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1.(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黄晕(yùn) 酝酿(yùn) 贮蓄(chǔ) 镶边(xiāng)
B.暖和(huo) 着落(zháo) 抽噎(yē) 水藻(zǎo)
C.应和(hè) 迸发(bèng) 主宰(zǎi) 湛蓝(zhàn)
D.高邈(miǎo) 敧斜(qī) 侍弄(shi) 彩棱镜(líng)
2.(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彩棱镜 煞有解事 油然而生
C.点缀 饥肠漉漉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荫蔽 挖墙角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3.(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4.(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近 61.6%左右。
B.透过这些无比珍贵的图像,使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看到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
C.考古发现,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D.一批阻燃、保暖、防风的活动板房,在当地搭建完成并投入陆续使用。
5.(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7.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夫君子之行
②遂成枯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静以修身
②年与时驰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13.(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 , ”(《 观 沧 海 》曹 操 );思 念 友 人 ,明 月 也 来 深 切 关 心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悟出自然之趣,江夜也充满生活哲理,“ , ”(《次北固山下》王湾);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 ,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班级组织以“直面学习压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处于低压力区的人往往对自我要求过低,长此以往,个体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这样的状态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处于中等压力区的人,学习效率高,但是如果中等水平的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学习效率降低。
处于高压力区的人,往往承受着来自不同任务的多重压力,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14.请根据上面材料,探究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15.在班会上,小峥同学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压力,请你帮他减压。
小峥:最近学习的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无法记住,因此背诵时常常背错,更无法将古文默写出来。看到同学们都顺利完成了背诵和默写任务,我很失落,妈妈也不理解我,总是说我不努力,我感觉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你认为小峥目前处于 (压力区名称)。小峥应该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救命的海鸥
①在我 12 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祖父出海捕鱼。
②我们满载而归,可是在回来的时候,我们的船撞上了暗礁沉了下去。祖父领着我游向了一个小岛礁,岛礁上歇着一只海鸥,当我们爬上岛礁时,它只是微微地往后退了退,并没有飞走。
③我们离海岸非常近,大约只有几百米,祖父想要领着我游向海岸,不过祖父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看见了附近的两条大鲨鱼。祖父告诉我,或许是我们船上的鱼把鲨鱼引了过来,又或许它们本来就生活在这里。它们在附近游来游去,一直没有离开。
④海岸不远处有树林也有房子,我和祖父就对着房子呼救,可是没人注意到我们。这片海岸都是乱石,没有码头也没有游客,我们靠岸的码头也不在这里——祖父只是为图方便才想要从这里穿行。
⑤整整两天,鲨鱼没有离开,那只海鸥也没有离开。我们什么也没吃,又饿又渴。后来一只螃蟹来到了岛礁上,祖父把它捉住了,然后把它掰成了两半,虽然是生的,很难吃,但我们还是把它吃了下去。当我手上还剩最后一条蟹腿的时候,我把它递给了那只海鸥,它慢慢地靠近。祖父看了看它说:“难怪它一直停在这里,原来它的翅膀脱臼了,我想我能够捉住它,至少……我们能多点儿食物,不会马上饿死。”我也留意到了那只海鸥的翅膀,有一块高高隆起的地方。“它真可怜!”我说。
⑥这时,祖父已经伸手捉住了它,他摸了摸海鸥的翅膀告诉我他没有说错,它的翅膀脱臼了,就在祖父打算拧断它的脖子时,我阻止祖父说:“你可以治好它的翅膀吗?”
⑦“治好它的翅膀?”祖父问我。我点点头,祖父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接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和半根记账用的铅笔。祖父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
围困,请救救我们!”
⑧祖父从衣服上撕下一条布,他把这些钱绑在了海鸥的腿上。祖父这才从我怀里抱走海鸥,他捏了捏它的翅膀,稍一用力,海鸥发出一声尖叫,祖父说他已经把海鸥的翅骨接上去了,然后祖父把海鸥往空中一抛,它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很久,最终飞走了。
⑨我们盼望有人会看见它脚上的钱,会有人来救我们。但是一连两天,什么人也没有出现,我们躺在岛礁上,都以为自己会死在这里。到了第三天中午,我们终于听到了马达声,接着我们远远地看到一艘船向我们驶来……我们终于得救了!
