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方地区 习题课件(7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南方地区 习题课件(7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8 21:31:34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章末复习 南方地区
目录
CONTENTS
知识建体系
要点巧突破
真题赢中考

季风
高温多雨
温和少雨
红土地
水田
水田
水稻
上海
江海交汇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上海
综合性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西
香港岛
澳门半岛
金融
博彩旅游业
钓鱼
台湾
西部沿海
季风
水能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外向
高新技术
稻米
要点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变化
典例1(2024·湖南中考)【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秭归县四季皆有鲜橙产出,小脐橙变“致富果”。下图示意秭归县
地理位置。
四季橙香 以“特”兴橙
(1)自然环境为秭归实现四季有鲜橙创造了有利条件。完成下面框
图。
大 
西北 
① ,② 。
科技兴农 以“智”兴橙
(2)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夏橙、九月红等
新品种,实现了四季有鲜橙,这体现了 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鲜橙采摘后装上汽车,通过 运输(填交通运输方式)运往
县城批发市场,再销往千家万户。
科技 
公路 
橘颂新篇 以“旅”兴橙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的《橘颂》为秭归脐橙增添了文
化意蕴,形成独特的“脐橙文化”。近年来,秭归依托“脐橙文化”推
进橙旅融合,以旅助农。
(3)简述“脐橙文化”对秭归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助推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带动当地
经济的发展。
【点拨】(1)读图可知,秭归位于湖北省长江南面山区,背靠秦巴山
地,削弱西北季风,冬季温暖;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大。
(2)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培育新品种、提升机械化和
专业化水平等。短途运输多选用机动灵活的公路运输。
(3)从助推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
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脐橙文化”对秭归旅游业发展
的有利影响。
要点2 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合作
典例2(2024·山东济南历下区一模)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
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
的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
成,大湾区出现大批“双城打工人”。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图。读图,
完成(1)~(2)题。
(1)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双城打工人”的主要原因是
( C )
A. 传统民俗相近 B. 政策支持
C. 城际交通便捷 D. 信息发达
C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密切,教育和文化交流广泛。关于香
港、澳门与祖国内地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
②祖国内地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
③香港和澳门有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④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重点发展服务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点拨】(1)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便
捷→出现“双城打工人”。
(2)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图解如下:
(3)祖国内地和港澳的合作模式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的粤港合作模
式。香港服务业+广东制造业→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2024·四川眉山中考)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有1 300多年历史。当
地河水蒸发到高山区凝结为云雾,雾转换成雨降落到森林,雨水再顺势
流入山坡上的沟渠,灌溉层层梯田。山水四季长流,梯田常年饱水,形
成了“森林、水系、村寨、梯田”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左图)。红
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右图为哈尼梯田景观
图。据此完成1~3题。
1. 最初,哈尼族人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 )
A. 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 改变地形条件,减轻洪涝灾害
C. 梯田蓄水保水,供给村庄用水
D. 美化绿化环境,改变当地气候
2. 哈尼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B )
A. 河流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村庄排水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未来,红河哈尼地区最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D )
A. 调整产业结构,着重发展制造业
B. 大力改造梯田,种植经济作物
C. 扩大种植规模,采用机械化生产
D.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云南中考)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南岸先民曾饱受洪
涝灾害之苦,夏商时期开始开挖溇(1ou)港建设圩(wéi)田,曾经地
广人稀的太湖流域,逐渐成为“鱼米之乡”。湖州是目前唯一完整保存
溇港圩田系统的地区,该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中国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读太湖周边地区示意图和太湖溇港圩田系统
示意图,完成4~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早期,太湖南岸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是( A )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关于溇港圩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分析错误的是( B )
