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罗平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5 19: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课堂同步练习
4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填空。
《左传》,又名《 》。相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备的 史书。它是解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的著作。《左传》与《 》、《 》史称“ ”。它们都是解说《春秋》的经典著作。
2、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项是( )
A.贪得无餍yàn 厌(yàn)恶wù  汜fán南  夫fú人之力 
B.供给jǐ 家给jǐ户足 经济(jì) 济济(jǐjǐ)一堂
C.夜缒zhuì 而出   杞 qǐ 人忧天  佚yì之狐  不落窠kē臼jiù
D.阙秦quē 宫阙què 游说shuì  说shuì服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装 气慨 不落窠臼 甘败下风
B. 烩炙人口 精萃 即使 一鼓作气
C.瞭望 重叠 水龙头 一如既往
D.草菅人命 杀戮 防 碍 矫揉造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陈水扁当局在高中历史课程纲要中,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是想用意识形态取代历史,是数典忘祖。
D.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5、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的字及类型活用意义。
①.晋军函陵。 军:
②.且贰于楚。 贰: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远: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 陪: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住来,共其乏困。乏困:
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封:
⑧.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⑨.秦伯说,与郑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盟: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敝:
6、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若舍邻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 。今义: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 。今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 今义:
④ 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无能,古义: 。 今义:
⑤ 吾其还矣,亦去之。
去,古义: 。 今义:
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说说通假后的意义。
①.秦伯说。 说: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
③.夫晋,何厌之有? 厌: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
8、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夫晋,何厌之有? 句式特点:
②.以其无礼于晋。 句式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是寡人之过也。 句式特点:
二、高考摹拟阅读。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赏析有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叙述秦晋围郑的紧张形势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为下文描写烛之武出场铺垫设伏,渲染紧张气氛,烘托烛之武舍身忘死的高贵品质,大智大勇的才能,大义凛然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二自然段写佚之狐举荐烛之武出使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郑伯听从,推动情节发展,但烛之武对自己年青时郑伯不重用自己非常气愤,郑伯主动道歉后,烛之武不计前嫌,负重出使秦国。
C.第三自然段叙述烛之武说服秦伯,秦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不攻打郑,而且还派兵为郑守卫边防。在众多说服秦伯的理由中,最重要的理由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第三自然段晋文公退兵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不仁,不知,不武。其中“不仁”是假的;“不武”也是假的;失去秦国,“不知”,才是真的。
E.本文叙述烛之武退秦师的全过程。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来安排,叙事完整。
F、全文写战前策划,战争影响,略写。写战争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详写。语言简练而不乏文彩。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头绪纷杂,但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严密而有力。
2、下列句子全都说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理由的一项()
A.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失其所与,不知。
D.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四、将你读《烛之武退秦师》的感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答案】
一、基础题。
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 编年体。《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三传”。
2答案D。D.说shuō服。
3、答案C。A.慨 (概) 败 (拜) B.烩 (脍) 萃 (粹) D.防 (妨)
4、答案B。A.为渊驱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推向对立面。B.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改用“言不达意”。C.数典忘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现多比喻忘记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D.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贬义。
5、①.军:驻扎,驻军。名词用作动词。②.贰:有二心或从属二主。数词用作动词。
③.亡:使……灭亡。不及物动词使动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④.鄙:以……为边界。名词意动用法。远:远处。形容词用作名词。⑤.亡:使……灭亡。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陪:使……增加。动词使动用法。⑥.乏困:乏困时所需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⑦.封:把……当作边境。名词意动用法。⑧.阙:使……减损。动词使动用法。⑨.盟:结盟。名词用作动词。
⑩.敝:使……受损害。动词使动用法。
6、①.东道主,古义: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义:泛指主人。②.行李,古义:外交使臣或外交官或使者。今义:外出所带的物件。③.夫人,古义那人。今义:有一定地位的男人的妻子。④.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⑤.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7、①.说通悦,高兴,喜悦。②.共:共通供,供给。③.厌:厌通餍,满足。④.知:知通智,聪明。
8、①.“何”作“有”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②.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句。③.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题。
1、答案BF。(B.“非常气愤”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大烛之武对郑伯感情的程度。错误类型——夸大其词。F.“ 战争影响,略写。写战争过程,详写”错。“战争影响”详写。写战争过程,略写。说反了。错误类型——颠倒黑白。)
2、答案B。(A. ①说明的是秦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郑的原因,不符合题目要求。错误类型——张冠李戴。C. ①②都说明的是晋伯说服子犯不攻打秦军的理由,不符合题目要求。错误类型——张冠李戴,也可以说是牵强附会。D.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说明的是烛之武说秦伯的过程,而不是理由。不符合题目要求。错误类型---牵强附会。)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边境,还想向西边扩张他的土地。
(2)如果晋国不使秦国减损,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将从哪里去获得土地呢?
