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22: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下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结合诗句,想象诗句画面。
思维能力: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折柳相送”、“饮酒饯别”的习俗及寓意。
审美鉴赏:了解意象,抓住意象,感悟诗情。
教学重点:
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相送”、“饮酒饯别”的习俗及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意象,抓住意象,感悟诗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飞花令 主题:柳
二、谈话入境,导入新课。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么一首诗,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一起来见证1000多年前的一场送别。
生齐读课题。
三、读懂课题,感悟节奏。
1、读好诗,从读好诗题开始,读出了节奏,注意停顿。
指名小老师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诗题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
预设:送,就是送别。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使,出使的意思。安西,是一个地名,所以题目的意思应该是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
2、大概了解古人称呼的方式:元二在家排行老二,他姓元,所以叫元二,在家排行老大就应该叫元大。
四、诵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读,注意读通、读准、读顺,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指名读。
师指导朗读:读诗,不仅要读准节奏,还要做到声断气连,可以读的慢一些,再长一些。老师范读。指名读。
了解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反复诵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诗歌。再次默读古诗两遍,用心读。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结合诗句和同桌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之间交流。指名交流。
预设:渭城早晨的蒙蒙细雨打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青砖绿瓦,还有门前一排排的柳树,在雨水的冲刷下格外的清晰明朗。
预设:兄弟,请你再喝一杯酒吧,就这样喝了一杯又一杯,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五、抓住意象,感悟诗情
1、学习提示:不同时代的诗人写诗都爱用柳,诗人王维也选取了朝雨中的柳来抒发情感。咱们结合预习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先交流一下柳的谐音。
预设:因为柳的谐音为“留”,王维很希望朋友能够留下。
预设:柳有辟邪之意,我觉得王维是希望朋友能够平平安安的。
预设:柳树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快,蕴含对友人随遇而安的美好祝福。
师:看,这就是古代折柳相送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咱们抓住诗中普通的景物--柳,借助它的谐音、寓意、习俗读懂这个柳字,读出了诗人的情谊。
2、第二幅画的诗眼:酒。
师:古有饮酒饯别之文化。在元二即将远行之际,王维擎酒相送,先交流酒的谐音和寓意。
预设:“酒”同长长久久的“久”,寓意希望自己与元二的友情天长地久。
预设:王维希望元二能够留的久一些。师:所以,王维劝元二: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分别就在眼前,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课件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路线。补充说明:从当时的渭城,途经西域要塞阳关,到今天的新疆库车的安西,全程约3000多公里。
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人们出行的方式大多是......?生:坐马车,骑马、步行.......
这么远,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用上半年的时间。这一别,恐怕再难相见。所以,王维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元二。他举起酒杯深情的劝:生接读
在古代,没有皇帝的召回,作为使者的元二是不能回来的。他再次举起酒杯劝: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安西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我们梦回唐朝。看元二这一路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诗配乐。看。元二所到之处,是大漠戈壁,是漫漫黄沙,是炮火硝烟,看着这满路的荒芜,满路的凄凉,诗人岑参这样写:
生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我们大胆想象一下,元二在这一路还会遭遇什么生?生:抢劫、生病、风雪,恶劣的天气,野兽的攻击......
这一路的艰难险阻,咱们都想象的到,难道王维想不到吗?王维那深深的情,只能化作这一杯杯浓浓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果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一种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一种祝福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种浇愁的酒。,在元二即将远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酒呢?你能用酒杯中装着,王维劝元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预设:这杯酒中装着牵挂,王维对元二说:这一路十分艰险,你一定要多保重。
预设:酒杯中装的是思念。王维对元二说:朋友,愿你平安归来,我们会想你的。
心中深深的情,只能化作这一杯浓浓的酒,再次举起杯,王维深情的劝: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数次举起手中装满离情的酒杯,王维慷慨的劝: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元二最终跨上马背,绝尘而去。身后传来王维苍凉而又雄浑的吟诵,生齐读全诗,(配乐)。
这首诗,后人把它谱成了乐曲,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阳关曲。此曲一出,人们以三叠歌之。老师读前两句,学生读后两句。师生配合读:
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浥轻尘。
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
劝君更尽,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杯酒。
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
小结:像柳和酒这样简单而又平凡的物象,大多指诗里的景物。它们本是朴实无华的,但被诗人赋予情意的时候,它瞬间就有了感人的魅力。我们称这样的描述对象为意象。
出示《送别》:现代诗中也有送别的经典,你生默读,圈画出意象。
生画,并进行交流。生:长亭、古道、柳、芳草......
小结:抓住意向,读懂诗文,就读懂了诗情。生齐读送别。
六:布置作业
作业自选超市。四个板块,分别是:
1、我是博闻强识的积累星。
2、我是留心生活的观察星。
3、我是博览群书的阅读星。
4、我是妙笔生花的创作星。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学识,选择自己喜欢的1-2个完成。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喝酒之因
喝酒之景 古诗中的酒
喝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