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教案
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朱秋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能力方面
1.尝试进行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运用问题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以及果蝇实验,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难点
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录像(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受精过程)、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片资料、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巩固上节课内容:
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把 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和 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 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 中,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构成,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和 都是一定的。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的集中在 上。
(二)新课
教师:复习完上节课的知识,我们再思考两个问题
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来源怎样?
2、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恒定的?
学生: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恒定的?
幻灯片出示以下实例: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板书: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初一介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已经有所了解,那就是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同时加上染色体异常会引起遗传病的意识,学生就能更加清楚在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
2、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半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31-3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这部分知识点,讨论交流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变化。
(1)请学生复述科学进行的科学实验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2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2对染色体。那么,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
(2)初步了解: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半
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教师进一步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幻灯片+副板书)
教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形象的表示出染色体数减半情况。让学生深入领会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的自由组合。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4)思考: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意义
维持亲子代间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量不变、成对,维持遗传的稳定。
(5) 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用n、2n表示)
师生总结:在生物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2n、n、2n)
(6)填图练习:课本P32
课堂小结: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染色体恢复原数、成对,并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课堂练习:
请将各类生物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填入下表。
生物
染色体数目
体细胞
生殖细胞
犬
78条(39对)
猪
38条(19对)
豌豆
14条( 7对)
白菜
18条( 9对)
1、下列关系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没有基因
B、受精卵中才有基因
C、只有生物的体细胞中才有基因
D、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
A、两倍 B、一半 C、相等 D、略少
3、已知水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4条,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 )
A、24条、24条 B、24条、12条
C、12条、12条 D、12条、24条
4、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的科学家是( )
A、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
B、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
C、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D、德国动物学家亨金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不变
2、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半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练习
一、判断题
1、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 )
2、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驴的有62条,马和驴交配的后代是骡,骡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63条。(?? )
3、由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子代的染色体数目比亲代要少一半。(?? )
答案:错,对,错
二、选择题
1、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情况是(?? )
?? A.46条,46种形态???? B.46条,23种形态????
? ?C.23条,23种形态???? D.23条,1种形态
2、水稻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为(?? )
A.24条????? B.12条?????? C.22条????? D.36条
3、下列哪种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 )
A.受精卵????B.肌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精子
4、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子代?(?? )
A.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遗传???????? B.由提细胞遗传
C.精子遗传???????????????D.卵细胞遗传
5、人类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12?12????? B、23? 23??? C、46? 46??? D、92? 92
6、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23对、23对、23对 B.23条、23条、23条
C.23条、23条、23对 D.23条、23对、23对
答案:DADABD
课件15张PPT。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温故知新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把
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和
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 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 中,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构成,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和
都是一定的。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的集中在 上。生殖基因精子卵细胞DNADNA片段细胞核DNA蛋白质分子形态数目染色体思考: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来源怎样?2、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恒定的?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
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46+46=9292+92=184……父母子子媳孙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2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2对染色体。那么,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对对对对( 条)( 条)( 条)( 条)条条父母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体细胞)填写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并回答问题:23462346232323462346请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用n、2n表示) 父母的性状遗传是通过双亲的 把 传递给了新个体。生殖细胞基因亲代( )生殖细胞( )子代( )2nn2nAaAa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请完成下面的填图,看谁填得正确。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 _____和 _____是一定 。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_______ ,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____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形态数目减少一半各有一条小结练一练请将各类生物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填入下表。39条19条7条9条动动脑:1、下列关系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没有基因
B、受精卵中才有基因
C、只有生物的体细胞中才有基因
D、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D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 )
A、两倍
B、一半
C、相等
D、略少B动动脑:3、已知水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4条,
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 )
A、24条、24条 B、24条、12条
C、12条、12条 D、12条、24条C4、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
2条染色体的科学家是( )
A、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
B、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
C、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D、德国动物学家亨金A 练习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不成对存在。练习3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
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
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
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
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
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