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12 语言文字运用(词句理解运用)答题模板
真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依托语段设置试题是相对稳定的考查形式,有一拖二、一拖三、一拖五等,题型有选择题、解答题等。考点的设置涉及成语词语、病句辨析与修改、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情景补写、语段压缩、要点概括、句式变换等等。 从命题看,更加聚焦细节、关注素养,要能够依据语段分析语言逻辑、深度思考。从材料看,材料选取面更广,如现实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现象等等,也更加贴近生活。从考查看,鲜明地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不是单纯地考查语言积累,而是需要在语境中进行分析与应用。
常见设问 (2024·新高考Ⅰ卷)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新高考II卷)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4·全国甲卷)17.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关键词 成语、修改、补写、修辞手法……
命题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内容丰富,形式也多样,是创新题的高频发生地。如2024年的八省联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中再一次明确考查字形,但是并非单纯重启以往的字音字形考查,而是以“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的形式要求自行发现并修改。这明确提示我们不能忽视语言文字运用中最基础的部分。 此外,单题的考查容量也更大,如“文中画波浪线的‘追星人’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样的设题形式显然是将不同知识点融为一题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答题细节和质量有把控。
答题步骤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
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依据设问,明确对应的考点。常见考查有成语词语、病句辨析与修改、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情景补写、语段压缩、要点概括、句式变换等等。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积累分析设问角度,明确考点对应的答题策略。针对设问进行思考,如“不正确的”“相同的”“作用”“效果”等,依据设问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
关注语段内容,理解语段意思,感知情感主旨,关注中心句、主旨句、总起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全面理解语段的中心、具体意思,辨析语言风格、句式特点和表达细节。结合语段和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技巧点拨
一、成语运用
成语、词语的辨析与选用,要依据语境分析,常见设误类型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
在语境中分析成语时,重点关注语意和语法:语意上,需要明确主语,还要分析词语与语境是否适配,褒贬是否得宜;语法上,要关注是否存在重复赘余,所考成语是否能够承当句中要求的语法成分等。
例:七十周年校庆时,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下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积极筹备文艺节目,校庆当天的文艺汇演美轮美奂,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B.负责人将六十周年的朗诵稿略作更新后,说:“其余都属于不刊之论,不可再改。”
C.老杨回到母校,激动地说:“今后学校有什么需要,我作为校友一定会鼎力相助。”
D.老高在荷花池前驻足,感慨道:“每次回到这里,往事都历历在目地浮现在眼前。”
[答案] B
[解析] A.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句中形容文艺汇演,对象误用。
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句中指很多朗诵稿内容言辞等合格,不需要修改,使用正确。
C.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句中指自己,谦敬误用。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句中有“浮现在眼前”,使用重复。
二、病句辨析
常见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辨析病句要注意掌握常考病句类型的种类和特征;修改病句要 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句,采取相应的修改方法,确保修改后的句子符合语法和逻辑,不能擅自改变句意,要忠于原意。
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D.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
[答案] A
[解析] B.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去掉“和思考”。
C.句式杂糅,“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可改为“唯一的目的是赚钱”。
D.偷换主语,“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句子的主语是“我们组”,但是“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的主语不再是“我们组”,主语被偷换,可将“自”移到句首。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考查的重点是“正确使用”,要熟悉并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用法、作用等,能够规范使用正确,能够辨析常见标点符号的作用。
例: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B.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C.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D.我刚放下书包,几个同学就对我说:你走了以后,班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
[答案] C
[解析] A.身材、脸部描述、胡子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脸色”后应为逗号,“高大”后应为分号,“伤痕”后应为分号。
B.分号不对,后面是对上一句的解释,应用冒号。
D.冒号后不是转述,是引文,应加引号。
四、辨析修辞
常考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积累学习修辞需要明确各自典型的特征,能够结合语句分析其作用效果。要注意辨析易混淆修辞,还要能够用准确简洁的语用赏析其作用。
例:下列各句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想当年,金戈铁马
[答案] D
[解析] 例句:比喻,把“笠”比成“兜鍪”,把“蓑”比成“甲”。
A.比喻,把“短暂的一生”比成“朝露”。
B.比喻,把“官场”比成“樊笼”。
C.比喻,把“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比成“羁鸟”和“池鱼”,把“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比成“旧林”和“故渊”。
D.借代,“金戈铁马”代指“威武雄壮的军队”。
五、情景补写
注意明确语段中心,弄清句间顺序,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注意所给语境,注意句子结构。如果语段中有排比句、对偶句等,要求结构上保持统一;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等)。
例: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鸟有鸟语,猿有猿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各有其道,______________。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们对于同一问题持不同看法,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定让他们趋于同一,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类社会。当然,各抒己见,也不是没有原则地乱说一气,那些违反人性、违背常理的意见,是决不允许胡乱发表的。
