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诊断卷(一) 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下图示意部分自然资源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世界平均为100%)。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各类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水资源
2.图中信息直观反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是( B )
A.总量贫乏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丰富 D.人均占有量多
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读“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D )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D )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粮食的根基是土地。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B )
A.耕地总量不足 B.人口数量庞大
C.国土面积狭小 D.山区面积广大
6.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为保证粮食安全,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C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B.大水漫灌,保证产量
C.培育良种,保护耕地 D.多用农药,抵御虫害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粮食主产区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该粮食主产区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8.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用15年的坚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创造了小水果成就大产业的神话,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据此完成9~10题。
9.四川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B )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产业发展 ③交通高速发展
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从根本上我们应该做的是( C )
①大量进口国外粮食 ②保护好现有耕地 ③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⑤在国外开辟农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2024年5月8日,福建舰海试成功,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表明我国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江南造船厂所处的工业基地是( C )
A.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B.②京津唐工业基地
C.③沪宁杭工业基地 D.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2.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沪宁杭工业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C )
A.土地租金低廉 B.矿产资源丰富
C.人才资源富集 D.水能资源丰富
13.我国造船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 )
A.促进水资源开发 B.增加就业机会
C.创新造船技术 D.提升市场竞争力
芯片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信息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智能电网等领域。下图为我国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读图可知,我国芯片项目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A )
A.长江沿岸地带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其他地区
15.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A国家政策支持,人才多
B.体力劳动型人口数量的增多
C.发达国家为我国提供核心技术
D.芯片产业研发成本低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文材料反映中欧班列( C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次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17.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B )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
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
新疆独库(独山子至库车)公路纵贯天山南北,一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独库公路的“冬眠期”,禁止车辆通行。下图为独库公路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夏季穿越独库公路,可获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体验,是因为公路沿线( C )
A.纬度跨度大 B.东西距离长
C.地势起伏大 D.昼夜温差大
19.独库公路“冬眠期”禁止车辆通行,是由于该时段( C )
A.降水多,洪涝灾害多发
B.大雾天气多,能见度低
C.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
D.台风登陆,摧毁建筑物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据此完成20~21题。
20.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不可以为人类提供( D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化学资源 D.森林资源
21.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开发利用海洋的做法,正确的是( A )
A.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实施海水淡化,废水直接排放入海
C.全面开发海洋,大力开采海底矿产
D.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2023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据此完成22~23题。
22.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C )
A.河网密布 B.湖泊众多
C.海域广阔 D.台风较多
23.与单一项目比,该融合项目的突出优势是( D )
A.前期建设投资小 B.核心技术的难度低
C.环境污染程度小 D.资源利用综合性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7分)
24.一脉清水联动京津冀。京津冀三省市共同起草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该决定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历史上的天津旧城位于三岔河口以南。读图可知,三岔河口是由北运河、南运河汇入 海 河干流形成,该河干流向东注入 渤 海。(2分)
(2)2022年12月16日,天津举办了以“携手大运河 同心促发展——助推精品休闲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大运河京津冀段的开发能够给沿线乡村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请写出两条。(2分)
提供旅游观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洁净的淡水资源;促进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任答两条即可)
(3)京津冀地区河道、海滨众多,但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 工农业用水量大、人口众多 。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措施是 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 。(2分)
(4)京杭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B 。(1分)
A.过度建设,促进就业 B.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C.禁止开发,任其荒废 D.竭力打造浓厚商业环境
25.【民以食为天】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水稻增产稳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中华稻源】考古专家在浙江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粒驯化稻米。几千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概括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分布特点。(1分)
水稻优势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东北三省。
(2)为探究历史上水稻种植区的变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相关地理信息?(1分)
上网查询;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或杂志等。
【种业振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3)新疆阿克陶县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是为了适应当地怎样的不利自然条件?(1分)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藏粮于地】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宁夏彭阳和云南元阳因地制宜开垦梯田。
(4)两地梯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宁夏:小麦;云南:水稻 。(2分)
【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为非洲贫困地区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的特点,使产量提升超30%,帮助非洲国家逐步实现粮食自给,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5)说一说中国推广新品种水稻种植的意义。(至少答两点)(2分)
提高非洲贫困地区单位粮食产量;缓解非洲贫困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展现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和理念。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被列为同一产业类型进行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空间分布。
(1)“节能环保、智能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鲜明的 高新技术 产业的特征。(1分)
(2)请在图中绘制“黑河-腾冲”线。(略)比较该线东西两侧, 东 侧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这表明 人口 数量的多少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较大。(2分)
(3)读图可知,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浙江 省和以 珠江 三角洲区域为核心发展地带的广东省。这两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位于全国前列,这体现 经济 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也较大。(3分)
(4)写出两条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意义。(2分)
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任选两条即可)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浩吉铁路(浩勒报吉-吉安),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专线铁路;2023年12月,“丹水北运”项目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通过“北煤南运”专线的返程空车运往内蒙古,为沿线1 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饮用水,搭建了一条“南水北调”新通道。下图示意中国局部地区。
(1)“北煤南运”和“丹水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空间分布不均 的国情。(1分)
(2)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自治区的浩勒报吉,途经陕、晋、豫、 鄂 、湘,南至 江西 省吉安,穿越的山脉甲为 秦岭 ,该山脉是长江流域与 黄河 流域的分水岭。(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请分别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指出该地区缺水的原因。(2分)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4)说出两条“丹水北运”的意义。(2分)
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利用返空运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南北资源互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等。(任选两条即可)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城市众多,经济实力雄厚,有众多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人口密度大,城市间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2024年5月26日,由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全线贯通。该“地铁”采取无须提前购票、随到随走的公交化交通模式,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加速城市间资源、技术和市场共享,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速城市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线路示意图。
