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复习课:统编版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6.单元复习课:统编版三下《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课备课设计
课 题 举办文化瑰宝班级展览会
课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完成整个单元的内容梳理,依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的方法,综合运用方法,进行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 【学习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识字加油站”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都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一是照样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说清楚某个手工活动的过程,二是仿照《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有关段落写一段话,通过仿写,尝试将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介绍了我国古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系建构】 三年级上册已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处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从大处着眼,本单元选文组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编者选择不同的选文,从不同方面,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 情 分 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经知道识字的方法,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接触过“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写作技巧。 3.已有生活经验:能在生活中认识汉字,会通过日常的学习了解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未知: 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但是在写作表达上却不会灵活使用。 困难与障碍 学生对于“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要素只是了解,但未能准确表达如何在课文内容中具体表达的,所以不能灵活运用于日常的习作中。 三、突破措施 1.通过课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梳理具体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2.读认这些场所的名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天地,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列举并赏析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招牌,补充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 2.通过小组合作,对前期积累的剪纸文化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3.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创作,围绕一个意思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习俗内容。 4.在合作中完成小组的传统文化布展区,筹备“寻根之旅”班级文化展,参加学校的班级文化巡展推介活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特色招牌 运用问长辈、读书、看影片等方法搜集资料,运用表格、图片等方法记录资料,能介绍自己搜集的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招牌。 评价任务2:指尖上的千年技艺——手工剪纸 在小组合作中,能对前期积累的剪纸文化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评价任务3:共享佳节民俗雅韵——传统节日 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创作,围绕一个意思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习俗内容。 评价任务4: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小组的传统文化布展区,并作有效推介。
课时 驱动 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然和古人一样过着节,仍然用着1900年前发明的纸,仍然走在1400前建造的桥上……学习精彩的诗文名篇,发现身边优秀的传统,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和鲜活,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オ干。今天,让我们在合作中完成小组的传统文化布展区,筹备“寻根之旅”班级文化展,参加学校的班级文化巡展推介活动。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呈现任务 走进中过传统文化 任务导入,揭示课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然和古人一样过着节,仍然用着1900年前发明的纸,仍然走在1400前建造的桥上……学习精彩的诗文名篇,发现身边优秀的传统,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和鲜活,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オ干。今天,让我们在合作中完成小组的传统文化布展区,筹备“寻根之旅”班级文化展,参加学校的班级文化巡展推介活动。 活动:思考可以筹备哪些板块的内容? 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特色招牌 指尖上的千年技艺——手工剪纸 共享佳节民俗雅韵——传统节日 任务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特色招牌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传统节日,古代诗词、建筑、绘画、工艺、技艺等,都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活动1:讲讲你知道的中国文化 ⒈中华优秀传统源远流长,我来讲讲对此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诵读“日积月累”,我会填空 文房四宝:笔( )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 ) 花中君子:( )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 ) 读一读,我会反复诵读。 想一想,通过诵读,我初步理解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子君子、中医四诊的意思,任选其一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当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1.招牌里的传统文化 例:“楼外楼饭庄”这个招牌化用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知音琴行”这个招牌里的“知音”出自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下面这些招牌你能读读吗? 评价任务一: 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特色招牌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读音能读准招牌字音☆☆ 意义介绍清楚招牌取名寓意☆☆表达介绍时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环节二 开展综合性学习 (目标1) 任务二 指尖上的千年技艺——手工剪纸 “纸”,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点儿也不新鲜。那么,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我国的造纸术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这件事知道吗? 活动1: 回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流程 (1)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经过几个流程,请补充完整。 (2)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表示先后顺序,你能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 (3)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对照流程图,说一说纸制造的过程,注意用上那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活动2:请根据图中的流程,写一写纸蝴蝶的制作过程 评价任务二: 指尖上的千年技艺——手工剪纸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步骤讲清楚剪纸活动的步骤。☆☆ 动词准确使用动词。☆☆语言介绍时语言连贯。☆☆
环节四 拓展学习(目标3) 任务三:共享佳节民俗雅韵——传统节日 活动1:画里繁华和神采 ⒈阅读《赵州桥》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段话的第一句,用“________”一词概括了上文,用“美观”一词概括了下文。 (2)赵州桥的“美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有的……还有的……”让我感受到栏板上的图案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第2至4自然段作者分别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 第2自然段:画上的人物非常多。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把“画上的人物多”写清楚的?我来谈谈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尝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请以“中华优秀传统源远流长”为开头,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介绍你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任务三: 共享佳节民俗雅韵——传统节日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内容语言通顺,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 积极性积极表达自己观点☆☆自信心介绍和展示时自信大方,声音洪亮☆☆
作业 设计 1.小小传承者:各组修改完善“文化瑰宝班级展览”中自己小组的布展设计和展示过程。(巩固型必做) 2.小小辩论家: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拓展型选做)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三:举办文化瑰宝班级展览会 确定主题 搜集资料 归类整理 拓展丰富 布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