A.如果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B.因为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C.如果让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D.因为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答案] C
[解析] 划线部分语句与下文“如果一定让他们趋于同一,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类社会”句式应该是一致的,与之句式一致的只有C。故选C。
真题示例
(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①句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模板运用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依据关键词“表述不当”“修改”可以明确,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①句,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果”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那么”,可删掉“如果”;④句,语序不当,“如何”应放到“通过”前面。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①句,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模板运用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依据关键词“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明确,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之长句改短句。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
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举一反三
(2024·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羽毛球的毛片有鹅毛和鸭毛两种,奥运会、世锦赛等顶级赛事全部使用鹅毛球,因为相较鸭毛,鹅毛在结构和性能上表现更加优越。(甲)此外,鹅毛制成的羽毛球通常重量略高于鸭毛球,这使其重心转换更为迅速,在短距离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乙)由于鹅的成熟周期较长,羽毛具有更高的含钙量,这使得鹅毛的羽梗更为粗壮,硬度也更高,因此鹅毛羽毛球有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丙)结实的羽梗还能更有效地传递击球时的力量,为专业选手带来更敏锐的手感。最后,鹅毛羽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这也是它的另一个显著优势。
挑选鹅毛制球时,也有许多讲究:在鸟类的翅膀结构中,不同的羽毛有不同的功能,做一只球要从无数只鹅里挑选。原毛在成为一个成品球之前,还需要经过许多历练。从这个角度来看,羽毛球价格高,似乎也( A )了。
在打羽毛球打得“肉痛”之余,肯定有很多球友在思考“羽毛球,难道一定要用真羽毛吗”。实际上,近年来,有不少品牌都开始转向人造球。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款毛杆和人造毛叶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人造球,②其全合成材料的属性,③它的价格相对稳定。但一些羽毛球爱好者指出,在进行杀球动作时,它的飞行轨迹会显得较为飘忽,手感上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它完全替代天然羽毛球的可能性仍( B )。
神奇的羽毛毛叶是人工材料最难模仿的地方。④不过,⑤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和科技的进步,⑥也许未来很快就会有更好用的天然羽毛球。
1.第一段画横线句顺序被打乱了,下列对这三个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2.请在文中A、B两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3.最后两段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根据文本内容,为“鹅毛羽毛球的优势”作诠释,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B 2.A.合情合理 B.微乎其微
3.语句③,可修改为“使它的价格相对稳定”。
语句⑥,可修改为“也许未来很快就会有更好用的天然羽毛球的替代品”。 4.①引起读者兴趣。以贴近羽毛球爱好者实际体验的表述总领本段,让读者产生共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引发读者对羽毛球材质选择这一话题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内容。通过提出“羽毛球,难道一定要用真羽毛吗”这一问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关于人造羽毛球的介绍。
③该句在段落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使文章从对鹅毛羽毛球的论述流畅地过渡到对人造羽毛球的探讨。
5.示例:鹅毛羽毛球的优势在于耐冲击、耐用、灵活且适应寒冷干燥气候。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乙)处,先说明鹅毛羽梗的特点,应排在开头。
(丙)处,接着说羽梗能传递力量,应紧承(乙)之后。
(甲)处,说鹅毛球重量的优势,“此外”表示补充,应置于最后。
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乙丙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空,本段主要说的是制作鹅毛制球不容易,如“需要从无数只鹅里挑选鹅毛”“需要经过许多历练”,此处指出羽毛球价格高是符合事实和情理的,故可填“合情合理”。合情合理:形容事情或结果合乎情理。
B空,前文介绍人造羽毛球的缺点,如“飞行轨迹会显得较为飘忽,手感上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此处表示一种预测,指出人造羽毛球不太可能完全替代天然羽毛球,可填“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③句,成分残缺,“它的价格相对稳定”是前面“人造球全合成材料的属性”的影响结果,可在“它”前面加上“使”。
第⑥句,不合逻辑,本段主要讨论的是“人工材料”,而不是“天然羽毛球”,可在“天然羽毛球”后面加“的替代品”。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①内容上,“在打羽毛球打得‘肉痛’之余,肯定有很多球友在思考”,联系羽毛球爱好者(“很多球友”)最切实的体验和感受,且这种体验和感受具有普遍性,契合生活实际,能够很自然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相关、相似的思考,思考羽毛球材质选择这一真实而普遍的问题。
②句式上,“羽毛球,难道一定要用真羽毛吗”是一个疑问句,针对这个疑问,后文作出了充分的回答和解释,那就是市场上其实有不少人造羽毛球,主要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价格相对稳定,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和弊端。所以,通过这个疑问句子,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关于人造羽毛球的介绍。
③结构上,上一段主要介绍制作鹅毛羽毛球的情况,如选择羽毛不容易甚至苛刻、工艺程序复杂,导致价格高,本段后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人造羽毛球的情况,如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价格相对稳定等,前后形成对比,“一定要用真羽毛吗”这个带有疑惑的句子,作为本段的开头,能够紧密而巧妙地衔接前后两段的内容,自然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由“因此鹅毛羽毛球有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可概括出优势有:耐冲击、耐用。
②由“在短距离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可概括出优势有:灵活性强。
③由“鹅毛羽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可概括出优势有:适应寒冷干燥气候。
将这几个方面的优势,进行梳理,整合即可。
(2024·四川·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唐明皇秋叶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6.下列句子中的“结实”与文中加点的“结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愤愤地批评道:“就你们这样偷工减料,房子怎么会结实?”