A. 堤坝挡水,堤上设闸排灌,可做到农田旱涝保收
B. 开挖溇塘,可扩大太湖面积,提高太湖蓄洪能力
C. 塘基种桑、圩田种稻、塘中养鱼,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D. 桑叶喂蚕、蚕粪养鱼、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态模式
6. 从保护遗产的角度看,该地区最适宜发展( C )
A. 丝绸纺织工业 B. 家具制造产业
C. 休闲观光旅游 D. 家畜养殖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福建中考)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
从外省转入的人口众多,其中有不少是来苏州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政府
为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
速。读图,完成7~9题。
7. 苏州吸引大量外省人口的主要原因是苏州的( D )
A. 生活成本高 B. 生态环境好
C. 消费水平低 D. 就业机会多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苏州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创业,其主要原因是苏州( A )
①能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
②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效应明显
③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
④园林建筑等城市景观优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从外省转入苏州的人口众多,对苏州人口的影响是( C )
A. 人口素质稳定不变
B. 加速人口老龄化
C. 增加劳动力数量
D. 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减少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陕西中考)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战略
将为海南省带来新机遇。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
展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两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是( D )
A. 均处热带,农矿资源丰富
B. 二者发展的条件完全一致
C. 均临东海,交通运输便利
D. 二者位置邻近,优势互补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两区域协同发展对海南省的意义有( C )
①提升总体生产水平 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③保障农产品输入 ④扩大国际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四川凉山州中考)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如
图为台湾省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 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所属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高雄
B. 是我国第一大岛
C. 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D. 地势西高东低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该对联描述的两个省级
行政区域最有可能是台湾省与( B )
A. 吉林省 B. 福建省
C. 山西省 D. 甘肃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四川宜宾中考)长江中下游地区(图1)和东北地区(图2)发展工农业的基础较好,两地区不仅工业发展各具特色,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甲、乙两工业基地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填名称),与乙相比,甲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2)东北地区的耕地以 (填“水田”或“旱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3)两区域平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至少答两点)
长江三角洲
矿产资源丰富
旱地 
水稻 
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或地形平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2024·广东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城市众多,经济实力雄厚,有众多高等院校和高
新技术企业,人口密度大,城市间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2024年5
月26日,由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条城际铁路组
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全线贯通。该“地铁”采取无须提前购
票、随到随走的公交化交通模式,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加
速城市间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速城
市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如图为粤港
澳大湾区跨市“地铁”线路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列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联动的5个城市。
肇庆市、佛山市、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
(2)说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地铁”新型交通模式的优点。
①连接多个城市,全线贯通;②无需提前购票,随到随走的公交化交通
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市“地铁”的有利条件。
①工业企业众多,经济实力发达;②有众多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力量雄厚;③人口密度大,城市间日均出行需求量大。
(4)简述跨市“地铁”的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
①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选择;②加速了城市间共享资源、技术和
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③加速城市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谢谢观看(共22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 台湾是祖国神圣 的领土。
不可分割 
2. 范围:台湾省包括A 岛,以及附近的B 岛、
C 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 
澎湖列 
钓鱼 


