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与作品基本情况;归纳大雁的生活习性;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能从修辞、字词、说明方法等角度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突破措施 重难点:能从修辞、字词、说明方法等角度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给句子赋分的方式激发孩子赏析句子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本班为基础较好的初二学生,具备一定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资源 网络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纪录片《鸟的迁徙》的主题曲。请学生朗读PPT上展示的歌词:横跨大洋横跨海,越过树木黝黑的森林, 穿过山谷,我们依然不敢喘歇,只为能在你身边。 越过变幻莫测的沙漠,越过燃烧着火焰的山脉, 穿过狂风和暴雨,只为能在你身边。 读歌词 设置情境 PPT
二、整体感知(知识性) 文章题目叫做?(板书:大雁归来)作者是谁?利奥波德。他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链接材料一的第四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利奥波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回答。阅读链接材料。 了解作者与作品基本情况 PPT、纸质拓展材料
《大雁归来》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他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你能总结出一些大雁的基本习性吗?这些大雁的生活习性是作者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后记录下来的。这也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严谨性。(板书:科学严谨) 阅读课文,归纳大雁习性。 归纳大雁的生活习性;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PPT
三、品读语言(抒情性) 这篇文章的语言与一般的说明文语言有什么不同?每位同学至少找一句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诵。 学生朗读 从修辞、字词、说明方法等角度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PPT
老师展示三句话,请学生赋分,并说明理由。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对大雁的感情是?喜爱之情。(板书:情感丰富) 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从修辞、字词、说明方法等角度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PPT
四、主题探究(思想性) 我爱大雁的什么?仅仅是爱它的外形,爱它的鸣叫吗?引导学生总结大雁的形象。(团结、可爱、坚定、热情、重感情……)刚刚大家总结出来的词语我们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也就是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把大雁与人摆在同一个高度。 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些跟动物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蒲松龄的《狼》、郑振铎的《猫》,这些作品中的人与动物的地位是怎样的?《狼》讽刺狼的狡诈,赞美人类的智慧。人是征服者。人就一定比动物高级吗? 学生对比阅读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PPT 纸质拓展材料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课文。是不是在任何时候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欢快地鸣叫,尽情发挥它们的“野性”? 我们来看《鸟的迁徙》中的一个片段。(播放视频)罪恶的枪声让我们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请大家再看一则新闻。(PPT展示新闻及图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这里过冬。但是,人们却用天网和毒药大肆捕杀天鹅,卖给附近的餐馆。一位村民对这镜头忧心忡忡地问:这样下去,天鹅还会回到这里吗 只怕我们再也看不到天鹅了! 结合这则材料,请大家想一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 ,把它改成《大雁》不是更简洁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谁能解利奥波德的心声?(板书:深切思考) 阅读原文。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PPT、视频、纸质拓展材料
尾声 播放《To be by your side》,读歌词。希望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大雁归来的愉悦的身影。 全班齐读歌词 在情境中结束本课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