B.袭人道:“为什么不愿意?早就要弄了来的,只是因为太太的话说得结实罢了。”
C.贾母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
D.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结实的站住自己的脚跟,躲在壕沟里,沉着的作战。
7.画线句用了三个“一”,但每个“一”的含义都不同,请结合语境分析。
【答案】6.A
7.①第一个“一”字是“整个”“全”的意思,“一夜大风”可理解为“整夜的大风”;
②第二个“一”字,表示“看”这个动作短暂;
③第三个“一”字是数词,表数量,突出了梧桐叶全部脱落的样子。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结实”,形容词,牢固、坚固。
A.形容词,“牢固”“坚固”的意思。
B.指言语或动作等分量重,力量大。
C.是“健壮”的意思。
D.是“切实”“踏实”的意思。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①“一夜”,这个“一”强调的是时间的完整性,说明刮风的状态持续了整夜,并非只是短暂的阵风。这为后文梧桐叶全部落尽做了铺垫。可以想象,长时间的风吹是导致树叶脱落的主要原因。
②“一看”,这个“一”强调的是动作的瞬间性,表明“看”的动作发生得很快,几乎是一瞬间就看到了满地落叶的景象。这突出了作者的惊讶之情,也侧面烘托了落叶之多、之快。
③“一片”,这个“一”是确数,与“不剩”搭配,强调梧桐叶落得彻底,干净,一丝不留。与前文“满地桐叶”形成对比,更具画面感,也更能体现出秋风的威力和梧桐落叶的景象。
(2024·湖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味觉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共同构筑起人类的感觉系统,人们以此感知并认识世界。苦辣酸甜时常引发与喜怒哀乐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即所谓艺术通感。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影视作品中,美食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煎炒烹炸透露真性情,(甲),常常中国人把“吃”推向哲学、美学高度,甚至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
火锅是让人难以拒绝的中国美食之一。纪录片《沸腾吧火锅》里,食材的狂欢、汤汁的舞蹈,象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肆意的快意情仇。在写意的慢镜头和写实的特写镜头烘托下,诱人的香味仿佛飘出荧屏。无论什么食材,一旦投入锅里,就称为同频共振的风味一族。火锅纵贯南北、跨越东西,颇具凝聚力,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火锅。
烧烤也具有相当高的江湖地位。纪录片《人生一串》用诙谐幽默的解说和豁达爽朗的基调,串起时光的印记、人生的起伏甚至一地鸡毛的世俗悲欢。飞禽走兽、虾兵蟹将、瓜果蔬菜,“万物皆可烤”成为《人生一串》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美食哲学。(乙)麻辣烫、酸辣粉、香辣蟹……辣椒引领着一场场味觉探险,火爆、刺激,充满诱惑。在纪录片《无辣不欢》里,无论是羊肉串还是钵钵鸡,辣椒让咀嚼的快感酣畅淋漓地释放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味觉记忆是理智与情感的综合体。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穿衣风格能够改变,但是口味却从童年一路保留下来,至老难以改变。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始终对猪脚饭念念不忘,《繁花》里的汪小姐难以抗拒排骨年糕的诱惑,《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对老北京涮肉如数家珍。味觉记忆会在多年以后,让你仿佛重新看到童年时的炉火、熟悉的家人、游走在街巷里的美食摊贩,一幕幕景象穿过岁月,以胡辣汤、涮羊肉、螺蛳粉、热干面等串联起来,令人莫名感动。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仿佛”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吗?如果是,请指出比喻的构成,如果不是,请用“仿佛”再写一个不含比喻修辞的句子。
9.根据提示和要求,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与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甲处所写句子与上句形成对仗。
(2)乙处写一个判断句不超过16个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8.不是比喻。示例: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9.①人间烟火蕴含小美好
②辣椒是美食里的天选之子
10.中国人常常把“吃”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甚至推向哲学、美学高度。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在“在写意的慢镜头和写实的特写镜头烘托下,诱人的香味仿佛飘出荧屏”这句话中,“仿佛”不是比喻修辞。这里的“仿佛”表示一种感觉上的相似,是一种推测性的感受,并不是把 “香味”比作另一个事物。
在“无论是羊肉串还是钵钵鸡,辣椒让咀嚼的快感酣畅淋漓地释放才下舌头,又上心头。在纪录片《无辣不欢》里,这种感觉仿佛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这句话中,“仿佛”也不是比喻修辞。这里是表达一种感觉上的相似,不是把“这种感觉”比作“舌尖上的狂欢”这种具体的事物。
“仿佛”表示不十分肯定的语气或具体描述场景或事物 时常常不是比喻词,比如:站在山顶,望着远方的云雾,我仿佛置身仙境。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甲处要求与上句形成对仗,上句“煎炒烹炸透露真性情”侧重美食蕴含的情感,下句也应该要体现美食与日常的幸福感,所以可填“人间烟火蕴含小美好”。“人间烟火”和“煎炒烹炸”对应,“蕴含小美好”和“透露真性情”对应,形成对仗关系。
②乙处需要一个判断句且不超过16个字。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该句是在表达一个关于辣椒的观点或总结,突出辣椒在美食中的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可填:辣椒是美食里的天选之子。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
①“常常”是状语,修饰“把……”,所以应将“常常中国人把”改为“中国人常常把”;
②逻辑上,“推向哲学、美学高度”的程度要高于“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所以应把程度高的放在“甚至”后,即改为: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甚至推向哲学、美学高度。
