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8 22: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根据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指导读题
1.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指导读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课题共7个字,我们可以像读七言诗句那样,注意 停顿,读出节奏。
3.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读懂“青山处处埋忠骨”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
2.分组出示字词,指导识字写字。
(1)出示一组生字:彭、拟、谋、革
教师点拨:这四个字不难读,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它们和一些形近字混淆了,如“彭”的右边是三撇,“拟”的偏旁是提手旁,要注意区分,如果换成单人旁,就变成“似乎”的“似”了。
(2)出示一组词语:特殊、踌躇、奔赴、黯然
教师点拨:注意读准“特殊、踌躇”中的翘舌音。联系文中的句子,可以知道“踌躇”就是犹豫的意思。“黯然”两个字都是前鼻音,“黯然”指的是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教师提示易错字的书写要点: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共有14个,有一些字容易写错, 需要特别注意,如“彭”的右半部分是三撇,“锻炼”的“锻”是金字旁,“眷恋”的“眷”下面是个“目”字。
(4)教师指导书写“尊”和“革”:“尊”上半部分是“酋”,中间的短横不要漏写,下面“寸”字的横画写得稍长一些,这样才能托住上半部分。“革”笔画不多,但要注意笔顺,上半部分是横、竖、竖、横,下半部分的横画要写得稍长一些,整个字才好看。
(5)让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齐读。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下意识 情不自禁
3.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结构上的特点。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电报
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抉择
毛主席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内心经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预设:由两个部分组成。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第一部分围绕“电报”展开,写的是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 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围绕岸英遗骨是否归葬的问题展开,写的是毛主席面对毛岸英遗 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内心经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4)追问:如果用两个小标题分别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你会怎么列标题?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5.小结:课文将两个不同时间的场景放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毛主席既作为父亲、同时 又是主席的深切情感和复杂内心。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来表现毛主席的内心的。
三、研读课文,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他的内心 世界。
2.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预设: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3.学生自主品读以上句子,在文中作批注。
4.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关注动作和神态细节:“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写出了毛主席皱眉的细微 表情,也写出了毛主席食指按住眉头这个动作,从这样的细节里,你又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 内心呢?
预设:毛主席内心充满悲痛和无奈,他心里可能在想,岸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
(2)让学生带着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处句子,加深理解。
(3)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岸英!岸英!”毛主席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低声地呼唤爱子的名字,课文说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毛主席内心难以自禁的情是什么呢?
预设:那份情是毛主席对毛岸英无限的父爱!在这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中,包含着多少 眷恋与不舍。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内心。
①教师提示:通过细读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内心情感。把刚才那处句子放回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件出示:
②启发学生思考:请你读读画线的部分,联系上文,再看看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你觉得毛主席紧按眉头、喃喃自语时,内心可能在想什么?
预设:
毛主席可能在想:岸英这次真的回不来了吗?以前送他去苏联留学,去农村锻炼,每一次不是都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毛主席可能还会想:岸英这孩子,从小就吃了很多苦,我也没有尽过多少做父亲的责任,我是不是不应该把他送到朝鲜战场上去?
(5)教师小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想到这些的时候,你一定能感受到毛主席内心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一定感受到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无比悲痛。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读读这段话,读出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四、小结学法,布置作业
1.小结学法: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先找到了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通过抓住细节、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品读,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2.布置作业。
(1)抄写并熟记本课词语。
(2)查找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儿女的故事,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悲痛:食不下咽 烟蒂成堆(父亲的不舍)
抉择:尊重意愿 引用诗句(领袖的胸怀)
忠骨:一人之躯 → 千万英魂(家国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