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38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
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
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2.(2024·河南濮阳模拟)乒乓球是一项需要身体高度协调的运动,通过练习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肢体协调和身体平衡能力,此过程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
B.打球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C.运动员根据来球迅速作出预判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
D.经过长期训练,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的活动可以受意识支配
3.(2024·云南昆明模拟)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4.(2025·新疆考试)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皮层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
B.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C.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
D.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c
5.(2024·辽宁模拟)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保留膈神经对膈肌呼吸的传出支配),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部位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消失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血压可回升到一定水平,排尿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恢复后再次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的下方进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手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C.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D.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6.(2024·辽宁三模)在大脑的深处,海马和相邻的脑区中,神经元的网络就像是一台记忆的机器。这些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接收和发送着名为“神经递质”的信号。这些信号会从上一个神经元出发,经过轴突和树突,抵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与记忆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B.第一级记忆停留时间延长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D.临时记住的电话号码几分钟后就遗忘了,这属于感觉性记忆
7.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的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关键能力提升练
8.(2024·江苏南通联考)在脑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而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语言功能大都正常,患者所出现的失语症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症,其次是听觉性失语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说明人的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B.听觉性失语症常表现为可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的话,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
C.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可单独完成各自控制的语言活动
D.某些动物可发出不同的声响来表达情感,因此也可通过语言进行个体间交流
9.(多选)(2024·山东青岛高三模拟)人类躯体运动的最高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主要分布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区有以下特点:①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②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但头面部运动区的安排仍是正立的;③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
B.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
C.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小,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大
D.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10.(13分)(2024·湖北模拟)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1是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由自主神经控制,不受意识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受意识支配。图2是图1中膀胱及周围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排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
(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均由自主神经支配,但尿道外括约肌却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两类传出神经协调配合对机体排尿的积极意义是 。成年人突然受到惊吓后可能会尿失禁,原因是 。
(3)图2中,腹下神经释放的NE(去甲肾上腺素)一方面促进膀胱逼尿肌舒张,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同一神经递质在两部位的效果截然相反,原因是 。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与NE刚好相反,若使用药物抑制图2中传出神经ACh的释放,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
(4)进入尿道的尿液会刺激尿道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脊髓,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又促进尿液进入尿道,再次传导兴奋到脊髓,如此反复。这一调节机制叫作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这一调节机制对机体排尿的意义是 。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38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必备知识基础练
1.D 解析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可能是小脑受损,A项错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B项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项错误。
2.D 解析 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A项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打乒乓球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和呼吸加快,B项正确;运动员根据来球会迅速作出预判,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C项正确;心脏的活动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支配,D项错误。
3.A 解析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项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序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项错误;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项错误。
4.D 解析 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大脑皮层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A项正确;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项正确;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项正确;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大脑皮层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说明大脑皮层→a→脊髓的通路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D项错误。
5.B 解析 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是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项正确;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脊髓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项错误;题述实验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C项正确;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如控制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D项正确。
6.D 解析 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A项正确;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B项正确;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项正确;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临时记住的电话号码几分钟后就遗忘了,这属于第一级记忆,D项错误。
7.B 解析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应是抑制与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有关的转运蛋白的活性,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回收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项错误。
关键能力提升练
8.A 解析 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则为运动性失语症,若患者能说话,也能听到别人说话,但是却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则为听觉性失语症,B项错误;健康人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其各功能分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密切的联系,C项错误;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D项错误。
9.AC 解析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大都是倒置的,但是头面部肌肉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A项错误;依据题干“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可知,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B项正确;手和五指的运动精细程度高于小腿和足,结合题干“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可知,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C项错误;神经递质为神经调节中的信号分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D项正确。
10.答案 (1)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2)既能保证尿液积累到一定量后自然、规律地进入尿道,又能确保其受到意识控制,确保排尿活动适时、适宜 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失去控制
(3)接受NE的受体不同 尿液在膀胱滞留,机体对排尿活动的主动控制效果减弱
(4)正 促进尿液尽快排空
解析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排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均由自主神经支配,但尿道外括约肌却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两类传出神经协调配合对机体排尿的积极意义是既能保证尿液积累到一定量后自然、规律地进入尿道,又能确保其受到意识控制,确保排尿活动适时、适宜。成年人突然受到惊吓后可能会尿失禁,原因是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无意识排尿。
(3)神经递质需要和受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受体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同一神经递质在两部位的效果截然相反,原因是接受NE的受体不同。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与NE刚好相反,则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是一方面抑制膀胱逼尿肌舒张,另一方面也会抑制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若使用药物抑制图2中传出神经ACh的释放,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尿液在膀胱滞留,机体对排尿活动的主动控制效果减弱。
(4)进入尿道的尿液会刺激尿道感受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促进排尿,这一调节机制叫作正反馈调节,这一调节机制对机体排尿的意义是促进尿液尽快排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