(3)依靠他人的力量却使他受损,是不仁义的 。
四、写作提示: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方面。1、烛之武不忌前嫌,胸怀祖国;面对危机沉着机智,待人处事温柔敦厚的性恪值得后世之人学习。2、佚之狐慧眼识真珠,甘为人梯,为国家举贤荐能的高贵品质难能可贵。3、郑伯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的精神更值得后世之人特别是当今的领导学习。任选一个角度写作。
5《荆轲刺秦王》
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查资料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是战国末期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作者不可考,初名有《 》、《 》、《 》、《 》、《 》等名称。西汉 编辑整理后定名《战国策》。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项是( )
A.樊於wū期 侍shì候 对峙zhì 杀戮lù 燕yàn国
B.创chuānɡ伤 谒yè见 遏è止 淬cuì火 猝cù然
C.箕踞jī jù 龙盘虎踞jù 前倨jù后恭 盛chénɡ饭 挑战 tiǎozhàn
D.督亢kànɡ 高亢kànɡ 骨髓suǐ 揕zhèn胸 挑拨 tiǎobō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项是( )
A.药囊nánɡ 忤wǔ逆 开创chuànɡ 厚遗wèī秦王
B.变徵zhǐ 夏无且jū 倚yǐ马而待 倚yǐ柱而笑
C.切齿拊fǔ心 沆瀣hànɡx è一气 引吭hánɡ高歌 伉kēnɡ俪佳人
D.杀戮lù 戳穿chuō 忤wǔ逆 瞋chēn目而视
4、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
A.璀璨 振奋人心 反映意见 生死悠关 记忆犹新 怨天忧人
B.始终不逾 因地制宜 水蒸气 歉收 德高望重 匮乏
C.貌合神离 世外桃源 源远流长 入不敷出 披 露 纰漏
D.唉声叹气 受予奖状 桂冠 鼎立之势 鼎力相助 青睐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项( )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B.获得校园十佳称号的李华,从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青春旋律艺术节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他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班主任也忍俊不禁。
D.他的就职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台下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 )
A.他的家乡是黑龙江青岗县人。
B.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字,有一百二十斤重。
C.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台和一切出版物,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D.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假后的意义。
①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
②请辞决。决:
③卒起不意。卒:
④燕王诚振怖。振:
⑤秦王还柱而走。还:
⑥皆为戮没。 没:
⑦设九宾。 宾:
⑧图穷匕首见。见:
⑨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武阳奉地图匣。
奉:
⑩则见陵之耻除矣。陵:
8、指出下列句中活用字的活用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今太子迟之。迟:
(2)群臣怪之。 怪:
(3)既祖。 祖:
(4)发尽上指冠。 上:
(5)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北:
(6)樊於期乃前曰。 前:
(7)箕踞以骂曰。 箕:
(8)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9)使使以闻大王。闻: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之。白衣冠:
(11)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
9、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
(1)人无不立死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4)父母宗族皆为所戮没。
(5)见陵之耻除矣。
(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7)待吾客与俱。
(8)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0、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今异义。
⑴仆所以留待者,待吾客与俱。
,古义: 。今义:
⑵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古义: 。今义:
⑶诸郎中执兵,皆陈列在殿下。
⑷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
⑸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11、解释文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而: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而: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而:
4)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而:
6)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而:
7)、又前而为歌。
而:
8)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而:
9)秦王惊,自引而起。
而:
10)秦王还柱而走。
而:
11)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而:
1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而骂。
而:
12、解释下列成语。
(1)切齿拊心:
(2)一去不复返:
(3)发上指冠:
(4)图穷匕首见:
(5)悲歌击筑:
(6)变徵之声:
13、名句默写。
(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复为慷慨羽声, , 。
二、阅读题。
(一)常规阅读,阅读全文后做题。
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9):
第三部(10-17):
第四部分(18):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说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3、说说第二自然段叙述描写中表现了荆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描写了哪些情节?
5、说说第三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6、说说荆轲刺秦王这一过程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概述是如何表现这些性格的?