⑩船上的人给我们食物和水,告诉我们今天早上有人在自家的院墙上看到一只海鸥,它的腿上绑着钱。那个人就把这只海鸥捉住了,把钱取下来后才看到了上面的字,所以连忙通知了他们。“这只海鸥救了你们呀,如果不是它,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你们被困在这里。”船上的人这样说。
几天后,祖父买了很多菜回来,请船上的人到家里来聚餐。聚餐结束后,祖父却悄悄地告诉我,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如果当时你没有阻止我杀死那只海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唯一可能使我们获救的机会!”祖父说。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此后,我一直都以最大的善心去对待别人,虽然我并不能当即就获得回报,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回报着我,并使我感受到快乐……
(有改动)
16.请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并填空。
出海捕鱼,触礁被困→呼救无果,面临绝境→ →最终获救,获得回报
17.文中的“我”的性格特点是: ,文中点明“我”的这一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
18.文章标题《救命的海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9.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至少写出两点。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菜贩子老妈”,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是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记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扬扬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有删改)
20.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读初中时,① →读到高中,记恨老妈→高考之后②
2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22.结合全文,探究“话语如蚕,心似桑叶”这句话的含义。
23.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24.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
25.(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 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字数 600 字上以;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贮蓄”的“贮”读作“zhù”;
B.有误,“着落”的“着”读作“zhuó”;
C.正确;
D.有误,“侍弄”的“侍”读作“shì”;“彩棱镜”的“棱”读作“lé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煞有解事”应为“煞有介事”;C“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D“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在工作中“一味地拈轻怕重”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该词使用恰当。
B.“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用“麻木不仁”来形容人们在事故中见死不救的态度,非常贴切,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种冷漠无情的状态。
C.“囫囵吞枣”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说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应“精益求精”,逻辑合理,词语运用准确。
D.“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矢志不移”意思是发誓立志,决不改变。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矢志不移”的决心,而不是“见异思迁”。该选项中用“见异思迁”来描述为理想奋斗的态度,是错误的,应改为“矢志不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近”和“左右”表意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
B.句子缺少主语,“透过……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没有了主语,可删去“透过”或“使”;
C.正确;
D.语序不当,“投入陆续使用”应改为“陆续投入使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⑤提出话题,总说中国国的风格,④句具体从“造型”来说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为主,②句举例说明④句观点,③句是对②句所举之例的具体说明,①照应④句,再提中国画的特点。
【答案】6.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边,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迎面而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7.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天净沙秋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6.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指缠绕在老树上的干枯藤蔓,它们已经失去了生机,显得萧瑟而荒凉。老树:这棵老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它的枝干粗壮但树皮斑驳,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霜的沧桑感。昏鸦:黄昏时分,乌鸦归巢,它们栖息在老树的枝头,发出阵阵凄厉的叫声,更添一份凄凉和孤寂。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小巧的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它连接着两岸,为行人提供了便利。流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流淌着生命的气息,与周围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人家:小桥附近有几户人家,他们的房屋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升起,透出一股温馨的生活气息。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这是一条荒凉的古道,它通向远方,但已经很少有人行走,显得寂寞而漫长。西风:萧瑟的秋风从古道吹来,带着一丝寒意和凄凉,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瘦马:一匹瘦弱的马匹行走在古道上,它的背脊凹陷,步履蹒跚,显得疲惫不堪。
故答案为: 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边,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迎面而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7.“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一座小桥,漏的流水,还有依稀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令人倍感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内心彷徨无助的悲苦。
故答案为: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答案】8.①夫∕君子之行②遂∕成枯落
9.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疾行,指迅速逝去
10.①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
