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五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五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8 19: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

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新中国成
立后,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1 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文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
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
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上述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4.雪皑皑,野茫茫,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经历了党的
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这个转折指(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1885 年,俄国仅有圣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萨、里加、华沙和罗兹 6 座城市安装
了电话;1904 年有 182 座、1908 年有 217 座、1909 年有 252 座城市安装了电话。当
时电话主要连接着消防局、警察局、政府、城市自治机关、邮政办公大楼与电报局。
据此可知,俄国近代通讯设施的建立( )
A.改善了城市百姓的生活处境
B.确保了政府行政效率的高效
C.主要服务于城市的社会治理
D.实现了城市近代通讯的普及
6.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
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
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
( )
A.废除宰相制度的局限性
B.君主应该恢复上古禅让制
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
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
7.1829—1841 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 1812 年俄法战争和拿破仑
的诗。诗中既赞颂俄国士兵“以身相许为祖国报效”,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
世英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莱蒙托夫的诗蕴含着俄国民族主义情感
②俄法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
③莱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
④莱蒙托夫的作品加速了美国独立的步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晨邮报·1789 年 7 月 21 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
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
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
国的话是夸张的。”“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是指( )
A.法国大革命 B.德意志的统一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9.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
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
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材料指出玛雅文明的成就有( )
①建立了独特的历法体系
②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③建筑水平很高
④修筑了壮观的金字塔庙宇,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⑤采用 20 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⑥
10.《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
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
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些规定( )
A.与国联盟约的宗旨基本一致
B.有效防范了霸权主义的产生
C.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D.反映了战后多极化趋势出现
1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同时,三井、三菱、大仓等财阀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向军
事工业方面转化。日本政府还实行增发公债以充战争费用的“军需通货膨胀政策”,使
日本经济迅速地转入战争经济,军需生产急剧上升,结果日本较其它国家抢先摆脱了
危机。这说明当时日本( )
A.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B.通过战争转移国内斗争视线
C.将危机处理与军事发展相结合
D.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12.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
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俄国的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
奴制改革( )
A.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直接冲击沙皇专制统治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13.下表是 1936 年六大城市邮政可达性的横向对比。这可用于说明( )
1936 年六大城市邮政网络覆盖面积(单位:Km )
城市 1 — 2 日可达面积 2 — 3 日可达面积
北平 76756 ▼ 158818 ▼
西安** 110660* ▲ 237412* ▲
汉口** 133768* ▲ 318836* ▲
上海** 93623* 183036*
成都** 82222* ▼ 178442*
广州* 97924* 146185 ▼
平均值** 99159* 203788*
说明:(1)表中数字高于同列的北平数据,数据后加*;
(2)城市名后的*个数,为本城市高于北平数据个数;
(3)同列数据的最大值前 2 位,数据后加符号▲,最小值后 2 位,数据后加符号▼。
A.南京国民政府重视邮政业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低迷
C.多中心分布邮政网络覆盖全国
D.社会形势影响邮政的可达性
14.下图为 1913 年马星驰发表的题为《政党之两面观》的漫画,自左往右看,此五个
字为“政党之作用”,而从右往左看,则变成了“御用系之党”。该漫画( )
A.体现了民众缺乏对民主的了解
B.反映了政党政治不符合国情
C.讽刺了袁氏复辟帝制倒行逆施
D.揭示了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
15.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
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
势本质上反映了( )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16.19 世纪中后期,工厂制度进入中国。至 1913 年,工厂数量已颇具规模。对 1913
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 202 人统计发现,地主占 55.9%、买办占 24.8%、商人占
18.3%、华侨占 1%。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工厂制度( )
A.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物
B.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C.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
D.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二、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
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
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
达,如嘉定县“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
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
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从 16 世纪至 18 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 700 个。为了保证各农户
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
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
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
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
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
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 17—18 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
的异同点。
三、简答题
18.(0 分)(16 分)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长征组图
材料二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
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
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
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回答: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材料一的图示反映出红军长征战胜了哪些困难 (6
分)
(2)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是指什么 (2 分)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如
何告诫共产党人的 (2 分)
(3)材料三中“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分)“新长征”主要“新”在哪里 (2 分)
19.(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
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
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
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请完成:
(1)上述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人
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四、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的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该城邦通常被称为母邦。母
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形成子邦——殖民城邦。因此,这种殖民活动
是城邦(母邦)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也可说是古风时代希腊国家形成和扩
散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
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相类似且地位平等,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位于意大利南
部,它有“大希腊”之称。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
使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希腊本土可从殖民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
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相互交换,双方皆获利,且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
济可获得较充分的发展,这可说是海外殖民为古希腊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
——摘编自吴于麈、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
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不仅受封了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
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和中国西周时期的“殖民”活动的
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殖民活动对古代希腊文明的贡献。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
畜牧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农业
和手工业相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
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
家机器,国家形成,B 项正确;ACD 对于文明产生的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2.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
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及所学可知,“另起炉灶”指的是
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且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
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A 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 B 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
交方针,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与题意无关,排除 C 项;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答案: C
解析: 选择 C: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注重教育的实用性,由此可知主
要目的是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排除 A:材料主要是关于学校教育的调整,其最主要
目的在于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而不是巩固政权(易混: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
施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运动等)。排除 B:引进“苏联模式”
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 D:材料强调工科院校的发展,体现不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针。
4.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中经历的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A 项正确;四渡赤水并非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 项错误;巧渡金沙江前,党史
上的转折点已出现,C 项错误;红军长征途中,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非飞夺泸
定桥,D 项错误。
5.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
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5-1909 年(俄国)。材料所示为近代俄国城市电话
安装和使用情况,越来越多的城市安装了电话,且电话“主要连接着消防局、警察局、
政府、城市自治机关、邮政办公大楼与电报局”,表明电话的功能主要服务于城市的社
会治理,C 项正确;“改善了城市百姓的生活处境”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 A 项;电话
设施的建立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但“确保了”说法有误,排除 B 项;实现了城市
近代通讯的普及,说法不符合史实,夸大其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
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
而失者乎!”可知,黄宗羲肯定宰相辅佐天子的重要性,批判废除宰相制后无法约束君
主。因此黄宗羲强调废除宰相制度的局限性,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恢复禅让制,排
除 B 项;明代废除宰相,设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反对废除宰相制,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的言行,排除 D 项。故选:A。
7.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组合题。时空是 1829—1841 年(俄罗斯)。“以身相许为祖国报效”体
现了莱蒙托夫的诗蕴含着俄国民族主义情感,①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于 1861
年,不符合材料时间“1829—1841 年”,②项错误;材料“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
‘盖世英雄’”体现了莱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③项正确;美国是 1776
年独立,与题干时间不符,④项错误。据结论可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 A
项。
8.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789 年
7 月 21 日”和“论巴士底狱的陷落”可以判断出这是 1789 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
国大革命由此开始,A 项正确;B 项是 1871 年;C 项是 1640 年开始;D 项是 1775 年
开始的。故选 A。
9.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可知建立了独特的历法体系,依
据材料“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可知发明了独特的文字,依据材料“尤其是他们的
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可知建筑水平很高,故选 C 项。④⑤都是玛雅
文明的成就,但材料中没有显示,故排除。
10.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可以看出联合国安理
会对世界和平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使得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C 项正确;材料
未涉及国联的宗旨,排除 A 项;“有效”表述错误,排除 B 项;材料不能看出战后多极
化趋势出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日本。材料表明日本很多大型企业转向军事工业,并
且日本的经济也转入战争经济,这使得日本较其它国家抢先摆脱了危机可知当时日本
将危机处理与军事发展相结合,C 项正确;日本为了克服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
不是正确的途径,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和经济的转型有利于摆脱危
机,不涉及具体的对外战争,排除 B 项;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是在“九一八”事
变之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扩大了俄
国的国内市场”等信息可知,1861 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
本积累、自由劳动力、扩大俄国国内市场,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 项正确;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A 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条件,而不是强调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冲击作用,并且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俄国
通过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定程度上促进俄国对外扩张,但材料
内容没有强调与此相关的内容,D 项错误。
13.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 年
(中国)。据表格可知,1936 年六大城市邮政网络覆盖面积方面,西安、汉口、上
海、成都、广州乃至平均值均高于北平,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日本已经策划“华北自治
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版图,北平社会形势极其严峻,这影响了邮政的可达性,
D 项正确;政府重视邮政业主要表现为采取发展邮政业的各种措施,六大城市邮政可
达面积对比不能完全代表政府对邮政业的态度,排除 A 项;1936 年民族资本主义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下,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排除 B 项;材料只涉及六大城市邮
政网络覆盖面积,不能说明邮政网络覆盖全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
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