3. 位置:台湾岛北临I ,东临J 洋,南临K ,
西隔H 海峡与D 省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4. 人口、城市:台湾岛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沿海平原地区。
东海 
太平 
南海 
台湾 
福建 
西部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 自然环境
地形 以 为主, 山脉纵贯南北,平原主要分布
在 地区
气候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 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
热,雨量 ,夏秋多 和暴雨
河流 台湾岛上河流短急, 丰富
2. 美丽的宝岛:台湾岛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如湖泊 、野
柳地质公园等。
山地 
台湾 
西部沿海 
季风 
充沛 
台风 
水能资源 
日月潭 


3. 富饶的宝岛
(1)台湾岛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
(2)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 、甘蔗、茶叶和热带、
亚热带水果。
(3)台湾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
”的美誉, 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是台湾特有
的树种。
祖国东南海
上的明珠 
稻米 
亚洲天然植
物园 
樟树 
红桧 


基础夯实
(2024·山东淄博一模)读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
2题。
1. 对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南高北低
B. 周高中低
C. 东高西低
D. 北高南低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形成台湾岛气温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城市因素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读台湾岛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
图,完成3~5题。
3. 据图文材料分析,台湾岛( D )
A. 地势中西高,东部低
B. 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 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
D.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受地形影响,台湾岛( B )
A. 河流流程较短,水量较大
B. 阿里山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
C. 铁路线布局呈放射状分布
D. 西部地区降水量比东部地区大
B
5. 台湾岛物产丰富,美称众多,包括( C )
A. 世界屋脊 B. 天府之国
C. 水果之乡 D. 东方明珠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能力提升
台湾兴建大量水库用来蓄水和发电。读台湾岛水库利用示意图,完
成6~8题。
6. 关于台湾岛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北部
B.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 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 河流多自西向东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关于台湾岛水库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水库一般在1~2月蓄水,用以调节河流水量
B. 发电用水库分布在河流下游,方便居民用电
C. 给水用水库主要分布在东部,缓解用水紧张
D. 水库主要解决西部地区用水紧张和电力短缺问题
8. 台湾岛的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的原因不包括( C )
A. 闽、粤等地居民迁移,开发历史早
B. 发展农业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
C.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凉爽湿润
D. 濒临重要海上航道,交通便利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云南中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
示意图,完成9~10题。
9. 台湾岛( D )
A. 地形起伏和缓,高差小
B. 东部人口和城市较集中
C. 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部
D. 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下列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是( D )
①台湾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
②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纬度省级行政区域类似
③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祖籍多为福建省
④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D
⑤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材料二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
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
(摘自《2035去台湾》歌曲)
材料三 台湾省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A 海峡,岛屿B为 。
(2)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台湾省跨热带和北温带,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
台湾 
钓鱼岛
(3)《2035去台湾》唱出了人们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期盼,唱出了对台
湾美景的向往。试列举台湾的旅游景点。(一处即可)
日月潭、阿里山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台湾物产丰富,美称众多,被称为“东方甜岛”的原因是
;被称为“海上米仓”的原因是 ,其种植业集中分
布在岛屿的 地区;台湾岛还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称,其
植被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5)台湾水能资源蕴藏量比较大,从地形上分析是因为
;从气候上分析是因为

盛产
甘蔗 
盛产稻米 
西部 
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
被覆盖率高;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物种丰富 
多山地,河
流落差大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
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创新探究
12. (2024·河南驻马店模拟)山山相望,茶茶飘香,两岸共泡一壶
茶。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于2023年11月16日至18日在福建南平
武夷山市举行。台湾省和福建省两所中学就此开展“茶文化”线上交流
会。读台湾省、福建省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山山相望——神圣领土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居民以 族为主,全
省居民祖籍以 省最多,常用闽南语、粤语交流。
(2)福建省与台湾省地缘相近。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
和 部,与福建省武夷山脉同属于 走向的山脉。
汉 
福建 
东 
东北-西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茶茶飘香——两岸共品
  “大红袍”是福建茶产业的一张名片,一般生长在气候温和,无霜
冻天气,日照充足,四季气温均衡的丘陵山区,以便吸收山间的雨水。
(3)有人提议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你是否赞同这
种做法,请阐明理由。
赞同,理由:台湾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和气
候与福建山区相似。或不赞同,理由:种植地变化可能会影响茶叶品
质,不利于后期销售。(任选一个观点分析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共泡一壶茶——融合发展
在展览展销方面,本届茶博会在汇聚全国各地名茶的基础上,涵盖
了融合茶文化、茶科技创新成果的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
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生活的全产业链产品。
(4)阅读材料,简述本次茶博会给台、闽两省茶农发展茶产业带来的
启发。(至少答出两点)
延长茶叶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茶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茶叶
品质,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宣传,提高茶品牌知名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谢谢观看(共19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是我国的超大城市,也
是我国最重要的 工业城市,其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
全国都有 带动作用。
3. 同城效应:借助发达的 和 ,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长江三角洲 
上海 
综合性 
辐射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甲 和乙 是长江三角
洲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2. 江苏的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同里,浙江的 、
西塘等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
3. 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风貌,传统的 文
化、茶文化、 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苏州园林 
杭州西湖 
周庄 
乌镇
水乡 
戏曲 
丝绸 