1.(2024·上海普陀·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按顺序排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为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拓展受众群体的文化视野。
②不仅普及了文化知识,还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③每期节目围绕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邀请知名学者与嘉宾进行深度对话。
④《文化大讲堂》自开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泛好评。
⑤通过生动的演绎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②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
(2)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产品的质量相形见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B.新政策出台后,市场上沉渣泛起,一片繁荣景象。
C.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沸反盈天的掌声。
D.你的分析切中肯綮,一下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1)C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排序的能力。
首先看④句,“《文化大讲堂》自开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泛好评”,此句是总起句,引出话题“《文化大讲堂》”,并表明其已获得好评,应排在首位。
①③是节目的具体做法,其中①为目的,排在前面;③为节目主题和形式,排在后面;
②⑤是节目达到的效果,其中②中的“文化知识”呼应⑤中的“中华文化”,“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呼应⑤中的“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②应在⑤后面,具有总结性质。
正确顺序为④①③⑤②。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错误。“相形见绌”的“绌”是不足的意思。这个词是用于比较之中,凸显出一方在与另一方对比时的劣势。句子中说产品质量“相形见绌”,那就意味着产品质量差,而后面又说“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这两者逻辑矛盾,正常情况下质量差的产品不会受欢迎,所以“相形见绌”在这里使用不恰当。
B.错误。“沉渣泛起”是个贬义词,其中“沉渣”代表腐朽、陈旧的事物。该词描述的是不好的现象重新出现。而“一片繁荣景象”是积极向上的表述,成语不合语境,感彩不当。
C.错误。“沸反盈天”主要是形容声音喧闹、嘈杂且混乱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混乱的场面,带有贬义。但句子是说演讲精彩而获得掌声,“掌声”应该是表示赞赏、肯定的积极氛围下的声音,用“沸反盈天”来形容不符合语境。
D.正确。“切中肯綮”中的“肯綮”是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这个词用于表示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部分。句子中说“你的分析切中肯綮,一下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完全符合“切中肯綮”的语义,用词恰当。
故选D。
(2024·湖南郴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睡眠好的人会显得更年轻”,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关注睡得饱、睡得好,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规律睡眠。①根据研究发现,与规律的睡眠相比,②不规律的睡眠或可使生物年龄衰老9个月。③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④每天都保持差不多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⑤有助于避免生物衰老过程。
常见的睡姿有三种,分别是:仰卧、侧睡(左侧卧、右侧卧和蜷缩式睡)、趴着睡。选择合适的睡姿,能保证睡眠质量。(甲),床垫和枕头也很重要。合适的床垫和枕头是保障良好睡眠质量的关键。
对于腰椎有问题的人来说,床垫要软硬适中。腰椎包含5个椎体,相互之间通过椎间盘和韧带连接,在平卧时,腰椎的形状类似一座拱桥。如果床垫太硬,可能导致腰椎过度承受压力;如果床垫太软,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使腰椎过度弯曲。总之,床垫过软、过硬都可能加重腰部的压力,导致腰部疼痛,甚至可能导致慢性腰痛。
选择枕头也需要注意其与颈椎的关系。合适的枕头应该能够适应颈椎的生理曲度,提供适当的支撑。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度屈曲;枕头过低,则可能使颈椎过度后仰。这些都可能改变颈椎的正常曲度,对颈椎结构造成压力,影响颈部血液循环,进而可能导致头痛、肩颈酸痛等问题。此外,(乙),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都可能使呼吸道受到压迫,影响呼吸的顺畅。
睡眠是人类生活中 A 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健康、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都有深远影响。对于睡姿,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认识到这些问题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为自己的健康 B 。
2.谚语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请将文中第一段“睡眠好的人会显得更年轻”改写成谚语的形式,要求改成两个短句,需押韵。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请分别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上文第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每个句子不超过40个字。
【答案】2.睡眠好,不显老。/睡觉睡得好,人就不显老。/睡眠行,人年轻。/优质好眠容颜净,精神焕发人年轻。
3.A.不可或缺 B.保驾护航
4.①修改为:研究发现。
⑤修改为: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过程。
5.甲:除了睡觉姿势
乙:枕头的高度也会影响呼吸
6.①因为床垫过软、过硬都可能导致腰疼,所以要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
