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Travelling around: Story time 教学设计
(一)语篇研读
What:本语篇是配图故事。语篇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出租车,将自己的背包落在了出租车上,于是找警察寻求帮助,警察发现出租车就停在派出所,原来出租车司机也正在寻找背包的失主。游客拿回自己丢失的背包,夸赞帮助他的人都是“活雷锋”。
Why:该语篇借助游客找寻丢失物品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外旅行遇到麻烦时如何寻求帮助,倡导发扬雷锋精神,彰显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时代风貌。单元最后的小故事深化了对单元主题探究,也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来自每个人遵纪守法与互助互爱。
How:该故事真实生动,也充满正能量和育人价值。涉及有关问路与指路的句子,如Go along the street and turn left. Turn right. Where is it?也有表达地址的词汇,如 the train station/police station. 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在看、听、说、演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更能有效内化学科育人价值,有利于学生感受与发扬雷锋精神。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借助故事图文、音视频等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失主遗失物品及寻找过程等相关信息;(学习理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信息部分表演故事内容。(应用实践)
在小组内与同伴讨论评价故事和图片中的人物行为,感悟雷锋精神和共筑和谐社区的重要性。(迁移创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借助故事图文、音视频等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失主遗失物品及寻找过程等相关信息;(学习理解)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第一图,看失主丢了什么,鼓励学生给失主提建议,丢了东西怎么办,并预测是失主否能找自己的东西。 提示问题:What does he lost?What should he do?Can he get back his bag 2. 学生观看故事视频,验证预测。失主丢了背包,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回背包。 3. 学生看连环画自读故事,梳理失主找谁帮助,以及找回背包的过程。 提示问题:Who helps him?Where is he at first?Where are they at last 4. 学生看视频,梳理寻找背包的过程,画出简单的路线示意图。 提示问题:Where is the train station?Where is Lake Road Where is the police station 学生完整阅读故事,一起说一说故事中谁是“雷锋”。鼓励学生思考,例如里面的司机、警察以及执行任务的无人机等。 教师观察学生对故事的预测与提问能力,及时进行反馈与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获取与梳理信息的能力,判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进行反馈与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与回答情况,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与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梳理失主寻找背包的过程,提取故事中主要地点以及路线图。通过学生对文本层层递进的理解和深入,感知人们帮助失主的热心与善良,初步感知雷锋精神带来的和谐美好。
2.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信息表演或复述故事内容。(应用实践) 6. 播放视频,鼓励学生跟读。鼓励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情,例如My bag! 7. 运用导图,分角色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梳理的思维导图板书,进行角色扮演或文本复述。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或复述的情况,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阶段,学生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分角色表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故事当中的角色,并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与判断,真正内化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当中。
3. 在小组内与同伴讨论评价故事和图片中的人物行为,感悟雷锋精神和共筑和谐社区的重要性。(迁移创新) 8. 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思考并讨论外出旅游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他们对失主有什么建议,遇到丢失物品可以找谁帮助等。 提示问题: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to the man in the story What do you do if you lost your bag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从故事出发,学生更能够去理解人物,感受人物带给自己的启发,渗透安全出行意识,发扬雷锋精神,共筑美好和谐社区。
(四)板书设计:
Unit 4 Traveling around
(五)作业设计:
制作故事记录单。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试着说一说。
Beginning of the story
Middle of the story
Ending of the story
六、案例评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围绕A wonderful trip这一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各语篇进行了深入研读,挖掘出每个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在单元主题和各个子主题之间、主题意义和语篇内容之间建立关联。在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单元内各版块的学习内容,明确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搭建单元内容框架(见图1),形成单元育人蓝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体现学生对“如何获取更好的出游体验”的理解不断丰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发现选择合适交通工具、获取交通路线,解决旅行中的问题,获得美好旅行体验。如第一课时,学生通过与同伴讨论出去游玩应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及理由,运用对话中的核心语言“Let’s go ... . We can go... . It’s ...”进行交流,感知在出游时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不仅有利于环保,也能够让出行更顺利。第二课时,学生通过梳理对话中Maisy和家人探讨选择去洛阳旅行的交通方式及原因的信息,体会到自己在日常出行中,选择合适的旅行交通方式要关注距离、速度以及当地的文化等,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第三课时,学生通过梳理对话内容,感受在旅行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冷静处理,积极寻找办法,有效解决问题,实现安全出行。整个单元的活动设计围绕了解交通常识,安全快乐旅行的主题框架,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引导学生发展语用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不同语篇的语境中,从多视角了解出游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不同问题及恰当的解决方式,感受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获取便捷的交通路线、解决旅行中的问题能够为旅行带来美好体验,最终实现快乐出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经验不断丰富,从最初能够与同伴探讨出游应如何正确选择交通方式,到单元学习结束时,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介绍分享自己的出游安排以及如何实现快乐出行等。在单元学习中,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理解语篇意义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对学习这一单元主题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中,整合性地学习与运用语言知识,建构连贯的知识结构,与同伴之间探讨不同的出游方式,树立安全出行、绿色出行、快乐出行的理念和意识。本案例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引导学生将个人对所学语篇的理解和思考与语言的真实运用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育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