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达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短调民歌,五声调式。歌曲结构短小,节奏规整。科尔沁短调民歌题材丰富,其中爱情歌曲占的比重很大。这些歌曲大多优美动听、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达古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该歌曲旋律起伏较大,音乐朴素、干练,富有动感,具有舞蹈韵律美,体现了蒙古族地区的地域风格,表达出蒙古族人乐观、豁达的情怀。歌曲的歌词与旋律结合完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抒情性。
教学目标
1、能在学唱歌曲《达古拉》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动作、器乐、歌唱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达古拉》,了解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与风土人情。
重点:学唱歌曲《达古拉》
难点: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并用优美、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筷子、三角铁、双响筒、串铃、响板、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达古拉》,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参与音乐表现。要求击打出重拍,感受乐句的划分。
二、 学唱新歌
1、出示课题,《达古拉》简介歌曲。
《达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民歌。蒙古族民歌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这首歌曲是短调民歌。
2、复听歌曲,要求学生按乐句画出旋律线。
问题: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旋律有什么特点?
小结: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共分三段。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是以抛物线状出现的,即一个乐句或乐节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乐曲中旋律起伏大跳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特征。
3、 学生跟琴唱谱,可在重拍处击打筷子,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师随时指导,视情况可多唱几遍。
4、教师范唱,同时出示歌谱。
问题:歌曲描绘了哪些景物?《达古拉》指的是什么?
小结:歌曲描绘了矫健的马群、清清的河水、雪白的羊群,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达古拉是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姑娘
5、 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有感情地朗诵三段歌词。
6、 学生跟琴带歌词演唱
7、 乐器参与(出示:三角铁、双响筒、串铃、响板)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要对演奏提出要求,特别是要求有控制地演奏,不能破坏音乐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就注意音乐的重拍,表现出歌曲的韵律感。
8、 跟随歌曲伴奏,带上乐器演奏,完整地表现歌曲。
三、 拓展与延伸
1、 欣赏乐曲:马头琴演奏的《达古拉》。
2、 简介马头琴(出示图片):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民间一种拉弦乐器。相传有一个牧人非常怀念他死去的小马,便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简,尾毛为经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而得名。马头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婉转,音量较弱。
四、小结
蒙古族音乐在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蓝天、白云、马背、草原铸就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性格和与众不同的草原音乐文化。这个民族音乐的灵感来自与他们长期的游牧生活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们国家有五干六个民族,其实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希望通过学习和了解,同学们都能喜欢并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