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三单元达标检测
积累运用(22分)
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校开展了“寻找最亮的星”主题活动。下面是小新同学所写的演讲稿,请你帮助完善。
生活中,众多平凡人物也因其闪光点而动人。命运不幸的阿长,不辞辛苦为迅哥买来刻印粗拙的《山海经》;规矩( fán)琐的长妈妈 ,给予小鲁迅真挚的情谊:淳朴的农民在红布似的高(liáng)地里行走,坚韧的红军在悬崖峭壁间酣然入梦.…… ( lì) 尽心血的教师,锲而不舍的同学,一幕幕,一帧帧,汇聚成斑(lán)的星空。他们告诉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1.小新同学在试读时,给文中的四个划线字标注了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zhuó zhì rěn qiè B.zhuō chì rěn qiè
C zhuō zhì rèn qiè D.zhuó zhì rèn qì
2.小新同学写稿时,暂用拼音代替了不会书写的字,请帮他选择正确的汉字( )(2分)
A.烦琐 高梁 沥尽心血 斑澜 B.烦琐 高粱 沥尽心血 斑斓
C.烦琐 高粱 历尽心血 斑斓 D.烦锁 高梁 沥尽心血 斑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玲上课时一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样子,像是有什么心事。
B.芦荟是家喻户晓的美容植物,它的样子既像海星,又像八爪鱼。
C.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D.粗心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毛病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B.《老山界》所写的事件的历史背景: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
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老山界。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温情。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 。 (韩愈《晚春》)
(3)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人京使》)
(4)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脱我战时袍,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6.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①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②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③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④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可看出你是否是个爱读书的人?⑤“少年正是读书时”,一篇好文章,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 , ;
, 。
(1)文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语病:第 句。修改意见: 。
标点:第 句。修改意见: 。
(2)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目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两句。(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题。(4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本诗中“独”字好在哪里。(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萧遂拜蒙母,结友需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2)即更刮目相待: 刮:
(3)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以: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一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1.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
培养“ ”品质。(2分)
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小题。(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老师以“科学点亮好奇心”为专题选取三则材料,组织探究学习,请完成1~3题。(9分)
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材料二:图: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
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A12版《深周刊·对话》)
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3分)
(四)(兰陵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期,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
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有拾恰是在“文化大苹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被下放到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地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地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地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地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地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地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
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扑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已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想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的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地的宿合,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散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
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
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节选自《读者》)
16、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2分)
17.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18、文中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请结合语境,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19、文中“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五)名著阅读,完成20-22题。(8分)
20.《骆驼祥子》通过写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中国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请结合整部作品内容,说一说小说取名为“骆驼样子”,主要包括哪些含义?(3分)
21.曹先生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祥子起伏悲惨的命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这个人物对样子的影响。(3分)
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用了许多老北京话,如交车租叫 。晚上出车叫 (2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 ,使人生更精彩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要求:①除诗歌外,自选文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一、积累运用(22分)
1. 答案:C
解析:“拙”应读“zhuō” ,“挚”读“zhì”,“韧”读“rèn”,“锲”读“qiè”,所以选C。
2. 答案:B
解析:“烦琐”指繁杂琐碎,“烦琐”正确,“烦锁”错误;“高粱”是一种农作物,“高梁”错误;“沥尽心血”指用尽心思,“历尽心血”错误;“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绚丽,“斑澜”错误。所以选B。
3. 答案:D
解析:“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句中家长是对孩子的毛病不重视,认为无关紧要,应用“不以为意”。A项“心不在焉”形容心思不集中,B项“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C项“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4. 答案:B
解析:A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并非他所著;C项,《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集。B选项表述正确。
5.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故园东望路漫漫
(4)万里赴戎机
(5)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6.
(1)语病:第②句。修改意见:将“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调换位置。标点:第④句。修改意见: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示例一:我赞同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能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了解当下的文化潮流和社会热点,还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示例二:我赞同多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3)示例:一篇好文章,往往只给你一朵浪花,就能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一篇好文章,往往只给你一颗星星,就能叫你去想象星空的璀璨 。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4分)
7.
(1)诗歌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弹琴”“长啸”“人不知”“来相照”等,这些词语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展现出诗人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淡泊的心境 。
(2)“独”字既点出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篁里的状态,又体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独”字统领全诗,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
(二)(14分)
8.
