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七上4-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学生版
内容范围:七上4-6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B.《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C.《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讲述悟空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白骨精借芭蕉扇,因悟空的原因菩萨把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可见借扇的艰难。
D.《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解释也多种多样。
2.某班为了分享名著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准备举办一次名著知识交流会,四位同学按要求初步确定了交流稿的标题,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西游记》叙事线索
B.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鲁迅《狗·猫·鼠》主题探究
C.大闹天宫与大闹野猪林——《西游记》曲折故事
D.长妈妈、寿镜吾与藤野先生——《朝花夕拾》正面形象谈
3.某同学阅读《西游记》后,分条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常识篇】明代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情节篇】全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中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C.【人物篇】孙悟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猪八戒、唐僧等次要人物亦塑造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D.【主题篇】小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争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4.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炼成火眼金睛逃出,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祖治服悟空,将其压在五行山下。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它生动地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凸显了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的这一重要主题。
D.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疾恶如仇、同情弱小、脾气火爆、粗中有细,主要情节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等。
5.下面有关《西游记》情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流传很广,虽然后世对它的主题阐释多种多样,但小说的思想却很单一。
B.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C.《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6.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借助《朝花夕拾》来了解鲁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搬弄是非等。
D.《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其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
二、综合性学习
7.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请你结合图形及注释谈谈你对“朋友”的认识。
注释:“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
“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幅切合主题的对联。
好诗 正言行 似镜 如茶 良友 益心性
上联:
下联:
(3)任务三:班级开展“穿越名著时空,结交名人朋友”活动,倘若你从《西游记》或《朝花夕拾》中结交朋友,你会选择谁,请结合具体故事写出你的交友理由。
(4)任务四:你的同学小华在阅读《西游记》时产生了一个疑问:铁扇公主,顾名思拿的应该是铁扇,为什么她竟是拿着一把芭蕉扇呢?这样改编有什么好处呢?为了帮他解决问题,你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三调芭蕉扇”的情节是吴承恩在《西游记杂剧》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象做的改编,请你结合《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你的同学小华解释一下吧。
资料链接:铁扇公主使用一柄铁扇子,重一千余斤……只一扇子就扇得他滴溜溜半空中转。悟空无法,只得求告观世。于是雷公、电母、雨师、风伯齐出,降了一场倾盆大雨,熄灭了火焰山。
(《西游记杂剧》)
8.班级文学社组织“文学部落”系列活动,你作为成员参与,请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文学社创办社刊,将设置四个“读书”专栏,请再补拟一个栏目名称。
①习惯助阅读 ②读书悟心得 ③文笔绘青春 ④
(2)任务二:《习惯助阅读》栏目组准备邀请张老师参加于2024年1月20日下午3点在图书馆举行的“好习惯,好读书”主题分享会,请你以栏目组的名义写一则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① ,举行“好习惯,好读书”主题分享会。② 。 此致敬礼 ③ 2024年1月10日
(3)任务三:分享会上同学们就“好习惯,好读书”积极发言。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主持人:大家好,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妨分享一下吧!
小桂: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比如我阅读《西游记》时,特别喜欢孙悟空,于是就记下了他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① 等情节。
小林:这些情节很精彩,我会反复阅读。
小漓:我也是,而且一边阅读一边记录阅读感受。比如我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会为孙悟空的② (性格特点)而感动,为他因为此事最终③ (情节内容概括)而难过。
小江:读到这些情节,我常常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分享,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书!