现远大理想。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朴素来培养品德。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保持内心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般凋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所,后悔也来不及了!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①句意为:君子的行为操守。“夫”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应在“夫”后断一处;②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从结构上分析,“遂”表示结果的副词,作状语,“成枯落”是动宾短语,做谓语,是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 ①夫∕君子之行②遂∕成枯落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①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故答案为: 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疾行,指迅速逝去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淡泊,内心恬淡,宁静专一;致远,实现远大理想。②重点词: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故答案为: ①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1.“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诫子书》中诸葛亮同样教育儿子要“明志”“致远”,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故答案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总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告诫儿子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总惰浮躁。
故答案为: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13.【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曹操在《观沧海》中,以大海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山岛的巍峨耸立;
李白在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明月为媒介,寄托了对友人王昌龄的深深思念。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明月能将他的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对江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趣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绘了江夜的美丽景象,又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羁旅漂泊的凄凉画面。其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既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又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
故答案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4.示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15.高压力区 |示例: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14.结合图表及材料内容“如果中等水平的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可知,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示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15.根据“最近学习的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无法记住”“我感觉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可以看出,小峥目前处于高压力区。小峥应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故答案为: 高压力区 |示例: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答案】16.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17.富有爱心、善待动物;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或: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
18.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点明文章的线索。
19.示例:我们要有慈爱之心,要善待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是有灵性的,善
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6.文中第④-⑨段“治好它的翅膀,爷爷撕下了衣服的一条布料,他把这些钱绑在了海鸥的腿上”可以知我们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故答案为: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17.结合第 段“聚餐结束后,祖父却悄悄地告诉我,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和 段“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此后,我一直都以最大的善心去对待别人”可知“我”是一个富有爱心、善心的人。
故答案为:富有爱心、善待动物;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或: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
18.从文章标题“救命的海鸥”来看,海鸥救了谁的命 海鸥是怎样救命的 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内容第⑦段“'治好它的翅膀 ’祖父问我。我点点头,祖父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接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和半根记账用的铅笔。祖父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围困,请救救我们!’”来看,“我”和祖父救了海鸥,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所以这一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围绕海鸥来写的,所以标题又是文章的线索。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点明文章的线索。
19.文章写我们出海捕鱼被困小岛,后来遇到一只受伤的海鸥,爷爷将海鸥的翅膀接好,然后用铅笔在钱上写上“我们”的困境和位置,用布条记在海鸥的脚上,让海鸥飞走,希望能够有人看到,前来救援。表面看,“我们”获救是因为海鸥带着“我们”的求救信飞到院墙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海鸥之所以能将求救信带给人们,是因为“我”在危困中仍然想要帮助海鸥脱险,是“我”的善良救了“我们”。第 段爷爷说“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他们,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点明了善良可以救命的主旨,阐明了善良的意义,引导人们要以最大的善心对待别人。
故答案为: 示例:我们要有慈爱之心,要善待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是有灵性的,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答案】20.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21.环境(景物)描写,用“天阴沉沉”“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等描写来渲染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2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牟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23.示例:①牟卉卉老妈这一形象和许朵老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心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下文点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③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4.许朵想逃离老妈,是因为她对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这个故事揭示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这一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0.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根据许朵对老妈的称呼“卖菜的”,许朵的行为“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可知许朵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第 段“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第 段“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第 段“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等语句可知,许朵高考后从牟卉卉老妈那里得知其送饭原因,许朵理解了老妈,变得心疼、敬重老妈。
