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练1 分离定律遗传特例应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4·四川乐山模拟)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例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性植株自交可以产生雌株
B.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C.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2种配子
D.喷瓜种群中总共有6种基因型
2.(2024·吉林模拟)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即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型为突变型
C.F1中纯合子占比1/4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3.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R(雄性可育)对r(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N(雄性可育)与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r和N、S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
C.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
D.基因型为S(Rr)个体自交所得子代再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育性正常个体占5/6
4.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1、S2、S3、S4)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
B.S1S2×S1S3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
C.基因S1、S2、S3、S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
5.(2024·山西晋中二模)某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有紫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A、a1、a2、a3控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a1>a2>a3,其中a3a3个体有50%的死亡,将紫花(Aa3)自交得F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花色的基因A、a1、a2、a3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将F1中的紫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和花色均最多有4种
C.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a3a3=2∶4∶1
D.若含A的花粉50%不育,则Aa1自交后代紫花中稳定遗传的占1/4
关键能力提升练
6.(2024·吉林白山二模)某种玉米存在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可为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授粉使之结实,却不能接受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的花粉而结出果实,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甲(HH)、乙(Hh)、丙(hh)三种植株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hh(♂)×HH(♀)→不结实;
②HH(♂)×hh(♀)→结实;
③HH(♂)×Hh(♀)→结实;
④Hh(♂)×HH(♀)→结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
B.①②组结果表明: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
C.①②组实验中,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
D.③④组实验中,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
7.(多选)(2024·河北沧州二模)麦粉蛾幼虫的肤色和成虫复眼的眼色均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犬尿素的合成,b基因无此效应。已知母本基因型决定了其产生的卵细胞中是否有犬尿素,若卵细胞中有犬尿素则幼虫皮肤表现为有色。幼虫发育成成虫时,来自卵细胞的犬尿素被消耗完,若成虫体内不再合成犬尿素,将会使成虫复眼呈红色,而有犬尿素则成虫复眼呈深褐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bb的幼虫皮肤可能有色,发育成的成虫复眼是红色
B.纯合复眼深褐色个体和复眼红色个体杂交,子代成虫复眼全为深褐色
C.基因型为Bb和bb的麦粉蛾交配,正交和反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D.若要得到幼虫皮肤无色、成虫红眼的麦粉蛾,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
8.(多选)(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
B.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中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的占1/2
9.(6分)(2024·湖南长沙模拟)野生稻(Y)是栽培水稻(T)的近缘祖先种,具备较多的优良性状,但其结实率(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较低,为了研究野生稻的结实率,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工作。将Y与T进行杂交得到F1,发现F1结实率降低,再将F1作为母本与T杂交,得到的子代中筛选出结实率为0.5的个体作为母本再与T杂交,连续多次后得到结实率为0.5的个体记为N,用T、N进行如下实验并统计子代结实率。
母本♀ 父本♂
T N
T 1(甲组) 1(乙组)
N 0.5(丙组) 0.5(丁组)
(1)甲组和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可见N和T相比,N的雄配子的育性 (填“正常”或“减半”)。
(2)甲组和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可见N和T相比,N的雌配子的育性 (填“正常”或“减半”)。
(3)经大量实验发现,N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其自交结实率均为0.5。由此,推测子代结实率低的性状是由 (填“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或“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决定的”)。
(4)科研人员发现野生稻D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Ⅰ ♀DD×♂dd 0.1
Ⅱ ♀dd×♂DD 0.5
Ⅲ ♀DD×♂DD 0.5