(4)任务四:请你针对《朝花夕拾》中的某一篇文章,回忆阅读体验,撰写读书心得(60~80字),向《读书悟心得》栏目组投稿。
9.著名教授温儒敏提到,网络时代让很多年轻人喜欢停留在网络娱乐性、快餐式的碎片阅读,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时间、精力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此,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与此同时,七年级的同学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读书写作交流”系列主题活动,请结合下列活动要求,完成相关主题活动内容。
(1)【活动宣传】为了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经典文学阅读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0字以内)
(2)【好书推荐】在读书分享会上,主持人邀请你推荐《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并说明理由。(可以从书的内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写作特点等角度说明)
好书推荐卡
书名 作者 主要人物 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 鲁迅 “我”、藤野先生、阿长等 ②
《西游记》 ①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 ③
(3)【观点论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认为阅读经典名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如《朝花夕拾》《西游记》;还不如多读些网络快销文学作品,如玄幻小说、悬疑小说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有观点,有理由,有结论,80字以内。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不曾远去,梦想铸就未来。亲爱的同学,2021年“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语文活动开幕了!现邀你参加,请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名人启示)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我们焦虑、烦躁时,请读书吧;当我们觉得自己浅陋无知的时候,请读书吧;当我们内心空虚迷惘时,请读书吧。
(1)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阅读的价值。
【材料二】(经典阅读)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搁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2)文段选自《西游记》,这个故事叫① ,这个妖怪假扮悟空,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唐僧念紧箍咒不能分辨,打到凌霄宝殿② 分辨不出,下海龙王分辨不出。入地府③ ,观音菩萨也分辨不出,最后如来佛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一一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或示象时候所读的《签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宁夫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丙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无读者,读者,强记者,——而且要背出来。
(节选自《朝花夕拾》的《五猖会》)
【片段二】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既气得抓耳挠腮,聂延乱跳道:“是邵个敢这等马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无那黄袍怪这等写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1.下面是小语同学做的读书卡片,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作品名称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西游记》 《西游记》
读书方法 快速阅读 圈点批注 摘抄与做笔记 选择性阅读
相关知识点 书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其中比较好读的是议论或记事兼议论的文章。 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等等。 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小说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小说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回答。
(1)结合《五猖会》全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2)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结合内容分析八戒的性格特点。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学期即将结束,班级决定开展《西游记》阅读成果交流活动。你所在的文学兴趣小组计划制作一份手抄报来展示阅读成果。
(1)图画组准备按小说情节的先后顺序给手抄报配图,以下选项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①三打白骨精 ②自封齐天大圣 ③猪八戒拜师 ④真假美猴王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2)在读者眼中,孙悟空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但英雄也有涕泗横流时。文字组打算用“悟空之泪”这一主题来展现孙悟空形象的立体多面,请你结合下面节选的文段,分析孙悟空落泪的原因。
①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你回去罢!”行者道:
②“师父错怪了我也。……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③……
④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⑤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了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⑥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⑦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备战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七上4-6单元期末高分重难点精选试题参考答案详解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C.《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讲述的是孙悟空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白骨精”表述错误;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C.有误,“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的故事,不是《西游记》中的故事。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C.“孙悟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猪八戒、唐僧等次要人物”梳理有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A.《西游记》的思想意义很多,如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宣扬惩恶扬,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等。“但小说的思想却很单一”说法错误;
B.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孙悟空奉命看守蟠桃园,却得不到邀请,他不觉大怒,大闹瑶池。“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说法错误;
C.《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运用了现实主义”说法错误;
故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A.“从少年到青年时期”有误,应改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
