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地理科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时12分,木星与月亮会聚,形成木星合月天象(指木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视觉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1为我国南方一天文爱好者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图1
1.此次“木星合月”天象出现时,太阳、木星、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最接近的是()
ABCD
2.查阅天文软件显示,2022年11月2日(阴历十月初九)5时上演另一天文现象——土星合月,土星合月时的月相比较接近()
ABCD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024年8月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遴选了25个县(包括揭阳惠来县)作为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图2为我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
3.我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盆地地区多于平原地区 B.自低纬度向中纬度递增
C.高原地区多于平原地区 D.整体东部多于西部
4.广东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的效益有()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增加太阳辐射
③增加太阳能发电稳定性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韩江、榕江、练江是粤东地区的主要入海河流,粤东三江连通工程(图3),从韩江鹿湖调水,以榕江作为通道和第二水源,通过河道、隧洞和管道等方式将三江水系相连,以达到优化韩江、榕江、练江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目的。读图完成5-6题。
图3
5.汕头市潮南区和潮阳区比普宁市更易发生内涝,主要影响自然因素是()
①降水 ②地形 ③河流汇水量
④台风 ⑤地面硬化程度 ⑥海水的顶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6.关于粤东三江连通工程建成后对练江流域水循环产生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B.空气湿度增加
C.地下水位上升 D.水质改善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蜿蜒曲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牛轭湖。图4为波河流域示意图,图5为牛轭湖形成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图4
图5
7.关于波河流域牛轭湖形成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8.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发生“裁弯取直”后,河流的变化是()
A.淤积增多 B.流量减少
C.流速变快 D.洪涝增多
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图6),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读图完成10-12题。
图6
10.喀斯特地区往往缺乏地表水,广西该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①受冬季风影响小 ②太阳辐射强 ③土壤含水量大 ④降水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早生型矮林,推测其生长环境是()
A.坡度陡峭,土层薄 B.岩体松散,土层厚
C.降水较少,风力大 D.海拔较高,气温低
12.关于图中所示“最高树”能存在的自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洼地冬季光照充足 B.夏季台风少
C.洼地水肥条件好 D.竞争性植物少
图7示意欧洲部分区域冬季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8)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9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读图完成13-14题。
图7图8
图9
13.关于莱芒湖区大风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B.偏北风沿山坡下滑速度快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D.湖面摩擦力小
14.莱芒湖畔冬季最易出现冰冻现象的时段为()
A.2:00-6:00 B.8:00-12:00
C.13:00-17:00 D.19:00-23:00
陕西省榆林市域南部黄土广布,历史上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近二十多年来,当地开展了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各级沟道中修建了大量淤地坝,同时开发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坝地),减轻水土流失并有效缓解了农林矛盾。图10示意榆林市地理位置,图11示意淤地坝淤满后沟道纵剖面变化。读图完成15-16题。
图10
图11
15.与南部相比,榆林市北部水土流失较轻的自然原因是()
A.北部年降水量大 B.北部沙地沙漠多
C.北部坡耕地少 D.北部地势起伏小
16.关于榆林市淤地坝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坝地种植农作物减少水土流失 B.降低坝体上游沟道的垂直落差
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D.减轻沟道侵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10月18日,华北某地气象局发布了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下表),并预报19日早晨局部地区将会有轻霜冻出现,提醒人们注意农牧业生产。为防止秋冬霜冻,该地农民采用燃烧秸秆的方法预防霜冻,如图12。
日期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天气状况 晴 晴转多云 多云间阴 晴间多云 多云转晴
3~18℃ 8~20℃ 13~19℃ 10~22℃ 7~19℃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转北风3~4级 北风3~4级
图12北方农民燃烧秸秆预防霜冻
(1)说明该地19日早晨局部地区出现轻霜冻的原因。(6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燃烧秸秆预防霜冻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海水对流混合是海水国受浮力和重力作用做上下交换的过程。密度是导致海水对流的直接原因,而密度受到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每年春季,黄海中央20—30米深的水下洼地中会出现底层水温较表层明显偏低的冷水团,夏季冷水团强盛。冬季受暖流注入影响,黄海中央水温不低于9℃,使得三文鱼(冷水性鱼类)离岸养殖比挪威养殖点(北极圈内)有优势。莱州湾位于黄河三角洲与山东半岛之间,三面环陆,入海河流众多,近海地形平坦开阔,受大风的影响风暴潮频发,尤其是秋冬季节出现频率更大。图13为黄海海域不同季节表层与深层的温度、盐度分布图,图14为夏半年黄海海域底层温度分布图。
图13
图14
(1)从海水对流混合和地形角度,分析夏季黄海冷水团能维持的原因。(8分)
(2)分析黄海发展三文鱼离岸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莱州湾沿岸秋冬季会出现风暴潮,请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15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
图15
(1)描述丹娘沙丘所在河段的河谷特征。(6分)
(2)说明丹娘沙丘所在河段江心洲的形成过程。(6分)
(3)说明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A
2.B
3.C
4.B
5.D
6.A
7.B
8.D
9.C
10.B
11.A
12.C
13.C
14.A
15.B
16.A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12 分)
(1)19 日天气晴朗,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降温幅度大;夜晚风力较小,空气流动慢,热量不易扩散;19 日早晨气温较低,达到 0℃以上、10℃以下,形成轻霜冻。(每点 2 分,共 6 分)
(2)燃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将更多的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地面热量损失,预防霜冻。(每点 3 分,共 6 分)
18.(22 分)
(1)夏季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底层海水温度低、密度大,海水不易对流混合;黄海中央水下有洼地,地形封闭,底层冷水不易扩散,使得冷水团能够维持。(每点 4 分,共 8 分)
(2)黄海冬季受暖流影响,水温不低于 9℃,适合三文鱼生长;冷水团夏季强盛,为三文鱼提供了适宜的冷水环境;海域面积广阔,为三文鱼养殖提供了充足空间;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多,三文鱼食物充足 。(每点 2 分,共 8 分)
(3)秋冬季节,莱州湾受冬季风影响大,风力强劲;莱州湾三面环陆,地形呈半封闭状,有利于风力聚集;近海地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速大;入海河流众多,海水盐度较低,海面更容易被大风掀起,从而形成风暴潮。(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19.(18 分)
(1)河谷呈宽谷形态,河谷宽阔;河床多江心洲,河道分叉;河谷两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每点 2 分,共 6 分)
(2)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枯水期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床上堆积,逐渐形成江心洲。(每点 3 分,共 6 分)
(3)冬春季,雅鲁藏布江水位低,江心洲泥沙裸露;冬春季多大风,大风将江心洲的泥沙吹向北岸山麓;泥沙在山麓处堆积,逐渐形成丹娘沙丘。(每点 2 分,共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