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 分析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课分析: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材提供了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发学生的思考,同时示范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材呈现了请教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就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对小组讨论作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初步学习汇总小组意见。在讨论时重在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关系建构: 班干部是班级中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也是学生们引以为傲的事情。将此事作为口语交际中的内容,能了解学生们的想法。 资源挖掘: 为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量,更好提升词语、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做好以下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学情 分析 一、知识经验: 1.已知:学生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前接触过一部分寓言,对这类文章的结构并不陌生。 2.未知:对每一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很明确。 3.难点障碍:学生可能隐约知道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表达。 4.突破措施: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多种方式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把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文章中蕴含的生活道理。 5.个性差异:85%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总结语言蕴含的道理。15%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大体上说出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生活经验: 1.已知: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都是故事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未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停留在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的表面上,缺乏主动总结道理的意识。 3.难点障碍:学生不主动将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4突破措施:以具体举例的方式,具体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个性差异:95%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道理与生活进行联系,但是仍有5%的学生会缺乏这种方法的运用和学习。 三、策略经验: 1.已知:通过上学期的《司马光》学习和假期小古文朗读的补充,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小古文诵读的节奏。 2.未知:怎样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进行语言的提升和总结。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朗读时容易被老师的思维框住。 3.难点障碍:一部分学生对小古文的诵读及自主理解,缺乏方法。 4.突破措施: 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司马光》时使用的诵读方法,以及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进行小古文的理解,打开学生的思路。 5.个性差异:95%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小古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15%的学生仅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诵读和背诵小古文《守株待兔》。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引导学生运用充分理由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难点突破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多去思考,多表达,在表达的时候做到尊重别人。
课前 准备 Ppt、课本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通过分析,将本单元定位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寓言故事表演大赛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寓言故事,本单元我们就继续一步步走进寓言故事,了解寓言,读懂寓言,爱上寓言,最后将它表演呈现出来吧!
课时 评价任务 讨论交流,表达观点 明确观点,说明理由 组内互评,代表发言 全班展示,总结观点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的班干部轮流制表。 班长:李伟 班长:陈佳 学习委员:刘晓敏 卫生委员:杜莹莹 文体委员:张振凯 ……
学习委员:马晓艺 卫生委员:刘杰浩 文体委员:肖瀚飞 ……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三(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 3.引出交际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超链接-板中板】 (板书: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讨论示例。 【课堂活动 -随机抽选】 5.讨论交流:面对不同的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 搭建支架,引导方法 1.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③可以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3.每组达成一致意见,选定一个观点。选派一个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 。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 (1)6人一组,各抒己见。 (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课件出示: ①他人发言时,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并思考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②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听完之后不要妄加指责,可以评价或补充,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 (3)组内互评:结合评价表,组员互相评价。(课件出示评价表) 2.汇报交流。 (1)确定本组观点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 (2)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介绍时,本组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3)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陈述的理由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 大家分别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都能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尊重不同的想法,非常好!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 目标 作业时间
和好朋友讨论“班干部是否需要轮换” 拓展性 目标3 10分钟
板书设计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 小组交流 大胆表达 全班交流 制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