出主要结论:民国初年的政党制度,是进步人士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也是官僚政客
们维护统治的工具,该漫画揭示了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广
大民众对民主了解的信息,排除 A 项;材料无法说明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结
论,表述不准确,排除 B 项;据所学,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 1915 年,排除 C 项。
15.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茶
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
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三个阶段体现
的是商品种类的变化,即生产类向消费类变化,反映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
除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商品种类的变化,不能说明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多,排除 B
项;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与古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3 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 202 名人员,包括地主、商
人、买办和华侨,体现了当时我国多阶层共同推动近代化的发展,说明中国近代工厂
制度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故选 D 项。实业救国思想是以发展实业作
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并未对当时的生
产组织形式进行比较,无法得出近代工厂制度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的结论排除 B 项。
中国近代工厂制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排除 C 项。
17.答案: 相同点:都由工商业的发展所引起;生产专业化。不同点:英国市镇以毛
纺织业为主,江南市镇以棉纺织业、丝织业为主;英国市镇分布在集市或港口或河流
地区,江南市镇分布在水路交通便利之处;英国市镇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江南市镇
与国际市场联系相对较弱。
解析: 本题属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与 17-18 世纪初英国。
首先相同点,根据材料一“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
两边与跨河桥畔。”和材料二“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
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可知都由工商业的发
展所引起;根据材料一“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
国。”和材料二“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
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可知生产专业化。其次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市镇
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而苏州、湖
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和材料“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
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可知英国市镇以毛纺织业为主,江南
市镇以棉纺织业、丝织业为主;根据材料一“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
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和材料二“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
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可知英国市镇分布在集市或港口或河各地区,江
南市镇分布在水路交通便利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而英国此时是工业革命前夕,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可知英国市镇与国际市场联系
密切,江南市镇与国际市场联系相对较弱。
答案: (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 分)战胜了“左”倾错误以及
党内分裂的危机;(2 分)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2 分)克服了雪山草地和缺吃少穿等自然困难。(2
分)
(2)“万里长征”指中国革命和建设。(2 分)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或务必继续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2 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 分)“新”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2 分)答案: (1)分封制 巩固西周国家政权
(2)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同周王作战等。
(3)材料三说明当时诸侯尚能服从周王。材料四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解析: 材料一是分封制,其
目的是维护西周的统治,由材料看出,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此外还有功臣和先代贵族。材料二说
明周王对诸侯的控制以及诸侯服从周王命令、派兵随同周王作战的义务。材料三体现了分封制的
破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按问回答即可。
20.答案: (1)同:都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和获取资源;都涉及到人口的迁移和重
新编组;都对被殖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西周分封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而古希腊殖民则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和人
口压力;西周分封的封国是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而古希腊殖民的城邦在政治经济关系
上是平等的;西周分封的封国与原居民糅合,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而古希腊
殖民的子邦和希腊本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类似,构成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
和经济圈。
(2)贡献:促进了古希腊经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和经济圈;推动了古
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被殖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了古希腊各城邦之间
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发展
提供了条件。
解析: (1)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希腊)。
同:由材料一中“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和材料二中“西周的分封并
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可知,都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和获取
资源;由材料一中“形成子邦——殖民城邦”和材料二中“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可
知,都涉及到人口的迁移和重新编组;由材料一中“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
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和材料二中“新封的封国,因其
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可知,都对被殖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不同:由材料一中“这种殖民活动是城邦(母邦)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措
施”并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目的可知,西周分封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而古希腊殖民
则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和人口压力;由材料一中“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
希腊本土诸邦相类似且地位平等”和材料二中“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
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可知,西周分封的封国是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而古希腊殖民的
城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由材料一中“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
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和材料二中“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
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可知,西周分封的
封国与原居民糅合,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而古希腊殖民的子邦和希腊本土在
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类似,构成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和经济圈。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希腊)。贡献,由材料一中“子邦和母
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可知,
促进了古希腊经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地中海贸易圈和经济圈;结合所学,还可以从
政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如政治上,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条件;加强
了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文化上,为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被殖民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