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朱秋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技能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启发思考? 教师出示“恐龙灭绝”,和“生物进化树”图片,同时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三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思考问题,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但并不要求即时做出回答,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二、桦尺蠖工业黑化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分析科学家的仿真实验结果。完成自学指导1:桦尺蠖体色的变化的原因
请仔细分析课本62-63页的背景资料,说一说:
1、在工业中心,黑色桦尺蠖数量由少变多主要受什么的影响?
2、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3、结合以上内容,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
学生自学,讨论,完成以上三个问题
1、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2、有利于后代的生存
3、尺蠖有深色和浅色,当树干变为深色时,深色尺蠖因不易被发现而容易保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深尺蠖数量增多三、“保护色”的概念学习? 1、保护色的定义
在了解了“桦尺蠖工业黑化的原因”后,让学生观察“冬雷鸟”、“夏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
2、保护色的应用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保护色的仿生应用的拓展资料:军舰的色彩与斑马身上漂亮而雅致的条纹;迷彩服与蝴蝶的迷人色彩;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百叶窗样式与蝴蝶身上的鳞片。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相关的仿生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
四、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教师:桦尺蠖工业黑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保护形成的过程,虽然不可能重现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感受这个过程。
教师出示Flash,让一名学生上台操作。其它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以下讨论题: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布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3、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哪种颜色(如果有的话)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为什么?
4、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引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作出假设后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学生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及数字记录,并从中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讨论交流并推测出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对保护色形成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生物进化的原因
结合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黑化,归纳出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六、拓展阅读(警戒色和拟态)
教师:有些动物如某种蛾类幼虫的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虫鸟发现,因此,这种具有与保护色不一致的体色是不利于它们生存的。你认为以上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性不仅仅是保护色。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阅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2、拟态
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
课堂小结
教师:回想一下上课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总结: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内因,生物只有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练习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朱秋容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类人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2、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的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3、下列不是生物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
B、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变为绿色
C、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
D、古生物形成化石
4、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其意义是( )
A、对捕食者起警戒作用
B、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C、是一种保护色 D、模拟周围环境的恶化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C、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6、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遗传和变异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7、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自身努力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CBDACAC
综合分析
英国有浅色和灰色两种桦尺蛾,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它们是由一种桦尺蛾进化而来的.一位科学家在实验污染区和未污染区的两种桦尺蛾的放养及捕捉情况时,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环境
实验
浅色桦尺蛾
灰色桦尺蛾
未污染区
放出数量
500
500
重新捕捉数量
221
35
污染区
放出数量
500
500
重新捕捉数量
39
281
(1)工业污染以前,浅体色对桦尺蛾本身而言是一种______,而出现灰色桦尺蛾属于______变异.(2)工业污染以后,灰色桦尺蛾的捕捉数量远大于浅色桦尺蛾,说明灰色个体与此时的环境是______.(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同一区域内浅色桦尺蛾和灰色桦尺蛾数量随环境的变化是______?的结果.
答案:(1)保护色;不利.(2)相适应的.(3)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