7、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8、说说荆轲刺秦王的悲剧美。
(二)高考摹拟阅读,阅读下列选段后做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古称皇帝为陛下。这里指秦王。
C.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掷击。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
2、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荆轲到秦国后,先用很丰厚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品送给秦王的宠臣做中庶子官位的蒙嘉。蒙嘉就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好话,还说燕王已将樊於期之头和燕之督亢之地图派使者送到秦国来了。
B.秦王听了很高兴,于是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了荆轲。荆轲捧着地图,秦武阳捧着樊於期之头跟在后面进殿。才到殿前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了,很恐惧。秦国的大臣们都责怪秦武阳胆小。
C.秦武阳色变恐惧之时,荆轲回头望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笑了笑以缓解他紧张的情绪,并对秦王道歉,以谎言瞒过秦王。秦王见到他们,大摆酒宴,酒宴上叫拿秦武阳手中的地图来看。
D.地图完全打开后,匕首呈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出来。荆轲趁机用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用匕首刺秦王。但没有刺到秦王身上,只把秦王的袖子割断了。秦王背上的剑太长插的又紧,一时拔不出。
E、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吃惊,士兵却豪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都丢了手里的兵器。于是秦王就只有与荆轲徒手搏斗,侍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击轲,左右的提醒,才为秦王赢得再次拔剑机会拔出了剑。
F、荆轲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自己反而受了八处伤,最后使飞刀也没有中,行刺失败致死,行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功太差了。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荆轲刺秦王课堂练习答案】
1、国别体史书,初名有《国事》、《国策》、《短长》、《长书》、《修书》,刘向。
2、答案A。燕yàn应为燕yān 。
3、答案C。伉kànɡ俪佳人。
4、答案C。A.悠为攸;忧为尤。B.逾为渝。D.受为授。
5、答案C。A.楚楚动人:形容青年女子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爱。此处范围、对象不对。可换成“亲切感人”。B.付之一笑:是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贬义。此处不合语境。换用“焉然一笑”D.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此处不合语境。C.忍俊不禁:忍不住笑起来。)
6、(答案D。A.“家乡”与“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语与宾语不搭配。B.“字”与“有一百二十斤重”,主语与宾语不搭配,不合事理逻辑。C.“报刊杂志电视台和一切出版物”属种概念不分。)
7、①反:反通返,返回。
②决:决通诀,诀别。③卒:卒通猝,突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振:振通震。震动。⑤还:还通环,绕、环绕。⑥没:没通殁,死了。⑦宾:宾通傧,九宾的礼仪。⑧见:见通现,呈现。⑨奉:奉通捧,捧着。⑩陵:陵通凌,凌辱。
8、指出下列句中活用字,并指出活用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迟:以……为慢或认为……慢。形容词意动用法。
(2)怪:以……为奇怪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3)祖:祭祀路神。名词用作动词。
(4)上: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5)北:向北。方位名词作状语。
(6)前:上前。方位名词作状语。
(7)箕:像团箕一样。名词作状语。
(8)函:用盒子或匣子。名词作状语。
(9)闻:使……听见或让……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10)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名词用作动词,修饰后面的“送”作方式状语,直接说成名词作状语。
(11)朝服:穿朝服。名词用作动词。
(12)亲:亲近或靠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9、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
(1)“者”字式定语后置句。(2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字式定语后置句。(3)“者”字式定语后置句。(4)“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5)“见”表被动的被动句。(6)“乃”表判断的判断句。
(7)“与”字后省略“之”,宾语省略句。(8)“……者,……也”判断句。
10、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意义。
(1)所以。古义: ……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2)所以。古义: ……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郎中。古义: ……宫廷侍卫 。 今义:医生。
(4)长者。古义: 忠诚、忠厚的人 。 今义:年长的人。
(5)偏袒。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
11、解释文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如果。表假设。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2)而:因而,表因果。连词。(3)而:又。表并列。连词。(4)而:表修饰。连词。(5)而:表修饰。连词。(6)而:表转折,却。连词。(7)而:表承接。连词。(8)而:表承接,连词。(9)而:表修饰。连词。(10)而:表修饰。连词。(11)而:表因果,因而。连词。(12)而:表修饰。连词。
12、(1)切齿拊心:形容愤怒到了极点。(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去不复返:一去了就不再回来。亦指人或者事物已成陈迹。(3)发上指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4)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就会显露出来。(5)悲歌击筑:常用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6)变徵之声:形容歌声悲壮。
13、(1)“ 风萧萧兮易水寒 ,”
(2)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二、(一)常规阅读答案。
1、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起因————-叙述秦军进逼,燕国危急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3-9):交代故事的发展————————叙述荆轲刺秦王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描写了荆轲激樊取信——配刃配副——怒叱太子——易水送别四个情节。
第三部(10-17):交代故事高潮---叙述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第四部分(18):叙述故事结局------荆轲遇难去世。
2、①第一自然段以急促简短的句式,连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虏”、“收”、“进”、“略”等动词叙述燕国危急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人物出场铺设背景。②渲染紧张气氛,烘托荆轲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侠义肝胆的气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答:①第二自然段写太子丹恐怖请求荆轲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王,荆轲临危受命。在这一段描写中,通过荆轲与太子的对话,表现了荆轲言必信,信必果的性格。②但在与太子定计用樊将军头时产生了矛盾冲突。表现荆轲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
4、答:第二部分描写了荆轲激樊取信、配刃配副、怒叱太子、易水送别四个情节。
5、答:厚遗蒙嘉(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而笑。
