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带上她的眼睛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带上她的眼睛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17: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带上她的眼睛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封闭(bì) 点缀(zhuì) 灵犀(xī) 隐没(méi)
B.覆盖(fù) 触觉(zhù) 闲暇(xiá) 懒腰(lǎn)
C.分享(xiǎnɡ) 短暂(zàn) 跌坐(diē) 凸现(tū)
D.耗尽(máo) 窄小(zhǎi) 吟唱(yín) 一缕(lǚ)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漫步 迟顿 急剧 增高 不期而至
B.拍摄 蔚蓝 相继 去世 孤独寂寞
C.合拢 狭窄 循环 系统 难以查觉
D.停箔 草丛 激动 不已 天涯海角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因为这个孩子吃得很香,所以他的妈妈欣慰地笑了。
A.这个句子中,“这个孩子”“他的妈妈”是偏正短语。
B.“吃得很香”是动补短语,“得”是助词。
C.“欣慰地笑”是偏正短语,“笑”是形容词。
D.“因为 所以 ”是关联词语,属于连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它们密密地挤在“落日六号”的周围,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过,“落日六号”仿佛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还能通过____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②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____到不正常的程度。
③宇宙航行是____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
A.收集 丰富 冷漠 B.采集 丰富 寂寞
C.收集 丰满 寂寞 D.采集 丰满 冷漠
6.【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科幻是基于科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和深度思考。回望优秀的科幻作品,其中关于宇宙航行、人工智能、黑洞等内容的描写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灵感和想象。科幻文学不但能传播科技知识,更在启迪思维和构建未来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A.“科幻”是名词,“回望”是动词,“了”是助词。
B.“无限想象”是偏正短语,“灵感和想象”是并列短语。
C.“启迪思维”是动宾短语,“深度思考”是补充短语。
D.“重要价值”是偏正短语,“科技进步”是主谓短语。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二、填空题
8.《带上她的眼睛》作者    。
9.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睡眼méng lóng   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去。
(2)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   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
(3)广阔的草原上到处diǎn zhuì   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4)我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   唱的《月光》。
10.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2)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3)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   
(4)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1.写作技法:展开合理想象。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是创作科幻小说的关键。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可借鉴《带上她的眼睛》的写法。200字左右。
12.【活动二:发掘问题展才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以三秦中学李亮同学的身份就“想象力”向《流浪地球》《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提一个问题。
相比于主流文学创作,科幻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依赖并不深,科幻文学作者所描写的主体不是现实,而是心中辽阔无边、神奇浪漫的超现实秘境。
莫言说:“讲文学的未来,应该让刘慈欣来。”刘慈欣奉行“硬派”的科幻创作原则,严格遵循科学逻辑来展开科幻的想象,他的小说提供了种种逼真的、未来的可能性,无论读者从他书里的河滩中捡起哪一块石头,都可以握在手中细细把玩品味。
在创作中,刘慈欣不断推进自己的想象力,深入到遥远而神秘的时间和空间,呈现科幻的神奇。光年、黑洞、宇宙直径,这些漫无边际的抽象概念,在他的想象中具体而生动,仿佛触手可及;人类、规则、文明则被融合于科技与宇宙,在他科幻的独特视角中引起无数深思。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间孤零零的白色小屋,那是为旅游者准备的一间小旅店,似乎好久没人光顾了,只有一个迟钝的老式机器人照看着旅店里的一切。
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睡意朦胧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月光下的草原也在沉睡。
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一小段旋律过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音乐,那轻柔的乐声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 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讯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底薪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 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 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 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 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 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常常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 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1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14.理解下面的句子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心理活动。
“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她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遇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15.“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16.文中有许多伏笔,你能找出下面句子在后文照应的句子吗?