故答案为: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21.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是对当时天气状况景物的描绘,为环境描写;“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没有一丝生气”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气氛;联系第④段“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知,此句写出了许朵母亲开学时与班主任交谈时嗓门大,同学们都知道了许朵母亲是卖菜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故答案为:环境(景物)描写,用“天阴沉沉”“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等描写来渲染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22.从字面意义上看,“话语如蚕”形象地描绘了牟卉卉老妈的话语对许朵内心产生的蚕食般的影响。蚕吃桑叶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同样地,牟卉卉老妈揭示真相的话语也一点一滴地侵蚀着许朵原有的偏见和误解,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母亲的不易。“心似桑叶”则比喻许朵的内心如同桑叶一样,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里,桑叶作为蚕的食物,象征着许朵的内心被牟卉卉老妈的话语所触动,开始反思和接纳新的认知。许朵原本对母亲的职业和身份抱有偏见,但经过这次事件后,她开始理解母亲的辛劳和付出,内心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还体现了许朵情感转变的过程。在得知真相前,许朵对母亲充满了误解和不满,甚至以逃离母亲为动力努力学习。然而,牟卉卉老妈的话让她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自私。她开始重新审视母亲的职业和身份,理解到母亲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钱养家糊口,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和自豪的。
故答案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牟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23.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将卖菜的老妈与带有文化范儿的牟卉卉老妈形成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联系第 ⑨ 段“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 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第 段“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可知,正是有了牟卉卉老妈这一人物才有了后文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告知许朵真相的事,这一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联系第 段“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可知,牟卉卉老妈告诉许朵老妈是许朵值得自豪的老妈,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故答案为: 示例:①牟卉卉老妈这一形象和许朵老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心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下文点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③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4.根据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第④段“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等语句可知,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是许朵认为老妈从事的工作“卖菜”低人一等,对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第 段牟卉卉老妈所说的话揭示主旨“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靠劳动致富,都是值得尊重、骄傲、赞美的。
故答案为:许朵想逃离老妈,是因为她对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这个故事揭示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这一主题。
25.【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列举亲人呵护、师长教诲、同伴启迪、书香熏陶等场景,描绘了成长过程中的温馨片段,这些片段如同春风、雨露、阳光,滋养着心灵,促进心智成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通过生动的语言,唤起了读者对成长过程中温暖记忆的共鸣。
【题干分析】①具体分析每一则材料的意义:“亲人的呵护”指的是家庭中长辈给予的关爱和照顾,这种温暖是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师长的教诲”指的是学校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些教导为成长指明了方向。“同伴的启迪”指的是朋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这种友谊的力量让成长之路不再孤单。“书香的熏陶”则指的是通过阅读书籍,汲取知识和智慧,培养人文素养,这种熏陶让心灵得以升华。阐述写作思路:由上述分析可知,写作的中心是“成长路上的温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是什么:描述成长路上遇到的温暖瞬间,如亲人的关怀、老师的鼓励、朋友的陪伴、书籍的启迪等。为什么:分析这些温暖瞬间对成长的重要性,如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学会感恩等。怎么做:探讨如何在成长中珍惜这些温暖,以及如何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详略得当。成长路上的温暖瞬间可能很多,但应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事例进行重点阐述。作文开头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场景,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名人故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结尾则可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和信心。
【立意提取】
1.成长路上的温馨瞬间
2.温暖伴我成长
3.珍惜成长中的每一份温暖
4.传递温暖,共筑和谐成长路
例文:
成长路上的温暖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前行,而成长路上的温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勇敢地走下去。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阴沉沉的。那天,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这让我倍感失落。当我走到家门口时,发现妈妈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了。她看到我脸色不好,便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
妈妈听后,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孩子,人生就像这天气一样,有晴天也有阴天。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面对它,克服它。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妈妈的话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抬起头,看着妈妈那慈祥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激。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妈妈的话,鼓起勇气去面对它。