(1)研究
(2)擦拭
(3)因为
9.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A、B、C选项节奏划分正确。
10. 像这样坚持了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辛苦。
11. 结友而别;勤朴、有恒
12. 示例一:精读法,乙文中“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通过圈批的方式对书籍进行精读,深入理解书中内容 。示例二:挤时间读书法,乙文中“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作者在军务繁忙的情况下,通过忙里偷闲、早起等方式挤出时间读书 。
(三)(8分)
13. 答案:D
解析:A项,孩子们好奇心变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完全因为刷题形成路径依赖;B项,部分中小学生表示没有兴趣,不能说明中小学生都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C项,科普不是简单的“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的模式,而是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D选项理解正确。
14. “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意思是科学家像孩子一样,始终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不会因为年龄增长和对事物的习以为常而失去探索精神。他们能在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不像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形成路径依赖,这是科学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们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创新的原因 。
15. ①保护孩子对宇宙空间等事物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提出问题;②通过讲述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③改进科普方式,将科学知识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吸收知识 。
(四)(14分)
16. ①语文老师用两节课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②语文老师指出“我”作文存在的问题,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
17. 原句“一本一本地排列”通过细节描写,强调了语文老师对“我”作文本的重视,体现出她认真、严谨的态度,也能让“我”感受到老师对“我”的关心。删去后,这种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就没有那么强烈,只是简单叙述老师排列作文本这一动作,无法突出老师的用心 。
18. 第一次说“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表达了“我”对语文老师独特教学方式的惊叹和敬佩之情;第二次说“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表达了“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她的教育方式的认可,她的教导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
19. ①教学方法独特,她空手走上讲台阐释“语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②认真负责,她找出“我”的六本作文本,仔细分析“我”作文中的问题;③善于引导学生,她通过对比“我”不同阶段作文的问题,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浮躁,懂得“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道理 。
(五)(8分)
20. ①点明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②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即祥子因乱兵逃跑时牵走三匹骆驼,卖骆驼后落下“骆驼祥子”的外号;③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但在经历生活的重重打击后,也会变得像骆驼一样麻木、顺从 。
21. 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他待人温和、善良,关心祥子的生活,给祥子提供工作,让祥子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在祥子迷茫时给予他帮助和鼓励,使祥子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把他当作“圣人”。曹先生的存在让祥子在黑暗的社会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对祥子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2. 车份儿;拉晚儿
三、写作表达(50分)
(1)《 ,使人生更精彩》
1. 写作思路
补题构思:补题时可从兴趣爱好、品质精神、情感体验等方面思考。如“阅读,使人生更精彩”“坚持,使人生更精彩”“友谊,使人生更精彩”等。以“阅读,使人生更精彩”为例,开篇点题,阐述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性。
内容撰写:中间部分可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讲述阅读不同书籍带来的收获。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主人公的坚韧精神鼓舞,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再轻易放弃;读散文,感受文字之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体现阅读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 。
结尾升华:结尾总结阅读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如“阅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人生充满知识的光辉和智慧的力量,使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
2. 评分标准
一类文(42 50分):主题明确深刻,内容具体生动,情感真挚,能紧扣补充的内容详细阐述使人生精彩的原因和过程,细节描写丰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优美。
二类文(33 41分):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有真情实感,能围绕补充内容展开叙述,有一定细节描写,结构较合理,语言较通顺。
三类文(24 32分):有主题,内容较简单,情感较平淡,对补充内容的阐述不够深入,细节描写较少,语言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
四类文(15 23分):主题不清晰,内容空洞,情感虚假,与补充内容关联不大,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
五类文(0 14分):偏离主题,抄袭,字数严重不足等。
(2)《收获》
1. 写作思路
立意选材:根据提示,从亲情、友情、成功等方面选材。若写收获亲情,可回忆父母在自己生病时的悉心照顾;写收获友情,可讲述在困难时朋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写收获成功,可描述参加比赛努力准备并获奖的过程 。
叙事抒情:叙事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描述收获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等。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收获亲情时的感动,收获友情时的温暖,收获成功时的喜悦 。
结尾感悟:结尾处总结自己的收获,谈谈这次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如“这次收获让我明白,亲情是最珍贵的财富,我会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
2. 评分标准
一类文(42 50分):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叙事完整生动,能深刻体现“收获”的内涵,细节描写精彩,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优美。
二类文(33 41分):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有真情实感,叙事较清楚,能体现“收获”,有一定细节描写,结构较合理,语言较通顺。
三类文(24 32分):有主题,内容较简单,情感较平淡,叙事基本完整,但对“收获”的体现不够深入,细节描写较少,语言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
四类文(15 23分):主题不清晰,内容空洞,情感虚假,叙事混乱,与“收获”关联不大,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
五类文(0 14分):偏离主题,抄袭,字数严重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