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诗
歌
解
读
突破古代诗歌
两大重难点试题解析
对 点
技巧点播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人世情味近年以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骑马到京城来客居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书写草书;天晴了,在窗前品着茶中的精品。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
课本衔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青年
时期
40岁
47岁
51岁
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hui除名。
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
1175年,范成大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而被免职……
陆游:仕途坎坷,有才华,但不受重用
译文:
手拿团扇在洁白的月下,纱巾被风吹得起伏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高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清新雨后天气很好。
拿着笔胡乱地写着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乌夜啼⑴
宋代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⑵,纱巾缥缈轻烟⑶。
高槐叶长阴初合⑷,清润雨馀天⑸。
弄笔斜行小草⑹,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⑺。 [1]
对点小练
词句注释
⑴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平韵四十七字。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⑵“纨扇”句:指纨扇如同明月一样洁白。纨扇又称宫扇,细绢织成的团扇,是汉族传统的手工艺术珍品,形如满月,故云“素月”。
婵娟:美好的样子,暗喻女子娇美的容貌。汉代班婕妤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缥缈: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⑶ 轻烟:指纱巾的轻细。
⑷“高槐”句:槐树的叶子渐渐长成,树阴也渐渐合拢,覆盖地面。
⑸“清润”句:雨后的天空更显清朗湿润。清润:清凉滋润。
⑹“弄笔”句:指在房里悠闲无事,以写小草打发时光。弄笔:谓执笔写字、为文、作画。
⑺ 新蝉:初夏的鸣蝉。
(2)答案梳理:
①“更无一点尘埃到”一语双关,是环境,更是心境。手法
②既写词人住所环境的清凉洁净,“户庭无尘杂”;又写词人夏日闲居,心中没有尘杂之念,恬静而安逸。内容
③而惟有环境清净,方能心不染尘埃;也惟有内心恬静淡泊,才能领略到环境的清净。结构
16.更无一点尘埃到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泊舟严滩
宋代 真山民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篷。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 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补充:南宋的许多诗人都遭遇了家国沦丧的痛苦劫难,而又因为新的王朝对南宋的遗民很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抱以歧视的态度,导致南宋的这些遗民诗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精神上都“难见春风”,所以他们大多也都无奈地选择了隐居。
真山民就是众多遗民诗人中的一员,他的这首《泊舟严滩》就写于宋亡以后,字里行间充满“亡国诗人”的哀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孤”字是全诗诗眼,领起全诗情感基调,点出诗人泊舟严滩时的孤寂之情。
B.颔联画面疏淡清冷,寥寥几笔,渲染出严滩冷寂的夜景和诗人寂寞的内心世界。
C.尾联诗人以断鸿自比,凄惶无依的失群孤雁正是羁旅漂泊的诗人的形象写照。
D.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未见锤炼之功,却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6.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
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做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
对 点
技巧点播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鉴)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
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字题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次余仲庸松风阔韵十九首(其四)
袭万顷
不见诗仙何逊①来,春风几度早梅开。竹篱茅舍自清绝,未用移根东阁②栽。
【注]①何逊:梁朝著名诗人,他的《咏早梅》一诗,逼真地临摹出了“凌寒独自开”的早梅形象,颇为世人称道。②东阁,古代称宰相招待、款待宾客的地方。这里指达官贵人来往的地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当酒”,寥寥三字,主人家的随意,更显主客间深厚情谊。与杜甫《客至》中“只旧醅”有异曲同工之妙。
B.杜诗中,“红炉、新火、酐茶、月色、梅花”勾勒出一幅悠闲惬意而又饶有雅趣的主客欢娱相得的生活画面
C.裘诗开篇先将“何逊”引入,暗点所咏对象一一早梅,为后文具体展开写梅的形象做铺垫,写法新颖特别。
D.裘诗写梅花,除了刻画梅花的具体外在样貌,还借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与状态来突出其清雅绝伦的品格。
[参考答案]
①杜诗写佳客来访,又适逢梅花开放,寻常月色因梅而与众不同。梅花为主客月下品茶增添了雅趣,同时,诗人也借梅花委婉含蓄、别开生面地表达了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
②裘诗托物言志。诗歌表面上写梅花,实则在写人。早梅于偏僻的角落清绝开放,孤芳自赏,不为供人欣赏而失去自我。以梅喻己,表达了诗人淡泊宁静、孤高傲世的不俗情怀。
读下面这首金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