6、答:①这一部分作者用短促的句式,通过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作的描写展现荆轲沉着冷静、勇敢顽强、视死如归的性格和精神。②除动作、语言的描写外,还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他与秦武阳、诸大臣以及秦王的惶恐紧张来对比反衬。③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7、答:结尾的描写精彩,荆轲死了,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王还目眩良久。作者采用了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用秦王的恐惧,来烘托荆轲的英雄气概,可谓“虎死英雄在”啊。
8、荆轲刺秦王的悲剧性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表现在刺杀失败的结局。但是这个悲剧很美。荆轲虽然失败了,但其“言不信,信必果”的品质,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王的场面,荆轲以其强大的体力给读者获得了壮美的享受,这就是本文的悲剧美。
(二)高考摹拟阅读。
1、答案B。(B.陛下,这里是殿前的台阶下面。借代皇帝是后来的事。这里用的是本义。)
2、答案AD。(B.“荆轲捧着地图,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阳捧着樊於期之头”错。原文是“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错误类型——张冠李戴。“秦国的大臣们都责怪秦武阳胆小。”“群臣怪之”,“怪之”是“以之为怪。”非“责怪”。 C.“大摆酒宴,酒宴上叫”错。错误类型——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E.“士兵却豪不在意,都丢了手里的兵器。”原文是“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在这里是通“猝”是“突然”。突发事情,出乎意料。完全失去了常态。F、“主要原因是武功太功太差了”错。原文“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胁迫他(订立盟约)。
(2) 按照秦国的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侍侯在殿上的群臣,不得有一点点大的兵器。
(3)因此,荆轲追逐秦王,突然惶恐着急的秦王一时没有什么东西来击杀荆轲,于是就用手与荆轲一起搏斗。
6《鸿门宴》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题。
1、有关《史记》与司马迁知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通史。它记载了 至 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分为《 》、《 》、《 》、《 》、《 》五个部分。鲁迅对它的评值是:“ , 。”说的是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高文学价值。
《史记》作者 ,字 。夏阳人。官至太史令,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项是( )
A.飨士卒xiǎng 盘飧sūn 鲰zōu生 瞋目chēn而视 瞠目chēnɡ
B.目眦尽裂zì 按剑而跽jì 彘肩zhì 刀俎zǔ 卮酒zhī 间行jiàn
C.樊哙fán kùāi 如恐不胜shēnɡ 车骑jì 靳强jìn 亲qìn家
D.参乘cānshènɡ 范增举玦jué 诀jué别 抉jué择 戮力lù 联袂jué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抉择 联袂 戮力 戳穿 谬论 寂寥
B.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盘飨 金碧辉煌. 一副对联 勾通 沟通
C.利害关系 姐妹两个 啰唆 揭开谜底 神秘 观摩 啰嗦
D.摩肩接踵 徇私舞弊 天涯海角 山崖 延伸 流光溢彩 举玦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错的项是( )
A.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美国此举表面上是正常的经贸往来,事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在那个时候,陈善就能提出“读书须知出知入”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独具只眼了。
C.得知了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由得泪下如珠。
D.他生活经验丰富,无论多棘手的事儿,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并说说通假后的意义。
(1)距关,毋内诸侯。 距: 。 内: 。
(2)要项伯。 要: 。
(3)不敢倍德。 倍: 。
(4)不可不蚤来。 蚤: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 。
(6)因击沛公于坐。 坐:
(7)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内: 。
(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 。
(9)吾令人望其气,皆成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虎,为五采。 采: 。
6、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范增数目项王。目:
2)刑人如恐不胜。 刑: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道芷阳间行。 道: 间:
4)沛公欲王关中。 王:
5)籍吏民。 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吾得兄事之。 兄:
7)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 http: / / www.21cnjy.com )
8)头发上指。 上:
9)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10)从百余骑。 从:
11)拔剑击而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破:
12)素善留侯张良。 善:
13)先入咸阳者王之。 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
7、指明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说说它们的古今意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 今义:
2)约为婚姻。
婚姻, 古义: 今义: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 ,古义: 今义: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今人,古义: 今义:
5)而听细说。细说,古义: 今义:
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
不过,古义: 今义:
7)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河南,古义: 今义: 。
河北,古义: 今义:
8)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古义: 今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古义: 今义:
8、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分别是什么。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具告以事。 句式: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得复见将军于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句式:
6)籍何以至此? 句式:
7)大王来何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句式:
8)沛公安在? 句式:
9)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吾属为之虏矣。句式:
11)为击破沛公军。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何辞为?
句式: 二、(一)阅读常规题,阅读全文后做题。
(1)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情节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在这一段中刻画了刘邦项羽的哪些性格特点?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一段写了哪些情节?
(4)刘邦谢罪,矛盾有所缓和,写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有何作用?
(5)找到第四自然段描写与项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的语句,分析表现项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6)概括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分析樊哙的性格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樊哙的?
