见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可燃性,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 13O2 点燃 8CO2+ 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 000 ℃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六)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转化:食物中的有机物 消化、转化、贮存、转化 人体中的有机物
■考点二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发展历程:石器→陶器→青铜器→钢铁→合成材料→新型材料。
人类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还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如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铜,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及铁的合金。虽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冶炼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的多。
■考点一 常见的有机物
◇典例1:(2023·鄞州模拟)2021年2月13日,重庆合川区一名小女孩在玩耍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B
【解析】
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或点燃会发生爆炸,实验时需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用拇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听到噗的一声,则说明气体较为纯净。
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A正确;
B、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B错误;
C、由甲烷分子模型可知,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C正确;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保持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变式训练1:(2024·乐清模拟)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太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就能将二氧化碳、水转化为乙醇(如图丙)和氧气的技术,其变化前后的微观模型图如下.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乙醇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请在图丁中画出分子模型.   
【答案】(1)有机物
(2)3:2
(3)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解答】(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乙醇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16=3:2;
(3)跟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所以丁中是3份氧气,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2(3)
◆变式训练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
A. B. C. D. E.
【答案】(1)可燃
(2)4H2+CO2 CH4+2H2O
(3)A、C
【解析】(1)物质的性质;(2)已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纯净气体的制取仪器。
【解答】(1)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CH4+2H2O;(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A装置和B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A符合题目固体加热要求;C、D、E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CH4难溶于水的特点可以使排水法收集,因为密度小于空气所以也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但由于无法测得是否已收集满所以E不恰当,选A、C装置合适。
故答案为:(1)可燃;(2)4H2+CO2 CH4+2H2O;(3)A、C
◆变式训练3:(2023九下·永康模拟)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对干扰气体的鉴定,其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甲烷已完全反应)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该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    ;
(2)实验中小阳同学发现B中黑色CuO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了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CO结论。小莲认为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3)交流时,小莲提出,只要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观察现象,再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继续观察现象,就可顺利完成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方案中,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答案】(1)H2O
(2)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 ,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会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
【解答】(1)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因此说明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水。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进入C装置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黑色CuO变红,说明Cu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O与CO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无法确定原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3)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是由于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同时当还未加热时,氧化铜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气体中存在着二氧化碳。
(4)实验方案中,装置C既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收集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则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检验、尾气处理环节。
故答案为: (1)H2O (2)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
■考点二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典例1:(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导体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如下图中铜板、硅、塑料板、氢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业中的常用材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半导工业材料中,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
A.铜板 B.硅 C.塑料板 D.氢氟酸
(2)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蚀刻要用到氢氟酸(HF),它也能蚀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C (2)CaF2
【解析】(1)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解答】(1)铜、硅、氢氟酸都属于无机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
(2)所给方程式中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钙1、硅、氧3、氢6、氟6,反应后为:硅1、氧3、氢6、氟4,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1个钙原子,2个氟原子,化学式为 CaF2 。
◆变式训练1:(2023·舟山模拟)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合成材料(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以及有机物易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聚丙烯中无金属,故属于合成材料;
(2)酒精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合成材料;(2)
◆变式训练2:(2024·金东模拟)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在答题卷上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答案】(1)甲烷
(2)
(3)1:1
【解析】(1)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答】(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2 ;2=1:1。
◆变式训练3:(2024九下·绍兴模拟)为全面提升亚运城市环境品质,让亚运会成为杭州走向世界的再次精彩亮相,杭州市政府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质量推进城市环境品质而努力提升各项工作。
(1)下列技术能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
A.体育场馆等采用水循环降温
B.智能生态公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排泄物进行处理
C.不同的道路上构建立体生态绿化墙
(2)在市区建有许多智能公厕,图甲是某一公厕的臭氧除臭机,臭氧的强氧化性是由  决定的;
(3)在公共场所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乙所示,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
(4)①杭州亚运会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使用安全环保的绿色电力,这些绿电来自西部地区的光电和风电,其中光伏发电是将   转化为电能;
②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采用智能导光系统通过屋顶的210根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有效节约电能.导光管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为材料,这类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应用最广泛,属于   ;(选填“无机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③采用导光系统每年可节约10万度电,相对于火力发电每年可节约燃煤   吨;(已知燃煤发电的效率为40%,煤炭的热值)
(5)亚运城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经自然界某些微生物呼吸作用,可将材料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答案】ABC;臭氧分子;杀菌消毒;太阳能;有机合成材料;30;异化作用
【解析】(1)体育场馆等采用水循环降温,智能生态公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排泄物进行处理,不同的道路上构建立体生态绿化墙,都是节能环保的体现。
(2)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解答】(1)体育场馆等采用水循环降温、智能生态公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排泄物进行处理都可以实现 “节能环保”的目的,故选ABC。
(2)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性质是由分子决定的,臭氧的强氧化性是由臭氧分子决定的,
