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编号 复备 使用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学习
目标
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重点
难点
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情境导入:大家知道为什么做饭的时候油总是飘在水面上吗?还知道为什么汽油着火的
时候不能用水浇灭吗?对,这些问题都和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多跟密度有关
的生活知识。约2-3min
二、明确目标约2min
三、学习导航
我立本 扎根基础约6-8min
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3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
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我成长 达标应用
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原因是:
1、风的形成:
2、 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 一定时, 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 的性质,即在 一定时, 升高时,体积
,密度 ; 降低时,体积 ,密度 。
3、气体的 最显著,它的 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
不明显,故 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
4、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 ,密度 ;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 ,密度 。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5、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 ℃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6、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我创新 拓展升华
密度与物质鉴别
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 ,其基本思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
2、用密度鉴别物质时注意:有些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计算出密度后,有时我们还要结
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加以判断,如物质的颜色,硬度,气味等等。
认真研读教材
小组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
组内探讨,交流。
达标
测评
我自知 测评反馈
1. 一圆柱形容器,当装质量为1kg的酒精时,酒精的深度为20cm,若用此容器装1kg的水,则水的深度为(ρ酒精=0.8g/cm3)( )
A.20cm B.16cm C.15cm D.24cm
2. 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3. 图5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V甲 = V乙 则m甲D.若m甲 = m乙,则V甲>V乙。
4. 几种液体的密度见附表1;实验室里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量筒的规格见附表2.
如果要求一次尽可能精确地量出170g的柴油,应选用( )
附表1 几种液体的密度 附表2 实验室的量筒规格
物质
密度(Kg/m3)
量筒种类
最大刻度
每小格表示
硫酸
1.8×10 3
甲种量筒
50cm 3
5 cm 3
柴油
0.85×10 3
乙种量筒
100 cm 3
5 cm 3
煤油
0.8×10 3
丙种量筒
250 cm 3
5 cm 3
汽油
0.71×10 3
丁种量筒
500 cm 3
10 cm 3
A.甲种量筒 B.乙种量筒 C.丙种量筒 D.丁种量筒
5. “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12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
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学教
反思
1、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