(7)概括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一段中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刘邦的什么性格。
(8)概括第七段的内容,说说张良献礼时范增与项王各有什么样的态度?并说明了范增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9)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说说结尾的作用。
(二)高考阅读摹拟题,阅读下列选文后做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因:趁机。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变故。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一会儿。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 )
A.第二天沛公很胆小地跟在一百多个随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骑士们的后面来见项王。一到鸿门就很感激在对项王说话。项王说那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挑拔离间。并原谅了沛公,当天就留沛公饮酒。
B.宴会上项王坐了尊位,但亚父范增还是多次举玉暗示他趁机杀了沛公。但项王毫无反应。默默坐着不动。
C.范增请求用剑起舞,想趁机将沛公杀死在坐位上。可是总被也拔剑起舞的项伯抵挡住。范增总杀不到沛公。
D.张良到军营告诉樊哙形势很危急,樊哙拥盾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门,闹入帐中。项王先被樊哙惊吓,后又被樊哙骂得哑口无言。不一会儿,沛公借口上厕所带着张良从小路溜走。
下列句子分别说明刘邦“能屈能伸、诡计多端”,项王“仁义寡谋”的一组是()
A.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B.①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②项王、项伯东向坐。
C.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读《鸿门宴》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练习答案】
一、基础积累题答案。
1、纪传体通史。黄帝至汉武帝《本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家》、《列传》、《书》、《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子长,西汉。2、答案D。联袂mèi 3、(答案B。B.盘飧)
4、答案:C。(A.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B.独具只眼: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西,形容眼光敏锐,有独特的见解。用在此句中恰当。C.妙手丹青:指技艺高超的画师。丹青,绘画的颜料。本句误用为绘画作品。使用对象、范围不对。D.“左右逢源”可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用在此句中恰当。此成语今又常用作贬义,比喻人处世圆滑,须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感彩。)
5、(1)距: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
(3)倍:倍通背,背叛的意思。(4)蚤: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早,早早地。(5)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坐:坐通座,座位。(7)内:内通纳,接纳。(8)坐:坐通座,座位。(9)采:采通彩,色彩。
6、(1)目:使眼色。名词用作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2)刑:用刀割或刺 。名词用作动词。(3)道:取道,上路。名词用作动词。(4)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5)籍:造户籍册或登记户籍。(6)兄:像对待兄长那样。名词作状语。(7)翼:像翅膀那样。名词作状语。8)上:向上。名词作状语。(9)活:使……活下来。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10)从:使……跟从。动词使动用法。(11)破: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2)善: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13)王之:使之称王。名词使动用法。
7、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说说它们的古今意义
1)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指山东省。 2)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4)今人,今义:现在的人。古义是:今/人,现在他人。5)细说,古义:小人谗言。今义:仔细说。)6)不过,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7)河南,古义:黄河之南。今义:河南省。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8)再,古义:两次。今义:第二次。9)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的原因。
8、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分别是什么?
1)句式:判断句 。2)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句。3)句式: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4)句式: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5)句式: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6)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词前置。7)句式:疑问代词“何”作动“操”的宾语前置。8)句式: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前置。 9)句式:“为所”表被动。被动句。10)句式:“为”表被动。被动句。11)句式:省介词宾语“吾 ”。省略句。12)“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二、(一)常规阅读答案。
(1)答:交代鸿门宴发生的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刘邦与项羽相比,势力悬殊。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更加剧了刘项激烈的矛盾冲突,。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①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人物的出场铺垫设伏。②烘托人物大义凛然的形象。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故事发生
(2)答:叙述项伯夜访张良、刘项约婚。——故事的发展。
刘邦请教张良并采纳张良的建议,说明刘邦谦虚谨 ( http: / / www.21cnjy.com )慎,善于纳谏的性格,但他总是把错误推给别人,又暴露出他无奈的性格,巴结项伯“兄事之、为寿、约为婚姻”,说明他身处逆境,能屈能伸,机智善变的性格。项羽的着墨不多,在项伯的欺骗下,只有一个“默然许诺”,就充分暴露出轻信寡谋的性格。
(3)答:叙述鸿门宴的经过。写了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故事高潮
(4)答:写范增举玦,危机四伏,写项庄舞剑险象还生,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波浪起伏。扣人心弦,令人惊心动魂。
(5)答:沛公留饮,说明项王听刘邦的恭维心理很舒服,表现了项王沽名钓誉的性格。
范增举玦,“项王默然”,“君王为人不忍”,失口说出“曹无伤告密”,表现他直爽、内心脆弱、仁慈、缺乏随机应变能力、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等性格。
(6)答:叙述樊哙闯帐的斗争经过。
樊哙性格:忠诚、英勇无畏、嫉恶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仇,直爽粗犷。写樊哙与张良的对话,表现他的忠诚。写樊哙入帐的动作,表现他的勇猛,写入帐的神态表情表现他无畏、嫉恶如仇,写饮酒、啖猪脚的动作行为,表现他直爽粗犷的性格。写项王的夸讲和奖赏侧面渲染烘托他的勇猛无畏。
(7)答:叙述刘邦离席的经过。-----------故事结局
刘邦离席,早有准备,说明刘邦做事周密精细的特点。
(8)答:内容是叙述张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谢的经过。张良留谢献礼时项王的态度是麻木不仁;范增的太度是气急败坏。说明范增虽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急操或者说急于事功。缺乏沉着冷静的性格。(9)答:①结尾与开头照应。作用是:①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②内容上说明刘邦有奸必除,英明果断的性格,与项羽养奸贻患对比反衬。③暗示楚汉战争拉开了帷幕,项王必败的结局。说明写作目的,揭示文章主旨。
(二)高考摹拟阅读答案。
1、答案D。(间:从小路或绕道或暗暗地或偷偷地。)
2.答案B。(A.“ 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很胆小地跟在一百多个随从骑士们的后面”错。“从百余骑”之“从”,是动词使动,句义是“使百余骑跟从”。因而,百余骑是在后,沛公是在前面。这一个使动词对句义的影响很大。C.请求以剑起舞的不是范增。是樊哙 。D.“沛公‘带着张良’从小路溜走”错。没有带张良走。)
3、答案A。(B.②表现项王妄自尊大性格。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是尊位。C.②表现的人物是樊哙而非项王。不合题干要求。D. ①表现的人物是项王的仁义无谋。不符合题干要求。)
4、(1 ) 秦王有虎狼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 ,杀人就好像担心不能杀尽,惩罚人就像担心不能用尽所有的刑具,天下的人都背叛他。(2)项王说:这些都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是这样,我凭什么会到了这种地步?(3)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之赏赐,反而听小人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走秦国灭亡的老路。
三、写作提示:可以以“面对危机”为题,以张良机智战胜危机说起,可以从项羽的性格悲剧说起,也可以从刘邦机智用人,团结同事等说起。
新课标第一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总分150分,基础90。作文60,150分钟)
一、基础题。(1-9题每小题为4分,第10题10分,共46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4分
A.《左传》又名《 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与《公羊传》、《 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说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高文学价值。
C.《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 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末期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编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D.《鸿门宴》选自《史记》;《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意有错的项是( )4分。
A. 贪得无餍yàn 济济(jǐjǐ)一堂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宫阙qüè
B. 说shuō服  飨士卒xiǎng 盘飧sūn  鲰zōu生  戮力lù
C. 联袂jué  亲qìn家  目眦尽裂zì 按剑而跽jì 樊於wū期