①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 (填“雄配子”或“雌配子”)育性降低。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Ⅰ的F1给杂交Ⅱ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 ,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参考答案
专题练1 分离定律遗传特例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D 解析 分析题意,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两性植株gg-自交可以产生雌株g-g-,A项正确;两性植株群体内(有gg和gg-两种基因型)随机传粉,gg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和gg-杂交的后代也有1/2的为纯合子,gg-个体自交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则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群体内纯合子比例肯定会比杂合子高,B项正确;两性植株可能有两种基因型gg-或gg,若基因型为gg-,可产生g、g-两种配子,若基因型为gg,则能产生g一种配子,所以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2种配子,C项正确;G_为雄性,雄性不可能与雄性杂交,因此不可能有GG的个体,因此该喷瓜群体中最多有Gg、Gg-、gg、gg-、g-g-5种基因型,D项错误。
2.D 解析 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由于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因此亲本可能是突变型,也可能是野生型,B项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自交获得的F1中BB∶Bb∶bb=1∶2∶1,所以F1中纯合子占比1/2,C项错误;F1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B∶b=1∶1,所以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BB∶Bb∶bb=1∶2∶1,突变型和野生型表型比例为(1/4+2/4×3/4)∶(2/4×1/4+1/4)=5∶3,D项正确。
3.D 解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只有S(rr)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均为可育,即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B项错误;母本S(rr)与父本N(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Rr)、S(rr),即后代一半雄性可育,一半雄性不育,C项错误。
4.B 解析 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含S2的花粉不参与受精,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A项正确;S1S2×S1S3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B项错误;基因S1、S2、S3、S4为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C项正确;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所有花粉均可参与受精,可提高结实率,D项正确。
5.B 解析 控制花色的复等位基因A、a1、a2、a3之间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项正确;a3a3个体有50%的死亡,Aa3自交后代中,AA(紫色)∶Aa3(紫色)∶a3a3(白色)=1∶2∶(1×50%)=2∶4∶1,将F1中的紫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即AA与a3a3杂交或Aa3与a3a3杂交,子代基因型和花色均最多有2种,B项错误,C项正确;若含A的花粉50%不育,Aa1产生的雌配子中A∶a1=1∶1,Aa1产生的雌配子中A∶a1=1∶2,Aa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紫色)∶Aa1(紫色)∶a1a1(红色)=1∶3∶2,Aa1自交后代紫花中稳定遗传的AA占1/4,D项正确。
关键能力提升练
6.D 解析 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导致,A、B、C三项错误;第③组和第④组实验中,由于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D项正确。
7.CD 解析 基因型为bb的幼虫,若产生该幼虫的母本基因型为Bb,则卵细胞中含有犬尿素,幼虫皮肤有色,发育成成虫时色素被消耗完,而基因型为bb的个体本身不能合成犬尿素,所以成虫复眼是红色,A项正确;纯合复眼深褐色(基因型为BB)和复眼红色(基因型为bb)个体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Bb,可产生犬尿素,因此子代成虫复眼全为深褐色,B项正确;基因型为Bb的雄蛾与bb雌蛾交配,bb雌蛾产生的卵细胞不含犬尿素,子代幼虫皮肤均无色,基因型为Bb的雌蛾与bb雄蛾交配,Bb雌蛾产生的卵细胞中含犬尿素,子代幼虫皮肤均有色,因此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C项错误;幼虫皮肤无色、成虫红眼麦粉蛾的基因型为bb,其亲本雌蛾的基因型一定为bb,父本的基因型为bb或Bb,共两种组合,D项错误。
8.ABC 解析 Aa1自交后AA∶Aa1∶a1a1=1∶2∶1,a1a1成熟果实会出现较多的小红斑,A项错误;由于a1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B项错误;由于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成熟果实有数量较少的大红斑,C项错误;a1a2自交后代为a1a1∶a1a2∶a2a2=1∶2∶1,因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多,大红斑数量少,D项正确。
9.答案 (1)正常
(2)减半
(3)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
(4)①雄配子 ②0.3 DD∶Dd∶dd=5∶6∶1
解析 (1)甲组和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实验结甲组和乙组的结实率都是1,说明N和T相比,N的雄配子育性正常。
(2)甲组和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实验中丙组的结实率减半,原因是雌配子不同,故N的雌配子的育性减半。
(3)N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其自交结实率均0.5,说明即使配子不带有结实率减半的基因,后代仍会结实率减半,因此子代结实率低的性状是由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
(4)①表中数据表明dd作父本,结实率只有0.1,DD作父本结实率为0.5,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雄配子育性降低。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对后代的结实率无影响,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使子代的结实率降低,因此以杂交Ⅰ的F1(基因型为Dd)为父本,与基因型为Dd的杂交Ⅱ的F1杂交,可推测结实率=0.5×1/4(DD)+0.5×1/4(Dd)+0.1×1/4(Dd)+0.1×1/4(dd)=0.3,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0.5×1/4)∶(0.5×1/4+0.1×1/4)∶(0.1×1/4)=5∶6∶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