除了妈妈的呵护,我还从师长那里得到了许多教诲。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被老师发现了。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给我讲解课堂上的内容,并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的教诲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成长的路上,我还得到了同伴的启迪和书香的熏陶。朋友们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而书籍则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世界的广阔和精彩。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但成长路上的温暖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些温暖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评】这篇例文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通过描述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几个温暖瞬间,展现了亲情、师生情、友情以及书香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文章结构清晰,开头引出主题,中间部分通过具体事例展开阐述,结尾总结全文并升华主题。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充满了感染力。例如,“妈妈的话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此外,作者在选材上也十分用心,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经历,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的来说,这篇例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和细腻笔触,还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成长路上的温暖和力量。
1 /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1.(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黄晕(yùn) 酝酿(yùn) 贮蓄(chǔ) 镶边(xiāng)
B.暖和(huo) 着落(zháo) 抽噎(yē) 水藻(zǎo)
C.应和(hè) 迸发(bèng) 主宰(zǎi) 湛蓝(zhàn)
D.高邈(miǎo) 敧斜(qī) 侍弄(shi) 彩棱镜(lí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贮蓄”的“贮”读作“zhù”;
B.有误,“着落”的“着”读作“zhuó”;
C.正确;
D.有误,“侍弄”的“侍”读作“shì”;“彩棱镜”的“棱”读作“lé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彩棱镜 煞有解事 油然而生
C.点缀 饥肠漉漉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荫蔽 挖墙角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煞有解事”应为“煞有介事”;C“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D“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在工作中“一味地拈轻怕重”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该词使用恰当。
B.“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用“麻木不仁”来形容人们在事故中见死不救的态度,非常贴切,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种冷漠无情的状态。
C.“囫囵吞枣”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说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应“精益求精”,逻辑合理,词语运用准确。
D.“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矢志不移”意思是发誓立志,决不改变。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矢志不移”的决心,而不是“见异思迁”。该选项中用“见异思迁”来描述为理想奋斗的态度,是错误的,应改为“矢志不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近 61.6%左右。
B.透过这些无比珍贵的图像,使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看到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
C.考古发现,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D.一批阻燃、保暖、防风的活动板房,在当地搭建完成并投入陆续使用。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近”和“左右”表意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
B.句子缺少主语,“透过……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没有了主语,可删去“透过”或“使”;
C.正确;
D.语序不当,“投入陆续使用”应改为“陆续投入使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⑤提出话题,总说中国国的风格,④句具体从“造型”来说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为主,②句举例说明④句观点,③句是对②句所举之例的具体说明,①照应④句,再提中国画的特点。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7.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
【答案】6.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边,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迎面而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7.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天净沙秋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6.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指缠绕在老树上的干枯藤蔓,它们已经失去了生机,显得萧瑟而荒凉。老树:这棵老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它的枝干粗壮但树皮斑驳,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霜的沧桑感。昏鸦:黄昏时分,乌鸦归巢,它们栖息在老树的枝头,发出阵阵凄厉的叫声,更添一份凄凉和孤寂。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小巧的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它连接着两岸,为行人提供了便利。流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流淌着生命的气息,与周围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人家:小桥附近有几户人家,他们的房屋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升起,透出一股温馨的生活气息。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这是一条荒凉的古道,它通向远方,但已经很少有人行走,显得寂寞而漫长。西风:萧瑟的秋风从古道吹来,带着一丝寒意和凄凉,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瘦马:一匹瘦弱的马匹行走在古道上,它的背脊凹陷,步履蹒跚,显得疲惫不堪。
故答案为: 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边,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迎面而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7.“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一座小桥,漏的流水,还有依稀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令人倍感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内心彷徨无助的悲苦。
故答案为: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夫君子之行
②遂成枯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静以修身
②年与时驰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8.①夫∕君子之行②遂∕成枯落
9.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疾行,指迅速逝去
10.①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
