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2018/11/19本节学习目标:1、阅读欧?亨利小说代表作,把握其特点
2、了解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俄)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法) 《项链》
《羊脂球》
欧?亨利 (美) 《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十年后》
2018/11/19欧·亨利 总结作品特点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
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含泪的微笑”的风格1918年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代表作:《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 美诗》、《心与手》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2018/11/19
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小说三要素2018/11/19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要点是
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
——罗丹2018/11/19最后的常春藤叶(美国)欧· 亨利2018/11/192018/11/192018/11/19检查字词:
转弯抹角 矮墩墩 昵称 苔藓 气吁吁 计数 数落
瞅一眼 窗槛 编辑 绷带 绷脸 瞥视 根茎 颤抖 出殡
烘锅 唠唠叨叨
模特(模式 模范 模仿 模拟 模型)
模样(模具 模子 模板 )
一筹莫展 脾气暴躁 干燥 蹑手蹑脚 2018/11/19学习目标理清文章情节脉络
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理解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
2018/11/19再速读课文,根据段落号 理清情节划分结构
分析课文2018/11/19意料之外的结局 前面有伏笔吗?
找一找 2018/11/19找出时间线索和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第二天早晨:琼珊丧失生的信念第三天天色刚明:琼珊重拾信念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夜里:贝尔曼画叶子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被送医院贝尔曼去世明线暗线欣赏情节2018/11/19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思考:这一明一暗两条情节发展脉络是由什么将其串在一起的呢? ——常春藤叶 本文线索 2018/11/19小说结构分析:
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开端.染病垂危。
第二部分(12--36)发展.寄望藤叶。
第三部分(37--50)高潮.重燃生望。
第四部分(51--55)结局.脱离危险。
2018/11/19二、欣赏人物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贝尔曼2018/11/19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2018/11/19找出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作者对贝尔曼的描写运用了那些手法?
分析贝尔曼的形象特点.
2018/11/19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形象一:(正面描写)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语言描写(当他知琼珊的病情后 ):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讽带刺的咆哮了一阵子” “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2018/11/19
形象逆转: 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初见贝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 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 形象二:(侧面描写)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2018/11/19为何一片常春藤叶子能拯救琼珊的生命?信念2018/11/19琼珊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
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
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
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
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
延续的精神支柱。2018/11/19课文题目和下列题目哪个更好,为什么?《两个病人》
《绝处逢生的琼珊》
《最后一片叶子》
2018/11/19你认为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吗?(读最后一段) 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2018/11/19“最后的常春藤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018/11/19这篇小说中出现的叶子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界中的叶子,一种是画出的叶子。 自然中的叶子随风飘落,由此,琼珊联系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也就要死了。”从这个角度说,自然中的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寄托。 画出的叶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内涵。
第一,对琼珊来说,这片叶子是支撑琼珊活下去的精神支点,生命不是“最后”,而是永远“常春”。
第二,对贝尔曼来说,是绝笔和杰作,也暗含着他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
第三,从整片叶子中,我们能看到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看到了贝尔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从这片叶子中,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光辉。人间大爱永恒常春。
2018/11/19小结:
欧?亨利笔下这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动人心,他的生命通过那片永恒的叶子在琼珊的身上得到延续,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请拥有“爱”的信念,珍爱生命,寻找到使自己生命延续的精神支点!2018/11/19贝尔曼(为贝尔曼画像):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语言描写) 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 2018/11/19思考:最后的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2018/11/19
琼珊:
穷困,体质差
→脆弱,悲观,对生失去信心
→重新获得信心
单纯、理想/现实的冲突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2018/11/19
苏艾
穷困,依然细心地照料朋友,善意地撒谎、一直陪伴她、宽慰她。 2018/11/19小说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 ????? 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
风雨交加? 作用:
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
烘托琼珊悲凉的心境
反衬贝尔曼高尚的心灵
衬托社会底层小人物 真挚的友爱2018/11/19《最后的常春藤叶》主旨是什么? 《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2018/11/19体会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2018/11/19琢磨语言风格: 说说欧·亨利语言有何特点:
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
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2018/11/191、华盛顿广场西南的一个小区,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品味』街道分成许多小胡同,作者说“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风趣的风格,开篇就显现出来了。
『体会』这是环境描写。欧·亨利有一种幽默的方式值得回味。难以想象,在年代上,他距离我们一百年不止,在幽默感的丰富上,他超越了我们一百倍。有一群人,他们拿着欧·亨利的小说,一遍一遍地看,咬着小指头痴痴地笑,有时笑出眼泪来,他的幽默绝不是快餐式的幽默,分明是一种在想象力上的探索,又是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捕捉。2018/11/19 2、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品味』采用幽默、风趣、俏皮、比拟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体会』交代了时间线索:十一月。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肺炎流行的过程和危害。2018/11/193、“肺炎先生”并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困的老绅士。(拟人)
4、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冷漠)
5、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幽默)
(幽默的类型:反常、含蓄、曲折、夸张)2018/11/19◆探讨:
什么是真正的幽默?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
饱含着
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2018/11/19二、结尾特点结尾是欧·享利式的结尾。欧·享利短篇小说
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
理之中”。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
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意外的结局一般来
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2018/11/19讨论:
前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是由贝尔曼画出来的?有伏笔吗? 明确: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
第二处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第三处是“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空间是到什么地方去的。”
第四处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炸馒头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设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出乎意料之外 全在情理之中2018/11/19“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2018/11/19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2018/11/19 琢磨欧亨利式结尾。
讨论:
1假如没有画的那叶子,按照正常逻辑你觉得故事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叶子落尽,琼珊彻底失去活下去的信念,很可能死去的就是她。
2“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何特点?
短篇小说大师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只有伏笔才能让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18/11/19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 。?
2018/11/19“欧·亨利式”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样的结局不仅能让整个故事具有戏剧性的、突然性,而且直到最后才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对贝尔曼先生和苏艾、琼珊之间真挚的情谊的赞美,对贝尔曼先生伟大的人格与美好的心灵的赞美。(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
2018/11/19应用拓展本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当琼珊知道
叶子是贝尔曼所画,她会怎么样?试续写,
字数约200字。1、运用想像,要想像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2、多描写,少记叙,要求生动形象;3、可描写琼珊的心理,回顾贝尔曼平时的所
作所为,体现他的美好品格;也可写琼珊与苏
艾共同绘一幅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画叶时的情景
图以示纪念;也可写某一时间琼珊在贝尔曼墓
前的祭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