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读引领课:《荷花》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4.精读引领课:《荷花》教学设计(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3.《荷花》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1.文本分析: 《荷花》是三下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习作时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认识“蓬、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4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表达与交流: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梳理与探究:梳理本课易错音和形近字,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关系构建:三年级下册是小学低学段到中学段的过渡与衔接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 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二下第三单元 读句子,想画面。三 上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三下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呈现任务 走进荷花 任务一:呈现标准,收拾行囊,赏荷激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图片看得都入迷了,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诗句? 预设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预设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教师揭示课题:正是由于荷花的端庄秀丽、洁白无瑕,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荷花,叶圣陶爷爷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荷花》。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荷花,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1:任务导入,字词通关 (1)出示词语: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读准多音字“挨”,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预设1:“挨挨挤挤”中的“挨”读“āi”,表示紧靠,一个接一个。 预设2:“挨打”中的“挨”读“ái”,表示遭受、困难地度过或者拖延时间。 (3)区分“莲蓬”“帐篷”。 师生交流:荷花是草本植物,所以“莲蓬”的“蓬”是“艹”;而“帐篷”是指用竹木等制成的遮蔽风雨的设备,所以是“ ”。 (4)识字游戏:划船赏荷花。 莲蓬 挨挨挤挤 饱胀 舞蹈 翩翩起舞 姿势 活动2:小组合作,初步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对作者的了解。 2.小组内按照评价标准交流。 活动3:课文梳理,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说一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师引导: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思考,逐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思路。预设1:文章第一段首先作者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预设2:接着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各种的姿态。 预设3:第四段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教师相机板书: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 教师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评价任务一: 课前搜集并介绍作者的相关信息。 评价方式: 指名交流 评价标准: 声音洪亮 分条梳理 介绍清晰
环节二 走进公园欣赏荷花 (目标1、2) 任务二:走进公园,欣赏荷花 活动1:借任务单,梳理课文 1.拿出任务单,找出作者整体形容荷花的词语 2.教师引导:回顾课文,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这满池的荷花在作者眼里像什么呢? 预设:“一大幅活的画”。 3.教师过渡:为什么在作者眼里这满池的荷花像一大幅活的画?我们一起去第2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4.小组合作,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合作讨论相关问题。 ②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写了荷叶和荷花两个方面。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荷花的形态各异。 活动2:观察形状,品析词句(聚焦:赏荷叶) 交流语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预设1:“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美。 预设2:“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运用比喻,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 预设3:“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很多。 ①教师适时点拨:看!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又多又密,铺满了整个池塘,让我们一眼望不到边际。 ②教师追问:“挨挨挤挤”可以用“密密麻麻”替换吗? ③师生交流: “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 活动3:观察姿势,品析词句(聚焦:赏荷花) 交流语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提出问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们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 预设:“冒” ②教师追问:“冒”字换成“露”“长”“伸”“钻”这几个字好不好? 预设:“冒”展现了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其他词语不能表现出来。 ③教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写出了绿色的荷叶与白色的荷花形成的鲜明对比,多么艳丽夺目、与众不同呀! ④学生朗读体会“冒”的妙用。 评价任务二: 同桌根据任务单问题; 根据结构图概括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 同桌互评;投影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整体 阅读能说出作者是如何形容荷花的☆☆能够根据文段品析词句☆☆☆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内容☆
环节三 欣赏姿势创意写作 (目标3、4) 任务三:欣赏姿势,创意写作 任务要求: 品读文章中关于荷花姿态的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了几种姿势,又各自突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 活动1:借任务单,欣赏荷花 教师引导: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姿态? 预设1:荷花初绽、荷花盛开、含苞待放 预设2:“才”“全”“还是”这几个词表现了荷花的姿态。 预设3:“饱胀”一词略带夸张,把画面写活了。 3.教师过渡:多美的荷花呀!我们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呢?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红色词语,读出荷花的可爱之态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好“花瓣儿”“莲蓬”“花骨朵儿”等词语的儿化音和轻声音节。“有的”“有的”“有的”也可以拉长音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不同。这样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4.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二段。 预设:(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活动2:借任务单,尝试写作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也学着课文的方法来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2.对照评价标准,小组合作进行描写。 3.预设:海棠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亭亭玉立;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马上要裂开似的;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好像一把把娇嫩透亮的小伞,真是千姿百态。 评价任务三: 小组合作发现作者描写荷花的姿态的句子,分析句子,并试着仿写。 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对照结构图找对排比句 结合课文内容谈出具体看法、好处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达与 交流小组解说句子特色☆☆说出排比句的好处☆仿写其他排比句段并突出描写事物的特征☆☆☆
环节四 小组合作 总结思路
作业 基础小能手:复习本课生字词,修改完善自己的排比句,下节课再次展示句子。(巩固型必做) 小小实践家:观察一种你喜欢的花,完成记录卡(拓展型选做)
板书 设计 3.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