故选A。
7.(1)示例:朋友间要平等相处,互帮互助。
(2) 好诗如茶益心性 良友似镜正言行
(3)示例:范爱农 他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他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和他交友,我们可以学习他对朋友的真诚与直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4)改编得好。①原版情节太简单,改编成“三调芭蕉扇”,一波三折,吸引兴趣。②故事想象丰富。比如芭蕉扇可大可小,增强趣味性。③人物形象饱满。孙悟空通过不懈努力才获得芭蕉扇,体现了他心智成熟的过程,以及一行人的恒心和毅力。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朋”字的 甲骨文字形像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古代用贝做货币,因此朋本义指一种货币单位。后因贝币系在一起的状态,引申出关系亲密的人的意义,即朋友。强调的是“并列关系”,可以理解为朋友间要懂得平等相处;“友”字甲骨文字形由两个“又”字并列组成,表示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两手相交已形同今日的握手,两个人的右手共同作事则有相助义。可见朋友间要平等相处,互帮互助。因此,我认为朋友间要平等相处,有共同爱好,能够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根据对联词性相对的特点可知,应以“好诗”对“良友”,都是名词,以“正言行”对“益心性”,都是动宾结构,以“如茶”对“似镜”,都是比喻修辞;再根据词语含义可知,这两句话是以好诗为喻,赞美良友,因此,应组合为“好诗如茶益心性”和“良友似镜正言行”,体现了诗文修身养性的特点,良友的意义。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性”为仄声,“行”为平声,据此,可确定上联为“好诗如茶益心性”,下联为“良友似镜正言行”。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人物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由充分即可。
示例:选择《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选择《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他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 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为人孤傲,正直、倔 强、爱国,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这些人 都具有美好的品质,我们可以和他们结交。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认为吴承恩改得好,原版情节太简单。阅读资料链接可知,《西游记杂剧》中,铁扇公主只扇了一扇,孙悟空无法,就求告观世音帮忙,降了一场倾盘大雨,熄灭了火焰山,这样的故事情节缺少吸引力。
《西游记杂剧》的故事情节太简单,吴承恩将它改成了“三调芭蕉扇”,通过三个回目写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曲折经历,内容更精彩,场面宏大,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曲折生动;“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想象丰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比如“罗刹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这里把芭蕉扇想象成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变大变小,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三调芭蕉扇”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不懈努力,最后借到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更能突出孙悟空一行的恒心和毅力,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8.(1)④原创展风采 好剧演文学
(2) 我们定于2024年1月20日在图书馆 诚挚地邀请您来指导(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习惯助阅读》栏目组。
(3) 三借芭蕉扇 不顾师傅再三责骂,坚决除妖保护师傅安全的耿耿忠心(机智勇敢、明辨是非等皆可) 被师傅赶走,回到花果山。
(4)示例一:童年是充满新奇与快乐的!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少年鲁迅,热爱大自然,对各种动物、植物都充满好奇心,喜欢各种小游戏。我很怀念这样的童年时光。
示例二:童年的学习常常是枯燥的读书。如《五猖会》中,少年鲁迅在父亲的要求下被动地读书背书。虽然无趣,但也是少年成长中的深刻印迹。
【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的栏目名称要与“读书”有关。
例如:书评展智慧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通常邀请函中要明确时间、地点和事件,在正文的最后还要有对被邀请人的欢迎语,落款署名要填写邀请的组织或个人,署名在上,日期在下。结合题干中的内容“举行‘好习惯,好读书’主题分享会”可知,这里已经有了事件,因此①空应填时间和地点:我们定于2024年1月20日在图书馆;②空在正文的结尾,因此要填的是对被邀请人的欢迎语:诚挚地邀请您来指导(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③空是落款署名:《习惯助阅读》栏目组。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以及根据情境补充语句。
①空:这里要填的是关于孙悟空的情节,任写一个即可,例如:大战红孩儿;
②③空:这里要填写的是“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表现出的性格特点。“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他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这里可看出孙悟空机智勇敢、明辨是非;他不顾师傅再三责骂,坚决除妖保护师傅安全,也体现了他的忠心耿耿;而令人遗憾难过的是悟空却因此而被师傅赶走,回到花果山。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和写读书心得。作答时注意根据《朝花夕拾》中的某一篇文章来分析,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例如: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一面。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地位低,但她热情善良,她不识字,却为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阿长虽平凡,但令人敬仰。
9.(1)示例一: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 示例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示例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①吴承恩 ②示例: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天真烂漫的感情,引起了我的共鸣。 ③示例:这本书讲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他们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书中丰富的想象和精彩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荐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一:阅读经典名著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名著能让中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中学生应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
示例二:经典名著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中学生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需要引导。而经典名著中蕴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能陶冶中学生的性情。因此,中学生要多阅读经典名著。
示例三:网络快销文学有独特的魅力。网络快销文学能反映当下文学潮流,阅读它可了解当代人的心灵;网络快销文学内容丰富,具有新颖性。所以,中学生可适当阅读网络快销文学作品。
