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元整理课:统编版三下《语文园地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7.单元整理课:统编版三下《语文园地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单元整理课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1.文本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配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以本单元课文中的3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3组同偏旁的字,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第二项是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怀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根据形声字识字规律,认读二类“援、缚、资”等带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字。 阅读与鉴赏: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 表达与交流:仿照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诵读《忆江南》,感受其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词文化积累。 梳理与探究:梳理本课易错音和形近字,总结汇报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关系构建:三年级下册是小学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 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二下第一单元 读句子,想画面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4.资源拓展: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可爱的生灵》中《鲜花的早晨》《夹竹桃(节选)》《白色山茶花》,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想象的。 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能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为进一步的词句品析和文章学习做铺垫。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已经了解春天的景色,熟悉“日出”“水边的红花”“碧绿的水”等景物,便于了解诗歌所营造的画面。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和书写技能,为识字、写字做了铺垫。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的学习策略。 学习困难障碍:本课字词方面,识字加油站中的“援、掷、劳、缚、缭、洛、资、贡、贷”是学生学习的困难障碍点,由于这九个生字笔画较为复杂,学生较易与形近字相混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发展不够,他们对于优美语句的表达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另外,学生对于如何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接触较少,因此练写句子存在困难。 学生个性差异: 95%的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迅速掌握识字加油站中的字词,做到准确、流利的朗读生字、词语;5%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问题,对于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90%的学生能够掌握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并能够练写句子;10%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较为欠缺,仅能归纳出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练写句子存在困难 内容能力展示会评价维度【形式】表现形式合适 【方法】汇报能体现能力点 【语言】语言优美生动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想象小达人 (目标1) 任务导入 任务一: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活动1:读句子,说画面,谈感受 1.出示交流平台句子 2.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谈感受。 预设: ——句1写出了小燕子飞行时的轻快。 ——“破裂”一词,让人产生了花骨朵儿呼之欲出的感觉。 ——第3句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活动2: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默读《鲜花的早晨》《夹竹桃(节选)》《白色山茶花》,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表格。 文章观察到的想象到的《鲜花的早晨》溪边的小野花这时所有来到溪边的小野花的孩子们都唱起歌来了,都一起跳起舞来了! ……《夹竹桃(节选)》《白色山茶花》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希沃投影展示汇报,余生相机补充修改。 评价任务一: 读句子,描述画面,描述感受。 评价方式:个人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画面 感受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能谈出自己的看法☆
评价任务一: 读文章,填表格,说画面。 评价方式: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格 表达表格填写完整☆☆能根据文字描述想象的画面☆
环节二 探究部首的作用 环节三 辨析近义词、仿写 (目标3) 任务二:识字小达人 活动1:认识部首的作用 1.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 2.你能用这些生字组词吗?把你想到的写在书上。 3.认识部首的作用。 (1)第一行生字都是提手旁,它们都和手部的动作相关。说说你认识的提手旁的、表示动作的字。(扔、抛、投……) (2)第二行生字都是绞丝旁。通过组词,你发现它们都和什么有关 (PPT演示“丝”的演变)举例说一说绞丝旁的字。(线、结 细....) (3)第三行生字都是“贝”字底。你还知道哪些带“贝”的字 (PPT 出示: 贫、负、贺、赏、贵、贱、贿、赂、财、账、赎 …… ) 看了这么多与“贝”字相关的字,你发现它们都和什么有关 (钱)(PPT演示 “贝”的演变) 4.认识生字,朗读词语。 任务三:表达小达人 活动1:区别词义 1.汉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它们的意思相近 但也会有细微的差别。思考:“我一进门 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浓香清香)”这句话中, 应该选哪个词 为什么 (荷花的香味不 浓,只是淡淡的,所以应该选择“清香”) 2.划去“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句子中不合当的词,并说说理由。 3.扩展练习:每句话的括号中有两个词,应该选择哪一个 (1)春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了,把山坡打扮得特别(鲜艳鲜明)。 (2)每当看到那迎风成长的小树苗时,我就想起了(敬重敬爱)的邓爷爷。 (3)小明觉得自己没有错,(自然 仍然)就不承认,嘴硬到底。 (4)下课了,好多同学在教室里大叫。老师一进门,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一窍不通)。 活动2:学用“简笔画”方式描写外形。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出示课件20) 2.教师提出问题:读一读,想想作者是如何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出来的。 (1)学生借助表格思考相关问题。 (2)师生交流: 教师补充:写燕子和独角仙的外形特点是从颜色、感觉、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教师出示描写瓢虫和蚂蚱的句子,并提出问题: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两句话,想想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动物的外形特点的。 (1)学生读一读句子,并思考相关问题。 (2)师生交流:第一句从颜色、质地方面来写,第二句从颜色、形状方面来写。 4.小练笔 教师提出问题: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吧!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 提示:①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②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即可。 (2)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4)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评价任务二: 探究部首的作用 评价方式: 个人汇报 评价标准: 读准字音 总结出部首的作用 评价任务三: 辨析词义并根据情景选词填空 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能说出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 评价任务三: 仿写 评价方式: 个人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达与 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环节四 诵读小达人写法 (目标4) 任务四:日积月累读经典 1.教师拓展: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句子有长有短的文学体裁,又叫“长短句”,原来都是配了曲谱能歌唱的。 2.简介作者和背景。 3.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 预设1:“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 “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忆”:思念,想念。 大意:江南好,这样的风景过去就很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比蓝草还要绿。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怀念起江南? 5.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思考:你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词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指名背诵,学生齐背。 评价任务四: 读《忆江南》,想象画面,背诵。 评价方式: 个人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阅读与鉴赏读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描绘出想象到的画面☆☆☆☆能背诵《忆江南》☆
作业 小小传承者:背诵《忆江南》。(巩固型必做) 小小实践家:完善描写小动物外形的片段,并读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听。(拓展型选做)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一 写外形外貌 抓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