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钥匙/汤匙 字帖/妥帖 横行/飞来横祸
斑斓/谰言 炽痛/旗帜 怪诞/垂涎三尺
假意/虚假 曲折/歌曲 哽咽/狼吞虎咽
屏障/叠嶂 喧闹/寒暄 默契/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气魄 狂澜 浊流 祈祷 诧异 澎湃
土壤 屏障 哺育 榜样 气氛 缠绕
田垄 懊悔 惩罚 渲闹 钥匙 亘古
胸膛 嗥鸣 污秽 埋葬 耻辱 丰饶
3.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央视家庭幽默喜剧大赛上的节目表演真是滑稽至极,让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忍俊不禁。B.为保卫家园抗击日寇,八路军战士像一群奔腾的烈马,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
C.毕业晚会上,同学们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激动拥抱热泪盈眶,真是可歌可泣。
D.综艺节目《我是大侦探》每期的案情设计都扑朔迷离,引发了“全民动脑”的热潮。
4.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2分)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写的一篇说明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默写填空。(8分)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3分)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山东潍坊寿光期中)综合性学习。(5分)
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吴喆华 刘笑梅 实习记者任宇坤 李晓斐)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的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寻求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但最近,一段《黄河大合唱》视频居然被贴上了搞笑的标签在网络上流传。这是某单位年会上的场景。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中国之声”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因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吁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用血和泪写的这部作品,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之魂的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恶搞行为,并怒斥这种做法不可原谅,“我特别愤慨的就是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对抗战文化会有印象,但是他们麻木地廉价娱乐大众,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搞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有的人是无知者无畏,有的人是消遣娱乐,还有的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对此,请你结合新闻内容,驳斥这种“恶搞”的错误思想和行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9-13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木兰诗》补充完整,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上文加粗字的笔顺、解释及读音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忆”的第三笔是竖 “市鞍马”(集市) “军帖”(tiè)
B.“戎”的第二笔是斜钩 “市鞍马”(买) “扑朔”(shuò)
C.“忆”的第三笔是点 “大点兵”(非常、十分) “扑朔”(suò)
D.“戎”的第二笔是横 “大点兵”(大规模) “军帖”(tiě)
13.下面选项中,对诗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万里”极言征程之远。“飞”表现行军之迅速,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了木兰渴望见到家人的急切与欣喜之情。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表明将士们身经百战,戎马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中“溅溅”“啾啾”为拟声词,以宿营地的空旷孤寂凄凉烘托了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感。
14.木兰是一位爱国女英雄,有的同学根据她的故事写了一副上联,请你结合诗文内容及所给上联,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替父从军尽孝道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5 分)
书韵悠悠伴我行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书籍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那时,家里的书并不多,但每一本都被我视若珍宝。记得第一次读《格林童话》,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善良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勇敢的拇指姑娘,他们的故事让我陶醉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群雄逐鹿的场面让我热血沸腾,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永不退缩。
上了中学后,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略了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豁达乐观、李清照的婉约细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充满信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胸怀大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书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又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知识的宝库。在书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15.文章围绕“书韵悠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6.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记得第一次读《格林童话》,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善良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勇敢的拇指姑娘,他们的故事让我陶醉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书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又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知识的宝库。
18. 作者为什么说“书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9.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21.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4分)
写作。(50分)
22. 以下两组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