基础夯实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如图)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是文化独
特、景点众多的地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
发达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1~3题。
1. 图示城市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是( B )
A. 南京 B. 上海
C. 杭州 D. 苏州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 D )
A. 无边草原 B. 大漠风光
C. 千里冰封 D. 水乡风貌
3. 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的条件不包括( A )
A. 丰富的水能资源 B. 便捷的交通
C. 旅游资源丰富 D. 服务设施较完善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
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读图,完成4~5题。
4. 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D )
A. 长江水运 B. 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 D.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区的是( A )
A. 苏州古典园林 B. 颐和园
C.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布达拉宫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力提升
(2024·陕西安康模拟)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4年11
月在上海举办,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
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据此完成6~8题。
6.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 B )
A. 珠三角城市群 B. 长三角城市群
C. 环渤海城市群 D. 成渝城市群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 该地承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有( A )
①交通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C )
A. 促进对外开放,优化产品进口
B. 更好地满足民众消费需求
C. 促进产品出口,提高外汇收入
D. 促进与各国间的商贸合作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云南德宏模拟)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
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家住上海的小明乘高铁到杭州参加亚运会开幕
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小明乘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线,沿途最可能看到的粮食作物是 。
(2)杭州位于我国著名的 工业基地。开幕式上小明观
看了“3D数字烟花”以及“数字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这得益于杭州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产业。
沪杭(沪昆) 
水稻 
长江三角洲 
高新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3)杭州人文古迹众多,小明发现本次亚运会吉祥物宸宸代表的世界
遗产、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目前仍在我国的
(填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杭运河 
南水北
调工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读杭州市气候资料图,分析杭州避开夏季选择在秋初举行亚运会
的原因。(答一点即可)
杭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多,不利于开展体育竞赛;秋
初气候凉爽,适宜开展体育竞赛;秋初,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夏季
发生频率低,利于开展体育竞赛。
1
2
3
4
5
6
7
8
9
10
(5)说出两处杭州的旅游景点,并分析当地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杭州西湖、良渚古城遗址等。原因: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
美;经济发达,旅游设施完善;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6)分析杭州举办亚运会产生的有利影响。(答一点即可)
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
动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创新探究
10. 某中学对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进行
了比较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图中城市,位于“天府之国”的是 ,尽得江海运输之利
的是 。
(2)长江航运价值很高,号称“ ”,通过长江连接成渝
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3)成渝经济区能源丰富,有丰富的 (填矿产资
源),凭借长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条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钢铁、机
械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成都 
上海 
黄金水道 
天然气、煤 
1
2
3
4
5
6
7
8
9
10
(4)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
业基地。结合所学,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形成的有
利条件。
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国
家政策支持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谢谢观看(共15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1课时 江海交汇之地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1. 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① 市、② 省南部和
③ 省北部。
上海 
江苏 
浙江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A 下游地区,濒临B 和
C 。
长江 
黄海 
东海 
1
2
3
4
2. 自然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 为主,地势低平,
密布,湖泊星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农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和 产
区,是我国著名的“ ”。
平原 
河网
稻米 
淡水鱼 
鱼米之乡 
1
2
3
4
4. 江海之利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 交汇之地,沿江沿海
众多。
(2)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地
区;同时这里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
的主要港口。
(3)得天独厚的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
的条件。
江海 
港口 
内陆 
南北 
江海之利 
1
2
3
4
基础夯实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
米之乡”,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读图,完
成1~3题。
1.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不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是( D )
A. 上海市 B. 江苏省
C. 浙江省 D. 湖北省
D
1
2
3
4
5
6
7
8
9
2. 长江三角洲( B )
A.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 位于长江中游
D. 基本不受台风的影响
B
3. 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是( B )
A. 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
B. 适合发展渔业
C. 熟制仅一年一熟
D. 耕地以旱地为主
B
1
2
3
4
5
6
7
8
9
如图为H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比作“弓”,则位于“箭头”
位置的H是( D )
A. 珠江三角洲 B. 京津唐地区
C. 黄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5. H地区东部濒临的海域是( A )
A. 黄海、东海 B. 渤海、黄海
C. 北海、南海 D. 南海、东海
D
A
1
2
3
4
5
6
7
8
9
能力提升
(2024·湖南中考)沅江航道是湘西、黔东南等地通往长江的便捷
水路运输通道。如图示意沅江流域的城市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 沅江流域发展水路运输的基础是( B )
A. 植被茂密 B. 河网密布
C. 土壤肥沃 D. 气候严寒
B
1
2
3
4
5
6
7
8
9
8. 沅江流域的城市( C )
A. 多在高纬度地区 B. 集中在洞庭湖
C. 主要沿河流分布 D. 集中在东北部
C
7. 古代沅江航道商旅往来密集,促使当时沿线区域( D )
A. 船只减少 B. 人口减少
C. 水电站增多 D. 商铺增多
D
1
2
3
4
5
6
7
8
9
创新探究
9.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
地。某校初二年级学生开展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探究活动,下图分别示
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和长江三角洲气候资料。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探究活动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完成下列关系图。
① ,② 。
长江下游 
黄海、东海 
1
2
3
4
5
6
7
8
9
探究活动二 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2)完成下列关系图。
① ,② ,③ 。
平原 
亚热带季风 
密布 
1
2
3
4
5
6
7
8
9
探究活动三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长江对沿岸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促进作
用:

