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共18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共18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10: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课件★★
考点 1 生物与环境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1.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实例:阳光对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的影响
2.温度对植物的分布、动物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有影响。实例:温度对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的影响
3.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实例:水分对庄稼生长的影响
4.空气、土壤、气候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生物因素
(指生物与
生物之间
的关系) 类别 关系 实例
同种
生物 种内斗争 鲈鱼的成鱼经常以本种幼鱼为食
合作关系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不同种
生物 捕食关系 蛇捕鼠(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
竞争关系 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草地中的
牛和羊
寄生关系 蛔虫与人,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实例:荒
漠中骆驼刺根系极发达,适应干旱环境)
【点拨】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绿色的蝗
虫在草地上是适应的,但在黄土地上就不适应了。
(2)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
土壤、沙地植物能防风固沙等。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
蚁穴也是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10 7 4 1 1 0 0 0 0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0 3 6 9 9 10 10 10 10
3.探究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实验过程(参考课本)。
(4)实验记录: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
(5)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
妇适于生活在阴暗处。
(6)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光。
(7)实验中,统计全班各组平均值的原因:减小误差。
(8)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会有偶然性,实验不准
确。
(9)实验完成后,恰当处理鼠妇: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10)如果要探究“水分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就要以水分为
变量,设置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的对照实验。
4.探究实验: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实验器材:干湿计。
(2)实验步骤: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
茂密的灌木丛和树林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
地方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相同时间段内,树林空气湿度最大,灌木丛次
之,裸地空气湿度最小。相同地点,早上、晚上湿度较大,中午
湿度最小。
【备考提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本考点的重点,本考
点有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此考点是复习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成分 功能 举例
非生物部分 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提供基
本的生活条件 温度、阳光、空气
和水
考点 2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
体。例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
2.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的
功能如下表。
成分 功能 举例
生物
部分 生产者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
为动物等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植物
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
植物为食 动物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
重新利用 细菌、真菌、
蚯蚓
【点拨】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部分。例如,一个池塘里面所有的生物就不构成生态系统。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
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食物链的书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①箭头方向写反。食物链中的箭头一定要指向捕食者(向右
指),而不是被捕食者,因为箭头方向表示的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方向。
②食物链中的第一个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为生产者制造
的有机物是食物链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③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及阳光、
空气等非生物部分。
正确格式:草→兔→狼。
(3)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且是单向的,越来
越少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如“草→兔→狼”
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数量和能量以及有机物总量最多
的是草。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
①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若外界干扰超过
此限度,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并难以恢复原状。
③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动植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
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荒漠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要强得多。一般来
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农田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
弱。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洪灾等。
②人为因素:草原的过度放牧、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③引种不合理:生物入侵等。
【备考提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是中考的热点和
必考点,可以以各种形式考查。中考备考要全面复习,力争各方
面知识点过关。
考点 3 生物圈
1.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
他们的生存环境的统称。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
面。如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 10 千米高度,向下
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的深度。
3.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可飞翔的鸟类和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生物大多数生存在距海平面 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是一
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4.生态系统的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
①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等,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②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
称,如广东湛江的红树林。
③草原生态系统:降雨少,植物较矮小,动物大多数具有挖
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④海洋生态系统: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多
能游水。
⑤河流生态系统:具纵向成带现象,浮游生物较少,自净能
力强,受干扰后恢复速度较快。
(2)人工生态系统。
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种类单一)、城市生态
系统(人类是主要消费者)。
5.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是互相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
的整体。
【备考提示】往年考查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的知
识点,以识记为主,难度不大。中考备考复习要注意区分各种生
态系统的不同特点和功能,特别留意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