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8 18: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
A:在平流层飞行的民航客机 B.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C.航天员入驻的天宫空间站 D.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的返回舱
2.在轨运行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属于 (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3.航天员所在的空间站位于 (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屋顶光伏发电是指在屋顶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用户发电以自用为主,多余电量入网。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屋顶光伏发电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
A.炭火烧烤 B.风力发电厂 C.地热发电 D.水力发电厂
5.下列地区,屋顶光伏发电能效最高的是 (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江南丘陵 D.青藏高原
极光为太阳风携带大量带电粒子冲击两极高空稀薄的大气,使大气发生电离而产生的特殊现象。极光多出现在极圈附近区域,但在北京时间2024年5月11 日凌晨,欧洲北部、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和黑龙江漠河均观测到极光。据此完成6~7题。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6.造成此次极光的带电粒子多来自 ( )
A.日核 B.日冕层 C.光球层 D.色球层
7.极光发生时可能伴随 ( )
①流星现象增多 ②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增大
③太阳辐射增强 ④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恒河平原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地带。在过去180年间,新德里周边曾发生过80多次较大的地震。恒河平原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读图,完成8~9题。
8.新德里某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50千米,地震发生后,P波速度由震源到地面 ( )
A.逐渐变慢 B.逐渐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9.与喜马拉雅山脉相比,新德里附近 ( )
A.地壳厚度更大 B.莫霍界面更浅
C.地核厚度更大 D.古登堡界面更深
据日本鹿儿岛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9月3日上午,位于鹿儿岛县三岛村的硫黄岛发生了火山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700米。读火山喷发景观图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 )
A.④ B.⑤ C.④+⑤ D.④+⑤+⑥
11.此次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具有教育意义,也有其科学性。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科学角度看,诗句中的“天”最有可能为大气层中的 ( )
A.臭氧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3.与诗句中的“天”紧密相连的大气层 ( )
A.能见度高 B.上冷下暖 C.含有电离层 D.云雨现象明显
读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推测图中时刻风力最大的地点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5.下列关于四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地—东北风 B.②地—偏南风 C.③地—西南风 D.④地—偏北风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读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四处中,盐度最低的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7.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有 ( )
①距陆地较远,水温较高 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类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利用潮汐规律。读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潮水位变化过程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潮、汐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时段属于潮,乙时段属于汐 B.甲时段属于潮,丙时段属于汐
C.乙时段属于潮,丁时段属于汐 D.丙时段属于汐,丁时段属于潮
19.丙时段,当地适宜开展的人类活动是 ( )
A.休闲观潮 B.大型满载船舶进港
C.紫菜采集 D.开采海底油气资源
栎类是我国天然林中第一大类树木,栎树树干挺直,根系深,萌芽能力强,寿命长,耐寒、耐旱、耐瘠薄,常占据林冠上层,是生态防护林的首选树种。据此完成20~21题。
20.栎树成为生态防护林首选树种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株寿命长 B.适应能力强 C.树干直且高大 D.能够净化空气
21.推测影响栎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肥力 B.空气湿度 C.环境温度 D.光照条件
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属于耕作性和生产性较好的一种土壤。读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黑土腐殖质层逐渐变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气候 ②风力 ③生物 ④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黏粒淀积层的主要作用是 ( )
A.调节土温 B.保水保肥 C.增加养分 D.通气透水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大。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据此完成24~25题。
24.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遥感技术确定地震震级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震源深度
C.遥感技术评估经济损失 D.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灾后重建选址
25.地质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地震发生时快速乘坐电梯下楼 B.滑坡发生时向滑坡体下方逃离
C.泥石流发生时躲在大石头后面 D.崩塌发生时向两侧稳定区逃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甘肃省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的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该县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在地理专家指导下,绘制了古生物化石地层分布剖面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不同的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地层。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自下而上年龄逐渐,读图可知,该区域最古老的地层是(填字母),该地层形成于代。(3分)
(2)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或陆地)环境,该时期是动物发展时代。(2分)
(3)恐龙繁盛时期在代,当时的气候特征是,地球上主要以植物为主,这给目前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4分)
(4)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研学小组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由环境向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2分)
27.“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读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3分)
(2)请在下面左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在右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弯曲情况。(4分)
(3)比较晴天与阴天“穿堂风”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28.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中国最美梯田之一。云南省旱情多发,但该地梯田农业受旱情影响较小,其内部具有独特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规律,是良性生态系统的典范。读当地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类澳 ↓③ ② ④ ⑤ 蒸腾 ⑥ ⑤①④ ⑤ 4
森林村寨 梯田 河流
(1)分别写出图中①③④⑤水循环环节的名称和该地区所属的主要水循环类型。(5分)
(2)森林是这里独特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举森林对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4分)
(3)说明当地水资源是如何有效循环利用的 (4分)
29.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研究河流地貌,对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读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及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左图中河流①处上游河谷多呈“”字形,其特点是河谷两壁,深度通常(大于或小于)宽度,右边景观图中为①处上游常见景观。(4分)
(2)左图中,从河流①处到③处,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逐渐减弱,(侵蚀或堆积)作用逐渐增强。(2分)
(3)左图中①②③三处,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处,右边景观图中示意牛轭湖景观,请说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4分)
(4)比较左图中①②两处,哪处更适合农业种植 请说明理由。(3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监测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C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B
  16.A
  17.C
  18.B
  19.A
  20.B
  21.D
  22.C
  23.B
  24.D
  25.D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变小;E;古生
  (2)海洋;海洋无脊椎
  (3)中生;温暖湿润;裸子;为煤炭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4)海洋;陆地
  27.(1)水平;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
  (2)绘图(略):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空气环流为顺时针(石质地面气流下沉,山林气流上升);近地面石质地面等压面向上凸,山林等压面向下凹,高空相反。
  (3)晴天风力大。原因:晴天昼夜温差大,石质地面与山林之间的热力差异大,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穿堂风” 风力大;阴天昼夜温差小,石质地面与山林之间的热力差异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堂风” 风力小。
  28.(1)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
  (2)对蒸发:森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增加水汽蒸发量;对水汽输送:森林可阻挡、截留部分水汽,影响水汽输送路径和速度;对降水:森林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对地表径流:森林涵养水源,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总量。
  (3)森林截留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为梯田和河流提供稳定水源;梯田灌溉用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入河流,河流中的水又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回到森林、村寨和梯田,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29.(1)V;陡峭;大于;甲
  (2)侵蚀;堆积
  (3)②;乙;形成过程: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弯曲程度不断加大,相邻两个弯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河流裁弯取直,被废弃的弯曲河道形成牛轭湖。
  (4)②处更适合。理由: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