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综合实践课:《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7.综合实践课:《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1.文本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以各种不同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民族精神。 2.学习内容: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文宇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通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最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 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贾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 “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淮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人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关系建构: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人文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与之关联的阅读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不仅要找到段落中点明中心意思的关键语句,还要清楚地知道这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由阅读指向习作,层层递进。 还有一个语文要素,指向综合性学习要求。在小学中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各年级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要求具体如下: 通过研读各册教材,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是以嵌入式的方式被安排在普通单元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则变成了独立的单元。 资源拓展:推荐纪录片《我们的节日》,推荐书目《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维度已知未知困难障碍突破措施知识经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对于节日背后故事不太了解;对于以节日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太理解;明确。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己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日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年级上册已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丰富的过节体验,对于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等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传统节日习俗背后的故事来源不明晰。策略经验三上第六单元已落实“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语文要素。对于围绕一个意思表达一段话的语文要素的能力不足。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关注和感受传统文化生活。 2.能进行小组分工协作,根据活动主题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材料,根据要求进行整理。 3.能根据自己过节的经历和感受,结合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4.能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活动给出评价和建议。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明确主题 分组分工 评价任务二:自主拓展 收集材料 评价任务三:整理材料 中期交流 评价任务四:汇报展示 成果分享
课 时 驱 动 任 务 全市“寻味中国节”活动正在进行,我校积极响应,要举办一次传统节日主题的游园活动”,需要同学们各展所长,把各班教室打造成活动场馆,以七大传统节日来布置各场馆,并为场馆命名。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 节 一 任务一:明确主题 分组分工 活动1:借助《古诗三首》明确活动主题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每到节日人们都会按照节日习俗举行各种活动。除了这三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呢?我们一起开展一次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课本36页的活动提示,其中的插图和“泡泡”中的提示对我们的活动有什么帮助呢?说说想法。 2.根据下表,共同观察并交流。 根据大家的交流,汇总并明确每个节日的具体日期。 根据课本插图和下图的信息,说说发现。(农历) 补充介绍农历: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之一,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又称夏历、汉历、华历等。主要历法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既能反应一年中太阳的变化对四季的影响,也能反映月球每月的变化。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3)交流:每个月中,月亮最圆的是哪天吗?你知道自己的农历生日是哪天吗? 3.结合插图,说说除了能从日历上找到传统节日,还有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即将要过什么传统节日。 活动2:自主选择,形成活动小组 现在我们明确了本次活动要围绕“传统节日”来开展,接下来我们要成立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我们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的组长已经选好,请你选择一个小组加入吧。 限时3分钟,自主选择小组,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组长名字的后面。 (教师指导分组并均衡小组人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情况引导异质分组,保证小组后续学习的开展。) 2.小组集中,商讨自己小组的名字。 3.出示下表 (1)小组内讨论,完成计划表。 (2)汇报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评价任务1: 明确主题 分组分工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发言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倾听倾听专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交流积极参与评价,既充分肯定,又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环 节 二 任务二:自主拓展 收集材料 活动1:明确搜集资料的方式 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也激起了我们的兴趣,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可以采用( )的方式搜集资料,通过摘记、拍照、画图、写文章等方式,把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 A.