现远大理想。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朴素来培养品德。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保持内心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般凋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所,后悔也来不及了!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①句意为:君子的行为操守。“夫”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应在“夫”后断一处;②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从结构上分析,“遂”表示结果的副词,作状语,“成枯落”是动宾短语,做谓语,是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 ①夫∕君子之行②遂∕成枯落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①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故答案为: 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疾行,指迅速逝去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淡泊,内心恬淡,宁静专一;致远,实现远大理想。②重点词: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故答案为: ①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1.“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诫子书》中诸葛亮同样教育儿子要“明志”“致远”,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故答案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总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告诫儿子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总惰浮躁。
故答案为: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13.(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 , ”(《 观 沧 海 》曹 操 );思 念 友 人 ,明 月 也 来 深 切 关 心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悟出自然之趣,江夜也充满生活哲理,“ , ”(《次北固山下》王湾);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 ,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曹操在《观沧海》中,以大海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山岛的巍峨耸立;
李白在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明月为媒介,寄托了对友人王昌龄的深深思念。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明月能将他的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对江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趣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绘了江夜的美丽景象,又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羁旅漂泊的凄凉画面。其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既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又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
故答案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班级组织以“直面学习压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处于低压力区的人往往对自我要求过低,长此以往,个体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这样的状态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处于中等压力区的人,学习效率高,但是如果中等水平的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学习效率降低。
处于高压力区的人,往往承受着来自不同任务的多重压力,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14.请根据上面材料,探究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15.在班会上,小峥同学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压力,请你帮他减压。
小峥:最近学习的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无法记住,因此背诵时常常背错,更无法将古文默写出来。看到同学们都顺利完成了背诵和默写任务,我很失落,妈妈也不理解我,总是说我不努力,我感觉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你认为小峥目前处于 (压力区名称)。小峥应该
【答案】14.示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15.高压力区 |示例: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14.结合图表及材料内容“如果中等水平的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可知,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示例: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但当压力低于或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15.根据“最近学习的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无法记住”“我感觉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可以看出,小峥目前处于高压力区。小峥应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故答案为: 高压力区 |示例: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充分理解古文中的词语意思及学习背诵技巧,并与妈妈谈心,获得妈妈的理解。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救命的海鸥
①在我 12 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祖父出海捕鱼。
②我们满载而归,可是在回来的时候,我们的船撞上了暗礁沉了下去。祖父领着我游向了一个小岛礁,岛礁上歇着一只海鸥,当我们爬上岛礁时,它只是微微地往后退了退,并没有飞走。
③我们离海岸非常近,大约只有几百米,祖父想要领着我游向海岸,不过祖父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看见了附近的两条大鲨鱼。祖父告诉我,或许是我们船上的鱼把鲨鱼引了过来,又或许它们本来就生活在这里。它们在附近游来游去,一直没有离开。
④海岸不远处有树林也有房子,我和祖父就对着房子呼救,可是没人注意到我们。这片海岸都是乱石,没有码头也没有游客,我们靠岸的码头也不在这里——祖父只是为图方便才想要从这里穿行。
⑤整整两天,鲨鱼没有离开,那只海鸥也没有离开。我们什么也没吃,又饿又渴。后来一只螃蟹来到了岛礁上,祖父把它捉住了,然后把它掰成了两半,虽然是生的,很难吃,但我们还是把它吃了下去。当我手上还剩最后一条蟹腿的时候,我把它递给了那只海鸥,它慢慢地靠近。祖父看了看它说:“难怪它一直停在这里,原来它的翅膀脱臼了,我想我能够捉住它,至少……我们能多点儿食物,不会马上饿死。”我也留意到了那只海鸥的翅膀,有一块高高隆起的地方。“它真可怜!”我说。
⑥这时,祖父已经伸手捉住了它,他摸了摸海鸥的翅膀告诉我他没有说错,它的翅膀脱臼了,就在祖父打算拧断它的脖子时,我阻止祖父说:“你可以治好它的翅膀吗?”
⑦“治好它的翅膀?”祖父问我。我点点头,祖父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接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和半根记账用的铅笔。祖父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
围困,请救救我们!”
⑧祖父从衣服上撕下一条布,他把这些钱绑在了海鸥的腿上。祖父这才从我怀里抱走海鸥,他捏了捏它的翅膀,稍一用力,海鸥发出一声尖叫,祖父说他已经把海鸥的翅骨接上去了,然后祖父把海鸥往空中一抛,它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很久,最终飞走了。
⑨我们盼望有人会看见它脚上的钱,会有人来救我们。但是一连两天,什么人也没有出现,我们躺在岛礁上,都以为自己会死在这里。到了第三天中午,我们终于听到了马达声,接着我们远远地看到一艘船向我们驶来……我们终于得救了!
