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8 21:09:35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
3.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 )
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4.(2024牡丹江)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入我国。这得益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5.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船队强大但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次数多 B.宣扬国威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6.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纽。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渥巴锡
7.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平均土地,免于纳赋
8.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9.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经澎湖休整,进军台湾,登陆后受到数千名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郑军在对赤崁城和台湾城进行分割包围时,得到岛上数万壮丁的帮助,三四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任务。这表明郑成功收复台湾( )
A.军队实力雄厚 B.作战武器先进
C.战略战术得当 D.得到群众支持
10.(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
宣政院印印文 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11.(2024重庆)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筹划在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 )
A.使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B.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C.加强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D.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2.(2024莆田期末)下表反映了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特点是( )
皇帝 顺治 康熙 乾隆
治理 方式 册封五 世达赖 设置台湾府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A.笼络安抚 B.恩威并重
C.一致对外 D.武力解决
13.下表中所示变化反映的实质是,清朝( )
时间 内容
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 创建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十五年(1658)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增设内阁
康熙十六年(1677) 亲自挑选亲信组成南书房
雍正七年(1729) 设立军机处和奏折制度
乾隆五十六年(1791) 保留军机处,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A.军机大臣权力加强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对全国的统治加强 D.贵族世袭统治崩溃
14.安徽人方芬因诗集中有“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一句,他死后在乾隆年间被刨坟戮尸,其五世孙方国泰亦遭刑罚。“清风”“明月”是历代文人的热门话题,但在清朝,作诗行文稍有不慎,就被牵强成罪。这说明清朝( )
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B.知识分子反清思想强烈
C.严格规范文学创作
D.重视各级官员文化素质
15.某纪录片中说:“他们是一批被历史严重遗忘了的商人,他们经营着清朝全盛时期唯一的中西贸易口岸,他们被西方世界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纪录片中的“中西贸易口岸”是( )
A.泉州 B.明州 C.广州 D.上海
16.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度,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源于新航路开辟 B.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7.(2024北京)“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
遗址出水的青花人物纹罐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4潍坊期末)针对传统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毒的记载,李时珍进行多次试验,最终将大豆的药性完整详细地写入《本草纲目》。这体现了李时珍( )
A.注重创新 B.科学严谨
C.医术高超 D.推崇传统
19.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示意图,该示意图探究的内容是( )
A.川剧 B.京剧 C.黄梅戏 D.昆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3分,24题17分,共60分)
21.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六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图片搜集]
图一 明朝《倭寇图卷》(局部) 
图二 郑和宝船(模型)
图三 广州十三行
[材料搜集]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史实探究]
(1)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2)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了怎样的政策 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3)图三中广州十三行承担了什么职能 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4分)
(4)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分)
答案: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进步。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摘编自“中国历史小丛书”
(1)材料一中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做法 “丞相”是在哪个朝代开始设置的 (2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 “它”的设立有何意义 (2分)
(3)材料二中的“它”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依据材料二说出“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可能被删除的一位英雄人物。说出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的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这种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呈现的特点。(2分)
23.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管辖地区 措施
西藏 建立对①    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朝设置②    
新疆 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来设立③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④    ,隶属福建省
(1)请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4分)
材料二 1771年秋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依山面湖的万树园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蒙古族某一部落的首领,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接连几天,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2)材料二中受到乾隆帝盛宴款待的部落首领是谁 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礼遇 (3分)
材料三 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康熙帝决定用武力保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俄国侵略军,俄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俄军再次进犯,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被击毙,800多名入侵者仅剩60多人,俄国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三所述的中俄之战的名称是什么 “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最终是怎样被解决的 (3分)
材料四 清朝全盛时期疆域简易图示(见下图)
(4)写出A、B、C处对应的内容。(3分)
24.(2024淄博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了许多重大工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有哪些 如果你想考察北京到洛阳一段,请结合材料一写出你的路线。(包括出发地点和水系)(6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朝代长城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的朝代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3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多为木质,在木构建筑中,斗拱是关键部件,它构造精巧,造型美观,使木构建筑得以搭建。……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以单体为主,以一定的方式有序组合、平铺。这在南北方均有体现,北有北京的四合院,南有绍兴台门建筑……在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善于将众多单体建筑如同堆积木般组合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布局甚为方正、严整。
——摘编自夏心怡《浅析中国古代建筑
主要特点及其美学性格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列举一例中国古代建筑成就。(4分)
(4)以上伟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点 (4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D)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C)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
3.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D)
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4.(2024牡丹江)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入我国。这得益于(C)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5.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船队强大但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D)