。(任写出一点)
总结归纳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
系;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水域,有利于发展
淡水渔业等 
1
2
3
4
5
6
7
8
9
谢谢观看(共15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2课时 外向型经济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1. 台湾的经济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 和 加工为主。
(2)20世纪60~90年代,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
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型经济,工业产品在
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3)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 工业为主导的高新
技术产业。
农业 
农产品 
进口-加工-出口 
电子 
1
2
3
2. 台湾 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2)海岛多 ;(3)吸
收外国资本;(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3.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目前, 是
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外向 
港口 
出口贸易 
祖国大陆 
1
2
3
基础夯实
台湾省不同阶段经济具有显著特点,下面是我国台湾省不同时期主
要出口产品和经济发展特点列表。据此完成1~4题。
1.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是
( B )
A. 发达的科技 B. 肥沃的土地
C. 众多的人口 D. 广阔的市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判断台湾出口产品获取利润最大的时期是( C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9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以来 D. 难以确定
C
3. 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有( B )
A. 四面临海,矿产丰富
B. 海港优良,劳动力素质高
C. 山区面积广,人口集中
D. 纬度位置低,气候湿热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关于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台湾主导产业发展变化是原料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
密集型产业
B. 台湾主要出口产品特征变化是初级产品→普通工业产品→高附加值
产品
C.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D.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力提升
(2024·四川宜宾中考)台湾省(如图)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此完成
5~6题。
5. 台湾省( A )
①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
②居民大部分是汉族
③盛产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④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关于台湾岛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B )
A. 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 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C. 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D. 以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山东临沂中考)福州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国家综合
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线路。下
图为福台铁路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 福台铁路( A )
A. 跨越台湾海峡
B. 线路短,施工难度小
C. 运输速度快于航空运输
D. 连接的两个城市同属热带季风气候
A
1
2
3
4
5
6
7
8
9
10
8. 我国规划建设福台铁路,原因不包括( D )
A. 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往来
B. 方便海峡两岸探亲访友
C.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D. 有利于改变台湾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状况
D
9. 下列民族节庆活动,能体现两岸同胞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是
( B )
A. 雪顿节 B. 元宵节
C. 那达慕节 D. “三月三”歌节
B
1
2
3
4
5
6
7
8
9
10
创新探究
10.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探究一 富饶的宝岛——东方盐库
“自盘古开天起,这里就是风头水尾之地,连喝的深井水都带
些咸味,六月天热似火烧埔,秋风一起,土地就无法下种……偎着
一片内海,饲鱼曝盐……”这是对20世纪80年代台湾岛西南沿海风
土人情的描绘。
(1)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
试结合材料分析布袋盐场利于晒盐的气候条件。
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气温高,蒸发旺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探究二 富有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几十年来,台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
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图为台湾省产业结构变化(1965~2020年)。
(2)读上图可知,台湾省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
渐 ;近年来,三类产业中,比重最大的是第 产业。
下降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探究三 台湾省的“硅谷”——新竹科学园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位于台湾省新竹市,地处台湾西北平原,地理位
置优越,是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新竹科学园区分布
示意图。
(3)进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省重点发展了以 工业为主导的
高新技术产业;试分析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
件: 。
电子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 
1
2
3
4
5
6
7
8
9
10
谢谢观看(共22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 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位于① -② 以南、③
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④ 、⑤ 和⑥ 。
2. 地形
(1)南方地区地形 ,东西差异明显。
(2)西部以 和 为主,东部有交错
分布的平原、低山
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主要包括四大地形区:A 、B 、
C 、D 。
秦岭 
淮河 

藏高原 
黄海 
东海 
南海
复杂多样 
高原 
盆地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3. 气候: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在 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 气候。气候特
征是夏季 、冬季 。
4. 植被、土壤:南方地区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
壤,被称为“ ”。
0 
800 
季风 
高温多雨 
温和少雨 
红土地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 南方地区气候 , 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
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2. 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 ,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
方地区盛产茶、竹、 、橡胶,以及 、香蕉、菠萝等热
带、亚热带水果。
湿热 
水热 
水田 
水田 
水稻 
甘蔗 
柑橘 


