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九上1-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含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九上1-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含解析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9 08:10:58

文档简介

备战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九上1-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学生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胸脯( pú ) 恁地(nèn) 桑梓(zǐ) 蹑(niè)手蹑脚
B.眉梢(shāo) 迸(bèng)流 剜(wān) 冠(guān)冕堂皇
C.讨饶(ráo) 禅(chán)椅 狡辨(biàn) 差(chà)强人意
D.彩帛( bó ) 动弹(tan) 纶巾(guān) 不修边幅(f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调和(tiáo) 郝免(shè) 妄想(wàng) 解剖(pō)
B.教 诲(huì) 禅师(chán) 佝偻(lóu) 倘若(tǎng)
C.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鹜(wù) 喉咙(hóu)
D.杜绝(dù) 咽气(yè) 秘决(jué) 羡慕(xiàn)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大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唱歌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政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 但是”改为“虽然 但是”)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侨批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将“广泛”移到“关注”前面)
B.随着冬奥会火种从希腊运抵北京,让2022北京冬奥会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删掉“随着”或“让”)
C.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制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人人性格不同,个个有血有肉。(把“制造”改为“建造”)
D.江城初中近300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书香润泽校园,经典点亮青春”的读书节专题活动。(删掉“左右的”)
7.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中生活已近尾声,在即将离开校园之际,我们班同学都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三年来的默默付出。(删去“在心里”)
B.“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就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将“就是”改为“而是”)
C.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将“不畏艰险”和“执着追求”调换位置)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将“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8.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文中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率真直爽、头脑简单的鲁智深;崇尚道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武松。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周进、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艺术形象。
D.《三国演义》善于运用传神笔法去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尤其擅长描写战争。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指因罪被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B.“饮酒”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象征着富贵吉祥、子孙昌盛;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向往。
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
D.“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B.《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二、基础知识综合
1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触摸作者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着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憾;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yán。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妖ráo( ) 摇曳( ) 娉婷( ) 鲜yán(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迷醉”在文中的意思是: 。
(4)这段话运用了 和 修辞。修辞。
(5)请将划线句改为反问句。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án(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 。cháng( )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墨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13.根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①( )pū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②( )cuī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③______加于全体,那简直是④诬蔑( )( )。
(1)语段中“……”的作用是( )
A.内容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2)请为①②填写汉字,为④注音:
①( ) ②( ) ④( )( )
(3)请为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A.倘若 B.即使 C.就算
(4)语段中提到“中国的脊梁”,请再列举一位“中国的脊梁”,并对这个人物进行简单评论。备战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九上1-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参考答案详解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C.狡辨——狡辩, 差(chà)强人意——chā;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A.“剖”应读“pōu”,“郝”应为“赦”;C.“骈”应读“pián”,“鹜”应为“骛”;D.“咽”应读“yàn”,“决”应为“诀”。故选B。
3.B
【详解】A.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形容滕王阁之美,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此处要形容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用错对象,使用不正确;
C.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铺张扬厉”意思是过分讲究排场。不合语境。
B.“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贬义词。贬义词褒用。
D.“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不合语境。
故选C。
5.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ABC三项,修改正确;D项,修改不正确,语意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应改为“不仅……而且……”。故选D。
6.C
【详解】C.搭配不当,应该将“制造”改为“塑造”;
故选C。
7.C
【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榜样”。
8.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
B.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的性格特点是“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象征着富贵吉祥、子孙昌盛”表述不正确。八月十五应喝桂花酒,雄黄酒应在端午节喝;
故选B。
10.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故选C。
11.(1) 娆 yè pīng 妍
(2) 震憾 震撼
(3)沉迷、陶醉
(4) 排比 比喻
(5)亲近诗歌,怎会不遇见不一样的自我呢?
【详解】(1)“妖ráo”写作“妖娆”,意思是:妩媚艳丽动人;
“摇曳”读作yáo yè,意思是: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
“娉婷”读作pīng tíng,意思是:形容女子容貌、体态轻巧美好的样子;
“鲜yán”写作“鲜妍”,意思是:形容光彩美艳的样子,指色彩鲜艳美丽。
(2)震憾——震撼(震撼,读音是zhèn hàn,意思是指土地剧烈摇动)。
(3)迷醉:1.酒醉迷糊;2.迷恋,陶醉;3.指麻醉;使陶醉;
根据语段中“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娆的风景”的内容可知,这里“迷醉”应该解释为迷恋,陶醉。
(4)阅读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中连用了三个“诗是……”的句式,接着又连用了六个“读……我们可以……”的句式,因此可以看出该语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娆的风景”可知,这里将诗比作智慧,风景,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肯定句改反问句,需要先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然后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接着句尾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顺即可,因此该句变为反问句应该是:亲近诗歌,怎会不遇见不一样的自我呢?
12.(1)弦 徜
(2)拔——拨 墨——默
(3)参考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详解】(1)本题应注意“弦”“徜”的书写,徜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拔”正确书写为“拨”。“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仔细观察例句,注意例句在句式、修辞、内容方面的特点及要求,仿写与例句一致,符合题目要求即可。本题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比喻”+动宾短语的结构特点仿写。
13.(1)B
(2) 仆 摧 wū miè
(3)A
(4)示例:林则徐,一生清廉自守,力主改革,关注民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林则徐的刚正不阿和忧国忧民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详解】(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根据语境“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可知,作者列举了中国历史上那些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物,他们代表着中国的脊梁。然而,这些例子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具有这样精神的人物,因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因此,作者用“……”来表示列举的省略,意在告诉读者,这里所列举的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这样的人没有被一一列举出来,但他们同样是中国的脊梁,同样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pū——仆。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②cuī——摧。摧残:严重的折磨、伤害、损害。
④诬蔑(wū miè):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
(3)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根据语境“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③______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可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仅仅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论断加于全体中国人,那么这是一个错误的、不公平的论断。所以此处需要一个表假设的关联词;
A.倘若:表示假设的条件,即“如果”、“假使”的意思。
B.即使:这个词虽然也表示让步的假设,但它更多地用于强调某种极端情况,即“就算”、“纵使”的意思。而在这里,作者并没有想要强调某种极端情况,而是在讨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C.就算:这个词与“即使”意思相近,也是表示让步的假设,但同样,它更多地强调极端情况;
故选A。
(4)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根据题干“请再列举一位‘中国的脊梁’”可知,我们需要列举一位和语段中提到的“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类型不同的“脊梁”,并进行人物点评,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中国的脊梁”如科学家钱学森,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他的爱国情怀与卓越贡献,闪耀着伟大的光辉,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