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教科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教科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答题前请注意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完试卷后,务必再次仔细认真检查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青蛙到了冬天会冬眠,影响青蛙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2.如果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航天员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①空气②食物③水④适宜的温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最适合做生态瓶的是()。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池塘水
4.在同一实验中,如果自己所在小组的实验数据与其他小组不一样,应该()。
A.修改实验数据
B.再次实验,收集证据
C.采用其他小组的数据
5.下列属于冬眠的动物是()。
A.大雁 B.青蛙 C.鲤鱼
6.在生态瓶中,水草和浮萍等植物能为动物提供()。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肥料
7.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的改变方式是()。
A.迁徙 B.换毛 C.冬眠
8.()不是反映食物关系歇后语或谚语。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在做小生态瓶时,下列同学的建议正确的是(  )。
A.小红:生态瓶中的水生植物越多越好
B.小明:生态瓶中装满水,并拧紧瓶盖
C.小强:做好生态瓶应放在阳光充足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10.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
A.生态环境 B.生态群落 C.生态系统
1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但是蚯蚓不能长时间待在水中,这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12.在我国北方早春播种以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充足空气
B.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充足水分
C.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13.在做食物链套筒游戏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食肉动物套住食草动物
B.最先被套的一般是食肉动物
C.最大的纸筒表示这个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14.如下图,将蚯蚓放入下图中的盒子内,用手电筒照射蚯蚓,你会看到的现象是()。
A.蚯蚓会往右边爬行
B.蚯蚓待在原地享受光照
C.蚯蚓有的往左边爬行,有的往右边爬行
15.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A.栖息地B.居住地C.生活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17.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生物群落。………………………………………………………()
18.植物的根和土壤里生活的动物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9.地球上大到整个海洋,小到一片草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20.发芽后的绿豆苗如果得不到阳光,是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
21.在“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实验中,为了节约和保护生物,我们使用一条蚯蚓进行实验。…………………………………………………………………()
22.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的食物网,我们可以随便从国外带回家喂养或种植。……………………………………………………………………………()
23.海洋是一个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资源。…………………………()
24.“南橘北积”的故事反映了植物“择地而居”的生存需求。………………()
25.微生物能分解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三、实验探究题。(除标注为,其余每空2分,共50分)
26.为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某兴趣小组制订了如下实验计划并开展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
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实验操作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有光) 10 10 1
2号组(无光) 10 9 0
(1)相同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不同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与预测结果()(填”相符“或“不相符”)。
(4)1号组有一粒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
(5)该兴趣小组同学发现2号组中绿豆苗与1号组的有很大的差别,2号组中的绿豆苗茎细长,叶呈()色,他们将绿豆苗移植到土壤里种植,不久后发现2号组绿豆苗与1号组绿豆苗茎、叶颜色基本相同了,其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种子发芽的所具备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23分)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应该是________。
(3)写出该食物网中食物链。(至少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写出其中最长的那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个。
28.麻雀真的是“害鸟”吗?(10分)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走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1)以上资料表明,麻雀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如果是这个环节被破坏,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________。
(2)造成麻雀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完资料,我认为现在麻雀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当成害鸟而除掉。
(4)麻雀的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造成严重的病虫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C 4.B 5.B
6.B 7.A 8.B 9.C 10.C
11.B 12.C 13.B 14.A 15.A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7分)
(1)水、温度、空气(3分)
(2)光照
(3)不相符
(4)内部胚坏了
(5)①.黄②.植物的叶可以通过吸收阳光来制造营养物质供自己使用(3分)
(6)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3分)
27.(23分)
(1)①.草②.兔、鼠、狐、蛇、鹰(3分)
(2)①.草②鹰
(3)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6分)
(4)①.草→鼠→蛇→鹰②.3
28.(10分)
(1)平衡
(2)人类的大量捕杀
(3)不能
(4)昆虫缺少了天敌,从而大量繁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