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章 第三节《声的利用》 课型: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 编号: 复备 使用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学习
目标
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
2.知道声可以传递能量;
3.了解声的相关应用。
重点
难点
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
2.知道声可以传递能量。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情境导入约2-3min
播放视频:“会跳舞的火焰”,
思考:是谁指挥火焰在跳舞?
二、明标知法约2min
学习导航
我立本 扎根基础:约6min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出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出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我成长 达标应用约9min
例1 请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例2:(2014?滨州)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我创新 拓展升华约11min
例3、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离山200m处鸣笛,汽车向山直线行驶6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我自知 测评反馈约12min
(A)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2、(A)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3、(A)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4、(B)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图1-6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 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
自主学习教材第38--4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
(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6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
自主认真研读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完成下面的问题。脱离课本展示组内探讨,交流。
(合作探究时要全员参与。看清题目要求,先认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最后统一答案,准备展示。)
学教
反思
约4min
(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
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