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21:1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
考点一 免疫调节的组成和功能
1.(2024·江苏苏州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C.B细胞、记忆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025·安徽考试)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下图是免疫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不属于APC
B.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结合甲流病毒抗原
C.B淋巴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
D.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3.(2025·河南开学考试)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菌酶发挥杀菌、抑菌作用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细胞因子可作为第二个信号引发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C.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等,可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D.机体调动免疫系统清除癌变的细胞,该功能属于免疫自稳
4.(2024·甘肃卷)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5.(2024·河南濮阳模拟)如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的病原体浓度变化,其中曲线3表示正常人,曲线1和2表示第二道防线缺陷或第三道防线缺陷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第三道防线的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属于第二道防线
B.正常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先天就有的,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
C.第三道防线缺陷患者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病原体的浓度变化和曲线3一致
D.如果第一道防线缺陷,病原体浓度变化应和曲线2相同
关键能力提升练
6.(2024·山东济南一模)抗原是诱发体液免疫的关键因素。根据是否依赖T细胞的辅助,可以将抗原分为胸腺依赖型与胸腺非依赖型两大类。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分为两类: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往往是常见的病原体固有成分,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只能激活成熟的B细胞,成熟B细胞的数量与年龄有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依赖型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既可以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个信号,又可以释放细胞因子
B.在缺乏辅助性T细胞的情况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仍能激发体液免疫
C.H7N9病毒和炭疽杆菌表面的抗原属于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引发体液免疫的能力越强
D.新生儿能够有效地产生针对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的抗体,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抗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7.(2024·广东湛江模拟)体液免疫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多名健康志愿者接种第2剂某病毒灭活疫苗后,志愿者体内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一般规律见图。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
B.被该病毒感染的患者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其血清中仍可能检测到相应抗体
C.体液免疫过程中,部分抗原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
D.再次应答时,产生迅速、高效和持久免疫作用的原因是体内存在初次应答产生的浆细胞
8.(多选)(2024·黑吉辽卷)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
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
9.(14分)(2024·海南模拟)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专门感染人皮肤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病毒,会诱发宫颈癌等疾病。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的生理活动和机体部分免疫应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1)经[甲]        细胞传递HPV抗原后,辅助性T细胞(Th)会向Th2方向分化,Th2             并与B细胞结合,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了第二个信号。同时,Th能分泌物质a抑制HPV mRNA的形成,物质a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           。
(2)当HPV侵入皮肤细胞后,Th向Th1方向分化并分泌物质b,促进          细胞活化后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此过程中,靶细胞中的      (细胞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3)HPV病毒主要局限于皮肤黏膜表皮细胞层的感染,极少进入血液,因此细胞免疫在病毒的清除中占有主要作用。据图推测,HPV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一是被HPV感染的组织中,免疫应答会向   (填“Th1”或“Th2”)方向漂移,二是皮肤细胞中                          ,从而抑制细胞免疫,使病原体癌基因更易逃避宿主的免疫    功能,增加宿主患宫颈癌的概率。
(4)HPV的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根据这一信息,医学工作者提出HPV疫苗的设计思路:可以纯化或利用基因工程生产HPV的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HPV疫苗。疫苗通常是用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
必备知识基础练
1.B 解析 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但不是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脊髓,A项错误;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中都起作用,B项正确;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C项错误;溶酶体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项错误。
2.D 解析 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A项错误;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抗体,B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C项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项正确。
3.C 解析 溶菌酶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其可分布于泪液、唾液、血浆中,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使病原体失去了毒性、侵染性和繁殖力,C项正确;机体调动免疫系统清除癌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该功能属于免疫监视,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项错误。
4.A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靶细胞的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信号,不需要接触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后,识别并裂解被乙脑病毒侵染的靶细胞,A项错误;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并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B项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通过体液运输,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从而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项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二次感染,D项正确。
5.B 解析 一些吞噬细胞既属于第二道防线也属于第三道防线,A项错误;正常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所发挥的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具有先天性,即先天就有的,而第三道防线所发挥的免疫作用是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形成的,B项正确;第三道防线缺陷患者在第一次感染病原体时不会产生记忆细胞,所以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也不会出现与曲线3相同的变化,C项错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该防线缺陷后机体还有第二、三道防线,病原体浓度与图中三条曲线均不一致,D项错误。
关键能力提升练
6.D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胸腺依赖型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接触被呈递的抗原后,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成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A项正确;由“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激活成熟的B细胞”可知,它们诱发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刺激,因此在缺乏辅助性T细胞的情况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仍能激发体液免疫,B项正确;H7N9病毒和炭疽杆菌表面的抗原属于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引发体液免疫,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引发体液免疫的能力越强,C项正确;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只能激活成熟的B细胞,而成熟B细胞的数量与年龄有关,新生儿缺乏成熟的B细胞,D项错误。
7.D 解析 据图可知,再次应答后体内抗体浓度迅速升高,因此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A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志愿者体内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一段时间后抗体水平逐渐降低,所以推测被该病毒感染的患者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其血清中仍可能检测到相应抗体,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项正确;再次应答时,产生迅速、高效和持久免疫作用的原因是体内还存在初次应答产生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D项错误。
8.ABD 解析 由题图可知,细胞1是B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浆细胞,细胞4是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Y是抗体,肝巨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呈递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细胞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使细胞1和细胞4活化,B项正确;物质Y(抗体)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不能清除病毒等抗原,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暴露出来,也不能清除抗原,内环境中的病毒等抗原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后才能彻底清除,C项错误;病毒被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项正确。
9.答案 (1)抗原呈递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 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毒性T 溶酶体
(3)Th2 HPV E5蛋白抑制物质b的分泌(或HPV E5蛋白会抑制Th1促进细胞免疫的过程) 监视
(4)L1(L1和L2) 灭活的或减毒的
解析 (1)据图分析,HPV入侵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一部分HPV会被甲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并将抗原信息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Th),辅助性T细胞(Th)会向Th2方向分化,Th2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后与B细胞结合,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了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Th)能分泌物质a(细胞因子)抑制HPV mRNA的形成,物质a(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据图分析,当HPV侵入皮肤细胞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辅助性T细胞(Th)向Th1方向分化并分泌物质b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激活靶细胞内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使靶细胞裂解,此过程中,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3)由于HPV病毒主要局限于皮肤黏膜表皮细胞层的感染,极少进入血液,因此细胞免疫在病毒的清除中占有主要作用,因此HPV可能通过逃避细胞免疫的方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一是被HPV感染的组织中,免疫应答可能会向Th2漂移,二是皮肤细胞中HPV E5蛋白会抑制物质b的分泌(或HPV E5蛋白会抑制Th1促进细胞免疫的过程)从而抑制细胞免疫,使病原体癌基因更易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加宿主患宫颈癌的概率。
(4)HPV的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根据这一信息,医学工作者提出HPV疫苗的设计思路:可以纯化或利用基因工程生产HPV的L1(L1和L2),并以此为基础设计HPV疫苗。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