⑩船上的人给我们食物和水,告诉我们今天早上有人在自家的院墙上看到一只海鸥,它的腿上绑着钱。那个人就把这只海鸥捉住了,把钱取下来后才看到了上面的字,所以连忙通知了他们。“这只海鸥救了你们呀,如果不是它,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你们被困在这里。”船上的人这样说。
几天后,祖父买了很多菜回来,请船上的人到家里来聚餐。聚餐结束后,祖父却悄悄地告诉我,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如果当时你没有阻止我杀死那只海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唯一可能使我们获救的机会!”祖父说。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此后,我一直都以最大的善心去对待别人,虽然我并不能当即就获得回报,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回报着我,并使我感受到快乐……
(有改动)
16.请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并填空。
出海捕鱼,触礁被困→呼救无果,面临绝境→ →最终获救,获得回报
17.文中的“我”的性格特点是: ,文中点明“我”的这一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
18.文章标题《救命的海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9.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6.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17.富有爱心、善待动物;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或: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
18.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点明文章的线索。
19.示例:我们要有慈爱之心,要善待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是有灵性的,善
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6.文中第④-⑨段“治好它的翅膀,爷爷撕下了衣服的一条布料,他把这些钱绑在了海鸥的腿上”可以知我们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故答案为:救治海鸥,送信求援
17.结合第 段“聚餐结束后,祖父却悄悄地告诉我,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和 段“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此后,我一直都以最大的善心去对待别人”可知“我”是一个富有爱心、善心的人。
故答案为:富有爱心、善待动物;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善良是可以救命的(或: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船上的人,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
18.从文章标题“救命的海鸥”来看,海鸥救了谁的命 海鸥是怎样救命的 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内容第⑦段“'治好它的翅膀 ’祖父问我。我点点头,祖父迟疑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兴奋地把海鸥递给我,接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和半根记账用的铅笔。祖父用铅笔在每一张钱上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困在迪拉德海岸附近的岛礁上,我们被鲨鱼围困,请救救我们!’”来看,“我”和祖父救了海鸥,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所以这一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围绕海鸥来写的,所以标题又是文章的线索。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海鸥为“我们”报信,救了“我们”的命;点明文章的线索。
19.文章写我们出海捕鱼被困小岛,后来遇到一只受伤的海鸥,爷爷将海鸥的翅膀接好,然后用铅笔在钱上写上“我们”的困境和位置,用布条记在海鸥的脚上,让海鸥飞走,希望能够有人看到,前来救援。表面看,“我们”获救是因为海鸥带着“我们”的求救信飞到院墙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海鸥之所以能将求救信带给人们,是因为“我”在危困中仍然想要帮助海鸥脱险,是“我”的善良救了“我们”。第 段爷爷说“真正救了我们的不是他们,也不是海鸥,而是我,是我的爱心救了我们”点明了善良可以救命的主旨,阐明了善良的意义,引导人们要以最大的善心对待别人。
故答案为: 示例:我们要有慈爱之心,要善待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是有灵性的,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菜贩子老妈”,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是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记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扬扬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有删改)
20.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读初中时,① →读到高中,记恨老妈→高考之后②
2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22.结合全文,探究“话语如蚕,心似桑叶”这句话的含义。
23.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24.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
【答案】20.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21.环境(景物)描写,用“天阴沉沉”“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等描写来渲染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2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牟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23.示例:①牟卉卉老妈这一形象和许朵老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心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下文点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③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4.许朵想逃离老妈,是因为她对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这个故事揭示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这一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0.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根据许朵对老妈的称呼“卖菜的”,许朵的行为“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可知许朵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第 段“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第 段“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第 段“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等语句可知,许朵高考后从牟卉卉老妈那里得知其送饭原因,许朵理解了老妈,变得心疼、敬重老妈。
故答案为:厌烦(嫌弃、讨厌)老妈;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21.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是对当时天气状况景物的描绘,为环境描写;“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没有一丝生气”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气氛;联系第④段“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知,此句写出了许朵母亲开学时与班主任交谈时嗓门大,同学们都知道了许朵母亲是卖菜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故答案为:环境(景物)描写,用“天阴沉沉”“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等描写来渲染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22.从字面意义上看,“话语如蚕”形象地描绘了牟卉卉老妈的话语对许朵内心产生的蚕食般的影响。蚕吃桑叶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同样地,牟卉卉老妈揭示真相的话语也一点一滴地侵蚀着许朵原有的偏见和误解,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母亲的不易。“心似桑叶”则比喻许朵的内心如同桑叶一样,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里,桑叶作为蚕的食物,象征着许朵的内心被牟卉卉老妈的话语所触动,开始反思和接纳新的认知。许朵原本对母亲的职业和身份抱有偏见,但经过这次事件后,她开始理解母亲的辛劳和付出,内心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还体现了许朵情感转变的过程。在得知真相前,许朵对母亲充满了误解和不满,甚至以逃离母亲为动力努力学习。然而,牟卉卉老妈的话让她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自私。她开始重新审视母亲的职业和身份,理解到母亲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钱养家糊口,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和自豪的。
