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铁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阅读与鉴赏: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表达与交流: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梳理与探究: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正确认读“陶、罐 ”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 ”11个生字。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能说出“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北方和课文中的铁罐有生么相似之处。。
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课分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关系建构(一)单元主题:“寓言故事”(二)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单元内容关系建构: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寓言,要求学生通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的一组寓言故事。并安排了课外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克雷寓言》。通过单元中文章的人物分析,学生能够大体了解总结寓言故事所蕴含生活哲理的方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把这种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同时结合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拓展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同时,在文章中,我们要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情变化,我们在学习时要分析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的运用学习和习作的练习。另外,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古文《司马光》,学生对于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进行迁移运用。资源拓展1.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同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3.《主题丛书》中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落实到本课,拓展阅读书20页“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
学情分析 一、知识经验:1.已知:学生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前接触过一部分寓言,对这类文章的结构并不陌生。2.未知:对每一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很明确。3.难点障碍:学生可能隐约知道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表达。4.突破措施: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多种方式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把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文章中蕴含的生活道理。5.个性差异:85%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总结语言蕴含的道理。15%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大体上说出文章蕴含的道理。二、生活经验:1.已知: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都是故事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2.未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停留在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的表面上,缺乏主动总结道理的意识。3.难点障碍:学生不主动将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4突破措施:以具体举例的方式,具体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5.个性差异:95%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道理与生活进行联系,但是仍有5%的学生会缺乏这种方法的运用和学习。三、策略经验:1.已知:学生已学过多篇寓言故事,在之前的学习中注重了内容把握和感悟道理。 2.未知:怎样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进行语言的提升和总结。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朗读时容易被老师的思维框住。3.难点障碍:人物形象把握不清,道理感悟不明。 4.突破措施:聚焦对话描写,想象人物神态、动作,逐步凸显丰富人物形象,感悟道理。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你“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12个生字。2通过默读课文,结合插图,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描写陶罐、铁罐的语句,说说两者性格上的不同,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学习重难点 聚焦对话描写,想象人物神态、动作,逐步凸显丰富人物形象,感悟道理。
课前准备 Ppt、课本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总任务 通过分析,将本单元定位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寓言故事表演大赛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寓言故事,本单元我们就继续一步步走进寓言故事,了解寓言,读懂寓言,爱上寓言,最后将它表演呈现出来吧!
课时评价任务 1.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词语、生字。2.品读感悟。3.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目标1) 1.检查复习,回顾交流。(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单元导读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贴图)你认为他们都有的一个共同的作用是什么?(盛东西)可是有的罐子却没有认清这一点,就有了今天咱们要学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陶罐和铁罐》生:书空齐读课题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预设:学生能够掌握重点词语,但是对书写较难,笔画较多的词语像“骄傲、谦虚等词语需要进行详细的分解。补救措施:对难记词语进行重点突破,结合字形意义进行分析先确定读音,再进行组词区分,加深印象。。
二、总结文章大意,分析原因(目标3) 再次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大胆地说一说。提示:理清文章层次,结合插图总结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尽量不要把内容过多的啰嗦。自己思考,想想怎么说。1.组内分享2.全班分享预设:学生在总结道理时可能用词不太准确,需要老师的完善和总结。 预设:学生在总结道理时可能用词不太准确,需要老师的完善和总结
三、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目标2、3)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自主默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段,找出你认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2.品悟铁罐形象①找出铁罐第一次奚落陶罐的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从这句话中体会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铁罐?(板书:傲慢无礼) 再谈谈从哪儿体会出来的?(铁罐傲慢地问)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几个句子,理解每句话里铁罐都想干什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交流:同学们,在铁罐心里陶罐敢不敢和它碰?(不敢)因为铁罐知道陶罐的短处——易碎。3.品读陶罐(1)交流:陶罐不敢碰铁罐,是因为懦弱吗?(2)再读课文,读出陶罐的谦虚。(板书:谦虚友善)(3)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同学们也能向陶罐学习。谦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想漂漂亮亮的把它写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谦虚”。(4)分角色读,组内同学合作演一演陶罐和铁罐(加动作、神情到位,师巡视指导。)(5)过渡: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宫殿倒塌,他们最后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0-17自然段,说说两个罐子的结局。(板书:历史文物 消失不见)(6)提问:为什么铁罐会消失?(7)老师总结: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你懂得了什么? 写。 预设:指导朗读时个别学生读不出铁罐的傲慢无礼来。补救措施:课下小组长负责教会。
四、拓展阅读,实现整合(目标4) 1.交流收获:这么深刻的一个道理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通过讲一个故事告诉的。)2.这样的道理在其他故事中也有,请同学们读读文后“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3.全班讨论 它们都太骄傲自大了。铁罐以为自己比陶罐坚硬,总是傲慢地奚落陶罐,可多年后陶罐依然美观,而自己却无影无踪;北风自以为吹口气就能掀开行人的衣服赢得太阳,行人却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太阳不声不响却让人们感到温暖而自觉脱了衣服
五、当堂检测(重点:目标123) 配套练习册第七题。 独立完成。收起来批阅后再讲评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配套练习册2-6题。2.跟家长讲一讲陶罐和铁罐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巩固、书面作业 目标三 20分钟
2.阅读《主题丛书》“滥竽充数”,联系生活写写所获。 拓展、阅读作业 目标四 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