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月考素养测评卷(教科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五、简答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六、实验题。(12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24分)
三、判断题。(18分)
11.[A][B][C]
12.[A][B][C]
6.[A][B][C]
7.[A][B][C]
8.[A][B][C]
9.[A][B][C]
10.[A][B][C]
1.[A][B][C]
2.[A][B][C]
3.[A][B][C]
4.[A][B][C]
5.[A][B][C]
6. [√] [×]
7. [√] [×]
8. [√] [×]
9. [√] [×]
1. [√] [×]
2. [√] [×]
3. [√] [×]
4. [√] [×]
5. [√] [×]
七、综合题。(12分)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1.[A][B][C]
2.[A][B][C]
3.[A][B][C]
4.[A][B][C]
5.[A][B][C]
6.[A][B][C]
一、填空题。(24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连线题。(5分)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月考素养测评卷(教科版)
(考查内容:第四单元)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24分)
1.蜡烛受热熔化属于形态的变化,而蜡烛燃烧则属于____________的变化。
2.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创造了各种____________,美化我们的生活;生产____________,恢复我们的健康。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糖人先熬糖,再用糖作画。用熬好的糖作画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科看到妈妈正在清洗紫甘蓝,于是就制作了一些紫甘蓝的汁液,然后滴入少许白醋,发现紫色的汁液变成____________。
6.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烧杯的内壁会有____________出现,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刚燃烧过木条的瓶子后摇晃,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
7.有些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__。
8.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24分)
1.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装有白醋的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和白醋接触),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现密封袋( )。
A.瘪下去了 B.鼓起来了 C.没有任何变化
2.下面哪种现象不是我们人体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
A.馒头被咀嚼以后感觉到一丝丝的甜味
B.受到家长夸奖后,心情格外舒畅
C.从理发店出来长发变成了短发
3.在制作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时,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西红柿切成片 B.在热锅中倒入鸡蛋液 C.将炒好的菜倒入盘中
4.桌子上摆着小苏打、食用盐、白糖等三种白色颗粒状物质,它们的外观非常接近。快速找出小苏打的方法是( )。
A.用指头各蘸一点放在嘴里尝尝,没有味道的是小苏打
B.在三种物质上各滴一滴水,没有发生溶解现象的就是小苏打
C.在各种物质上各滴一滴白醋,有气泡产生的是小苏打
5.小亮在骑共享单车的时候,发现有的车子上面的零件生锈了,于是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几天后发现生锈较多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6.右图是用点燃的花生来加热试管中的水,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
A.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能量,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B.当水被加热到沸腾后,试管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C.花生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会全部转化成水的热量
7.小明妈妈一天中制作了不同的美食,你认为制作哪种食物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
A.将面粉蒸成松软的馒头
B.用黄豆打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
C.把几种水果切成薄片,做成一个水果拼盘
8.下列变化现象中,( )没有产生新物质。
A.苹果腐烂 B.水的三态变化 C.白糖烧焦
9.小科在不同的物质中加入紫甘蓝汁液,将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如果在呈酸性的苹果汁液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有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物质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纯碱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A.蓝紫色 B.绿色 C.红色
10.我们从婴儿长大到现在的样子,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长高了、长胖了、手脚变大了、有力量了……我们需要吃东西,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并转化成自己生长发育的能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11.煤炭是人类迈入工业文明以来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 )。
A.煤的能量实际上是在地下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B.煤的形成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煤实际上是古代动物的化石
12.国家体育馆“鸟巢”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为了让建筑更加牢固持久,重点要防止“鸟巢”钢结构生锈,工程师们采取防锈的最合理措施是( )。
A.覆盖瓷釉 B.擦去水分 C.涂防锈涂料
三、判断题(18分)
1.除了苹果以外,其他果蔬切开一段时间后不会变色。( )
2.小科认为自己的身体从出生到现在长高了变重了,但他还是他,因此他判定身体的生长是只是一种物理变化。( )
3.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中的铁杵成针是属于化学变化。( )
4.把白醋涂抹在鸡蛋壳或贝壳上,能够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5.俊希在分类投放垃圾时,为了减小体积,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6.大米可以酿出甜味的米酒,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
7.紫甘蓝汁遇到小苏打溶液会变绿,有新的物质产生。( )
8.糖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泡,产生了新物质。( )
9.在蜡烛受热熔化的过程中,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 )
四、连线题(5分)
将下列生活中的变化连线。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五、简答题(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我们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造成贝类的死亡,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个可能的办法。
六、实验题(12分)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蜡烛的燃烧,请你一起参与。
1.如图甲所示,把切碎的蜡块放在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逐渐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蜡的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___生成。
4.如图丁所示,将一只白瓷碗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到它的底部变____________了,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炭黑。
5.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可知,蜡烛受热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新物质产生;蜡烛燃烧时____________新物质产生。(均填“有”或“没有”)
6.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和蜡烛受热熔化一样的是____________;和蜡烛燃烧一样的是____________。(均填字母序号)
A.糖溶解于水 B.烟花绽放 C.水的三态变化 D.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
七、综合题(12分)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点燃了无数少年儿童的航天梦,学校科学小组的同学用小苏打和白醋做了一个迷你“火箭”。用到了以下材料:350毫升矿泉水瓶一个,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若干,橡胶塞一个等。制作方法如下图。
1.下列有关小苏打和白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醋有一股刺鼻的酸味 B.小苏打是白色的 C.小苏打有一股刺鼻的酸味
2.下列有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体颜色变深 B.听到“哧哧”的声音 C.杯壁变凉
3.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气体比空气重 B.该气体比空气轻 C.该气体能灭火
4.根据以上实验证据,是否可以判断喷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A.可以 B.不可以 C.无法判断
5.实验中,使瓶口橡胶塞弹开的动力来自( )。
A.白醋 B.小苏打 C.新产生的气体
6.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是( )。
A.重力 B.弹力 C.反冲力
参考答案
一、
1.产生新物质 2.颜料 药物 3.化学
4.物理变化 用熬好的糖作画,只是糖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其物质本身没有变成其他新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符合物理变化的特征。(合理即可)
5.红色 6.小水珠 浑浊 7.化学变化 8.水 二氧化碳
二、
1.B 2.C 3.B 4.C 5.A 6.A 7.C 8.B 9.C 10.A 11.A 12.C
三、
1.× 2.× 3.× 4.√ 5.√ 6.√ 7.√ 8.× 9.×
四、
五、
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六、
1.状态 2.水蒸气 3.变浑浊 二氧化碳 4.黑 5.没有 有 6.AC BD
七、
1.C 2.A 3.B 4.B 5.C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