(3)在公共场所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乙所示,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步骤③用紫外灯光照射,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4)①根据题意可知,绿电来自西部地区的光电和风电,故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②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③采用导光系统每年可节约10万度电
根据
可节约燃煤
(5)异化作用指生物分解自身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亚运城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经自然界某些微生物呼吸作用,可将材料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
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答案】(1)有机物 (2)2:1
(3)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为:14.4克/(36n/42n)=16.8克
【解析】(1) 纤维素是一种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5=2:1;
3.(2023·湖州)”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1)光合作用(2)A;B;C
【解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在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长需要,过程和光合作用相反。
【解答】(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ABC的做法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图甲)。
(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___________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变动 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解析】(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地壳变动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后者属于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的依据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人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光从钻石传播到空气时,是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图所示: 。
5.(2023·湖州)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
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   (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    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
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
(ρ汽油=0.7×103kg/m3,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   发电。
【答案】(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且趋势相同(合理即可)
(2)真核;光合;化学;化学;13.75
(3)11.3;光伏(水力、风力等合理即可)
【解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解答】(1)图甲中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大气温度也在升高,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 ① 藻类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微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② 二氧化碳加水与矿物质作用形成碳酸盐,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③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其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把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甲醇中的化学能储存;设消耗CO2X吨
CO2+3H2 CH3OH+H2O
44 32
X 10t
X=13.75t;
(3)由图可知,电动车每行驶100km会释放20×0.785kg=15.7kgCO2;
而燃油车每行驶100km会释放10×10-3m3×0.7×10kg/m3×3.857= 26.99kgCO2,
则少释放CO226.999kg-15.7kg=11.299kg=11.3kg;
符合减碳的理念,则说明新的发电方式没有产生二氧化碳,如光伏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发电等等;
6.(2023·绍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正常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如图),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下图表示吸收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传统
方法。
①生成的X固体是   。
②反应器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可以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
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人体的肺部有数量众多的肺泡可以提高
气体交换效率,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液态阳光技术”,以甲醇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甲醇中。请你说出“液态阳光技术”的一个优点。   
【答案】(1)光合
(2)CaCO3;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化学;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生成氧气和淀粉;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碱;
(3)利用太阳光参与的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可再生能源。
【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 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3)通过反应方程式可住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优点为 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
故答案为:(1)二;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的胃内有盐酸;(2)95.5%;(3)偏大。
1.(2022九上·瑞安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 B.Ca C.Mg D.Fe
【答案】A
【解析】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 青蒿素属于有机物,则一定含有碳元素;
2.(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B
【解析】A、甲烷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燃烧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3.(2024·宁波模拟)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以后,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
A.酒精在氧气中燃烧
B.在硫酸中加入铝粉
C.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氧气足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稀硫酸与铝粉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二氧化硫少量生成亚硫酸铵,二氧化硫过量生成亚硫酸氢铵;Ca(HCO3)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解答】A、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氧气足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A错误;
B、稀硫酸与铝粉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二氧化硫少量生成亚硫酸铵,二氧化硫过量生成亚硫酸氢铵,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
D、Ca(HCO3)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Ca(HCO3)2+Ca(OH2═2CaCO3↓+2H2O,反应物用量与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浙江模拟)为实现“碳达峰”促进碳中和,对CO2的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是一种理想的转化方向。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分子模型代表的是水分子
B.丙分子中碳、氢原子质量比为1:4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组成甲醇的三种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解答】A.由图可得明显甲分子模型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分子,A错误;
B.丙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不是质量比为1:4,B错误;
C.配平化学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3,C错误;
D.组成甲醇的三种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碳元素第二,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宁波模拟)如图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外壳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燃料采用清洁安全可靠的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壳部分的旋压成型工艺和阳极氧化工艺都属于化学变化
B.外壳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是混合物
C.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D.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B.根据铝合金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A.外壳部分的旋压成型工艺,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中含有铝和其他金属,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丙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丙烷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4·浙江模拟)如图“使用零碳甲醇燃料”作为绿色亚运主火炬燃料的生产示意图。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1)甲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图中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有机物(2)CO2+3H2CH3OH+H2O
【解析】(1)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
(2)根据图中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据此解答。
【解答】(1)甲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图中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液体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7.(2021·嘉兴模拟)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
(1)丙炔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比为________.