D. 对峙zhì 倚yǐ柱而笑  杀戮lù 燕yān国  变徵zhǐ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 荫庇 偌大 响遏行云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 狙击 尺牍 如掾大笔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 付梓 倏忽 生死攸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肄业 暗淡 杯盘狼藉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4分
A.一代名臣诸葛亮肝胆相照,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B.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且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C.他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提起画笔,手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B.同学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的到来。
C.当我凯旋归来的时侯,我爱家乡的攀枝花。
D.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
6、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指示代词。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没,没有。副词。
C.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股:屁股。
D.庄则入,前为寿。寿:祝酒。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然则将军之仇报矣。
B.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不如因善遇之。
D.①乃朝服,设九宾。②乃引其匕提秦王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今太子迟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先入咸阳者王之。⑧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⑨箕踞以骂曰……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④⑤/⑥⑧⑨/⑦/③/①
C.②④⑤/⑥⑧⑨/⑦③①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下列文言言句式不同类的项是( )4分
A.人无不立死者。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父母宗族皆为所戮没。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10分)
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②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分)
③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分 )
二、阅读。
(一)阅读《王翦列传》后做题。(22分)
王翦列传
《史记》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閼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始皇既灭三晋,走燕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这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翦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际关系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皇送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令空秦国甲下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兵不出,乃引而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翦 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王贲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而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巨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详。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太史公曰:……王翦为秦将,夷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有所短。
选自岳麓书1986版《史记》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项是( )3分
A.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勇。卒:士卒。
B.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C.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竟然。
D.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向:偏袒,向着。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之“走”用法相同的项是( )3分
A.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B.李信果辱秦军。
C.于是引兵而北。
D.因南征百越之君。
3、下列全都说明王翦“出计万全,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3分
①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
②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③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④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⑤始皇闻之,大恕,自驰如频阳。
⑥荆数挑战而秦兵不出,乃引而东。翦 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⑦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⑧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⑧
C.①③⑥⑧ D.④②⑤⑥
4、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3分
A.王翦年少时就喜欢军事,跟随秦始后做事,其功劳很大,平定了赵国,赶走了燕王。
B.李信年少壮勇以数千兵于衍水中捕获了燕太子,深得秦始皇信任。秦始皇不采用王翦的说法,王翦就推托生病了,回到老家频阳养老。
C.李信兵败,始皇很生气,就亲自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阳去向王翦道歉,并请他去代李信击荆。但王翦要求赐很多美田宅园,秦始皇笑而不答,王翦出兵后又五次派使者去要。
D.王翦起初对荆兵的多次挑战都置之不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管与士兵一起玩乐,养精蓄锐。当荆军向东退兵之时,王翦才追杀,于是大获全胜。他还与李信攻破燕、齐地。
E.秦二世时杀了王翦及其儿子。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在巨鹿城围攻赵王及张耳,却被救赵的项羽俘虏了。
F.司马迁认为,王翦生前不辅秦建立德权,却迎合秦王,取悦主上,这是他一生的错误。他的孙子被项王俘虏是应该的,
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4分)
②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3分)
③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后做题(22分)
聂政列传
----《史记》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①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②,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③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④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⑤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严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⑥(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已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⑦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选自岳麓书1986版《史记》
【注解】①畅:敬酒。《战国策》作“觞” ②溢:即“镒”。古代重量单位。为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③甘毳(cuì,粹):甜脆食物。毳,通“脆”。 ④睚眦(yá zì,牙字):发怒时瞪眼睛。借指小的仇恨。⑤ 嘿:通“默”⑥ 县(xuán,玄):同“悬”。悬挂。⑦僇:通“戮”。杀戮。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动词。
B.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之:去、到。动词。
C.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卻
卻:卻通隙,矛盾、隔阂。
D.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
贼:强盗。
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的项是( )3分
A.聂政因为杀人躲避仇家,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以屠宰牲畜为职业。
B.濮阳严仲子奉事韩哀侯,和韩宰国相侠累结下仇怨。严仲子怕遭杀害,逃走了。
C.严仲子登门拜访,多次往返,然后备办了宴席,亲自捧杯给聂政的母亲敬酒。又献上黄金一百镒,到聂政老母跟前祝寿。可聂政不敢接受仲子的赏赐。
D.聂政没有马上答应严仲子请求,因为老母健在。但是严仲子最终还是尽到了宾主相见的礼节,告辞离去。聂政收下了黄金百溢的礼物。
E.聂政的母亲去世后,聂政知恩图报,刺杀了严仲子的仇人侠累。可是自己也壮烈自尽了。
F.聂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宰相,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她估计是自己的弟弟,于是前往韩国,死者果然是聂政。聂荣于是高喊三声“天哪”,终于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聂政“知恩图报,至孝至情”性格的一组是( )3分
A.①夫贤者以感忿睚眦④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⑤而已乎!②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
B.①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②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C.①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⑥(购)之②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D.①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
②夫贤者以感忿睚眦④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⑤而已乎!