A.次数多 B.宣扬国威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6.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纽。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B)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渥巴锡
7.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D)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平均土地,免于纳赋
8.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D)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9.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经澎湖休整,进军台湾,登陆后受到数千名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郑军在对赤崁城和台湾城进行分割包围时,得到岛上数万壮丁的帮助,三四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任务。这表明郑成功收复台湾(D)
A.军队实力雄厚 B.作战武器先进
C.战略战术得当 D.得到群众支持
10.(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C)
宣政院印印文 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11.(2024重庆)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筹划在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C)
A.使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B.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C.加强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D.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2.(2024莆田期末)下表反映了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特点是(B)
皇帝 顺治 康熙 乾隆
治理 方式 册封五 世达赖 设置台湾府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A.笼络安抚 B.恩威并重
C.一致对外 D.武力解决
13.下表中所示变化反映的实质是,清朝(B)
时间 内容
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 创建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十五年(1658)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增设内阁
康熙十六年(1677) 亲自挑选亲信组成南书房
雍正七年(1729) 设立军机处和奏折制度
乾隆五十六年(1791) 保留军机处,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A.军机大臣权力加强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对全国的统治加强 D.贵族世袭统治崩溃
14.安徽人方芬因诗集中有“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一句,他死后在乾隆年间被刨坟戮尸,其五世孙方国泰亦遭刑罚。“清风”“明月”是历代文人的热门话题,但在清朝,作诗行文稍有不慎,就被牵强成罪。这说明清朝(A)
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B.知识分子反清思想强烈
C.严格规范文学创作
D.重视各级官员文化素质
15.某纪录片中说:“他们是一批被历史严重遗忘了的商人,他们经营着清朝全盛时期唯一的中西贸易口岸,他们被西方世界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纪录片中的“中西贸易口岸”是(C)
A.泉州 B.明州 C.广州 D.上海
16.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度,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C)
A.源于新航路开辟 B.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7.(2024北京)“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A)
遗址出水的青花人物纹罐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4潍坊期末)针对传统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毒的记载,李时珍进行多次试验,最终将大豆的药性完整详细地写入《本草纲目》。这体现了李时珍(B)
A.注重创新 B.科学严谨
C.医术高超 D.推崇传统
19.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示意图,该示意图探究的内容是(B)
A.川剧 B.京剧 C.黄梅戏 D.昆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3分,24题17分,共60分)
21.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六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图片搜集]
图一 明朝《倭寇图卷》(局部) 
图二 郑和宝船(模型)
图三 广州十三行
[材料搜集]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史实探究]
(1)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图一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图二郑和下西洋,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了怎样的政策 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3)图三中广州十三行承担了什么职能 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4分)
答案: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分)
答案: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进步。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摘编自“中国历史小丛书”
(1)材料一中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做法 “丞相”是在哪个朝代开始设置的 (2分)
答案:朱元璋(明太祖)。秦朝。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 “它”的设立有何意义 (2分)
答案:军机处。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旨意。
(3)材料二中的“它”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依据材料二说出“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答案:雍正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可能被删除的一位英雄人物。说出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的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这种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答案:岳飞。文字狱。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呈现的特点。(2分)
答案: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逐渐达到顶峰。
23.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管辖地区 措施
西藏 建立对①    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朝设置②    
新疆 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来设立③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④    ,隶属福建省
(1)请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4分)
答案:①达赖和班禅;②驻藏办事大臣;③伊犁将军;④台湾府。
材料二 1771年秋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依山面湖的万树园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蒙古族某一部落的首领,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接连几天,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2)材料二中受到乾隆帝盛宴款待的部落首领是谁 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礼遇 (3分)
答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材料三 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康熙帝决定用武力保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俄国侵略军,俄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俄军再次进犯,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被击毙,800多名入侵者仅剩60多人,俄国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三所述的中俄之战的名称是什么 “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最终是怎样被解决的 (3分)
答案:雅克萨之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材料四 清朝全盛时期疆域简易图示(见下图)
(4)写出A、B、C处对应的内容。(3分)
答案:A: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B: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C:南海诸岛。
24.(2024淄博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了许多重大工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有哪些 如果你想考察北京到洛阳一段,请结合材料一写出你的路线。(包括出发地点和水系)(6分)
答案: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路线:从北京出发,沿着永济渠,经过海河与黄河两大水系。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朝代长城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的朝代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3分)
答案:朝代:明朝。依据: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材料三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多为木质,在木构建筑中,斗拱是关键部件,它构造精巧,造型美观,使木构建筑得以搭建。……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以单体为主,以一定的方式有序组合、平铺。这在南北方均有体现,北有北京的四合院,南有绍兴台门建筑……在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善于将众多单体建筑如同堆积木般组合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布局甚为方正、严整。
——摘编自夏心怡《浅析中国古代建筑
主要特点及其美学性格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列举一例中国古代建筑成就。(4分)
答案:特点:建筑结构体系多为木质;建筑造型以单体为主;受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成就:北京城。
(4)以上伟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点 (4分)
答案:共同点: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