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物理 (核心素养)12.3《滑轮》导学案+习题+课件(30+26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物理 (核心素养)12.3《滑轮》导学案+习题+课件(30+26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2 02:51: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滑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滑轮的概念,能区分不同滑轮的工作特点。
科学思维:经历滑轮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升从复杂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计算,感悟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学习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自主预习】
1.使用时,滑轮的____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____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改变____,但不能____,也不能省____.定滑轮实质是____杠杆.
3.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缺点是不改变力的方向,且____距离.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的杠杆.
4.使用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又能____,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n,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与物重G之间的关系为____ [如果考虑动滑轮自重为G动,则该关系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____.
5.使用轮轴和斜面时,省了____费了____,________属于省力机械.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滑轮
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____转动的小轮.
2.滑轮有两种基本的使用方法:____滑轮和____滑轮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以小组为单位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然后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钩码.观察并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归纳:轴____的滑轮叫定滑轮,轴____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定滑轮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的实验步骤,思考以下问题:
1.所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钩码挂在细线的一端;弹簧测力计挂在细线的另一端,用力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向下匀速运动.记录拉力的大小、钩码上升的距离、拉力移动的距离及拉力的方向.
小组做好分工,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归纳实验结论.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4.分析实验数据:
①拉力与物体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吗?
.
②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
③拉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省距离吗?
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绳与钩码上升高度h物的关系:s绳____h物.
归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____改变力的方向.F____G,s绳____h物.
5.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杠杆:支点在轴心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两个力臂L1、L2都等于____.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____L2,F1=F2=____(不计摩擦)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____G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相等:s绳____h物.
(四)动滑轮的特点
1.按照探究定滑轮特点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注意:单独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朝向一致.
实验数据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2.分析实验数据:
①拉力与物体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吗?
.
②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
③拉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省距离吗?
.
师生共同分析:
3.归纳: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____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F=____G、s=____h.
4. 动滑轮时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的杠杆:
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动力臂L1是轮直径、动力臂L2是轮半径.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____L2,F1=____F2=____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物:s绳=____h物
5.例题
例题1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甲方式中滑轮的作用是;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力分别是F1、F2,则F1____ F2 (均选填“>”、“<”或“=”).
探究点二滑轮组
1.滑轮组:将滑轮和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
2.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组合 组装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
3.利用手中的器材组装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并用它来提升重物.
(1)分析你的滑轮组重物是有几段绳子承担的?
(2)通过实验分析你的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分析你的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物重G/N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移动距离s/m
2
2
1
4.实验结论:
重物由2(或3)段绳子承担,拉力是重力的____ (或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____倍(或____倍).
5.归纳:若重物由n段绳子承担,拉力是重力的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n倍.即F=____G,s=____h.
点拨:绳子段数的判断方法.
6.例题
例题3 滑轮组中的数量关系,思考图中问号代表的数据.
探究点三其它简单机械
1.轮轴
(1)轮轴: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____,小的称为____.
(2)轮轴的实质:轮轴实质可看作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____.
(3)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是一个____杠杆,但费距离.
2.斜面
(1)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
(2)使用斜面可以____.
【当堂练习】
1.下列各种机械中,不省力的机械是(  )
2.间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起2m的高度,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10m B.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C.这个滑轮组能省力 D.这个滑轮组能省功
3.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2N,拉力F为6N,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重物G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不计绳重和摩擦)(  )
A.4N 5N B.9N 10N
C.10N 6N D.9N 5N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与绳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均为动滑轮
B.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300N
C.若人将绳子匀速拉过2m,物体也上升2m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绕过滑轮,一端系着重物G.手执另一端分别沿不同方向用力F1和F2匀速拉起重物时,两力的大小关系是:F1____F2____G(选填“>”、“<”或“=”).
6.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为400N的物体,每个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将物体匀速提升0.5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m,拉力F大小为____N.
7.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滑轮分别匀速拉动同一个物块匀速竖直上升(忽略滑轮自重和所有摩擦力)相同的高度,则拉力之比F1:F2=____;绳自由端拉长长度之比s1:s2=____.
8. “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__________的特点.
9.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使重1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升高0.2m,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F为6N.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拉力F做的功.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轴 固定 轴 与物体
2.力的方向 省力 距离 等臂
3.省力 费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
4.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几分之一 F=G F=(G+G动) s = nh..
5.力 距离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1.轴 2.定 动
(二)固定不动 随重物一起运动
(三)1.铁架台、定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2.拉力F、钩码重力G、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钩码移动的距离h.
4.①F=G,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②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③s绳=h物 可以 = =
5.等臂 轮半径 = G = =
(四)动滑轮的特点
2.①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F=G.
②拉力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
③绳端移动距离s=2h,不省距离.