②因为枕头过高、过低都可能对颈椎造成压力、影响呼吸,所以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题目要求将“睡眠好的人会显得更年轻”改写成谚语的形式,即两个押韵的短句,这里可以先撰写第一句,再根据第一句的韵脚撰写第二句,如“睡眠好,不显老”。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睡眠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一句强调睡眠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缺少,所以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
B处,“为自己的健康……”,强调通过意识到问题,积极调整来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故填“保驾护航”。保驾护航:为某事或某人担任保卫工作,使得到保护,能正常地进行或发展。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根据研究发现”,语句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发现”中的一个。
⑤“有助于避免生物衰老过程”,搭配不当,“衰老过程”只能“减缓”,不能“避免”。修改为: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过程。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前文说睡姿正确能保证睡眠质量,后文说床垫和枕头对于睡眠也很重要,所以这里承上启下,应该填“除了睡觉姿势”;
乙处,前文说枕头高低会影响颈椎曲度,后文说“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都可能使呼吸道受到压迫,影响呼吸的顺畅”,乙项前面有“此外”,这里是强调枕头高低会影响睡眠的因素,所以这里要填“枕头的高度也会影响呼吸”。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
第三段先说“床垫要软硬适中”,再解释原因“如果床垫太硬,可能导致腰椎过度承受压力;如果床垫太软,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使腰椎过度弯曲”,强调床垫软硬会影响腰椎。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可以用因果连词“因为……所以”,概括为“因为床垫过软、过硬都可能导致腰疼,所以要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
第四段先说“选择枕头也需要注意其与颈椎的关系。合适的枕头应该能够适应颈椎的生理曲度,提供适当的支撑”,强调“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然后分析原因“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度屈曲;枕头过低,则可能使颈椎过度后仰”,强调枕头高低会影响颈椎曲度和呼吸,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为“因为枕头过高、过低都可能对颈椎造成压力、影响呼吸,所以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
(2025·四川南充·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我看见她眼里在月光下晶莹发亮,我也看见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那条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7.下列选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是( )
A.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百合花》茹志鹃)
B.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作了详尽记录。(《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C.“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探界者”钟杨》叶雨婷)
D.“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百合花》茹志鹃)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瞟”无声胜有声,写出了新媳妇对“我”打扰她且不理解她的不快。
B.“夺”写抢被子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可以看出新媳妇的蛮横。
C.“瞪”是对新媳妇眼神的刻画,写她对卫生员揭掉小战士身上被子的不满。
D.“嚷”写出了新媳妇的伤心和愧疚,情绪难以控制,不是冲卫生员发火。
9.文中第一段“细细地、密密地”能否换成“细密地”?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7.D 8.B
9.不能。
①“细细地、密密地”运用叠词,渲染了缝制的缓慢、细密过程,动作描写细致且有画面感,让人物心理跃然纸上。
②“细密地”只是客观强调了动作的特点,缓慢感、过程感、画面感不强,对人物心理的表现也不够细腻。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断断续续。
A.表引文省略。
B.表列举省略。
C.表话没说完。
D.表语言断断续续。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B.“可以看出新媳妇的蛮横”错误。新媳妇不舍得小战士就这么被放进棺材,表现了她要把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的坚决,体现了她对小战士的心疼和珍视。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细细地、密密地”不能换成“细密地”。
①“细细地、密密地”使用叠词,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细细地”强调她缝补时的专注和认真,每一针都倾注了她的情感;“密密地”则突出了缝补的紧密程度,仿佛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都缝进这个破洞里;渲染了缝制的缓慢、细密过程,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新媳妇不愿意看着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的心理,表现了她的淳朴、善良,以及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等复杂情感。
②“细密地”只是客观强调了动作的特点,单纯地从密度这一个角度来描述,对人物的描写不够细腻,缓慢感、过程感、画面感不强,不能把新媳妇的心理充分表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模板12 语言文字运用(词句理解运用)答题模板
