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1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1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2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1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
考点一 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1.(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某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三种呼吸途径中,部分物质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二葡萄糖中的能量最终都转移到了乙醇和少量ATP中
B.途径二和途径三的存在,降低了酵母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酵母菌仅通过途径三不能获得满足生长必需的能量
D.生物界中,途径一仅发生在具有线粒体的细胞中
2.(2024·江西景德镇模拟)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外,还是物质代谢的枢纽,如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非必需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而非糖物质又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葡萄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时,底物中所含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时CO2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
D.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非必需氨基酸都是由中间产物转化而来
3.(2024·吉林长春模拟)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C.消耗一分子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故可产生较多ATP
D.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考点二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类型的判断
4.(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分子数之比大于1,则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若产生的CO2与酒精的分子数之比为4∶1,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分子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作物种子有氧呼吸利用的物质还有脂肪,则有氧呼吸释放CO2的分子数比吸收O2的分子数多
5.(2024·河南南阳期末)将酵母菌置于浓度适宜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培养,在不同O2浓度下测得的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2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O2浓度为b时,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
C.O2浓度为c时,最有利于酵母菌的生存和繁殖
D.O2浓度增加会抑制无氧呼吸,从而使酒精含量不断下降
关键能力提升练
6.(2024·湖南衡阳三模)将动物的完整线粒体悬浮于含有呼吸底物、氧气和无机磷酸的溶液中,并适时加入ADP、DNP和DCCD三种化合物,测得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液中含有的呼吸底物不是葡萄糖
B.图示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C.DNP通过促进ATP的合成来促进细胞呼吸
D.DCCD与DNP对细胞呼吸影响部位相同
7.(多选)(2024·江苏苏州三模)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一部分NADH可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途径进入线粒体,被FAD接受形成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①②的酶均为α-磷酸甘油脱氢酶。
A.NADH无法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与膜蛋白有关、与膜脂无关
B.FADH2所携带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最终交予氧气生成水
C.α-磷酸甘油脱氢酶可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被氧化的NAD+能够在细胞质基质中重新进入糖酵解过程
8.(12分)(2024·海南模拟)奔跑时,骨骼肌细胞参与运动。当氧气供应不足时,骨骼肌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能量,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输至肝脏中经过糖异生作用重新生成葡萄糖。下图为上述代谢过程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骨骼肌细胞中果糖-1,6-二磷酸生成乳酸的场所是    。图中三种酶在两个细胞中催化化学反应的机制是      。
(2)据图判断,肝细胞中的糖异生作用的意义是       (答出两点)。
骨骼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其根本原因是        。
(3)研究发现,氰化物对于动物是剧毒物质,因为氰化物能抑制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的活性,会导致有氧呼吸第    阶段受到影响。但是某些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的活性不受氰化物影响,AO参与的呼吸方式称为抗氰呼吸。氰化物对CO和AO的活性影响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抗氰呼吸使细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热量,由此可知,抗氰呼吸比正常有氧呼吸合成的ATP量    (填“更多”或“更少”)。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1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C 解析 途径二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乙醇中,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项错误;途径二和途径三的存在,使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也能生存,提高了酵母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B项错误;途径三为无氧条件,产生的ATP较少,因此酵母菌仅通过途径三不能获得满足生长必需的能量,C项正确;途径一过程也可发生在不含线粒体的细胞中,如硝化细菌、蓝细菌等,D项错误。
2.C 解析 无氧呼吸时,底物中所含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A项错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ATP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项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因此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时CO2产生量仍等于O2消耗量,C项正确;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非必需氨基酸来自体内转化和食物补充,D项错误。
3.C 解析 据图可知,丙酮酸形成乙醇需要乙醇脱氢酶,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A项正确;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缺氧条件下NADH的消耗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正确;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消耗一分子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的ATP量相同,并且进行酒精发酵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二氧化碳,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C项错误;细胞呼吸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D项正确。
4.D 解析 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O2量=生成的CO2量,故若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分子数之比大于1,则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与CO2的无氧呼吸,A项正确;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CO2量,若产生的CO2与酒精的分子数之比为4∶1,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比为3∶1,有氧呼吸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6 mol CO2,无氧呼吸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1,B项正确;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C项正确;若作物种子有氧呼吸利用的物质还有脂肪,则有氧呼吸释放CO2的分子数比吸收O2的分子数少,D项错误。
5.C 解析 O2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与酒精量相同,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O2浓度为b时,CO2产生量为12.5,酒精产生量为6.5,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CO2产生量为6.5,有氧呼吸CO2产生量为6,故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B项正确;O2浓度超过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最有利于酵母菌的生存和繁殖,C项错误;O2浓度增加会使有氧呼吸增强,同时会抑制无氧呼吸,从而使酒精含量不断下降,D项正确。
关键能力提升练
6.A 解析 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A项正确;图示反应消耗氧气,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内膜,B项错误;由图甲可知,加入ADP有利于溶液中O2的消耗,但DNP加入后并未补充ADP,曲线却下降了,说明DNP促进细胞呼吸并不是通过促进ATP的合成来进行,C项错误;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加入DNP后溶液中O2浓度下降,而加入DCCD后溶液中O2浓度不变,说明二者对细胞呼吸影响的部位不同,D项错误。
7.AC 解析 NADH携带的氢借助α-磷酸甘油穿梭途径进入线粒体基质,说明NADH的转运与膜脂有关,A项错误;电子传递链下游最终的电子受体是氧,FADH2所携带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最终交予氧气生成水,B项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α-磷酸甘油脱氢酶可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不能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被氧化的NAD+能够在细胞质基质中重新进入糖酵解过程,D项正确。
8.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防止乳酸过多而引起酸中毒;储存一定量的葡萄糖,保证肝细胞的能量供应 骨骼肌细胞中酶3基因不能表达,不能产生酶3
(3)三 CO和AO结构不同,对氰化物的敏感性不同 更少
解析 (1)由图可知,果糖-1,6-二磷酸是生成乳酸的中间产物,完成的是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图中三种酶在两个细胞中催化化学反应的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据图判断,肝细胞中的糖异生作用的意义是防止乳酸过多而引起酸中毒;储存一定量的葡萄糖,保证肝细胞的能量供应。骨骼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其根本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中酶3基因不能表达,不能产生酶3。
(3)研究发现,氰化物对于动物是剧毒物质,因为氰化物能抑制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的活性,会导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到影响。但是某些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的活性不受氰化物影响,AO参与的呼吸方式称为抗氰呼吸。氰化物对CO和AO的活性影响不同,可能的原因是CO和AO结构不同,对氰化物的敏感性不同。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抗氰呼吸使细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热量,由此可知,抗氰呼吸比正常有氧呼吸合成的ATP量更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