基础夯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古人对丰收喜悦之情的
表达,现在此景常用于表达对南方地区惬意生活的向往。据此完成
1~3题。
1. 下列关于南方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位于长江以南
B. 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区
C. 东面濒临黄海和渤海
D. 大部分属于亚热带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南方地区盛产的粮食作物是( A )
A. 水稻 B. 谷子 C. 青稞 D. 高粱
A
3. 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A )
①纬度低,光热条件好
②降水丰沛,灌溉水源充足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安徽合肥期末)菠萝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水果,每个季
节都会有不同品种的菠萝收获。读我国菠萝主要种植区示意图,完
成4~5题。
4. 适宜菠萝生长的省级行政区域全部位于( A )
A. 南方地区 B.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C. 亚热带地区 D. 内陆地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广东省徐闻县是“中国菠萝之乡”,其种植菠萝的气候优势是
( B )
A.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B. 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濒临海洋,海运便利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能力提升
(2024·山西阳泉期末)在江西婺源篁岭村,每到秋季,五颜六色
的晒匾与依山而建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专属于小城之秋的丰收画卷,
被称为“篁岭晒秋”。据此完成6~8题。
6. 推测该地区的民居特点是( B )
A. 厚墙 B. 斜顶 C. 小窗 D. 毡房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晒匾上最鲜亮的是辣椒。推测当地人喜食辣椒的主要原因( A )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复杂
C. 地处山谷 D. 河网密布
A
8. 与当地气候特点相对应的是( D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四川成都中考)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
布。如图是南方地区地形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复杂多样的地形
(1)A地形区名称是 ,B地形区名称是 ,两
地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主题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简述该地形区发展
水田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至少三点)
地势低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元阳哈尼梯田(如图)是人地协调的典范,完美体现了山、水、
林、田、居的统一。
水稻 
(3)说出图中林区布局的合理性。
涵养水源,为下游聚落和梯田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保持水土,防止滑坡、泥石流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主题三 丰富多样的南方食材
南方地区盛产竹笋、莲藕、茶、椰子、柑橘、菠萝、香蕉、螺类、
鱼虾等。
(4)简要说明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地形多样;水热条件好,气候差异大;河湖众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福建中考)山西省甲县的H河流域积极发展蟠桃种植产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蟠桃树的生长习性:喜光,耐旱怕涝,冬季需低温休眠,果实生长
期在5~8月,生长期需定期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
(1)以下框图简要说明了H河流域蟠桃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蟠
桃树的生长习性,将框图中的A、B、C、D、E补充完整。
A ,B ,C ,D ,E 。
光照 
大 
低 
夏 
水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福建某地引种甲县H河流域的蟠桃树后,蟠桃树出现“水土不服”
现象。结合蟠桃树的生长习性,从气候方面说明其原因。
冬季福建气温比较高,不利于蟠桃树休眠(或蟠桃树不适应暖冬环
境);生长期内福建降水量大且雨季长,不利于蟠桃树生长。
(3)指出解决福建某地蟠桃树“水土不服”的农业科技措施。
改良品种;建设大棚,调温调湿;加强技术管理。(其他答案合理
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创新探究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斗南,是云南省花卉产业最集中的一个小镇,被称为“亚洲花
都”,花卉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斗南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海拔是1
880~2 100米,全年无霜期320天,年日照时数2 311小时,昼夜温差平
均在15℃以上,利于花卉种植。这里的鲜花色泽娇艳、花瓣肥厚,一年
四季盛开,销往世界各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材料二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对高端鲜花需求量大增。高端鲜花种植
必须拥有知识产权。全球高端鲜花知识产权多属于荷兰。
材料三 南方地区示意图、昆明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云南花
卉运输方式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斗南所在的云南省位于 (地形区),属于我国四大
地理区域的 地区,地处 纬度地区(填“低”“中”或“高”)。
云贵高原 
南方 
低 
亚热
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8~20℃,全年温和;晴天多,年日照时数
长;昼夜温差大 
(2)结合图文材料,写出成就斗南花卉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斗南成为“亚洲花都”的优势条件有:


(4)为提升斗南鲜花产业竞争力,请提出你的建议:


鲜花产量大,鲜花品质
优良;国内、国际市场广阔;航空、铁路等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冷链
保鲜技术先进等 
研发、培育、
改良优质鲜花品种;增加知识产权的申请;打造高端鲜花品牌;加强劳
动力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谢观看(共23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目录
CONTENTS
知识精梳理
分层达标练
一、特别行政区
1. 地理位置:A 和B 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与 省相邻。
2. 组成:香港由 、九龙和“新界”
组成;澳门由 、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 相邻经济特区:C 、D 。
4. 香港和澳门地 人 ,解决办法
是“上天”—— ,
“下海”—— 。
香港 
澳门 
广东 
香港岛 
澳门半岛
深圳 
珠海 
狭 
稠 
建设高层建筑
填海造地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 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繁荣,被誉为“ ”。其发展条件
是地理位置优越,依托 强有力的支持。
2.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 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 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
3.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密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东方明珠 
祖国内地 
自由贸易 
贸易 
航运 
博彩旅游业 