(2)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可能是以下的________
①CO和CH3OH ②CO2和H2O ③H2和CO ④CH3OH和H2
【答案】(1)9:1 (2)AC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的计算方法分析;(2)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以此来解答.
【解答】(1)丙炔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比=(12×3):(1×4)=9:1;故答案为:9:1;(2)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A.CO和CH3OH,这两种物质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1组合,则很容易使C、H、O的原子个数比达到1:2:1,故A正确; B.C02和H2O,其中两种物质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B错误; C.H2和CO,其中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1组合,则很容易使C、H、O的原子个数比达到1:2:1,故C正确; D.CH3OH和H2 , 其中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D错误.
8.(2024·宁波模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数人感染后在3~5天之后能够自行好转。但是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到医院就诊,确诊后遵从医嘱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即可好转。
(1)奥司他韦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16H28N2O4,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物质C16H28N2O4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预防该病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有机物
(2)9.0%
(3)特异性
【解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分析。
【解答】(1)奥司他韦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该物质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它属于有机物;
(2)物质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有机物;(2)9%;(3)特异性。
9.(2024九下·临安模拟)爆爆珠奶茶是学生非常喜爱的食物.制作方法如下:将海藻酸钠加入水(或果汁)中充分搅拌至半透明状,用滴管吸取并滴入乳酸钙溶液中,待其定型即可得到“爆爆珠”.小明网购“乳酸钙”时一时疏忽买成“乳酸”.查阅可知:乳酸的化学式为,可简写成,相对分子质量90,电离方程式为.请帮助他制得“爆爆珠”.
(1)在物质的分类上乳酸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水溶液呈   性.
(2)为了得到乳酸钙,小明配制了100克4.5%的乳酸溶液并与1.5克氢氧化钙反应.通过计算并判断小明将所有乳酸都转化成乳酸钙了吗?
(3)“爆爆珠”其实是一种凝胶,海藻酸钠滴入乳酸钙溶液之所以能够形成“爆爆珠”是因为海藻酸钠里的钠离子与乳酸钙里的钙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请判断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答案】(1)有机物;酸性
(2)
180 74
4.5g x
x=1.85g>1.5g
小明没有将所有乳酸都转化成乳酸钙
(3)复分解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以及碳酸除外。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1)又含有碳元素,在物质的分类上乳酸属有机物;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其水溶液呈酸性;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算出全部发生转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钙质量;
(3)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0.(2023·杭州模拟)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同时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OH+3O23H2O+2CO2。
(1)乙醇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完全燃烧1千克乙醇汽油和等质量的普通汽油,前者能减少多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有机物
(2)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故1Kg的乙醇汽油中含普通汽油0.9Kg和乙醇0.1Kg
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 ,故0.9千克的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2.7Kg的二氧化碳
设0.1Kg的乙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 3O2 3H2O+ 2CO2
46     88
0.1Kg     x
解得x=0.2Kg
1Kg的乙醇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总质量为0.2Kg+2.7Kg=2.9Kg
故前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Kg-2.9Kg=0.1Kg
【解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外)
【解答】(1)乙醇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11.(2023·定海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举行。作为G20峰会后杭州又一盛会,杭州亚运将力争交出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
(1)吉祥物中的“莲莲”创意取自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莲子、西湖藕粉是杭州特产,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莲子属于植物的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2)“曲院风荷”荷香四溢,已成为西湖最靓丽的风景线。荷叶中的己烯醇(C6H12O)是荷叶独特香味的来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己烯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己烯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位于青海省的单晶双面光伏板,发出的电通过“西电东送”大通道输送至杭州,而一块光伏板其日均总发电量为2.2千瓦时,能使得亚运会一盏节能灯正常发光220小时,求这盏节能灯的额定功率。
【答案】(1)器官
(2)有机物;6∶1
(3)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又称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公式为P=W/t;
【解答】(1)莲子是荷花的种子,属于器官,它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
(2)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碳酸盐、碳的氧化物等;所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己烯醇属于有机物;在己烯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6×12:12=6:1;
(3)
故答案为:(1)器官(2)有机物;6:1(3)
12.(2024·浙江模拟)“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燃烧产物可能有,为确定沼气燃烧产物的成分,小科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证明沼气燃烧产物中含有的证据是   ;(填序号)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 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确定了沼气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的正确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除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和收集尾气外,从实验安全性角度考虑,还有一个作用是   ;
(4)实验结束后,小科对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是否为铜产生疑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
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   。
【答案】(1)②
(2)不加热,将沼气燃烧后的气体通入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到丙中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前,检验甲乙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
(4)氧化亚铜
【解析】利用 常见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求解。
【解答】(1)沼气燃烧产物中含有,由于CO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所以乙中黑色粉末变红可以证明沼气燃烧产物中含有CO;
