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 题 纸的发明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1.文本分析: 《纸的发明》是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认识“创、携”等9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一类字和“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解释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表达与交流:借助表示顺序的词语说清楚蔡伦造纸的过程。 梳理与探究:梳理本课易错音和形近字,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前世今生”。 关系构建:三年级下册是小学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 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二下第一单元 读句子,想画面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4.资源拓展: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二册《文化久流传》中的《书籍的变迁》《蔡伦与造纸术》。了解蔡伦的功绩,明白在书籍的发展史上,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的重要性,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字词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有一定的能力。他们有一定的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自主阅读,对于造纸术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些许了解。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通过默读、圈画词句等方式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困难:本课《纸的发明》从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魅力,与他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主题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搜集整理资料能力不足,导致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 具体突破措施: 1.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2.在搜集整理资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资料,学习如何根据需要搜集、整理资料。 3.在阅读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梳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4.借助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认识。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呈现任务 走进中国古代发明 任务一:呈现任务初感四大发明 任务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视频,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 2.播放视频《藏戏小档案》,补充藏戏的文化内涵。 2.说一说你看完之后有什么体会。 评价任务一: 课前搜集并分条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知识。 评价方式: 指名交流 评价标准: 声音洪亮 分条梳理 谈出感受
环节二 字词过关 整体感知 (目标1、2) 任务二:理过程,懂历史 活动1:借任务单,互学词语 1.拿出任务单,同桌互读互纠词语。 2.交流识字方法:形声字 生活识字 3.第一行:有多音字,据义定音,分别说说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含义,并组词 第二行,引导生借助关键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文字是用来记录的。一开始,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儿和木片儿上,穿成一册书,再后来。就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懂得用麻来造纸。) 第三行,引导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辨析“创造”和“制造” 活动2:据结构图,说说内容 纸的发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又有哪些重要的时间点和工艺上的突破呢? 读:快速默读全文。 圈: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填:概括并填写相应时间对应的改进和突破,补全时间轴。 说:借助时间轴,运用“时间+事件”的句式说说纸的发明过程。 1.个生希沃投影展示导图,余生相机补充修改。 2.同桌根据结构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 同桌根据任务单互学词语; 根据结构图概括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 同桌互评;投影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 识字 阅读词语朗读正确,交流识字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把“纸”的演变形态说全面☆☆
环节三 探究传承的原因 (目标3) 任务三:抓重点,会研究 任务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呢?他是 如何改进造纸术的呢? 活动1:借助表格思考造纸术传承原因 1.小组合作: 默读全文,抓住每个时期“记录文字的媒介”的特点,完成表格并思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记录文字的媒介特点龟甲、兽骨和青铜器竹片和木片蚕丝织成的帛麻纸蔡伦纸
全班分享: 小组汇报。 3.思考改进,感悟传承 借助框架图,讲一讲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改进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因为原有的龟甲、竹片、帛、麻纸等书写工具都有一定的缺点,而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 活动2:聚焦蔡伦造纸 1.到了东汉时期,蔡伦造出来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课文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一个意思来介绍的? 预设:从“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师引导生提炼出最主要的内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说过程 他是怎么造的呢? 学习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动词,并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然后……接着……再……最后……”来说一说。 预设: 3.读出自豪感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纸的发明是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再来读一读。 活动3:小组合作,仿写段落 刚刚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圈画动词感受了造纸的过程,请同学们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藤、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姜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学生仿照例子,用流程图呈现出手工活动的过程。 抓住每一步的动作,自行练习介绍活动的过程。 小组内汇报,组内互评。 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组内互评。 评价任务三: 小组合作发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 评价标准: 对照表格找对每种记录文字媒介的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评价任务三: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蔡伦造纸术的过程。 评价方式: 个人展示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达与 交流活动的步骤是否说清楚了。☆☆描述过程中所用动词准确☆☆☆
评价任务三: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评价方式: 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达与 交流活动的步骤是否说清楚了。☆☆描述过程中所用动词准确☆☆☆介绍时语言连贯☆☆
环节四 拓展阅读 为纸代言 (目标4) 任务四:选角度,敢发声。 拓展阅读 (1)小组合作:自读《文化久流传》中的《书籍的变迁》,借助时间轴按照先后顺序梳理书籍的变迁,组内交流作者是怎么把“书籍的变迁”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原始社会 ( ) 战国至魏晋 ( ) 近代 小组投影汇报。 其余小组对标评价. 任务五:选取不同的视角,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言 视角一:21世纪的小学生 视角二:发明或改进人 视角三:一张纸、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学生自由练习,汇报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课堂总结:同学们,正如你们分享的,四大发明是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这种自信,将激励着我们不断传承,不断创新。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将来,希望大家勇于探索,大胆前行,因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创新的基因,最伟大的发明还在明天。 评价任务四: 小组合作交流,说清楚作者是如何把“书籍的变迁”这个意思说的。 评价方式: 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表达与 交流正确梳理时间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阐明书籍的变迁☆☆☆☆
评价任务四: 小组推荐最优秀的展示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言 评价方式: 小组展示,得五星即颁发”最佳代言人“奖章 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懂历史能按时间顺序说清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会研究能联系查找的资料说出四大发明改进和传承的原因。☆☆☆敢发声声音洪亮、表达流畅、自豪自信。☆☆
作业 设计 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小小传承者:修改完善我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言,在“中华文化瑰宝班级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交流。巩固型目标4小小研究家:了解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围绕一个主题继续搜集资料,完成图表,再向同学们介绍。巩固型、 拓展型目标3、4小小辩论家:随着科技的发展,实体纸是否会在人类社会中消失?拓展型目标4
板书 设计 10 纸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