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09: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陶渊明
导 入
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亮 标
1.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理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分辞》《桃花源诗》等。
前期(41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这是作者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文体知识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
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
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③句中多用“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解说题目


助词
语气助词
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或理解为偏义复词,兮,语气词。
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①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②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③注重文采,善于用典。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轻飏 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衡宇
载欣载奔zài 眄 miàn 庭柯 kē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 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 tiǎo 遑遑 huáng
曷不 hé 耘耔yún zǐ 东皋gāo 乘化chéng
序 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
耕植:动词作名词,耕田种植
足以:足够用来
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幼稚: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盈:充满
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瓶,盛粮食的器皿。
生生:前一个“生”为动词,维持;后一个“生”为名词,生活,生计。
所资:资,凭借。“所”字结构,即“所+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短语,译为“凭借的东西”
术:方法,办法。这里指营生的本领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亲故: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
为:动词,做,担任
脱然: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
靡途:靡,无;途,道路,方法,门路
会:恰逢
以:因为
见……于……:表被动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序 文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于时:在那时
风波: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惮:害怕、畏惧
远:名词作状语,到远处
役:动词,做差使,供职
去:距离
公田:即“官田”,政府控制的田地。
利:“利”作名词,收获的东西
为:酿造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序 文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出仕原因
辞官原因
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家贫子多 养家无术
亲故劝告 诸侯惠爱
彭泽不远 公田有利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
质性自然
任性随情
序 文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以补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文本研读
读悟第一段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自责 自悔
自恕 自醒
概括本段内容:决意归去、归心似箭
读悟第一段
3.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舟轻飏,风吹衣,“恨晨光之熹微”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辞官归田冲出樊笼后前所未有的欢快及归途中的迫切的心情。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
文本研读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我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很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知道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方眺望。云气悠闲自在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文本研读
读悟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载欣载奔
欣喜若狂
抵家之乐
室内之乐
自酌 怡颜
寄傲 易安
舒适安逸
园中之乐
园日涉
以成趣
怡然自得
2.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淡泊孤傲的人格的象征
淡泊明志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
孤高坚贞之志
读悟第二段
品读佳句
“松菊”喻高洁志趣。菊前松下是他灵魂的栖所。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他的清高人品。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品读佳句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傲世独立、睥睨俗尘,简陋的住处却心安,原因就在于他有忘怀得失、淡泊明志、不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核。
刘禹锡《陋室铭》: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鉴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运用拟人、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
“无心出岫”象征自己的无意求富贵而出来做官;鸟倦飞还巢, 象征自己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急于辞官归田。
作者含蓄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品读佳句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让我跟外界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说说知心话使我喜悦,弹琴读书可以让我快乐,消解忧愁; 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文本研读
1.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读悟第三段
2.鉴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通过描写草木生机勃勃、泉水奔流不息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
触景生情,以万物能够顺应天时,自在生长,反衬自己的“不得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伤感;以自然的永恒反衬己生命的短暂,抒发人生苦短的惆怅。
读悟第三段
3.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作者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读悟第三段
4.作者先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 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的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区别。
读悟第三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之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有时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以天命为乐,还犹疑彷徨什么呢?
文本研读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绪
焦虑人生苦短
2.这样的心绪在第四段中又有怎样体现的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读悟第四段
3.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乐天安命
读悟第四段
4.面对短暂的余生,陶渊明决定怎样度过?
怀良辰以孤往 悠游山水
或植杖而耘籽 躬耕田园
登东皋以舒啸 独抒性灵
临清流而赋诗 寄情诗赋
生活追求
精神追求
高洁的志趣
质朴的情怀
读悟第四段
5.文章第四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人生苦短感叹和乐天知命的豁达。
生活上:悠游山水,躬耕田园
精神上:独抒灵性,寄情山水
整体上表现出乐天安命,超然豁达的精神世界。
读悟第四段
鉴赏艺术特色
(1)语言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
(3)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体悟作者情感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作者回归田园之“乐”,有人认为其“乐中有悲”,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1)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陶渊明直到29岁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还要苟合取容,身心交病。隐居乡村、贫贱终身,是为了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挣扎,更是一种悲号!
乐中有悲
生活贫苦之悲
人生短暂之悲
济世不得之悲
理想破灭之悲
小 结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居家之乐
归去来兮辞
(第1节)
(第2,3节)
(第4节)
故事线索
庭院之乐
人情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感情线索
自责
自我安慰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归隐原因和过程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
抒发诗人情怀
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
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
抵家:欣喜若狂
居室:舒适安逸
涉园:流连忘返
亲友往还,互诉衷肠
琴书为伴,消除忧伤
春天来临,耕种西畴
驾车乘舟,恣意遨游
随遇而安,乐天安命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质朴凝练
音韵和谐
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
小 结
总 结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可以说,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当然我们在肯定陶渊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性的同时,也不必否认他的人生观中有一种消极的成分。我们当代青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整天想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而应以积极的姿态去拼搏人生。
第四部分
知识拓展
陶渊明的艺术影响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情境式默写
1.何以解忧?曹操说有杜康,李白说访名山,陶渊明则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2.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为废妃甄嬛回宫拟定了“熹”作为封号,并释义“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情境式默写
4.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地运用叠词,表现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归乡途中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6.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言知识总结
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之情
容膝:动词作名词,简陋的小屋
流:动词作状语,无固定地方的
棹:名词作动词,划
策扶老以流憩  策:
木欣欣以向荣  荣:
园日涉以成趣  日:
时矫首而遐观  时: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
善万物之得时  善:
拄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生长,名词活用为动词
每天,名词作状语。
时常,名词作状语
以……快乐 意动用法。
以……喜悦 意动用法
以……为善,羡慕。意动用法。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