3.省力 不能 2
4.二倍 2 2
5.改变力的方向 >
探究点二滑轮组
1.定 动
2.如图所示
4. 2 3
5. n
6.如图所示
探究点三其它简单机械
1.(1)轮 轴 (2)杠杆(3)省力
2.(2)省力
【当堂练习】
1.C 2.C 3.C 4.B 5.= = 6. 1 205 7. 2:1 1:2
8.(1)弹簧测力计对绳子末端的拉力 物体的重力 (2)F1=F2=F3 (3)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9.(1)0.08m/s (2)2.4J
解析:(1)由图知,n=2,当物体升高0.2m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0.2m=0.4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0.08m/s;
(2)拉力F做的功:W=Fs=6N×0.4m=2.4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滑轮
第3节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滑轮的概念,能区分不同滑轮的工作特点。
科学思维:经历滑轮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升从复杂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计算,感悟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
V排=V物
导入新课
升国旗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滑轮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哪些场所应用了滑轮呢?
健身器材上的滑轮
起重机上的滑轮
晾衣架上的滑轮
电梯上的滑轮
探究新知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滑轮的结构: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轴随重物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如图所示,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钩码挂在细线的一端;弹簧测力计挂在细线的另一端,用力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向下匀速运动。
G
拉力F
记录拉力的大小、钩码上升的距离、拉力移动的距离及拉力的方向。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进行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②使用定滑轮缓缓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拉力的大小F、钩码上升的距离h物、拉力移动的距离s绳及拉力的方向。
G
h物
s绳
探究新知
进行实验
③改变拉力的方向:
分别沿竖直方向拉升、斜着拉升、水平拉升钩码,观察拉力F1、 F2、 F3的大小。把实验数据记入表格中。
④改变钩码的重力,重复上述实验。
F1
F2
F3
探究新知
分析论证
钩码重 G/N 钩码移动 方向 钩码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1.5
1.5
1.0
①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②拉力的方向:可以改变。
③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绳与钩码上升高度h物的关系:
s绳=h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指:
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或不同)。
物体运动方向
拉力方向
归纳总结
V排=V物
V排=V物
探究新知
G
定滑轮的实质
0
.
如图所示,定滑轮的轴心O为支点,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都是滑轮的半径r。
F=G
F1l1=F2l2
l1=l2=r
l1
Fl1=Gl2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不省力。
F
l2
V排=V物
探究新知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动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如图所示,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动滑轮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钩码挂在动滑轮的轴上,用力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钩码升高的距离及拉力移动的距离。
V排=V物
探究新知
进行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缓缓竖直向上拉动滑轮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F、钩码升高的距离h及拉力移动的距离s。
③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F
h
s
G
V排=V物
探究新知
分析论证
物重 G/N 物体移动 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2
2
1.0
①拉力与重力的关系:F<G,即使用动滑轮省力。
若不计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时,则拉力:F=G/2。
②拉力的方向:不能改变。
③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s绳=2h物。
V排=V物
探究新知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
拉力(绳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
s拉=2h物
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
动滑轮的实质
F1
F2
l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2l2  F1= F2=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1
2
1
2
动滑轮相当于一根杠杆,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动力臂l1是轮直径、阻力臂l2是轮半径。
l2
O.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探究新知
机械名称 定 义 实 质 特 点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轴
固定不动
等臂杠杆
不省力,能改
变力的方向
滑轮和重物
一起移动
动力臂是阻力臂
二倍的杠杆
能省力,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
例题1 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甲方式中滑轮的作用是 ;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力分别是F1、F2,则F1 F2 (均选填“>”、“<”或“=”)。
改变力的方向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探究点二 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组合 这样的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利用手中的器材组装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并用它来提升重物。
(1)分析你的滑轮组重物是有几段绳子承担的?