询问长辈 B.图书馆查阅资料 C.看影视片 D.参观民俗展览馆 E.收集或制作实物 F.以上可以 活动2:根据计划表,开始收集材料 小组活动开始的第一周末,跟进指导。活动开始一段时间了,各组的进展如何呢?请小组长汇报下你们组收集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困难呢? (1)组织汇报交流。 (2)组织活动过程评价。 评价任务2: 自主拓展 收集材料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收集资料1.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收集资料。 2.能说出通过问家长、读书等搜集资料的方式。☆☆☆ 记录资料1.通过摘记、拍照、画图、写文章等方式,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小组交流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条理清晰。 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环 节 三 任务三:整理材料 中期交流 活动1:经过这段时间的收集,大家有了很多的材料,请按照下面的要求来交流。 我探究的节日是__________ 我收集材料的方式是__________ 我收集的材料有__________ 活动2:大家收集的材料很多,下周我们要举行“中华传统节日”学习汇报展活动,在校园里向全校师生展示各组学习的成果。根据你们组收集的材料,各组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呢? 可能的活动形式:节日主题朗诵会、故事会、舞台剧;节日主题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节日主题手工作品、美食展;节日主题体育、游戏体验活动等。 我们组展示材料的方式是__________ 活动3:出示下表。根据小组收集的材料,确定展示的活动形式。根据活动形式,对材料进行筛选整理。 评价任务3: 整理材料 中期交流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活动形式1.活动形式能清晰地展示节日内容。 2.活动形式多样,有创意。☆☆☆ 资料整理1.能按照传统文化的类别进行归类。 2.将表现同一类文化的材料进行归类。☆☆☆
环 节 四 任务四:汇报展示 成果分享 活动1:组织汇报展示 根据各组准备情况举行展示活动。在班级内或学校操场、报告厅、活动室内进行展示。四个小组的活动同时举行。 2.发放小组活动评价表,活动结束后收集。 活动2:完成个人习作 1.这段时间,我们通过收集材料和展示活动,对我们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这么珍贵的感受我们一定要记录下来。请大家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交流,要写好这篇习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3.出示例文例文一(教师例文) 我的“年三十”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一年中最期盼的节日。春节期间我最喜欢的还是除夕那一天。早晨,不用大人叫,我就会起得很早,因为有太多有趣的事等着我去做。无论天多冷,只要天一亮,我就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三两下洗漱完毕就立马跑进厨房。通常这个时候,厨房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美食”。不过,现在还不能吃,因为他们大多是“半成品”:水煮过的没太入味的肉、被大人收拾干净还没下锅的鱼、被拔光毛的鸡、各种洗好的蔬菜等等。面对这些“美食”,我只能先简单吃一些米粥充饥,大人会告诫我,要留着肚子等年夜饭呢!吃了早饭,我就要开始“装饰”房屋了。拿出准备好的春联、窗花和大写的福字,搬来板凳,拿上大人准备好的浆糊和刷子,开始贴春联了。先贴大门的,要挑出最大的春联和福字,无论大门多高,我都会在板凳的帮助下站得高高的,认认真真地把春联贴上去。当然,如果贴得不好,大人也不生气,反而会耐心地帮助我们。上午,贴好了春联,还可以到集市上转一转,这个时候无论我提什么购物要求,大人都会爽快答应。于是吃的、喝的、玩的抱了满满一怀,回家的路再远也不觉得累。中午,还是不能吃得太饱,当然,忍不住偷吃两口也是在所难免的。吃完了午饭,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是最具纪念意义的祭祖活动了。按大人的话说,要先敬祖先才能吃团圆饭。临近傍晚时分,屋子里开始热闹起来,鞭炮声中,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慢慢的都围到桌子旁,而桌子上的美食也越来越多,那诱人的香味邀请了全家人围桌而坐,于是,期盼已久的团圆饭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团圆饭从傍晚持续到夜幕降临,这才是年夜饭呢!不过,我可早就吃饱了,正等着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放烟花呢!还有什么节日比一天更让我期盼的呢! 4.除夕这一天,“我”做了哪些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把过程写清楚的? 5.出示例文二(名家例文) 端午的鸭蛋 (节选,有改动) 汪曾祺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上衣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再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纸。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6.端午节最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7.试着写出自己的过节过程或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写完后对照下表自己评一评。 活动3:活动总结 通过两周的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一起来做个活动总结吧! 1.活动中,我收集了__________ 2.活动中,我了解了__________ 3.活动中,我得到了__________ 4.下次的活动,我会__________ 评价任务4: 汇报展示 成果分享 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过节过程写清楚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习俗☆☆☆ 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密切☆☆☆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描写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晰☆☆☆过节过程写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用所写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作 业 设 计 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根据教师和同学点评,总结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认真誊写。 巩固性作业10分钟从传统节日出发,一起研读《思维导图说中国传统文化》,读完后请你绘制中国传统节日图谱或卷轴。创新性作业 20分钟
板 书 设 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明确主题 分组分工 二、自主拓展 收集材料 三、整理材料 中期交流 四、汇报展示 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