真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依托语段设置试题是相对稳定的考查形式,有一拖二、一拖三、一拖五等,题型有选择题、解答题等。考点的设置涉及成语词语、病句辨析与修改、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情景补写、语段压缩、要点概括、句式变换等等。 从命题看,更加聚焦细节、关注素养,要能够依据语段分析语言逻辑、深度思考。从材料看,材料选取面更广,如现实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现象等等,也更加贴近生活。从考查看,鲜明地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不是单纯地考查语言积累,而是需要在语境中进行分析与应用。
常见设问 (2024·新高考Ⅰ卷)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新高考II卷)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4·全国甲卷)17.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关键词 成语、修改、补写、修辞手法……
命题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内容丰富,形式也多样,是创新题的高频发生地。如2024年的八省联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中再一次明确考查字形,但是并非单纯重启以往的字音字形考查,而是以“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的形式要求自行发现并修改。这明确提示我们不能忽视语言文字运用中最基础的部分。 此外,单题的考查容量也更大,如“文中画波浪线的‘追星人’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样的设题形式显然是将不同知识点融为一题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答题细节和质量有把控。
答题步骤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
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依据设问,明确对应的考点。常见考查有成语词语、病句辨析与修改、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情景补写、语段压缩、要点概括、句式变换等等。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积累分析设问角度,明确考点对应的答题策略。针对设问进行思考,如“不正确的”“相同的”“作用”“效果”等,依据设问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
关注语段内容,理解语段意思,感知情感主旨,关注中心句、主旨句、总起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全面理解语段的中心、具体意思,辨析语言风格、句式特点和表达细节。结合语段和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技巧点拨
一、成语运用
成语、词语的辨析与选用,要依据语境分析,常见设误类型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
在语境中分析成语时,重点关注语意和语法:语意上,需要明确主语,还要分析词语与语境是否适配,褒贬是否得宜;语法上,要关注是否存在重复赘余,所考成语是否能够承当句中要求的语法成分等。
例:七十周年校庆时,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下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积极筹备文艺节目,校庆当天的文艺汇演美轮美奂,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B.负责人将六十周年的朗诵稿略作更新后,说:“其余都属于不刊之论,不可再改。”
C.老杨回到母校,激动地说:“今后学校有什么需要,我作为校友一定会鼎力相助。”
D.老高在荷花池前驻足,感慨道:“每次回到这里,往事都历历在目地浮现在眼前。”
[答案] B
[解析] A.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句中形容文艺汇演,对象误用。
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句中指很多朗诵稿内容言辞等合格,不需要修改,使用正确。
C.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句中指自己,谦敬误用。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句中有“浮现在眼前”,使用重复。
二、病句辨析
常见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辨析病句要注意掌握常考病句类型的种类和特征;修改病句要 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句,采取相应的修改方法,确保修改后的句子符合语法和逻辑,不能擅自改变句意,要忠于原意。
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D.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
[答案] A
[解析] B.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去掉“和思考”。
C.句式杂糅,“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可改为“唯一的目的是赚钱”。
D.偷换主语,“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句子的主语是“我们组”,但是“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的主语不再是“我们组”,主语被偷换,可将“自”移到句首。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考查的重点是“正确使用”,要熟悉并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用法、作用等,能够规范使用正确,能够辨析常见标点符号的作用。
例: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B.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C.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D.我刚放下书包,几个同学就对我说:你走了以后,班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
[答案] C
[解析] A.身材、脸部描述、胡子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脸色”后应为逗号,“高大”后应为分号,“伤痕”后应为分号。
B.分号不对,后面是对上一句的解释,应用冒号。
