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4: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灯笼》
课程 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1. 散文阅读作者的情思。 2.感受散文语言的美。
教学 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儿童时代、青年时代有关灯笼的种种温馨美好。结 尾作者想象“塞外点兵 ”中与灯笼有关的豪壮,誓言要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点 燃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一把烈火 ”。 全文的感情基调由前 10 段回忆的温馨美好陡然转变为最后两段的慷慨激昂。 2.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较容易,但品味词句,感受语言的典雅之美有困难。
教学 目标 1.感受文中作者寄寓的情思。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 重点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 难点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灯笼》这篇课文。
讲授新课 1. 明确学习目标。 2. 讲解文本中作者寄寓的情思。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儿童时代、青年时代有关灯笼的种种温馨 美好。结尾作者想象“塞外点兵 ”中与灯笼有关的豪壮,誓言要做“灯笼 下的马前卒 ”,点燃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一把烈火 ”。 全文的感情基调由前 10段回忆的温馨美好陡然转变为最后两段的慷慨 激昂。 课文第 9 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3.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典雅的语言。(学习重点) 明确:本文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文中散发着典雅之美的语句。课 文中多处引用,化用古代文学中的诗文、典故;多处出现让人联想到古诗 的整齐句式;还有少数文言词汇;四字词和成语更是俯拾皆是。 重点品味“课文中多处引用,化用古代文学中的诗文、典故;多处出 现让人联想到古诗的整齐句式 ”。 “少数文言词汇; 四字词和成语更是俯 拾皆是 ”学生课后自学。 (1)文中引用化用的诗文典故的品味。 出示幻灯片: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第3 段)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第 11 段)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铿然的 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第7 段) 在一切亮光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第2 段)
进士及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第8 段) 小结语言品味的策略 对比和联想 文中还有不少,请你自己找一找,品一品。 (2)文中整齐句式的品味。 出示幻灯片: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第 1 段) 几乎整个第 2 段。 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雪夜驰马,荒郊店宿……(第3 段) 课文中还有很多,请你自己找一找,品一品。 出示幻灯片: 以课文第2 段为例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 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 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 同洪亮大方的谈吐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 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 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出示幻灯片: 尝试把第2 段改成诗 A 改写成现代诗 夜晚的灯笼 夜晚 灯笼 三家村的犬吠 晃荡着的影子 黑夜行人的私语 祖父雪白的胡须
坡野里跳跳的磷火 戏台下嚷嚷的众生 花生篮 冰葫芦 小丑 花脸 司马懿探山 记忆的网里 挤着 缘结 太多 太多 B 改写成七言古诗(打油诗) 灯笼 月华繁星花灯俏 夜行私语磷火遥 社戏台上司马探 追忆缘结却惘然 4. 学习策略小结。 5. 作业。 (1)用工具书为课本 22 页“读读写写 ”中的生词注音。 (2)2.摘抄课文中典雅优美的句子,背诵并仿写其中的一处。 (3)3.希望同学们欣赏完这篇课文后,能更加努力地学习古诗文。 在写作中尝试像作者吴伯箫那样运用化用诗文典故,适当地使用整 齐的句式,让自己的文章变得典雅优美!
课堂小结 学习策略小结 1.通过“知人论世 ”深入感受散文中作者寄寓的情思。 2.读典雅优美的散文要品味文中引用化用的古诗文、典故和富 有诗意的整齐句式 。 我们可以把散文中的整齐句式尝试改写成诗。 我们最基本的品味策略是对比和改写。
作业布置 (1)用工具书为课本 22 页“读读写写 ”中的生词注音。 (2)2.摘抄课文中典雅优美的句子,背诵并仿写其中的一处。 (3)3.希望同学们欣赏完这篇课文后,能更加努力地学习古诗文。 在写作中尝试像作者吴伯箫那样运用化用诗文典故,适当地使用整 齐的句式,让自己的文章变得典雅优美!
板书设计 灯笼 情思 语言
教学反思 语言品味环节推进得不错。但感受作者的情思部分推进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