(1)港澳向祖国内地提供 等;内地向港
澳提供劳动力资源,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它们
之间的合作模式被称为“ ”。
(2)目前粤港合作模式是广东重点发展 ,香港重点发
展 ,形成世界先进 基地。
资金、信息、技术、管理 
前店后厂 
制造业 
服务业 
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 


基础夯实
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港澳地区图,完成1~4题。
1. 下列关于香港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
B. 由香港岛、路环岛、氹仔岛组成
C. 是国际上重要的航运中心
D. 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香港和澳门的共同点是( D )
A. 均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B. 经济支柱均为博彩旅游业
C. 分别位于珠江口的南、北两岸
D. 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D
3. 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紧密,祖国内地为其发展提供
( B )
①淡水 ②资金 ③日常生活消费品 ④信息、技术 
⑤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去澳门旅游可以欣赏到的景点是( C )
A. 埃菲尔铁塔 B. 宝塔山
C. 大三巴牌坊 D. 中央大街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四川成都模拟)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
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
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如图为目前粤港合作模式示意图。据此
完成5~6题。
5. 在当前的粤港合作模式中( A )
A. 香港发挥国际信息中心的作用
B. 香港发挥博彩旅游城市的作用
C. 广东省拥有矿产资源的优势
D. 广东省拥有重工业基地的优势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粤港澳地区要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B )
A.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B. 优化区域交通信息网络
C. 吸引更多廉价劳动力迁入
D. 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南部,大量澳门企业落户横
琴,促进了澳门中医药、现代金融等产业的发展,缓解了澳门产业相对
单一的发展困境。下图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7~8题。
7. 横琴成为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优势条件是( A )
A. 临近澳门 B. 资金充足
C. 工业发达 D. 科技先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不能( D )
A. 改善澳门产业单一现状
B. 缓解澳门人多地狭问题
C. 推动横琴经济发展
D. 减少横琴环境污染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广东云浮期末)2024年5月8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
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
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 读图判断,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位于亚热带、半湿润区
B. 海上通道主要有港珠澳大桥
C. 包括香港、澳门及广东全部
D. 澳门、香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下列关于港澳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香港已成为世界性制造业基地
B. 广州的博彩业、旅游业十分发达
C. 澳门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D.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地区合作密切,与港澳地区相比,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优势有( B )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广阔的土地资源 ③丰富的管理经验 
④丰富的淡水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云南中考)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
跨海工程,读粤港澳大湾区(局部)及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 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都有较长的海底隧道,其主要原因是
( D )
A. 减少建设成本投入
B. 方便欣赏海底风光
C. 降低桥梁施工难度
D. 不妨碍大型船舶通航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作用是
( B )
A. 加强粤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香港重工业中心地位
B. 缩短珠江口两岸通行时间,方便湾区内人员与货物集散
C. 加强港澳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港澳地区制造业发展
D. 带动大湾区航运发展,利于稳固澳门“购物天堂”地位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创新探究
1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也是“一国两
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由位于 (填河流名称)口的香港、澳门两
个特别行政区和位于 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香港、澳门
长期以来一直在填海造地,其共同原因是 。
珠江 
广东 
地狭人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建成通车,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
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于2024年6月30日通车试运营。日益完善的交通网
络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夏季容易受到 等气象灾害的影
响。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大幅 深圳与珠海、中山之间的交
通时间。
台风 
缩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通车,会给珠海、中山等城市带来
( D )
A. 丰富的农副产品
B. 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C. 丰富的能源资源
D.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前店后厂”到“粤港合作新模式”——广东制造业+香港服务
业,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
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4)简述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好处。
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
量,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湾”。
(5)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国家政策的扶持;地理位置优越,邻近东南亚,贸易交流便利;交通便
利;科技力量雄厚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三地全面
深化合作,科技资源融通,创新要素加速自由流动。
(6)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条件。
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等。(任答两点,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7)简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
影响。
加强城市联动,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内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
捷有序流动;促进产业融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缩短通勤时间,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