D.冒号后不是转述,是引文,应加引号。
四、辨析修辞
常考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积累学习修辞需要明确各自典型的特征,能够结合语句分析其作用效果。要注意辨析易混淆修辞,还要能够用准确简洁的语用赏析其作用。
例:下列各句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想当年,金戈铁马
[答案] D
[解析] 例句:比喻,把“笠”比成“兜鍪”,把“蓑”比成“甲”。
A.比喻,把“短暂的一生”比成“朝露”。
B.比喻,把“官场”比成“樊笼”。
C.比喻,把“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比成“羁鸟”和“池鱼”,把“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比成“旧林”和“故渊”。
D.借代,“金戈铁马”代指“威武雄壮的军队”。
五、情景补写
注意明确语段中心,弄清句间顺序,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注意所给语境,注意句子结构。如果语段中有排比句、对偶句等,要求结构上保持统一;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等)。
例: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鸟有鸟语,猿有猿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各有其道,______________。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们对于同一问题持不同看法,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定让他们趋于同一,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类社会。当然,各抒己见,也不是没有原则地乱说一气,那些违反人性、违背常理的意见,是决不允许胡乱发表的。
A.如果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B.因为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C.如果让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D.因为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答案] C
[解析] 划线部分语句与下文“如果一定让他们趋于同一,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类社会”句式应该是一致的,与之句式一致的只有C。故选C。
真题示例
(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①句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模板运用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依据关键词“表述不当”“修改”可以明确,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①句,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果”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那么”,可删掉“如果”;④句,语序不当,“如何”应放到“通过”前面。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①句,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模板运用
第一步 依据设问,明确考点。依据关键词“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明确,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之长句改短句。
第二步 结合所学,对应分析。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第三步 联系语段,进行解答。
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举一反三
(2024·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羽毛球的毛片有鹅毛和鸭毛两种,奥运会、世锦赛等顶级赛事全部使用鹅毛球,因为相较鸭毛,鹅毛在结构和性能上表现更加优越。(甲)此外,鹅毛制成的羽毛球通常重量略高于鸭毛球,这使其重心转换更为迅速,在短距离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乙)由于鹅的成熟周期较长,羽毛具有更高的含钙量,这使得鹅毛的羽梗更为粗壮,硬度也更高,因此鹅毛羽毛球有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丙)结实的羽梗还能更有效地传递击球时的力量,为专业选手带来更敏锐的手感。最后,鹅毛羽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这也是它的另一个显著优势。
挑选鹅毛制球时,也有许多讲究:在鸟类的翅膀结构中,不同的羽毛有不同的功能,做一只球要从无数只鹅里挑选。原毛在成为一个成品球之前,还需要经过许多历练。从这个角度来看,羽毛球价格高,似乎也( A )了。
在打羽毛球打得“肉痛”之余,肯定有很多球友在思考“羽毛球,难道一定要用真羽毛吗”。实际上,近年来,有不少品牌都开始转向人造球。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款毛杆和人造毛叶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人造球,②其全合成材料的属性,③它的价格相对稳定。但一些羽毛球爱好者指出,在进行杀球动作时,它的飞行轨迹会显得较为飘忽,手感上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它完全替代天然羽毛球的可能性仍( B )。
神奇的羽毛毛叶是人工材料最难模仿的地方。④不过,⑤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和科技的进步,⑥也许未来很快就会有更好用的天然羽毛球。
1.第一段画横线句顺序被打乱了,下列对这三个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2.请在文中A、B两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3.最后两段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根据文本内容,为“鹅毛羽毛球的优势”作诠释,不超过30个字。
(2024·四川·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唐明皇秋叶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6.下列句子中的“结实”与文中加点的“结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愤愤地批评道:“就你们这样偷工减料,房子怎么会结实?”