①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
②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士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类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拍了拍,“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7.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
18.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19.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士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第四部分 写作素养
五、写作题
20.学校开展“走进科幻小说”活动,请你对自己喜欢的一本科幻小说进行介绍,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A.“没”应读mò;
B.“触”应读chù;
C.正确。
D.“耗”应读hào。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B
【解析】A. 迟顿 ——迟钝;
B.正确;
C. 难以查觉 ——难以察觉;
D. 停箔 ——停泊;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笑”不是形容词,“笑"是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4.【答案】C
【解析】A.从句意来看,后一个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句子将“清香”比作“隐隐传来的小夜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句中的“似乎”表示猜测,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句子将“落日六号”所处的环境比作“炼钢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答案】B
【解析】(1)收集,使聚集在一起;采集,收集材料或实物,后者符合语境;(2)丰满,充足,达到所需程度;丰富,充裕,很多,后者符合语境;(3)冷漠一般指待人接物的态度或表情;结合语境中“但”后的描述可理解“寂寞”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6.【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深度思考”是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7.【答案】C
【解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成分残缺;②前后矛盾;③用词不当;④词序颠倒;⑤搭配不当。C缺主语,应把“充满了”和“孩子们”调换。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答案】刘慈欣
【解析】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刘慈欣。刘慈欣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故答案为:刘慈欣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9.【答案】(1)蒙胧
(2)bó
(3)点缀
(4)yín
【解析】 (1)“睡眼méng lóng”应该是形容刚醒时眼睛半开半闭、视线不清晰的状态。在汉字中,“蒙胧”一词符合这一描述,其中“蒙”读作“méng”,意为模糊、不清晰;“胧”读作“lóng”,常与“蒙”连用,表示模糊的样子。
(2) 句子中的“停泊”一词是用来描述船只或飞行器停留、靠岸的动作。其中“泊”字在这个语境下读作“bó”,意为船只靠岸停留或飞机降落。
(3) 句子中的“diǎn zhuì”是用来形容小花在草原上点缀分布的情景。在汉字中,“点缀”一词符合这一描述,其中“点”读作“diǎn”,意为小的、分散的;“缀”读作“zhuì”,有连接、装饰的意思。
(4) 句子中提到的“吟唱”一词是用来描述轻柔而有节奏地唱歌或朗诵的行为。其中“吟”字在这个语境下读作“yín”,意为低声吟咏或吟唱。
故答案为:(1) 蒙胧 (2) bó (3) 点缀 (4) yín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10.【答案】(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环境描写
(4)心理描写
【解析】(1)“握”“半闭着”“说”是动作描写。(2)“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是语言描写。(3)“阴云布满了天空”“蒙蒙的小雨”是环境描写。(4)“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是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环境描写 ; 心理描写
【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11.【答案】示例:
《太空中的眼睛》续写
又过了些日子,小陆陆又碰见了月亮,月亮阿姨问小陆陆:“小陆陆你找到人了吗?“小陆陆回答道:“找到了。”月亮接着问:“那小陆陆你给我拍了照吗?“小陆陆回答:“已经拍了,月亮阿姨请放心,月球的地下里也埋藏着水。”月亮阿姨情不自禁地说:“小陆陆,谢谢你了!也许这里可能有生命,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陆陆说:“好呀!”从此,小陆陆和月亮交上了朋友,有时见面聊一下天,有时见面月亮谈风景,小陆陆谈地球上的风景。所以,月亮和小陆陆成了好朋友。
【解析】 题干指出《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是创作科幻小说的关键。题干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可借鉴《带上她的眼睛》的写法。字数方面200字左右。 重点是想象的表达方式,考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抓住写作的对象是续写结尾而不是其他。作答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原作情节内容的了解和把握。
故答案为:
《太空中的眼睛》续写
又过了些日子,小陆陆又碰见了月亮,月亮阿姨问小陆陆:“小陆陆你找到人了吗?“小陆陆回答道:“找到了。”月亮接着问:“那小陆陆你给我拍了照吗?“小陆陆回答:“已经拍了,月亮阿姨请放心,月球的地下里也埋藏着水。”月亮阿姨情不自禁地说:“小陆陆,谢谢你了!也许这里可能有生命,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陆陆说:“好呀!”从此,小陆陆和月亮交上了朋友,有时见面聊一下天,有时见面月亮谈风景,小陆陆谈地球上的风景。所以,月亮和小陆陆成了好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微写作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看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选取必要的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还是说明,还是议论性的文字;是扩写,缩写还是续写?总之,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字数限制等等。
12.【答案】刘慈欣老师您好,我是三秦中学的学生李亮,您认为“想象力”是要完全天马行空还是必须要符合现实实际?
【解析】开放式试题,围绕“想象力”来提问即可,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来思考,答案不唯一。
示例:刘欣慈老师,您好!我想了解一下,作为一个科幻作家,您是如何拓展和推进自己的想象力的?您有没有什么科幻创作中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年轻的写手们?谢谢!
故答案为:刘慈欣老师您好,我是三秦中学的学生李亮,您认为“想象力”是要完全天马行空还是必须要符合现实实际?
