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46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6】生物学高考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46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9 21: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46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4·广东惠州调研)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2.(202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研究人员通过增加或移走京燕巢中卵的数目以观察对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京燕当前的出生率会影响其次年的出生率
B.增加巢中卵的数量会使当年种群增长率降低
C.京燕通过调整繁殖行为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
D.京燕繁殖行为的调整使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3.(2024·湖南联考)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B.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少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4.(2024·河北衡水模拟)很多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进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有一项任务是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如图为其中一个样方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样方计数,甲同学记作10株,乙同学记作9株,他们的数据都是合理的
B.若该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可以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C.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就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D.若该样方内的植株数量少于其他样方内的数量,则求平均值时应该舍去这个样方的数量
5.(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
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
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
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
关键能力提升练
6.(2022·山东卷)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7.(多选)(2024·江苏南通一模)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8.(2024·山东青岛模拟)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粪便可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鼠兔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种之一,为研究鼠兔越冬种群大小与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区域以洞口计数法(以洞口数量多少作为鼠兔种群大小的指标)调查了鼠兔种群,以粪便分析法统计了鼠兔洞口留有的艾虎粪便,结果显示艾虎在大的鼠兔种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艾虎种群密度,若再次捕获导致艾虎死亡不影响调查结果
B.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应注意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
C.连续调查鼠兔、艾虎的种群数量,艾虎种群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
D.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鼠兔越冬种群数量越大,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越大
9.(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下列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记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
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年龄结构
10.(12分)(2024·广西模拟)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等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调查方法的优点有                     (答出两个方面)。
(2)图1是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雪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调查的结果。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9~13龄)、中(5~8龄)、小(1~4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雪豹最长寿命13年左右)。预测此后一段时间,    地区雪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甲、乙、丙三个地区的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                   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3)图2表示某地区雪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时间段该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如果在d时间,少量雪豹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雪豹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原因是                    。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46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
必备知识基础练
1.C 解析 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错误。
2.A 解析 通过题图可以看出改变当前京燕巢中卵的数目会影响其次年产卵数,因此京燕当前的出生率会影响其次年的出生率,A项正确;增加京燕巢中卵的数量,当年种群增长率会增加,次年种群增长率会下降,B项错误;通过图中信息无法得出京燕调整繁殖行为是否使种群维持在K值或使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C、D两项错误。
3.C 解析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C项错误。
4.A 解析 利用样方法计数时,需要统计位于样方内的个体数加上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所以统计不同的两边会得到不同的数目,所以10株、9株都是合理的数据,A项正确;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违背了随机取样的原则,数据无效,B项错误;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再除以样方的面积,才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估算值,C项错误;统计时,应将随机所选的样方所得的数据一起取平均值,D项错误。
5.D 解析 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为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只是种群中的部分个体,A项错误;标记重捕法只能估算种群密度,准确统计需用逐个计数法,B项错误;图中为该年出生个体的存活曲线,无法推知该地的灰松鼠种群数量变化,不能判断其种内竞争情况,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该年出生的灰松鼠存活数大大减少,因此应对其幼体更加关注,D项正确。
关键能力提升练
6.A 解析 由题干“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可知,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
7.BD 解析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且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种群密度,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若田鼠更难捕捉,则重捕标记数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统计的种群数量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根据表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项正确。
8.C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艾虎可以捕食鼠兔,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应为鼠兔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而艾虎是后增后减,C项错误。
9.A 解析 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释放总数×诱捕总数÷诱捕标记数,即诱捕总数/回收率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项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回收率是下降的,故标记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B项正确;本实验自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从柱形图来看,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高有关,C项正确;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项正确。
10.答案 (1)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2)丙 生态位 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
(3)先增加后减少 基本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解析 (1)标记重捕法需要对动物进行2次捕获和1次标记,所需步骤较多,时间较长,且对于有些动物(如猛禽和猛兽)不适用,而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要相关操作,因此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2)由图2可知,丙地区雪豹种群幼龄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所以一段时间后,丙地区雪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甲、乙、丙三个地区的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3)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其他因素,若R>1,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大;若R=1,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若R<1,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会下降;b~c时间段,R由大于1逐渐下降到小于1,所以该段时间内雪豹种群数量变化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故如果在d时间,少量雪豹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该地区雪豹的K值基本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