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教案
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朱秋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能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现象
(2)能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因素
(3)能举例说出遗传与变异对生物个体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4)能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变异的现象和变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2)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意义的讨论,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和实际相,并且能够有新的想法,求异的思维方式。
(3)通过小组讨论这一活动形式,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合作。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变异现象的普遍性的分析,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分析变异的原因和人类活动变异的影响,学生们能够热爱自然,主动保护环境。
(3)通过对遗传与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学生能够树立辩证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变异的概念、特点
难点: 生物变异的原因,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随着科学的进步同,人们利用生物能不断产生变异这一特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对人类有益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新品种。
(二)新课
板书:三、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
教师:我们知道,现在人工饲养的牛有不同的品种,有的产奶多,有的肉质好。但是最初,整个年群中的牛从肉质到产奶量都相差不多。人们观察到牛群中有的个体出现了变异,有的变得肉质较好,有的产奶量有所增加。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始对不同变异的牛进行选择。想要吃肉的,就挑选肉质较好的牛大量繁殖,在它的后代中仍然挑选肉质较好的进行繁殖,这样,若干代之后,就得到了肉质好的新品种。那么高产奶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同样道理,想喝牛奶的人就挑选产奶较多的牛进行繁殖,再在后代中继续选择,就能得到产奶多的新品种。
参考答案:通过人工定向选择出产奶高的奶牛进行繁育,再选择 、 再繁育 ,在后代中培育出高产奶牛。
2. 杂交育种
教师:农作物的育种也是如此。拿小麦来说,有一些小麦品种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怎样才能得到既高产又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呢?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科学工作者利用一种普通矮杆小麦抗倒伏的能力强的特点,将这种小麦与高产的高杆小麦进行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再挑选较矮、抗倒伏、产量高的植株进行繁殖,经过若干代以后,就得到了高产、矮杆、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拓展: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3、诱变育种
教师:如果农作物中没有出现我们所需要的变异该怎么办呢?育种工作者经常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来处理农作物的种子,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由这些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或在它们的子代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然后从中选出人们所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定向培育,就有可能得到农作物的新品种。
分析太空椒产生原理:在太空射线照射下,引起基因改变,培育的新品种太空椒。
拓展:诱导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无子西瓜的培育、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加倍,产生新品种。
4、基因工程
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
教师:近些年来,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家们可以把一种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或者人工合成某种基因,把这种基因引入到某种生物的细胞内,使这种生物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例如: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把这种基因引入到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强的烟草新品种。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些鱼卵发育而的鲤鱼,因为有了新导入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四、生物变异的意义
教师:生物变异给自然界带来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
好的一面:
物种进化;培育生物新品种,造福人类;
坏的一面:
生物患病;害虫进化;出现畸形生物或畸形器官,给人类带来危害。
五、遗传与变异的联系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能是简单的复制。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失去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练习
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朱秋容
1、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种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2、有关变异形成的叙述有误的是( )
A、变异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
B、变异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发
C、变异在亲子代之间才能发生
D、子代的个体间可能会发生变异
3、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
4、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5、下列哪种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
A、营养性夜盲症
B、色盲
C、高山缺氧反应
D、运动员强健的肌肉
6、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的实例( )
A、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牛产奶量低
B、菊花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等
C、人的视力有正常、近视与远视
D、羊有角,马没有角
答案:CCADBD
综合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高杆(不抗倒伏 )但抗锈病的小麦做亲本进行杂交。后 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杆抗锈病和高杆不抗锈病四种类型,选矮秆抗锈病类型进行繁殖培育,经若干代后便获得了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材料三:x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种植,其果实 甜度大大降低。⑴? 材料中涉及到的小麦性状有哪些?? 、 ;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 ;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高杆不抗锈病类型,这种现象叫作?
⑵ 矮秆抗锈病 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有所不同,前者是? 育种,而后者是? 育种。⑶ 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同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太空椒的变异,前者是? 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 到? 的改变。
答案:(1)矮秆和高秆、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遗传?? 变异(2)杂交? 诱变?? (3)不可遗传?? 遗传物质
课件17张PPT。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第2课时)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4、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目标1.人工选择育种,培育高产奶牛 通过人工定向选择出产奶高的奶牛进行繁育,再选择 、 再繁育 ,在后代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三、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2. 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使高产和抗倒伏的基因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了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基因重组2. 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将不同品种的 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
例子: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优点: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
缺点:只能利用现有的基因,不能产生新基因;同种生物才能杂交。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水稻基因重组 在太空射线照射下,引起基因改变,培育的新品种太空椒。普通椒太空椒3、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培育太空椒普通甜菜(2n)化学药剂高糖甜菜 (4n)诱导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通过化学药剂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培育出的新品种拓展应用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遗传物质的改变能遗传诱变育种无子西瓜的培育秋水仙素花粉刺激(提供生长素)普通西瓜植株(二倍体)三倍体植株 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加倍,产生新品种。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生物体内引入新的性状。12四、生物变异的意义——有利于物种进化生物变异给自然界带来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好的一面:
物种进化;培育生物新品种,造福人类;
坏的一面:
生物患病;害虫进化;出现畸形生物或畸形器官,给人类带来危害。13五、遗传与变异的联系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能是简单的复制。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失去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14小结: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四、变异的意义——有利于物种进化
五、遗传与变异的联系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1、人工选择
2、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3、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南橘北枳”是说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
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
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
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你知道“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试加以解释:想一想:2、有关变异形成的叙述有误的是( )
A、变异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
B、变异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发
C、变异在亲子代之间才能发生
D、子代的个体间可能会发生变异3、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CA 1、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种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C4、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5、下列哪种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
A、营养性夜盲症
B、色盲
C、高山缺氧反应
D、运动员强健的肌肉DB6、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的实例( )
A、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牛产奶量低
B、菊花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等
C、人的视力有正常、近视与远视
D、羊有角,马没有角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