【点评】本题考查提问设计。解答时首先要语言得体,必须要有称呼,说话有礼貌,然后再考虑语言简明与连贯,即把缘由说出来,最后也要表明意思,注意语言必须表达得体。
【答案】13.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14.小姑娘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新奇,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地渴望自由,渴望、热爱美好的生活。
15.坚强、勇敢、善良、乐观。困于地心而无法返归地表的沉重苦难与对人间美丽景色的留恋和自愿按照原计划努力工作的选择,彰显出她的人格魅力。
16.“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线索的判定。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有关线索的知识.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3.本题考查小说线索。通过“我”的视角,读者得以见证并参与到女宇航员借助“传感眼镜”细腻而热切地感受草原景物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宇航员会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而坚持生活、工作下去的决心,以及她对“我”生活态度的影响,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在整个故事中,“我”不仅作为叙述者,更作为参与者,与女宇航员共享了她的感知和体验。这使得小说在讲述一个关于科幻冒险与牺牲的故事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价值。通过“我”的经历见闻,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女宇航员的精神世界和她所面对的困境。
故答案为: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14.本题考查分析心理活动。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结合下一句“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可知,小姑娘对于草原的风、草、小溪等充满了新奇,可以看出她是热爱美好的事物的,结合后文她被禁锢在地心中,可以理解这是她渴望自由的一种表现。
故答案为: 小姑娘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新奇,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地渴望自由,渴望、热爱美好的生活。
15.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小姑娘虽然被困于地心,但是她还是按照计划努力工作,还会留下资料,可以看出她负责任、勇敢;她还能感觉到大草原、花儿的美丽景象,可以看出她的乐观。
故答案为: 坚强、勇敢、善良、乐观。困于地心而无法返归地表的沉重苦难与对人间美丽景色的留恋和自愿按照原计划努力工作的选择,彰显出她的人格魅力。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照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这句话明显暗示了一个失重的环境。在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不会自由飘浮。因此,这个描述很可能与太空或其他失重环境有关。在后文中,与之对应的照应句子应该是描述失重环境的句子。因此,答案中的“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是一个很好的照应,因为它明确提到了失重的情况,并给出了可能的情境——太空。“热,热得像……地狱。” 这句话中的“热得像地狱”是一个强烈的比喻,暗示了极高的温度和极度恶劣的环境。这种描述很可能与某些极端环境或特定情境相关。在后文中,我们需要找到描述极端高温环境的句子作为照应。答案中的“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很好地照应了前面的伏笔。它不仅提到了飞船所处的极端环境,还具体描述了高达5000摄氏度的高温,这与“热得像地狱”的伏笔完美匹配。
故答案为:“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答案】17.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18.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19.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7.根据文末处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的对话,“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可以看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认为分类没有必要,而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
故答案为: 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18.首先要明确这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机器人在文中表现出她是按设定好的程序来工作,没有自己思想的特点。所以在监测到最后一个人类的存在时,她一心想着要为他(她)进行性别分类。而这位地球的最后一个人类认为“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可见这种分类对人类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面对机器人的坚持,他(她)笑了,这种笑是对机器人的嘲笑,认为她按程序工作,不知根据情况变通;嘲笑她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可是机器人为什么会这么做?最终还是“人类”,是设计者为她设定了这一程序。由此可见,嘲笑的对象最终还是人类自身。当这位人类想到这一问题时,他(她)心里感到悲哀,为什么设计者设计的程序不是其他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呢,所以“流下了泪”。
故答案为: 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19.从小说内容来看,“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作为标题,直接指向了小说的核心角色和情节。在这个末日背景下,机器人作为唯一的智能存在,其行为和决策成为了故事的关键。尤其是机器人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的情节,凸显了机器人的特性——即便在极端环境下,也依旧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结合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然”和“分类”的看法。自然本身并不关心人类的分类执着,这暗示了分类往往是人为的、主观的,并不一定是客观必要的。因此,在小说中,机器人坚持分类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这种主观分类的讽刺和反思。通过机器人这个特殊角色的行为,作者希望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中分类现象的思考。我们常常习惯于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但这种分类是否真的有意义?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小说中的末日背景,这种分类是否还有必要?故答案为: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20.【答案】范文:
《三体》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部曲,主要讲述了地球与三体星系之间的交互和冲突。第一部《三体》讲述了叶文洁在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导致三体人入侵地球。第二部《三体2:黑暗森林》讲述了面对三体危机时,人类制订“面壁计划”,学者罗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证实了宇宙文明间的黑暗森林法则,以此威慑三体人。第三部《三体3:死神永生》讲述了罗辑用黑暗森林法则威慑三体之后至新宇宙的故事,主要人物为程心。
【解析】首先,考生需要明确题目要求,选择一本自己熟悉的科幻小说进行介绍。这本科幻小说可以是国内外著名的作品,也可以是较为小众但内容独特的作品。在选择时,考生应考虑该书的知名度、内容丰富程度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等因素。其次,考生需要对所选科幻小说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作者、主要情节、人物设定等。在介绍时,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尽量在有限的字数内呈现出小说的精彩之处。最后,考生可以谈一谈自己对这本科幻小说的感受和评价,如认为它有哪些优点、对自己有哪些启示等。这有助于展现出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
故答案为: 《三体》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部曲,主要讲述了地球与三体星系之间的交互和冲突。第一部《三体》讲述了叶文洁在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导致三体人入侵地球。第二部《三体2:黑暗森林》讲述了面对三体危机时,人类制订“面壁计划”,学者罗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证实了宇宙文明间的黑暗森林法则,以此威慑三体人。第三部《三体3:死神永生》讲述了罗辑用黑暗森林法则威慑三体之后至新宇宙的故事,主要人物为程心。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