4、聂政之死是一个悲剧,可是这个故事是美的,简要说说聂政的悲剧美。(3分)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4分)
②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6分)
三、作文 (60)
读《鸿门宴》给人的启示很多。韩信的老谋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遇事沉着,面对危机能化险为夷。刘邦,谦虚谨慎,善于用人,因而成就了霸业等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你读《鸿门宴》后的感想是什么?请以“读《鸿门宴的感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单元测试答案】
一、基础题答案。
1、答案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2、答案C。联袂mè  
3、答案B。B.项的“如掾大笔”的“掾”应是“椽”。
4、答案B。A.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缺少对象,它是用于两者之间。C.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里改用“不由自主”。D.上行下效,上级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或晚辈就学者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5、答案D。A.“整整齐齐”多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补语多余或者说与打扫不搭配。B.“迎接高考的到来”。“到来”,谓语多余。C.“凯旋归来”,“归来”多余。谓语多余。
6、答案A。(B.没通殁,死了。C.股:大腿。D.敬酒。)
7、答案D。A.①之:主谓之间,无意义。②之:结构助词“的”。B.①为:动词,做。②为:介词,给、替。C.①因:介词,凭借,依靠。②因:乘机。D乃:都是表承接的连词,于是、就。
8、答案B。(①形容词意动用法。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之为迟。②亡,使灭亡。陪,使增加。动词使动用法。③封,以……为边界。名词意动。④阙,动词使动。使……削减。⑤敝,使……受损。⑥翼,像鸟翅一样。名词作状语。⑦王,名词使动,使……为王。⑧函,名词,用盒子装,修饰“封”作状语。⑨箕,象团箕一样。名词作状语。)
9、答案D。D.被动句。其它三项是定语后置句。
10、①(3分)
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使邻国的土地得到增加?邻国丰厚了,您就薄弱了。
②(4分)
到了秦国后,就拿着丰厚的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③(3分 )
从郦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二、(一)【答案】
1、答案是D。(A.卒:最终。B.谢:道歉。C.竟:尽,全部。)
2、答案B。辱:使秦军受辱。动词使动用法。A.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C.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北进发。D.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3、答案是C。(①说明王翦地位与秦王的特殊关系。②说明王翦对后世的影响。⑤表现对象是秦始皇。)
4、答案DE。D.“他还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信攻破燕、齐地”错,原文与“李信攻破燕、齐地”的是王贲。错误类型“张冠李戴”。E.“秦二世时杀了王翦及其儿子”错。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
5、答案:①第二年,燕王派荆轲到秦去当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于是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跑到辽东,王翦于是占领了燕国蓟地胜利而回。(采分点:明年:第二年。贼:刺客。状语后置。破:攻下或占领。每无一处扣一分。)②现在我听说荆军每天都在向西进军,将军虽然病了,但难道忍心抛弃我不管吗?(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或天天。独:疑问副词:难道。弃:抛弃。西:向西,作状语,且后置。每错一处扣一分。)③我不多请求秦王赐我很多美田园池来表示自已出兵的坚定,难道就让秦王因而怀疑我吗?(采分点:以:目的连词,来。顾:疑问副词:难道。坐:因为,因而。每错一处扣一分。)
二、(二)【答案:】1、(答案D。贼:刺客。)
2、答案D。前面说“不肯受”,但到底接受了没有?后面的“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说明没有接受。)
3、答案A。B.①是对的。②突出表现聂政姐聂荣的刚烈性格。C.①叙述聂政死后的经过,不表现任何性格特点。②“自皮面决眼”怕人认出他,而连累其姐,只表现其“至情”的性格。D.①表现其“至孝至情”性格,②表现其“知恩图报”性格,不符合题干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分别”二字。)
4、答:聂政,是社会底层人物, 生存环境特殊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也很特殊性。虽然被统治阶级利用至死,死得十分惨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但他勇武仗义,知恩图报,至孝至情,不屈于命运、渴望被赏识、对道义和责任的精神追求折射出他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强烈的震撼和激励读者,给读者带来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这就是聂政的悲剧美。
5、①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4分)
严仲子怕遭杀害,逃走了。他四处游历,寻访能够替他向侠累报仇的人。
(难点点拔: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②( 6分)
假使聂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含忍的性格,不顾惜露尸于外的苦难,一定要越过千里的艰难险阻来公开他的姓名。(重点点拔:乡使:假使。诚:果真。绝:越过。重:看重,不顾惜。)
二、(一)【参考译文】
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军事,后来事奉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而且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成为秦的郡县。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当刺客杀秦王,于是,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跑到辽东,王翦于是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晋地三国,使燕王喜逃跑,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于是,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对将军来说,估计要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超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乘机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攻克下来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乘机跟踪追击他们,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就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生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了,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所以趁着大王偏袒我的时候,我就及时地请求大王赐予我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要让秦王因而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攻楚国。