(2)丙中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3)加热前,检验甲乙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 ,可以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情况下可能发生爆炸;
(4)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只可能是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硫酸铜显蓝色。所以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13.(2024·嘉兴模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优良的杀虫剂,具有活性高、持效长、使用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行业。如图是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剂的部分参数信息,请回答: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化学式为,在物质的组成上属于   (选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中碳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03g,计算常温下完全溶解该瓶杀虫剂,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水?(不考虑杀虫剂其他成分的溶解性)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14:5
(3)解:该瓶杀虫剂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质量为:30g×5%=1.5g;根据其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03g,完全溶解该瓶杀虫剂至少需要的水的质量为:
【解析】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化合物,但碳酸以及碳的氧化物除外,根据化学式计算质量比。
【解答】(1)该物质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该物质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56):(16×15)=14:5
(3)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溶质的质量。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 常见的有机物 能源利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常见的有机物 ☆☆ 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②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③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意义,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2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
■考点一 常见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可燃性,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 13O2 点燃 8CO2+ 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 000 ℃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六)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转化:食物中的有机物 消化、转化、贮存、转化 人体中的有机物
■考点二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发展历程:石器→陶器→青铜器→钢铁→合成材料→新型材料。
人类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还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如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铜,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及铁的合金。虽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冶炼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的多。
■考点一 常见的有机物
◇典例1:(2023·鄞州模拟)2021年2月13日,重庆合川区一名小女孩在玩耍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变式训练1:(2024·乐清模拟)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太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就能将二氧化碳、水转化为乙醇(如图丙)和氧气的技术,其变化前后的微观模型图如下.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乙醇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请在图丁中画出分子模型.   
◆变式训练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
A. B. C. D. E.
◆变式训练3:(2023九下·永康模拟)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对干扰气体的鉴定,其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甲烷已完全反应)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该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    ;
(2)实验中小阳同学发现B中黑色CuO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了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CO结论。小莲认为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3)交流时,小莲提出,只要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观察现象,再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继续观察现象,就可顺利完成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方案中,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考点二 材料、矿物能源的利用
◇典例1:(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导体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如下图中铜板、硅、塑料板、氢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业中的常用材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半导工业材料中,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
A.铜板 B.硅 C.塑料板 D.氢氟酸
(2)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蚀刻要用到氢氟酸(HF),它也能蚀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变式训练1:(2023·舟山模拟)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变式训练2:(2024·金东模拟)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在答题卷上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变式训练3:(2024九下·绍兴模拟)为全面提升亚运城市环境品质,让亚运会成为杭州走向世界的再次精彩亮相,杭州市政府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质量推进城市环境品质而努力提升各项工作。
(1)下列技术能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
A.体育场馆等采用水循环降温
B.智能生态公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排泄物进行处理
C.不同的道路上构建立体生态绿化墙
(2)在市区建有许多智能公厕,图甲是某一公厕的臭氧除臭机,臭氧的强氧化性是由  决定的;
(3)在公共场所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乙所示,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
(4)①杭州亚运会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使用安全环保的绿色电力,这些绿电来自西部地区的光电和风电,其中光伏发电是将   转化为电能;
②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采用智能导光系统通过屋顶的210根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有效节约电能.导光管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为材料,这类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应用最广泛,属于   ;(选填“无机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③采用导光系统每年可节约10万度电,相对于火力发电每年可节约燃煤   吨;(已知燃煤发电的效率为40%,煤炭的热值)
(5)亚运城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经自然界某些微生物呼吸作用,可将材料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2.(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3.(2023·湖州)”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图甲)。
