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漫画、情境、主题类
作文审题立意
与漫画相关的高考题
图文转换
漫画作文
1.漫画类作文
2016年卷Ⅰ
考情分析
2019年卷Ⅲ
2021年新Ⅱ
2010年卷Ⅰ
漫画作文如何审图?
“四 看”
一
看标题
二
看画面
三
看画
中字
四
看夸
张处
漫画材料立意的方法
1.看画面
找对象、定主体
理关系、找联系
抓细节(夸张处)、辨特征
二、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引发):对接本体
标题
画中字
2.品文字
一、表意
作者的感情倾向:批评、讽刺、赞扬
另外,组合类漫画除了以上步骤,还要注意图片之间的联系:因果?对比?并列?情节发展?综合每一幅图画选准角度。
这幅漫画讽刺
赞扬了
某些官吏贪污受贿的丑恶行径
执法部门的雷厉风行
画面内容:“100”分获得“亲吻”,“98”分遭到“巴掌”;“55”遭到“巴掌”;“61”分获得“亲吻”。
关系:分数高=好学生,得到亲吻;分数低=差学生,得到巴掌;分数增加=进步学生,得到亲吻;分数减少=退步学生,得到巴掌
寓意:人(才)、分数、奖励|惩罚
教育中以分数论英雄 以分数看待进步退步
漫画立意:不以成绩论英雄 倡导正确的教育方式
1.画面主体人物是谁
2.人物的状态和细节
3.文字说明有何启示
4.对应何种生活现象
5.教师角度立意
6.学生角度立意
7.师生角度立意
2019年卷Ⅲ
师生情深
面向读者的老师
奋笔疾书的学生
坚守 期待 不舍
文化的代际传承
铭记师恩,勿负韶华
有温度的教师
微笑 聆听 书籍
【审题立意】
把图画和文字综合起来审视,可知这幅漫画的内容指向教育。漫画的寓意侧重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关爱之情的深情赞颂。因此,可以从下面的角度切入立意:
(1)老师的角度:社会呼唤有温度的教师;知识传播者,人生摆渡人;守望学生,期许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不负青春……
(2)学生的角度:在款款深情下扬鞭远行;铭记师恩,勿负韶华;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恩老师……
(3)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角度:师恩难忘,师爱情长;款款爱心,助力学生成长;师生情,一生相伴;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画中一只青蛙 ,锅下面 ,青蛙说“ ”。这幅漫画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水煮青蛙”。常温下,青蛙感觉很舒服,但是它不知道,在它逐渐适应温度的过程中, 。一旦水温不断升高,它再想跳出去就不太可能了。由此可知,这个漫画寓含的道理是 。
躺在一口锅里
柴正在燃烧
真舒服
危险悄悄降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常怀居安思危之念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有时逆境更利于成长
4.防患于未然
5.和平环境更要有危机意识
2.情境类作文
典例精析((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材料:抓住关键,读懂内容,全面把握
①抓住关键:鲍叔(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选一人)--辅佐、对桓公说、甘居其下等。
②读懂内容:材料讲述了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的辅佐下一匡天下的故事。
③全面把握:结合“终成一代霸业”“多鲍叔能知人”等细节,我们可以初步得出鲍叔善于举荐贤才的观点。
(2)审情境任务:把握情境,明确任务。
把握情境:班级读书会
明确任务:
(3)巧立意: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联系
①对于分析材料时所得出的基本观点,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多角度思考,深化认识。
a.结合重要词句(辅佐)思考:忠君为国。
b.结合重要词句(非管仲不可)思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慧眼识珠,心胸宽广。
c.结合重要词句(甘居其下)思考:不为私利,胸怀大义,顾全大局。
d.结合重要词句(终成一代霸业)思考:为国着想,一心为国。
e.结合重点词句,综合思考:舍利取义,立人达己。
②联系时代、文化、个人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材料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思考。
a.联系时代: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业绩观。
b.联系文化:这是家国天下的情怀。
c.联系个人:我们应知人知己,了解时代的需求,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的人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来源:网络】
请按照上述技法给下列情境任务类作文审题立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道作文题是情境任务类作文题。材料阐述了当前一个热点现象,从而引发考生的思考。许多青年在最应该选择奋斗的时候,选择了网络娱乐,导致自身丧失了奋斗的能力。题目的任务是写倡议书,所倡议的内容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倡议的内容是评判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考生能够由个人的成长发展、个人的精神物质需求,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等,文章就有了高度和深度。
【参考立意】
①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
②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
③在娱乐洪流中坚守自我。
④关于重拾少年意气的倡议书。
⑤青年风华正茂时,读书惜时擎壮志。
⑥抛浮躁娱乐之风,扬静以修身之气。
⑦热血报国当少年,学习奋斗正当时。
3.主题类作文
(一)认识主题作文的特点
所谓主题作文,就是指明确规定了写作主题的作文,即在材料后明确提出本次作文以××为主题。高考最初采用这种形式是在2020年,之所以未被大家重视,是因为它多以新材料作文或情境作文出现。有人把它叫作新材料作文或情境作文的升级版,并不为过。主题式新材料作文就是在“新材料”后提出写作主题,主题式情境作文就是在“情境材料”后在任务中提出写作主题。
(二)主题作文审题的关键
主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把主题与材料结合起来,否则就是偏题、跑题。
1.主题先行,理解主题本义
主题规定、限制了写作内容与主题,必须先准确理解主题的本义。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主题为“跨越,再跨越”,“跨越”是指曾经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再跨越”是指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历史性跨越,两次跨越都很有意义,主题词的词眼“再”字展现的是蓝图与未来,是一个不断跨越、永不满足、追求更加卓越的动态过程。
2.根据材料,确定主题内涵
主题内涵的理解绝不可脱离材料,材料对主题内涵的理解起着规定与限制作用。仍以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主题为例。理解了主题的本义,并不能展开写作,因为所给材料规定了“跨越”的具体内涵。
(2021·全国甲)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完成后面任务。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理解主题本义 关键词本义
两者关系
结合材料确 立主题内涵
形成立意
理解主题本义 关键词本义 “可为”的是事,“有为”的是人;“可为”源自客观,“有为”源自主观。
两者关系 “可为”是前提与条件,“有为”是结果。
结合材料确 立主题内涵 “可为”是指我们这个时代大有可为,当下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息息相关,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机遇、创造的条件;“有为”是指新时代的青年应有所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形成立意 ①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
②把握正确的方向,大有可为。
③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练习[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情境主题类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段,先逐段理解。
第一段引用中外名言,墨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从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的角度谈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段材料意在表明世界各国与中国同命运,共风雨。第三段表达了中国投桃报李,与各国共抗疫情的态度。
然后把握三段材料的契合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感悟出青年在此情境下——“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发出中国声音,立意就显得新颖高远。
[立意]
(1)当代青年要牢记责任,勇于担当,共创未来;
(2)青年是创造未来的主力,世界青年要荣辱与共,携手共进,实现人类的共赢;
(3)青年一代唯有加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克时艰;
(4)青年要有长远眼光和博大胸襟,把握世界的风向标,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