故答案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牟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23.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将卖菜的老妈与带有文化范儿的牟卉卉老妈形成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联系第 ⑨ 段“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 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第 段“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可知,正是有了牟卉卉老妈这一人物才有了后文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告知许朵真相的事,这一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联系第 段“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可知,牟卉卉老妈告诉许朵老妈是许朵值得自豪的老妈,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故答案为: 示例:①牟卉卉老妈这一形象和许朵老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心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下文点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③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4.根据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第④段“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等语句可知,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是许朵认为老妈从事的工作“卖菜”低人一等,对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第 段牟卉卉老妈所说的话揭示主旨“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靠劳动致富,都是值得尊重、骄傲、赞美的。
故答案为:许朵想逃离老妈,是因为她对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这个故事揭示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这一主题。
25.(2025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 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字数 600 字上以;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人名。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列举亲人呵护、师长教诲、同伴启迪、书香熏陶等场景,描绘了成长过程中的温馨片段,这些片段如同春风、雨露、阳光,滋养着心灵,促进心智成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通过生动的语言,唤起了读者对成长过程中温暖记忆的共鸣。
【题干分析】①具体分析每一则材料的意义:“亲人的呵护”指的是家庭中长辈给予的关爱和照顾,这种温暖是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师长的教诲”指的是学校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些教导为成长指明了方向。“同伴的启迪”指的是朋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这种友谊的力量让成长之路不再孤单。“书香的熏陶”则指的是通过阅读书籍,汲取知识和智慧,培养人文素养,这种熏陶让心灵得以升华。阐述写作思路:由上述分析可知,写作的中心是“成长路上的温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是什么:描述成长路上遇到的温暖瞬间,如亲人的关怀、老师的鼓励、朋友的陪伴、书籍的启迪等。为什么:分析这些温暖瞬间对成长的重要性,如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学会感恩等。怎么做:探讨如何在成长中珍惜这些温暖,以及如何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详略得当。成长路上的温暖瞬间可能很多,但应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事例进行重点阐述。作文开头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场景,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名人故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结尾则可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和信心。
【立意提取】
1.成长路上的温馨瞬间
2.温暖伴我成长
3.珍惜成长中的每一份温暖
4.传递温暖,共筑和谐成长路
例文:
成长路上的温暖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前行,而成长路上的温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勇敢地走下去。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阴沉沉的。那天,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这让我倍感失落。当我走到家门口时,发现妈妈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了。她看到我脸色不好,便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
妈妈听后,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孩子,人生就像这天气一样,有晴天也有阴天。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面对它,克服它。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妈妈的话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抬起头,看着妈妈那慈祥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激。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妈妈的话,鼓起勇气去面对它。
除了妈妈的呵护,我还从师长那里得到了许多教诲。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被老师发现了。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给我讲解课堂上的内容,并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的教诲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成长的路上,我还得到了同伴的启迪和书香的熏陶。朋友们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而书籍则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世界的广阔和精彩。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但成长路上的温暖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些温暖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评】这篇例文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通过描述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几个温暖瞬间,展现了亲情、师生情、友情以及书香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文章结构清晰,开头引出主题,中间部分通过具体事例展开阐述,结尾总结全文并升华主题。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充满了感染力。例如,“妈妈的话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此外,作者在选材上也十分用心,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经历,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的来说,这篇例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和细腻笔触,还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成长路上的温暖和力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