【详解】(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标语时一般使用简单句,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要求通俗易懂、准确鲜明、生动活泼,可采用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
示例: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推荐语。
第①空,《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故此空填“吴承恩”。
第②③空,这两空结合名著内容、人物、作者情感等角度,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第②空示例:此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第③空示例:这本书中的孙悟空从最开始的不服管教,到最后忠心护送师傅西天取经。他的成长让我看到了只有甘愿忍受约束,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成就自我。同时他身上那种嫉恶如仇、吃苦耐劳、勇于牺牲、仁义忠诚等精神品质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人物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3)本题考查观点表达。要围绕“名著阅读与网络快销文学作品阅读该如何选择”这一论题来答,根据本题题干可知表露的观点应偏向“我们要选择名著、阅读名著”。作答时要注意这一感情倾向,明确自己的观点、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即可。
示例:阅读经典名著对中学生更有教育意义。经典名著是时间洗礼下依旧熠熠生辉的文化精华,能够对中学生的三观形成积极、正向的引导,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所以,中学生应沉心阅读经典名著。
10.(1)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坚韧和智慧。
(2) 真假美猴王 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 谛听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材料一]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正如阳光对生活和翅膀对鸟儿的重要性一样,书籍对于人类的生活和智慧同样至关重要。书籍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在焦虑、烦躁、无知、空虚和迷惘时的避风港。阅读能够提供心灵的慰藉,拓展认知的边界,并引导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简而言之,阅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坚韧和智慧。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首先,通过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可以确定这个故事来自《西游记》,并且涉及到真假美猴王的情节。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如“唐僧念紧箍咒不能分辨”“打到凌霄宝殿”“下海龙王分辨不出”“入地府”“观音菩萨也分辨不出”等,可以逐步回忆起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关键细节。接下来,在回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每个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表现,以及他们与真假美猴王之间的关系。例如,谛听虽然分辨出了真假美猴王,但却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来;如来佛祖则是通过智慧和神通揭穿了六耳猕猴的真面目等。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真相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和冷静,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问题。
11.A 12.(1)父亲是一个专制,对儿童心理无知的封建守旧,又渴望儿子成才的人。主题:强制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2)激将法。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解析】1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应该是: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故选A。
1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1)《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结合文中“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这些父亲的语言描写,可见父亲是一个十分严肃、专制的人,不懂得孩子天真、爱玩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2)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唐僧被黄袍怪捉去,八戒来请孙悟空去降妖救师父。根据“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八戒为请悟空采取的计策是激将法。根据“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可知,他懂得使用计谋劝悟空帮忙,说明他虽然憨厚但也懂得用心计。从他劝孙悟空的话语中也能体会到他的说话艺术,能够根据孙悟空性格选择语气,体现了他的细心和机智。
13.(1)A
(2)落泪的原因:①被师父误解的委屈;②遭到师父驱逐的无奈;③被迫离开师父的不舍与担忧。(意近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积累能力。
①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变成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②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嫌“弼马温”的官职小,离开天宫,回到了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擒拿孙悟空。巨灵神首先去挑战,被孙悟空打败。接着哪吒三太子又带兵前去,仍然被孙悟空打败。玉皇大帝只好叫太白金星传旨,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③猪八戒拜师:猪八戒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犯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间,转世为一头野猪。他在凡间认识了高老庄的高太公,帮助他解决了妖怪的问题,并被高太公招为女婿。在一次酒宴上,猪八戒现出原形,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这是,唐僧师徒路过此处,猪八戒和孙悟空斗了一场,结果被孙悟空打败。最后,唐僧决定感化猪八戒,让他皈依佛门。经过一番劝说,高小姐的丈夫同意原谅猪八戒。猪八戒便跟随唐僧、孙悟空和沙悟净一同踏上取经之路。
④真假美猴王: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了西凉女国,六耳猕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之想独往西天取经,赢得名声,身成正果。于是,他三番五次地假扮成孙悟空,迷惑唐僧。六耳猕猴在唐僧面前杀伤小盗,让唐僧误会悟空,把他逐出,自己趁机抢走通关牒文。唐僧中计,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不服从玉帝的命令,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
依据故事发生的前后顺序可知,四幅画面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①——②段内容可知,因遭到师傅的误解,自己很委屈。所以,可概括为:被师父误解的委屈。
依据④段“行者……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可知,孙悟空在遭到师傅驱逐后,非常无奈。据此,可概括为:遭到师父驱逐的无奈。
依据⑤段“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⑥段“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⑦段“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概括为:被迫离开师父的不舍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