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9 16: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九大
中共十八大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了解南方谈话的背景和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突破性的创新。
第一代领导人
第二代领导人
第三代领导人 1989-2002年总书记
第四代领导人
2002-2012
总书记
第五代领导人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首次提出:中共十二大(1982年)
首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1: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经济
建设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2.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1987年)
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概况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不顾高龄南下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3.补充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
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世界和中国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姓“资”姓“社”的争论
3.补充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1).背景: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材料:市场经济分明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要把中国拖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去。
——吴建国《关于当前改革问题之我见》
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
中国赞成改革、反对改革、迫切推进改革各种社会情绪纠缠
市场经济是复辟资本主义?
中国要不要走回头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 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3.丰富和发展
南方讲话(1992年)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3.补充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1)内容:
(2)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概况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最终确立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①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②中共十五大(1997年)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道路名称 时期 开创者 成就
井冈山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时期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共同点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哪两条正确道路?有什么共同点?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指导地位的确立
1982年
1992年
1997年
1992年
1987年
1978年
酝酿
产生
形成
发展
确认
确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时代周刊》
主题:下一个中国!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次会议提出了什么目标?
(2)“三个代表”的具体内涵?
①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2002年)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湖泊污染
过度捕捞
河流污染
2.科学发展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
(1)发展脉络:
2012年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3)意义:
①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作出科学回答
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九大(2017年)
新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共二十大(2022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二代领导人
第三代领导人
1989-2002年总书记
第五代领导人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四代领导人
2002-2012总书记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易错提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毛泽东思想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开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材料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哪两条正确道路?
有什么共同点?
道路名称 时期 开创者 成就
共同点 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课堂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②中共十二大(1982年)
③中共十三大(1987年)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⑤中共十四大(1992年)
⑥中共十五大(1997年)
邓小平理论
指导地位的确立
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
历程
地位确立
检测提升
1.下表示意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部分史实,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史实1 1979年,邓小平说:“……广东……也搞一个特区 ……”
史实2 1980年,邓小平说:“……要使每家每户……增加收入。有的可包给组……”
史实3 1982年,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
史实4 1992年,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的生产力
B.南方沿海率先开展对外开放探索
C.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共对改革开放做出科学的构想
D
2.如表中高考作文题目折射的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1956年:《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A.“一五”计划完成,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B.经济特区建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1年:为“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之辩撰写发言稿 C.姓“资”姓“社”讨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94年:《尝试》 D.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A.A B.B C.C D.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