(1)写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联动的2个城市。(2分)
肇庆市、佛山市、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任选两个即可)
(2)说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新型交通模式的优点。(2分)
①连接多个城市,全线贯通;②无需提前购票,随到随走。
(3)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市“地铁”的有利条件。(2分)
①工业城市众多、经济实力雄厚;②有众多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力量雄厚;③人口密度大,城市间日均出行需求量大。(任选两条即可)
(4)简述跨市“地铁”的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2分)
①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选择;②加速了城市间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③加速城市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任选两条即可)学情诊断卷(一) 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下图示意部分自然资源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世界平均为100%)。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各类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水资源
2.图中信息直观反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是( )
A.总量贫乏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丰富 D.人均占有量多
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读“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粮食的根基是土地。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总量不足 B.人口数量庞大
C.国土面积狭小 D.山区面积广大
6.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为保证粮食安全,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B.大水漫灌,保证产量
C.培育良种,保护耕地 D.多用农药,抵御虫害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粮食主产区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该粮食主产区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8.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用15年的坚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创造了小水果成就大产业的神话,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据此完成9~10题。
9.四川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产业发展 ③交通高速发展
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从根本上我们应该做的是( )
①大量进口国外粮食 ②保护好现有耕地 ③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⑤在国外开辟农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2024年5月8日,福建舰海试成功,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表明我国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江南造船厂所处的工业基地是( )
A.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B.②京津唐工业基地
C.③沪宁杭工业基地 D.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2.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沪宁杭工业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
A.土地租金低廉 B.矿产资源丰富
C.人才资源富集 D.水能资源丰富
13.我国造船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促进水资源开发 B.增加就业机会
C.创新造船技术 D.提升市场竞争力
芯片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信息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智能电网等领域。下图为我国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读图可知,我国芯片项目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沿岸地带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其他地区
15.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支持,人才多
B.体力劳动型人口数量的增多
C.发达国家为我国提供核心技术
D.芯片产业研发成本低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文材料反映中欧班列(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次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17.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
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
新疆独库(独山子至库车)公路纵贯天山南北,一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独库公路的“冬眠期”,禁止车辆通行。下图为独库公路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夏季穿越独库公路,可获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体验,是因为公路沿线( )
A.纬度跨度大 B.东西距离长
C.地势起伏大 D.昼夜温差大
19.独库公路“冬眠期”禁止车辆通行,是由于该时段( )
A.降水多,洪涝灾害多发
B.大雾天气多,能见度低
C.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
D.台风登陆,摧毁建筑物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据此完成20~21题。
20.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不可以为人类提供(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化学资源 D.森林资源
21.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开发利用海洋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实施海水淡化,废水直接排放入海
C.全面开发海洋,大力开采海底矿产
D.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2023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据此完成22~23题。
22.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河网密布 B.湖泊众多
C.海域广阔 D.台风较多
23.与单一项目比,该融合项目的突出优势是( )
A.前期建设投资小 B.核心技术的难度低
C.环境污染程度小 D.资源利用综合性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7分)
24.一脉清水联动京津冀。京津冀三省市共同起草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该决定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历史上的天津旧城位于三岔河口以南。读图可知,三岔河口是由北运河、南运河汇入 河干流形成,该河干流向东注入 海。(2分)
(2)2022年12月16日,天津举办了以“携手大运河 同心促发展——助推精品休闲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大运河京津冀段的开发能够给沿线乡村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请写出两条。(2分)
(3)京津冀地区河道、海滨众多,但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 。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措施是 。(2分)
(4)京杭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1分)
A.过度建设,促进就业 B.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C.禁止开发,任其荒废 D.竭力打造浓厚商业环境
25.【民以食为天】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水稻增产稳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中华稻源】考古专家在浙江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粒驯化稻米。几千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概括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分布特点。(1分)
(2)为探究历史上水稻种植区的变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相关地理信息?(1分)
【种业振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3)新疆阿克陶县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是为了适应当地怎样的不利自然条件?(1分)
【藏粮于地】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宁夏彭阳和云南元阳因地制宜开垦梯田。
(4)两地梯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2分)
【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为非洲贫困地区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的特点,使产量提升超30%,帮助非洲国家逐步实现粮食自给,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5)说一说中国推广新品种水稻种植的意义。(至少答两点)(2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被列为同一产业类型进行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空间分布。
(1)“节能环保、智能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鲜明的 产业的特征。(1分)
(2)请在图中绘制“黑河-腾冲”线。比较该线东西两侧, 侧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这表明 数量的多少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较大。(2分)
(3)读图可知,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省和以 三角洲区域为核心发展地带的广东省。这两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位于全国前列,这体现 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也较大。(3分)
(4)写出两条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意义。(2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浩吉铁路(浩勒报吉-吉安),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专线铁路;2023年12月,“丹水北运”项目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通过“北煤南运”专线的返程空车运往内蒙古,为沿线1 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饮用水,搭建了一条“南水北调”新通道。下图示意中国局部地区。
(1)“北煤南运”和“丹水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的国情。(1分)
(2)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自治区的浩勒报吉,途经陕、晋、豫、 、湘,南至 省吉安,穿越的山脉甲为 ,该山脉是长江流域与 流域的分水岭。(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请分别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指出该地区缺水的原因。(2分)
(4)说出两条“丹水北运”的意义。(2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城市众多,经济实力雄厚,有众多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人口密度大,城市间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2024年5月26日,由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全线贯通。该“地铁”采取无须提前购票、随到随走的公交化交通模式,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加速城市间资源、技术和市场共享,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速城市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线路示意图。
(1)写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联动的2个城市。(2分)
(2)说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新型交通模式的优点。(2分)
(3)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市“地铁”的有利条件。(2分)
(4)简述跨市“地铁”的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