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陶罐和铁罐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1.文本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通过小老师领读、老师指导等方式正确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字,会写骄傲、傲慢、谦虚、懦弱、神气、光洁、价值等词语,做到规范、美观、整洁。 阅读与鉴赏:通过默读课文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表达与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梳理与探究: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等方式,找出描写陶罐、铁罐的语句,说说两者性格上的不同。 关系构建:三年级下册是小学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寓言,要求学生通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的一组寓言故事。并安排了课外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通过单元中文章的人物分析,学生能够大体了解总结寓言故事所蕴含生活哲理的方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把这种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同时结合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拓展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同时,在文章中,我们要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情变化,我们在学习时要分析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的运用学习和习作的练习。另外,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古文《司马光》,学生对于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进行迁移运用。 资源拓展: 1.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同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3.《主题丛书》中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 一、知识经验: 1.已知:学生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前接触过一部分寓言,对这类文章的结构并不陌生。 2.未知:对每一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很明确。 3.难点障碍:学生可能隐约知道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表达。 4.突破措施: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多种方式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把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文章中蕴含的生活道理。 5.个性差异: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总结语言蕴含的道理。能力稍弱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大体上说出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生活经验: 1.已知: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都是故事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未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停留在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的表面上,缺乏主动总结道理的意识。 3.难点障碍:学生不主动将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4突破措施:以具体举例的方式,具体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个性差异: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道理与生活进行联系,但是能力稍弱的学生会缺乏这种方法的运用和学习。 评价标准星级1.小组配合默契,将《陶罐和铁罐》内容讲得清楚完整。★★★2.仪态大方,语言生动,能用姿势、动作、手势、表情等表现故事内容,具有感染力。★★★3.感悟深刻,能为铁罐点迷津,准确说出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呈现任务 获得辩论赛入场券 任务一:获得辩论赛入场券 任务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中国古今智慧馆,这里不仅有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许多现代的寓言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就让我走进中国古今智慧馆——《陶罐和铁罐》。 同学们,在智慧馆的文物展览厅里,有很多罐子,到底什么样的才是最完美的罐子呢?我们一起来辩一辩吧! 获得辩论赛入场券 同学们要想参加辩论赛,必须先要获得入场券,接下来我们做一个闯关小游戏,同学们敢于接收挑战吗? (1)第一关“词语小勇士”。 学生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2)第二关“书写小能手”。 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词语小勇士”通关卡片,进入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骄傲”一词。 (3)读和写都难不倒你,我相信对这个故事你也有自己的思考,我们进入第三关“故事小达人”。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陶罐和铁罐》这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国王橱柜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4)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谈自己预习中的困惑。 小结:你们真是一群会学习爱思考的孩子,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通过学习,相信你的困惑会变成一种收获。 评价任务一: 获得辩论赛入场券 能读准并记忆“陶、罐”等生字会写骄傲、傲慢、谦虚、懦弱、神气、光洁、价值等词语,做到规范、美观、整洁。 评价方式: 指名交流 评价标准: 声音洪亮 分条梳理 谈出感受
环节二 寻找完美罐子 任务三:我为铁罐指点迷津 任务二:寻找完美的罐子 (一)品读课文,随文得法——学习铁罐的“傲慢无礼” 1.自由朗读课文第2—9自然段: (1)用“—”在文中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 (2)用“△”标出表示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2.出示课文中铁罐说的话。 3.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铁罐的什么性格特点?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4.学法小结:聚焦人物语言,关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人物就能活起来。(板书:聚焦人物语言 关注神态动作 品味人物性格) (二)以例学习,举一反三——学习陶罐的“谦虚” 铁罐如此傲慢无礼地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对待铁罐的呢?我们用学习铁罐的方法去找找,认识一下陶罐。 1.自由朗读课文第2—9自然段: (1)用“~~~”在文中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2)用“ □ ”标出表示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2.出示课文中陶罐回答铁罐的话。 3.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陶罐的什么性格特点? 谦虚有礼,不懦弱 4.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加动作、神情到位,教师相机指导) 5.思考: 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小结: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 过渡: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吗?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宫殿倒塌,陶罐和铁罐最后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 任务三:我为铁罐指迷津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0-17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影子也没见到)。 知识链接:氧化 (二)请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并用多种形式为铁罐指点迷津。 小结: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类比阅读,反三归一 1.难怪有人说寓言就像魔法师,向你走来时它是一个故事,转身离开时,却成了道理。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文后“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和图书《云雀明白了》《爱自夸的牛》,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想一想在这些有趣的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3.选择精彩的句段,展示诵读。 4.想想故事中的北风、麻雀、公鸡、鹌鹑、牛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骄傲自大 评价任务二: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找出描写陶罐、铁罐的语句,说说两者性格上的不同,完成辩论赛“寻找完美的罐子”活动。 评价方式: 同桌互评 评价任务三: 请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并用多种形式为铁罐指点迷津 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作业 设计 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复习本课字词,与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传语音。巩固型目标1.2假如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试着想象一下,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试着写一写吧!拓展型目标3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