楚王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上用场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强壮的战士实施强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兼并全国,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各自的后代都秦国施舍。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蒙恬也被杀了。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在钜鹿城围困赵和张耳。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一定能战胜它。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败。说他必定失败是什么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杀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为恶的惩罚。如今王离已是第三代将领了。”过了不久,项羽救援赵国,攻打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诸侯军。
太史公说:……。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二、(二)【全文翻译参考】
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他为杀人躲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仇家,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以屠宰牲畜为职业。
过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奉事韩哀侯,和韩宰国相侠累结下仇怨。严仲子怕遭杀害,逃走了。他四处游历,寻访能替他向侠累报仇的人。到了齐国,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个勇敢之士,因为回避仇人躲藏在屠夫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多次往返,然后备办了宴席,亲自捧杯给聂政的母亲敬酒。喝到畅快兴浓时,严仲子献上黄金一百镒,到聂政老母跟前祝寿。聂政面对厚礼感到奇怪,坚决谢绝严仲子。严仲子却执意要送,聂政谢绝说:“我幸有老母健在,家里虽贫穷,客居在此,以杀猪宰狗为业,早晚之间买些甘甜松脆的东西奉养老母,老母的供养还算齐备,可不敢接受仲子的赏赐。”严仲子避开别人,趁机对聂政说:“我有仇人,我周游好多诸侯国,都没找到为我报仇的人;但来到齐国,私下听说您很重义气,所以献上百金,将作为你母亲大人一点粗粮的费用,也能够跟您交个朋友,哪里敢有别的索求和指望!”聂政说:“我所以使心志卑下,屈辱身分,在这市场上做个屠夫,只是希望借此奉养老母;老母在世,我不敢对别人以身相许。”严仲子执意赠送,聂政却始终不肯接受。但是严仲子终于尽到了宾主相见的礼节,告辞离去。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葬后,直到丧服期满,聂政说:“唉呀!我不过是平民百姓,拿着刀杀猪宰狗,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委屈身分和我结交。我待人家的情谊是太浅薄太少了,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可以和他对我的恩情相抵,而严仲子献上百金为老母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可是这件事说明他是特别了解我啊。贤德的人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把我这个处于偏僻的穷困屠夫视为亲信,我怎么能一味地默不作声,就此完事了呢!况且以前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在世,才没有答应。而今老母享尽天年,我该要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于是就向西到濮阳,见到严仲子说:“以前所以没答应仲子的邀请,只是因为老母在世;如今不幸老母已享尽天年。仲子要报复的仇人是谁?请让我办这件事吧!”严仲子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国宰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众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卫严密,我要派人刺杀他,始终没有成功。如今承蒙您不嫌弃我,应允下来,请增加车骑壮士作为您的助手。”聂政说:“韩国与卫国,中间距离不太远,如今刺杀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势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难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就等于整个韩国的人与您为仇,这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于是谢绝车骑人众,就辞别严仲子只身去了。
他带着宝剑到韩国都城,韩国宰相侠累正好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堂上,持刀荷戟的护卫很多。聂政径直而入,走上台阶刺杀侠累,侍从人员大乱。聂政高声大叫,被他击杀的有几十个人,又趁势毁坏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睛,剖开肚皮,流出肠子,就这样死了。
韩国把聂政的尸体陈列在街市上,出赏金查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凶手是谁家的人,没有人知道。于是韩国悬赏征求,有人能说出杀死宰相侠累的人,赏给千金。过了很久,仍没有人知道。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聂荣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就趴在尸体上痛哭,极为哀伤,说:“这就是所谓轵深井里的聂政啊。”街上的行人们都说:“这个人残酷地杀害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夫人没听说吗?怎么敢来认尸啊?”聂荣回答他们说:“我听说了。可是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享尽天年去逝后,我已嫁人,严仲子从穷困低贱的处境中把我弟弟挑选出来结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还能怎么办呢!勇士本来应该替知己的人牺牲性命,如今是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这整个街市上的人都大为震惊。聂荣于是高喊三声“天哪”,最终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说:“不单是聂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聂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没有含忍的性格,不顾惜露尸于外的苦难,一定要越过千里的艰难险阻来公开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韩国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对严仲子以身相许。严仲子也可以说是识人,才能够赢得贤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