党怀英⑨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螳嗒船鸣浪,联翩路牵泥。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②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曾出使南宋。③联翩:纤夫拉船的阵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天空中来去自如、了无边际的云彩,“野’字传达出无拘无束的流动感。
B.诗人乘舟出行,一路欣赏着岸边风景,“风墙”二字描绘出河风鼓动征帆的画面。
C.林鸟惊起,点明使船昼夜兼程,林鸟夜啼则渲染出诗人出使途中所见景象的悲凄。
D.尾联的“夜半”与首联天色“转迷”遥相呼应,全诗形成首尾圆合严谨结构。
(2)优秀的诗歌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匠心,本诗在写景上就可谓别具一格。请以领联和颈联为例加以分析。
2.要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多从表达方式(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中,古诗词最常用的是抒情和描写)、修辞方法(除常见修辞方法外,还包括炼字和用典)、写作技巧(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三方面进行。本题限制范围是颔联,要特别注意对其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①颔联的“吞”“抱”将潮水和云拟人化,生动地描摹出潮水吞没淮河,天空云合天低的壮观场景,表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
②诗人既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南方风景的壮阔,又从听觉的角度描摹使船破浪前行之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使读者身临其境。
③颈联既写了使船在高邮水道中破浪前行的情形,又描绘了纤夫拉船的景象,远近结合凸显了使臣率船前行的形象。
送王梦流雷州
郎士元
昨日三峰尉,今朝万里人。
平生任孤直,岂是不防身。
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
遥怜北户[注]月,与子独相亲。
[注]北户,泛指我国南方地区,诗中雷州属于我国南方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用“昨日”与“今朝”对比,呼应标题中“流”的背景。
B.领联诗人对王禁被流放一事发表看法,埋怨王势性情过于“孤直”。
C.颈联中通过对“海雾”“山雷”的描写,表现出了雷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D.尾联诗人联想到远离中原的王势来到雷州以后只能与月为伴的情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王棼从“三峰尉”到被流放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的震惊。
②颔联评价王棼个性孤高正直,诗人用“岂是”二字表达对王棼被流放的愤懑之情。
③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对王棼的关切和担忧之情。
[作答提醒] 诗歌的情感,除直接抒情外,一般都会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以期达到优美、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所以准确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关注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法。
谷口书斋寄杨补网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薛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书斋,是一茅屋,有山泉沟壑环绕左右,既简朴又幽美清静。
B.书斋的院墙上长满了薛荔,云霞似从中升起,环境天然宛如境。
C.颈联借“闲鹭”休息的早,“秋花”凋落的迟,突出山里的清冷。
D.尾联用“扫径”这一细节,表现诗人对故人即将到来的热切期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鸿 于谦
相呼相唤过南楼,叫破江南万里秋。
有足不传云外信,无端偏惹客中愁。
影横斜月天连塞,梦绕黄芦雪覆洲。
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梁谋。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南秋日,鸿雁相呼相唤,结群而飞,“破’字点出了鸣叫声的响亮。
B.诗人抱怨鸿雁不传“云外信”,无端惹起自己的愁绪,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C.“影横斜月”和“梦绕黄芦”一实一虚,具有画面感,使得鸿雁形象更加鲜明。
D,“稻粱谋”多用于此喻人谋求衣食生计,诗人用“不为稻粱谋”表明人生态度。
(2)于谦的诗具有“风格道上,兴象深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作答提醒] 题目指明了于谦诗歌的风格特点是“风格遒上,兴象深远”,鉴赏时只需要围绕这八个字在诗中找出对应分析即可。但关键是这首诗所写的秋鸿有自比之意,是诗人自己志向的体现,不能忽视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带来的“兴象深远”。
[参考答案]
①“万里秋”“天连塞”等意象雄浑,意境开阔;“霄汉翱翔”“不为稻粱谋”,情感豪放,志向高远,风格遒上。
②明写“秋鸿”,实则借以表达人生志向,不求功名利禄,志在有所作为,托物言志,兴象深远。
赏析语言特色是古诗词阅读常考的内容,通常考查类型会是: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
语言特色
答题方法很简单:
1 前提:明确语言特色(语言特点、诗词风格)
2 通读全诗,整体判断诗的风格,掌握整体特色
3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方式:指出语言特色+结合字词或者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常见语言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练、生动、凝练、含蓄、明快、通俗、悲慨、平淡质朴、率真自然、雄浑奔放等。
常见诗词风格: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清新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