(2)通过实验分析你的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分析你的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物重G/N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移动距离s/m
2
2
1
探究新知
实验结论:
(或)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或3倍)。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n倍。即F= G, ,s=nh。
归纳总结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绳子的开始端挂在定滑轮上,物重由偶数段绳子承担。
绳子的开始端挂在动滑轮上,物重由奇数段绳子承担。
滑轮组的连接规律(奇动偶定)
3段绳子承担
2段绳子承担
5段绳子承担
4段绳子承担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3段绳子承担
2段绳子承担
5段绳子承担
4段绳子承担
结论:
滑轮组的数量关系
G =
h =
F=100 N
s=15m
F=
s=
G=100 N
h=10 m
F=100 N
s=
G =
h=10 m
F
s=
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10 s 的时间
例3 滑轮组中的数量关系,填写图中“?”代表的数据。
F=50N
s=20m
G =300N
h = 5m
G =300N
s= 30m
s=8m
探究新知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
轮轴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 省力杠杆
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O
F
G
l1
l2
探究点三 其它简单机械
V排 探究新知
生活中的轮轴
门把手
单车的踏板
螺丝刀
水龙头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能够省力。
V排=V物
V排=V物
V排 探究新知
变形的斜面
V排=V物
课堂小结(共26张PPT)
第3节 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轴   的滑轮;使用定滑轮   ,但可以改变力的   。
2.动滑轮:轴随物体   的滑轮;使用动滑轮   ,但
   力的方向,而且   距离。
[注意] 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知识清单
固定不动
不省力
方向
一起运动
可以省力
不能改变

二、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   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   ,又能   。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   。(不计绳重和摩擦以及动滑轮的重力)
[注意] 在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拉力移动的距离s就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几倍,即s=nh。
三、轮轴和斜面
1.轮轴:由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
组合在一起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几分之一
[注意] 轮轴的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2.斜面:斜面也是一种   的简单机械。
省力
深度理解
1.判断绳子股数的方法
(1)分割法: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股数。
(2)公式法:根据动滑轮的个数来判断,如果有N个动滑轮,绳子的一端系在动滑轮上,则绳子的股数是(2N+1);若系在定滑轮上,则绳子的股数为2N。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3.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1)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可以省力。
(2)从定滑轮开始绕线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典例分析】
[例]如图所示,重400 N的物体在 30 N 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 0.1 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 s,则在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拉力F的功率为   W。
3
9
基础题
1.(教材图片改编)如图,升旗时,旗杆顶端的装置是( )
A.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B.动滑轮——可以省力
C.动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D.定滑轮——可以省力
A
2.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F3的大小相等
B.F1最大
C.F2最大
D.F3最大
A
3.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的方法安装滑轮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他安装的是( )
A.动滑轮,能省力
B.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能省力
D.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A
4.(2024安顺期末)如图,人对绳的拉力F都相等,并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重最大的是(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的自重)( )
B
5.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 400 N 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滑轮为   (选填“动”或“定”)滑轮,如果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竖直向上方向拉力F是   N。

200
6.(2024云南)如图所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个   .
(选填“定”或“动”)滑轮匀速提升重300 N的建筑材料(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人的拉力为   N。

300
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所用时间为 10 s,拉力F为 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
0.2
20
8.用滑轮组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物提起,在图中画出重物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答案:如图所示
中档题
9.(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与物体B一同保持静止,已知GA=20 N,GB=10 N,忽略绳重、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对绳子的拉力为20 N
B.动滑轮左端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10 N
C.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10 N
D.定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0 N
BD
10.(多选)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
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 2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4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BD
11.(多选)如图所示,重为100 N的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30 N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10 s内匀速移动了6 m。运动过程中,滑轮与轻绳均水平,滑轮与绳子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0 N
B.物体A移动的速度为0.6 m/s
C.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0.2 m/s
D.轻绳C受到的拉力大小为15 N
ABC
12.如图所示,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同时用细绳通过光滑轻滑轮相连。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向左运动,若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
5 N,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0 N,则F的大小为( )
A.10 N B.15 N
C.20 N D.25 N
C
1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轮轴和斜面。如图所示,螺丝刀就是一个轮轴的实例,手柄   (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螺丝钉是一种类似斜面的机械,螺丝钉上螺纹的展开长度相当于斜面的长度,螺纹   (选填“密”或“稀”)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


14.(课后T2改编)小李打扫卫生时需要将一个重物搬离地面,由于力气太小无法搬动,聪明的他想到了滑轮组可以省力,于是他找来家里的2个滑轮组,请你帮他选择其中一个滑轮组用来提升重物以达到最省力的目的(绳子需要绕过每一个滑轮,忽略动滑轮重力)。
答案:如图所示
15.(2024贵阳期末)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1)测量前,保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并调节指针对准   ,随后在其挂钩上悬挂物体,待示数稳定后可得出物体的重力G=   N(如图甲所示)。
零刻度线
3
(2)将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天花板,另一端绕过滑轮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如图乙所示,要使物体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的移动方向为  .
 ,使用动滑轮   改变力的方向。
(3)当物体匀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对比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   。
竖直
向上
不能
省力
1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当重物A的质量为20 kg时,绳自由端拉力F大小为80 N。(g取
10 N/kg)求:
(1)重物A所受的重力。
解析:(1)重物A所受的重力为
GA=mAg=20 kg×10 N/kg=200 N。
答案:(1)200 N
(2)动滑轮的重。
(3)当物重为170 N时,拉力的大小。
答案:(2)40 N (3)70 N
素养题
17.(2024甘肃)将物体A、B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B恰好匀速下降,已知A重60 N,B重10 N,则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N;若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刚好使A在原来的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大小为   N。(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2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