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和硫酸铜溶液的导电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可向其中加入酸性溶液。
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多糖,在人体中都能被水解为葡萄糖。
2.文物穿越历史,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日渐昌盛。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文物图片及名称 三国竹木简牍 人面纹方青铜鼎
主要成分 蛋白质 合金
选项 C D
文物图片及名称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宣成公章”金印
主要成分 陶瓷 金属
A.A B.B C.C D.D
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是有机高分子 B.蛋白质只含C、H、O三种元素
C.淀粉能水解成葡萄糖 D.花生油久置将与发生加成反应
4.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蜂蜜中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它们都属于低聚糖
B.“人生请治田,种秫多酿酒”,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
C.“采桑作蚕丝,罗绮任侬著”,区分蚕丝与棉、麻可用灼烧的方法
D.“桐油吐人,得酒即解”,桐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高分子化合物
5.劳动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精彩。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常温下,用铝罐车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B 餐饮服务人员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餐具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 新切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 苹果中的还原性物质遇空气被氧化而变色
D 制作豆腐过程中煮沸豆浆 加热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A.A B.B C.C D.D
6.“齐天圣鼓”又称“灵宝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一绝,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C.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
7.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菜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麻辣小龙虾:龙虾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一定含有H、C、N、O、S、P元素 B东坡肉:五花肉富含油脂,油脂属于高分子
C藜蒿炒腊肉:藜蒿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长沙臭豆腐:制作豆腐时需要使用石膏,石膏属于硫酸盐
A.A B.B C.C D.D
8.萍乡市新开的“玉湖美食节”是萍城市民们闲暇时间品味美食与人间烟火气的理想打卡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一个个摊位的美食交织下点亮了萍乡夜市经济发展.下列有关玉湖美食城常见的几款美食说法正确的是( )
A.塔斯汀的炸鸡薯条类食品用的植物油主要成分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B.萍乡炒粉所用的米粉的主要成分(淀粉)的分子式为
C.可瑞朵烘焙的蛋糕甜品中含有的蔗糖是还原糖
D.腊肉熏制过程中腊肉中的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9.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蔗糖、葡萄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B.油脂、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4种二肽
D.苯酚、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用于饮用水消毒杀菌
B.松花蛋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用碘酒检验奶粉中是否添加淀粉
D.用热的纯碱溶液除油脂
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或未完全水解
B 在烧瓶中加入木炭颗粒与浓硝酸,然后加热 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木炭作还原剂,将还原
C 和分别通入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 溶液均变为红色 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D 连通电源,测试蒸馏水的导电性 小灯泡不亮 水是非电解质
A.A B.B C.C D.D
12.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
①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②用通过酸性溶液的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杂质;③制银氨溶液时,将溶液滴入氨水中;④葡萄糖还原新制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时,应保持NaOH过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现利用10%NaOH溶液、5%溶液、10%蔗糖溶液和10%溶液等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用10%NaOH溶液、5%溶液配制新制的。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溶液,加热。
步骤3:取少量步骤2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X,再滴加少量新制的,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新的的方法是向足量5%,溶液中滴加少量10%NaOH溶液
B.步骤2中加入,的目的是催化蔗糖的水解
C.步骤3中的溶液X可以是NaOH溶液,目的是中和,使溶液呈碱性
D.步骤3所得砖红色沉淀是
14.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1mol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15.某种油脂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为高分子物质,并且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该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皂化反应
C.该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
D.该油脂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可得两种高级脂肪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焰色试验是电子跃迁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的过程是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酸性溶液可以氧化,无论是否含有,酸性溶液都会褪色,故B错误;
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酶,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三国竹木简牍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错误;
B.人面纹方青铜鼎主要是青铜铸造,青铜是合金,故B正确;
C.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的主要成分是陶瓷,故C正确;
D.“宣成公章”金印是黄金制品,故主要成分是金属,故D正确;
答案选A。
3.答案:C
解析:A.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均为小分子物质,只有淀粉、纤维素等多糖都是有机高分子,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四种元素,往往还含有P、S等元素,B错误;
C.淀粉能水解成葡萄糖,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
D.花生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久置将与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A.果糖、葡萄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属于二糖,故A错误;
B.酿酒主要原料淀粉,酿酒过程:淀粉葡萄糖乙醇,故B错误;
C.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灼烧羽毛的气味,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正确;
D.桐油是一种植物油,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C。
5.答案:D
解析: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用铝罐车运输浓硫酸,二者有关联,A项不符合题意;热的纯碱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二者有关联,B项不符合题意;新切的苹果中的还原性物质遇空气被氧化而变色,二者有关联,C项不符合题意;制作豆腐过程中煮沸豆浆,是利用加热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与溶解度无关,D项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A错误;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正确;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C正确;铜质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上汗液,与铁质铆钉形成原电池,铁质铆钉作负极,被腐蚀,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D正确。
7.答案:D
解析:A.蛋白质一定含有H、C、N、O元素,可能含有S和P元素,A项错误;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B项错误;
C.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
D.石膏()属于硫酸盐,D项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主要成分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A错误;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蛋白质发生变质,D错。
9.答案:C
解析:糖类中,还原糖才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错误;油脂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多肽分子是由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可以生成4种多肽,分别是甘氨酸的氨基和甘氨酸的羧基的脱水产物、丙氨酸的氨基和丙氨酸的羧基的脱水产物、甘氨酸的氨基和丙氨酸的羧基的脱水产物、丙氨酸的氨基和甘氨酸的羧基的脱水产物,C正确;强酸、强碱、乙醇、苯酚和重金属盐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铵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只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明矾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但明矾没有消毒杀菌的能力,A项错误;
B.松花蛋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在碱性等条件下发生了变性,B项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碘酒中含有碘单质,可以用碘酒检验奶粉中是否添加淀粉,C项正确;
D.纯碱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可以用热的纯碱溶液除油脂,D项正确;
答案选A。
11.答案:A
解析: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能淀粉未水解或未完全水解,故A正确;
B.在烧瓶中加入木炭颗粒与浓硝酸,然后加热,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气体,故B错误;
C.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酸,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①银镜反应需要控制温度稳定,所以采用水浴加热,故①正确;②酸性溶液把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甲烷中含有乙烯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会引人新的杂质,故②错误;③制银氨溶液时,将氨水溶液滴入溶液中,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故③错误;④葡萄糖还原新制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时,应保持NaOH过量,故④正确;不合理的是②③,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先在试管中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再滴加少量5% 溶液,振荡,即可配制新制的,A错误;蔗糖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步骤2中加入的目的是催化蔗糖的水解,B正确;由于作催化剂的能与发生反应,且用新制的检验葡萄糖的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滴加新制的之前,需要先加入碱液,调节溶液呈碱性,溶液X可以是NaOH溶液,目的是中和,使溶液呈碱性,C正确;葡萄糖中的醛基与新制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14.答案:C
解析:硬脂酸为,软脂酸为,根据该油脂的分子结构可知一个油脂分子中含1个和3个(酯基)。合成该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是混酸,和H2加成时得不到硬脂酸甘油酯,A错误;1mol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只能与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C正确;与该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均为高级脂肪酸在甘油上的取代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有两种:,D错误。
15.答案:A
解析:A.油脂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是高分子物质,并且没有固定的熔、沸点,A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B正确;
C.该油脂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能使溴水褪色,C正确;
D.该油脂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可得两种高级脂肪酸,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