B.袭人道:“为什么不愿意?早就要弄了来的,只是因为太太的话说得结实罢了。”
C.贾母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
D.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结实的站住自己的脚跟,躲在壕沟里,沉着的作战。
7.画线句用了三个“一”,但每个“一”的含义都不同,请结合语境分析。
(2024·湖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味觉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共同构筑起人类的感觉系统,人们以此感知并认识世界。苦辣酸甜时常引发与喜怒哀乐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即所谓艺术通感。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影视作品中,美食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煎炒烹炸透露真性情,(甲),常常中国人把“吃”推向哲学、美学高度,甚至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
火锅是让人难以拒绝的中国美食之一。纪录片《沸腾吧火锅》里,食材的狂欢、汤汁的舞蹈,象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肆意的快意情仇。在写意的慢镜头和写实的特写镜头烘托下,诱人的香味仿佛飘出荧屏。无论什么食材,一旦投入锅里,就称为同频共振的风味一族。火锅纵贯南北、跨越东西,颇具凝聚力,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火锅。
烧烤也具有相当高的江湖地位。纪录片《人生一串》用诙谐幽默的解说和豁达爽朗的基调,串起时光的印记、人生的起伏甚至一地鸡毛的世俗悲欢。飞禽走兽、虾兵蟹将、瓜果蔬菜,“万物皆可烤”成为《人生一串》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美食哲学。(乙)麻辣烫、酸辣粉、香辣蟹……辣椒引领着一场场味觉探险,火爆、刺激,充满诱惑。在纪录片《无辣不欢》里,无论是羊肉串还是钵钵鸡,辣椒让咀嚼的快感酣畅淋漓地释放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味觉记忆是理智与情感的综合体。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穿衣风格能够改变,但是口味却从童年一路保留下来,至老难以改变。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始终对猪脚饭念念不忘,《繁花》里的汪小姐难以抗拒排骨年糕的诱惑,《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对老北京涮肉如数家珍。味觉记忆会在多年以后,让你仿佛重新看到童年时的炉火、熟悉的家人、游走在街巷里的美食摊贩,一幕幕景象穿过岁月,以胡辣汤、涮羊肉、螺蛳粉、热干面等串联起来,令人莫名感动。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仿佛”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吗?如果是,请指出比喻的构成,如果不是,请用“仿佛”再写一个不含比喻修辞的句子。
9.根据提示和要求,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与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甲处所写句子与上句形成对仗。
(2)乙处写一个判断句不超过16个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2024·上海普陀·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按顺序排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为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拓展受众群体的文化视野。
②不仅普及了文化知识,还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③每期节目围绕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邀请知名学者与嘉宾进行深度对话。
④《文化大讲堂》自开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泛好评。
⑤通过生动的演绎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②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
(2)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产品的质量相形见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B.新政策出台后,市场上沉渣泛起,一片繁荣景象。
C.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沸反盈天的掌声。
D.你的分析切中肯綮,一下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2024·湖南郴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睡眠好的人会显得更年轻”,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关注睡得饱、睡得好,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规律睡眠。①根据研究发现,与规律的睡眠相比,②不规律的睡眠或可使生物年龄衰老9个月。③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④每天都保持差不多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⑤有助于避免生物衰老过程。
常见的睡姿有三种,分别是:仰卧、侧睡(左侧卧、右侧卧和蜷缩式睡)、趴着睡。选择合适的睡姿,能保证睡眠质量。(甲),床垫和枕头也很重要。合适的床垫和枕头是保障良好睡眠质量的关键。
对于腰椎有问题的人来说,床垫要软硬适中。腰椎包含5个椎体,相互之间通过椎间盘和韧带连接,在平卧时,腰椎的形状类似一座拱桥。如果床垫太硬,可能导致腰椎过度承受压力;如果床垫太软,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使腰椎过度弯曲。总之,床垫过软、过硬都可能加重腰部的压力,导致腰部疼痛,甚至可能导致慢性腰痛。
选择枕头也需要注意其与颈椎的关系。合适的枕头应该能够适应颈椎的生理曲度,提供适当的支撑。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度屈曲;枕头过低,则可能使颈椎过度后仰。这些都可能改变颈椎的正常曲度,对颈椎结构造成压力,影响颈部血液循环,进而可能导致头痛、肩颈酸痛等问题。此外,(乙),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都可能使呼吸道受到压迫,影响呼吸的顺畅。
睡眠是人类生活中 A 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健康、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都有深远影响。对于睡姿,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认识到这些问题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为自己的健康 B 。
2.谚语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请将文中第一段“睡眠好的人会显得更年轻”改写成谚语的形式,要求改成两个短句,需押韵。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请分别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上文第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每个句子不超过40个字。
(2025·四川南充·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我看见她眼里在月光下晶莹发亮,我也看见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那条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7.下列选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是( )
A.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百合花》茹志鹃)
B.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作了详尽记录。(《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C.“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探界者”钟杨》叶雨婷)
D.“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百合花》茹志鹃)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瞟”无声胜有声,写出了新媳妇对“我”打扰她且不理解她的不快。
B.“夺”写抢被子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可以看出新媳妇的蛮横。
C.“瞪”是对新媳妇眼神的刻画,写她对卫生员揭掉小战士身上被子的不满。
D.“嚷”写出了新媳妇的伤心和愧疚,情绪难以控制,不是冲卫生员发火。
9.文中第一段“细细地、密密地”能否换成“细密地”?请简要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