(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___________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
5.(2023·湖州)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
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   (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    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
(ρ汽油=0.7×103kg/m3,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   发电。
6.(2023·绍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正常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如图),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下图表示吸收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传统
方法。
①生成的X固体是   。
②反应器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可以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
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人体的肺部有数量众多的肺泡可以提高
气体交换效率,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液态阳光技术”,以甲醇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甲醇中。请你说出“液态阳光技术”的一个优点。   
1.(2022九上·瑞安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 B.Ca C.Mg D.Fe
2.(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3.(2024·宁波模拟)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以后,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
A.酒精在氧气中燃烧
B.在硫酸中加入铝粉
C.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4.(2024·浙江模拟)为实现“碳达峰”促进碳中和,对CO2的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是一种理想的转化方向。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分子模型代表的是水分子
B.丙分子中碳、氢原子质量比为1:4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组成甲醇的三种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2024·宁波模拟)如图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外壳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燃料采用清洁安全可靠的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壳部分的旋压成型工艺和阳极氧化工艺都属于化学变化
B.外壳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是混合物
C.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D.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6.(2024·浙江模拟)如图“使用零碳甲醇燃料”作为绿色亚运主火炬燃料的生产示意图。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1)甲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图中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2021·嘉兴模拟)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
(1)丙炔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比为________.
(2)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可能是以下的________
①CO和CH3OH ②CO2和H2O ③H2和CO ④CH3OH和H2
8.(2024·宁波模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数人感染后在3~5天之后能够自行好转。但是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到医院就诊,确诊后遵从医嘱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即可好转。
(1)奥司他韦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16H28N2O4,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物质C16H28N2O4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预防该病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9.(2024九下·临安模拟)爆爆珠奶茶是学生非常喜爱的食物.制作方法如下:将海藻酸钠加入水(或果汁)中充分搅拌至半透明状,用滴管吸取并滴入乳酸钙溶液中,待其定型即可得到“爆爆珠”.小明网购“乳酸钙”时一时疏忽买成“乳酸”.查阅可知:乳酸的化学式为,可简写成,相对分子质量90,电离方程式为.请帮助他制得“爆爆珠”.
(1)在物质的分类上乳酸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水溶液呈   性.
(2)为了得到乳酸钙,小明配制了100克4.5%的乳酸溶液并与1.5克氢氧化钙反应.通过计算并判断小明将所有乳酸都转化成乳酸钙了吗?
(3)“爆爆珠”其实是一种凝胶,海藻酸钠滴入乳酸钙溶液之所以能够形成“爆爆珠”是因为海藻酸钠里的钠离子与乳酸钙里的钙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请判断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10.(2023·杭州模拟)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同时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OH+3O23H2O+2CO2。
(1)乙醇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完全燃烧1千克乙醇汽油和等质量的普通汽油,前者能减少多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2023·定海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举行。作为G20峰会后杭州又一盛会,杭州亚运将力争交出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
(1)吉祥物中的“莲莲”创意取自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莲子、西湖藕粉是杭州特产,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莲子属于植物的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2)“曲院风荷”荷香四溢,已成为西湖最靓丽的风景线。荷叶中的己烯醇(C6H12O)是荷叶独特香味的来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己烯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己烯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位于青海省的单晶双面光伏板,发出的电通过“西电东送”大通道输送至杭州,而一块光伏板其日均总发电量为2.2千瓦时,能使得亚运会一盏节能灯正常发光220小时,求这盏节能灯的额定功率。
12.(2024·浙江模拟)“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燃烧产物可能有,为确定沼气燃烧产物的成分,小科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证明沼气燃烧产物中含有的证据是   ;(填序号)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 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确定了沼气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的正确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除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和收集尾气外,从实验安全性角度考虑,还有一个作用是   ;
(4)实验结束后,小科对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是否为铜产生疑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
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   。
13.(2024·嘉兴模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优良的杀虫剂,具有活性高、持效长、使用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行业。如图是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剂的部分参数信息,请回答: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化学式为,在物质的组成上属于   (选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中碳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03g,计算常温下完全溶解该瓶杀虫剂,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水?(不考虑杀虫剂其他成分的溶解性)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